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讓我們讀懂中國,聯結世界,相聚廣州

2020-12-18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美食導報 ,作者李思靜

美食導報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旗下廣州廣粵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擁有《美食導報》、《新現代畫報》、《舞臺與銀幕》等多家報刊、雜誌融媒體矩陣,為用戶提供美食、時尚、娛樂的服務平臺。

人們因為美食相聚,也因為美食,開始讀懂一座城市,對腳下的土地有更深刻的理解。

11月20日,在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美食,讓我們讀懂中國」故事會上,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小燚、著名醫學專家鍾惟德、羽毛球冠軍關渭貞、脫口秀演員趙曉卉等嘉賓齊聚一堂,分享了各自難忘的美食故事,對美食與生活的感悟,帶來一場味蕾與文化的雙重盛宴。

1

城市的一切都有溫度

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小燚回憶初來廣州時,大學在荔灣十八甫路花了5元錢吃到的清平雞飯,那份美味至今難忘。平價又豐富的飲食文化讓他欣喜,就早餐來說,即使是在廣州最繁華的地段,也可以吃到僅需8元的荔銀腸粉,還有12元的鹼水面。他想,這也是「食在廣州」這一金字招牌落定羊城的原因。因為,這座城市與普通市民朋友一起呼吸,城市的一切都有溫度。讀懂中國,需要從美食開始,而中國美食之都,當屬廣州。

2

一日之計在於晨

一日之際在於晨,粵系豐富的飲食文化包含了不少早餐品類,粉、面、粥、點,每一樣都在粵菜師傅手中翻新花樣,也在廣州越來越開放的國際都市氛圍中,精進味道。毫不誇張地說,廣東人的一天,是從舌尖的美好體驗開始的。

在鍾南山院士之子,著名醫學專家鍾惟德教授眼裡,早餐,尤其是廣州的早餐,「門道」不淺。

「廣州正如鍾院士講的,它是一個非常包容的城市。在早餐中就可以淋漓盡致體現出來,為什麼?你看中式、西式和亞洲式的早餐在廣州都是可以吃到的,比如休閒的時候,可以喝喝茶,有很多品種。今天出席這樣的活動,我們可能會稍微簡便點,這是我的一位好朋友介紹給我的,用焦糖、奶油、麵粉,就能做成的口感很好的點心,吃起來就很舒服。」

此外,他也從專業角度強調了早餐的重要性,為現場觀眾解答了大家特別關心的,鍾院士的早餐為何如此豐富這一問題。

「早餐吃好,就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工作。(鍾南山)他的早餐雖多,營養卻是很均衡的,有牛奶,有燕麥,有雞蛋。」

情緒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人的身心健康,鍾教授認為,吃早餐則會帶來美好的心情,這也是早餐為什麼如此重要的一個原因。

3

中國的美食來自世界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飲食文化斑斕多樣。若認真追溯中國美食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那些已經是典型的中華風味,實際上來自世界各地。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劉少華舉了個例子,生動解釋了其中真義:

「比如說你在秦朝,想吃番茄雞蛋面,那是要到清朝才有的,而且,番茄是從南美洲傳過來的。」

可見,美食比我們想像中更早就作為文化的使者,翻山越海,遊走在大陸海洋之間,將人們從味覺上緊密聯繫在一起,這也正說明了,沒有哪個人或者國家是一座孤島,冥冥之中,人與人早已相聯,萬事萬物皆已互通。

4

吃得好才有可能成為世界冠軍

成為一個世界冠軍需要什麼條件?是過人的身體素質?還是堅韌的精神意志?在羽毛球冠軍關渭貞看來,最需要的是廣州的老火靚湯。

在她進入國家隊的初幾年,營養評定一直跟不上,是靠一位廣東隊醫每晚熬豬紅湯來保證微量元素的補充。雖然營養勉強跟上了,卻讓身在廣州的母親心疼不已。母愛總是偉大的,體現在廣州媽媽的身上,便是克服萬難,到女兒身邊為她煲湯調養身體。關渭貞在漢城奧運會上獲得的銀牌,也是對媽媽的愛最好的回應。

少時的經歷讓她在成長後更加深入了解廣東的靚湯文化。到如今,她已經能夠熟練的憑藉「藥食同源」的理念,調理身體,也將廣東「不時不食」的傳統真正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

5

菜市場是我靈魂的興奮劑

時間科技董事長向熹則從菜市場的遊逛經歷出發,分享了一段溫暖的家庭記憶。他說,在跌宕起伏的時代,個人的情緒也會隨之波動。有人在哲學中尋求慰藉,有人在宗教中尋求慰藉,還有人在歷史中尋求慰藉,他自己的途徑則是做飯。做飯需要買菜,在菜場之中,透過迷離的燈光看魚、看肉、看禽、看蛋,鮮活的、跳動著的食材,讓菜市場宛如城市的心臟,永遠充滿活力,卻給人無限平靜。

