是女性力量的崛起還是西方話語霸權下的審視 —— 從《艾薇塔》(EVITA) 窺探世界經典戲劇作品中的矛盾敘述

2021-02-12 聚橙演出北京站

時間:2019.11.23(周六),18:30-20:00

地點:建投書局(國貿旗艦店),北京市朝陽區光華路5號院1號樓201

嘉賓:

今年,有一部重磅音樂劇引起了絕對爭議。自中國巡演開始後,收到了觀眾們截然不同的反饋。翻看劇評就會發現儼然已經是一個大型「掰頭」現場:

爭論的焦點,是一部於今年在國內首次開啟巡演的原版史詩級音樂劇《艾薇塔》(EVITA)。

 

縱觀世界音樂劇發展史,優秀作品層出不窮,但能稱得上「史詩級巨作」的卻為數不多,而音樂劇《艾薇塔》卻可以毫無爭議地位列其中。

 

它不僅僅是一場視聽盛宴,更是一場深度思考。

這部由音樂劇大師安德魯·勞埃德·韋伯作曲,著名作詞人蒂姆·萊斯作詞,百老匯傳奇導演哈羅德·普林斯執導的偉大作品時間跨度近20年,以二戰前後阿根廷充滿巨變的歷史進程為背景,講述了阿根廷前總統夫人伊娃·貝隆波瀾壯闊且充滿傳奇性的人生經歷。伊娃本是出生貧窮且飽受社會歧視的阿根廷少女,但不甘屈從於命運的安排,憑藉出眾的才貌、智慧,一步步收穫名望與財富,最終成為權傾阿根廷的政壇明星,但無情的病魔結束了她短暫而輝煌的一生,留給人間無數爭議與嘆息。

 

自作品誕生後誕生後,在世界範圍內被不斷復排,歷經過多位優秀導演的再創作。但是此次演出的版本是按照這部作品真正的締造者——傳奇導演哈羅德·普林斯 1978 年西區原版的導演手法進行排布,是穿越時間的經典之作。

 

縱觀整個作品,觀眾可以意識到它的整個戲劇架構不是以「直線式」的方式把每一個想表達的觀點都直白地堆砌給觀眾。普林斯在這部音樂劇中採用了「布萊希特」的間離表現手法,讓觀眾在了解伊娃·貝隆跌宕人生的同時,也跟隨著擁有「上帝視角」的「虛擬人物」切,以一種完全對立的角度切入故事中。讓觀眾成為旁觀者的同時,亦成為思考者。除此之外,導演在劇中多處令人拍案叫絕的「神來之筆」,將歷史參與者的野心與悲憫,自私與無私,批判與崇敬.所有宏大敘事在一方舞臺上舉重若輕,呈現在後世歷史旁觀者的眼前。

這部音樂劇的偉大之處不僅僅在於它是一場絕佳的視聽盛宴,更是因為它通過種種巧妙的戲劇表達,傳遞了一種思考,而不是一個結論。正如此次巡演導演 Daniel Kutner所闡述的:「人的本性都是複雜的,我們做好的事情,做壞的事情,也做介於好與壞之間的事情。這部戲為觀眾帶來的是一次次豐實而充滿挑戰的觀演體驗,正是因為——這部戲不下結論。」

 

那麼,究竟這部戲為什麼能夠給觀眾留下截然相反的觀演感受?戲劇字裡行間流露出的究竟是女性力量的崛起,還是那個年代西方話語霸權之下的產物?享譽世界的日本四季劇團本土製作的音樂劇《艾薇塔》又有哪些亮點與創新?

 

以及拋開這部作品,那些隱藏在文化作品背後的性別權力結構失衡是不是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目前國內外市場上「大女主」模式的崛起,有哪些社會根源,又有那些局限性?

 

11月23日,與三位嘉賓一起,從不同角度解讀與音樂劇《艾薇塔》有關的——「最具魅力的爭議」。

活動詳情

主題:是女性力量的崛起還是西方話語霸權下的審視—— 從《艾薇塔》(EVITA) 窺探世界經典戲劇作品中的矛盾敘述 


活動時間:2019年11月23日(周六),18:30-20:00

活動地點:地點:建投書局(國貿旗艦店),北京市朝陽區光華路5號院1號樓201

招募人數:70人

報名時間:11月20日20:00 至 11月22日18:00,系統報滿即止

報名方式:

請掃描二維碼填寫信息報名

主辦方將進行隨機抽選活動名額,並在11月22日 20:00前通過簡訊通知確認,報名成功以收到此簡訊為準

小橙子給大家推薦史上最高能購票攻略!

開通橙PLUS卡,省更多

99/年體驗VIP+會員

小橙子敬上

送給最喜愛演出的你!

掃碼添加微信

小橙子將邀請你進入演出交流群

更快找到你的「同好」小夥伴!

*媒體合作、異業合作、品牌推廣*等

請聯繫 微信號 peixiaowang

或發送詳細信息至huangyuru@juooo.com

*票務分銷、線下渠道分銷等*

請聯繫 010-64016900

【注】辦公時間:周一至周五9:00am-18:00pm

相關焦點

  • 28日少量1080賣450丨原版音樂劇史詩巨製《艾薇塔》Evita 北京站
    他創作的其他音樂劇有《愛的觀點》、《約瑟與神奇彩衣》、《萬世巨星》、《艾薇塔》和《真愛不死》等。他創作的《搖滾學校》是第一部在百老匯舉行全球首演的英國音樂劇。他曾聯合製作了包括《貓》和《歌劇魅影》等音樂劇,同時也獨立製作劇目。他創作的《孟買之夢》開創性地將印度著名作曲家、曾獲得2座奧斯卡獎盃的A.R.拉曼引入了西方音樂劇舞臺。
  • 是時候把美國拉下話語霸權的「神壇」了
    美西方仰仗長期以來血腥的原始積累,成為其自詡的「山巔之城」和「應許之地」,同時也構建出一套意識形態層面的話術,壟斷了對所謂「普世價值」的定義。近百年來,西方緊握話語霸權,把持輿論機器,構築起圍堵中國聲音的高牆,自己則鎮守道德高地,居高臨下發號施令,為所欲為。他們早已習慣了西方發球,中國接球;西方負責潑髒水,中國擦洗消毒;西方可以惡意中傷中國,但中國不能反駁,更不能批判。
  • 朱鋒:中美競合——面對中國的崛起,西方為什麼憂慮?
    【內容提要】中國是近30年來世界政治中最具和平主義特徵的國家。中國過去30年從未在海外使用武力、更沒有捲入任何一場新的地區軍事衝突。然而,西方國家對中國崛起的憂慮並不取決於中國對外關係的話語承諾,也不取決於中國對自身外交與國際行動的判斷和認知。
  • 馬克龍說出真相:西方霸權統治正接近尾聲!
    馬克龍:西方霸權即將結束,世界將圍繞中美兩個極點運轉近年來西方國家陸續發生了多起騷亂,像美國、英國和法國等一些大國的社會矛盾更是頻繁激發,騷亂席捲各大城市。原以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騷亂會逐漸消停,然而結果卻往往演變成暴亂。
  • 領導力與大國崛起
    閻學通對此持相反意見,他在目睹美國秩序如日中天的時候就開始為中國在新世紀崛起做純學術探討,並由此撰寫一系列研究著作,而本書便是其所倡導的「道義現實主義」理論的集大成之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國崛起在中國主流話語體系中是隱匿和缺位的,甚至被刻意迴避。
  • 因為中國,世界越來越不西方了,西方也越來越不西方了?
    世界變得越來越不西方化。事實上,世界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逐漸增強了區位意識、去美國化意識、去歐洲化美化意識。西方國家逐漸失去了在全球政治經濟中的主導地位,世界局勢逐漸脫離西方國家的控制。西方越來越不西方化,這是西方國家內部的衰落和離心。不是某個國家的發展造成的。什麼是「西方」?
  • 向陽 | 女性英雄形象建構:國防軍事電影中的女性與國家
    作為新軍事電影的代表作,這幾部作品不僅在製作水平和類型敘事上實現對傳統軍事電影的超越,同時還塑造了幾位大放異彩的女性人物。這些女性英雄的出現,打破了軍事題材中固有的性別印象,藉由女性形象與國家形象同構的策略,對好萊塢敘事程式中的東方主義式男性霸權話語予以有力回擊。
  • 王虹:戲劇藝術中的女性角色
    致辭環節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總裁助理 陳顥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總裁助理陳顥在發言中談到,當今社會,不管是在治國理政的舞臺,還是在企業管理的場合,亦或是在科研、文化、教育等各個前沿領域,女性正在成為一股不可忽視、越來越重要的力量。
  • 嗖嗖推薦|英文原版音樂劇《艾薇塔》北京站開票,現場重溫《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喜歡音樂劇的觀眾不難發現,在很多作品中都會設置一個獨特的角色,這個角色仿佛來自另外一個次元,或者說是存在於和臺上其他人不同的平行世界裡。「旁觀者公然上臺吃瓜」。「以前只知道音樂劇中有Live演唱,怎麼後來發現竟然連解說也是Live的」。
  • 中俄聯合策反土耳其,英語民族的霸權陸續瓦解,追隨者越來越少了
    不過,目前看,土耳其正在逐漸成為西方世界的心腹大患。總體來看,土耳其的崛起,有利於化解西方文明在全世界咄咄逼人的攻勢,分擔霸權國家對中俄等國的壓力。從這個角度看,土耳其應該算是有共同利益和共同訴求的友好國家,而不是敵人。
  • 西方「中國『新帝國主義』」謬論辨析
    「新帝國主義」作為「國家和帝國的政治」和「資本積累在時空中的分子化過程」兩種要素矛盾的融合①,其實踐核心在於「剝奪性積累」。在這種積累機制下,西方發達國家主要依靠隱蔽的暴力手段來維繫特定的非生產性積累。
  • 藝述:黃莎莉|當代西方戲劇的後戲劇劇場
    啟蒙主義時代以來的美學所最為關注的藝術作品也被作為權力作用下的「文化產品」從新的社會政治角度加以審視。理論界與實踐者互相作用,使劇場藝術也出現了某種「轉向」:從專注於作為表達藝術家個人意圖之途徑的藝術作品創作轉向作為啟發觀眾反思自身、反思社會的展演事件經歷。
  • 《女人的碎片》:審視當代好萊塢的女性主義表達 | 影評論文
    該片將女性作為刻畫的中心主體,進行了女性主義文本的構建。本文將追溯和總結古典好萊塢當中男性中心主義文本的性別壓迫特點,通過解剖電影的結構,來審視這部當代好萊塢作品對於女性個體的關注和平權表達。 一.而《女人的碎片》作為導演穆德盧佐在好萊塢拍攝的作品,我們有必要審視和思辨該電影當中呈現出來的女性主義是否真的成立,抑或是一部投機之作。因為資本並非是性別本質主義,好萊塢電影一直是意識形態輸出的工具。所以面對當今性別平權議題被公眾廣泛討論,女性主義在美國成為一種政治正確的現實語境之下,我們需要警惕好萊塢的女性電影內核是否依然從屬於父權思維。這還需要通過解構文本來進行驗證。
  • 女性主義視野拓寬外交話語翻譯研究
    近幾年來,外交話語和女性主義已成為國際翻譯界的熱門話題,但鮮有學者從女性主義的視角系統研究外交話語翻譯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應從國際關係學、翻譯學和女性主義等跨學科、超學科的視角,關注「外交翻譯學」的理論創新和學科建設。中國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獨具特色20世紀70年代,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是在女權運動和翻譯理論的多重交融互文碰撞下產生和興起的。
  • 音樂中的艾薇塔:從交際花到第一夫人
    林聲音樂工作室【經典音樂專注平臺】林聲印象|欣賞會精萃|林聲說音樂|音樂旅行|經典一刻|視聽音樂會消息|有關經典|原創文章且不論阿根廷人到底是應該懷著崇敬還是痛恨的心情而不為貝隆夫人哭泣,但她那短暫而絢麗的一生,都足以成為後人在政治、文化、藝術等種種方面的好題材,一部音樂劇《艾薇塔》,以及隨後由麥當娜主演的改編音樂電影,裡面有多少美麗而又膾炙人口的歌呀
  • 史詩級音樂劇《艾薇塔》(貝隆夫人)——一場視聽盛宴,一次深度思考
    但是悲傷的氣氛沒有瀰漫多久,一個叫「切」的人便闖入人群,以搖滾式的唱腔打破了這一切「幻象」:好一場馬戲,好一場表演……這樣充滿戲劇衝突的開篇,註定讓這部偉大的音樂劇作品《艾薇塔》(貝隆夫人)不同於很多觀眾以往對音樂劇的認知。縱觀世界音樂劇發展史,優秀作品層出不窮,但能稱得上「史詩級巨作」的卻為數不多,而音樂劇《艾薇塔》(貝隆夫人)卻可以毫無爭議地位列其中。
  • 《親愛的她》:獨立女性啟示錄
    當輿論都開始談論女性的時候,並不會說明我們開始關注做為弱勢群體的女性。而恰恰相反,這正是女性力量慢慢崛起,進而構成對男性權力威脅所造成的結果。縱觀百年電影,無論是默片時代,還是今天的好萊塢。主題從國家到民族,從集體到自我。一如既往的,電影的視角仿佛默認的就歸到一種上帝視角(男性視角)下的客觀表達上。
  • 今晚我們觀劇|韋伯音樂劇《艾薇塔》
    貝隆夫人,阿根廷人心中的「女神」,但也是一位有爭議的人物。8月18日21:30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觀劇》主持人閻華將會和上海音樂學院的陶辛教授一起聊聊韋伯音樂劇《艾薇塔》。 和其他的戲劇虛構人物不同,這部音樂劇的主角來自真實人物,她就是阿根廷的第一夫人艾娃·貝隆。
  • 「西方霸權正在終結」:馬克龍不只是發發感慨|京釀館
    文 |徐立凡G7峰會剛剛結束,法國總統馬克龍感嘆:「我們正在看到西方霸權的終結。」    他是8月27日在對法國駐外使節講話時說這番話的。馬克龍說,國際形勢在不斷發生變化。一些新興大國的地位正在世界上得以加強。中國已進入世界前列,而俄羅斯也在自己的戰略計劃上取得巨大成就。除了美國總統川普以外,G7各國領導人都不想退出伊朗核協議。
  • 蔣勵│荻上直子治癒系電影中女性話語的編織與呈現
    就像女性導演阿涅斯·瓦爾達所採取的,電影敘事中的女性書寫通常體現為顛覆主流電影的經典敘事結構,建構女性主體,關注女性身份認同,並創造新的電影語言,從而對抗佔統治地位的父權制意識形態,並向主流電影製作模式發起突圍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