「那時候家中小,住不下保姆,老人不在身邊,雖然工作忙,但還是要頂上。於是早上5點鐘,我準時起床,穿過只有路燈的小路,來到菜場。5點鐘的菜場,可是人間非常壯觀的一個景象。」

許是那成片卸下的粉紅豬肉,許是那叮叮噹噹刀具相碰的聲音,又許是看到菜農把白色泡沫箱裡鮮紅的番茄,翠綠的青椒一個一個整齊碼在攤上……這一幕幕帶有「新生」意味的場景,讓向熹精神一振,也讓他明白,廣州5點的菜場氛圍,和期待新生命將臨的心情,是相關聯的。這也正應證了故事會開頭朱部長的那句話:這座城市與普通市民一起呼吸,城市的一切都有溫度。

6

廣州萬物皆可煲湯

「我今天是請假出來的,本來沒打算過來,因為今天是工作日,請假要扣200塊錢全勤獎。領導得知後鼓勵我說,曉卉啊,這是個好機會,咱們不扣錢。」

趙曉卉一出口,就引來笑聲一片。這並非是說前面的嘉賓把場子說「冷」了,而是趙曉卉的脫口秀功力,又精進了。

在脫口秀江湖人稱車間一枝花的趙曉卉,在故事會現場自稱是「一個外來務工的北方人」,南北方飲食的文化差異與碰撞也在她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有從麵粉開始製作麵食習慣的她,無法接受廣州人把方便麵當做主食;又比如喜歡老陳醋的山西人身份,讓她在吃蝦餃時習慣性問服務員要了一碟醋;對於廣東人摯愛的燒臘,曉卉覺得這根本不下飯……不過,這些看似「烏龍」的經歷,也讓她慢慢放下習慣導致的成見,開始逐漸了解廣州的美食。

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廣州的煲湯。她說自己來廣州之前,紫菜蛋花湯和西紅柿雞蛋湯構成了她對湯認知的全世界。來到廣州以後,才發現萬物皆可煲湯。煲湯不僅很方便,還讓生活變精緻了。在微信上給媽媽曬她的煲湯照片,媽媽會覺得她即使遠在他鄉,也有好好生活,好好吃飯,會很放心

7

黃曉明、五條人「雲分享」也精彩

著名演員黃曉明、知名音樂團體五條人亦通過視頻「雲分享」了自己和廣東美食緣分和對美食喜愛。在黃曉明看來,廣州美食不僅帶來美味的享受,也不僅是一種文化體驗,還是一種生活方式,但屬於易胖體質的他也呼籲大家,健康飲食,合理膳食。

作為本次分享會最大,也是時下最熱的驚喜,遠在北京辛苦排練的五條人樂隊,愈發懷念在廣州城中村生活時的宵夜美食。而潮汕出身的仁科和阿茂又在30秒內一口氣數出了珠三角和潮汕地區的十幾道菜,其中他們最想吃的,還是仁科父親做的是炒粿條。

「我父親是炒粿條的廚師,他炒的粿條很好吃的。」坐在仁科旁邊的阿茂話音未落接上:「確實。」

至於樂隊中的另外「兩條人」,來自廣州番禺的樂手想到了炒牛河還有順德魚生,還有一位隊友雖不通粵語,但在廣州美食的影響下,卻能夠用地道的廣東話說「鮮蝦雲團面」。

故事會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小時,但卻是在場所有人美食印象體悟的開始。我們來自不同的地域,接受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語境中成長。我們都天生渴求「好吃」,而人類的互聯互通也是在味覺交往中趨於頻繁,趨向緊密。

毫無疑問的,美食是文化交流中的先遣使,是聯結不同歷史、不同文化,開啟和平未來的重要紐帶。以「食」連接世界,以「味」打動人心。「讀懂中國」,正通過美食呈現斑斕多彩的文化盛宴,展現文明交流互鑑的動人力量。

來源:美食導報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美食,讓我們讀懂中國,聯結世界,相聚廣州》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收官
    「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收官 2020-11-27 1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讀懂中國|國創會常務副會長李君如:讀懂廣州才能更好地讀懂中國
    2020「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配套活動——「讀懂廣州"專題對話會20日上午舉辦。與會嘉賓聚焦「創新驅動發展與城市綜合功能升級」,為廣州建言獻策。「讀懂廣州才能更好地讀懂中國,全國人民都期待廣州在改革開放再出發、高質量發展上作出好文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國創會常務副會長李君如認為,廣州是一座現代與傳統並存、創新與守成並存、多元文化和主流文化並存的城市。「這座城市很可愛,就是因為有這三大特質。」
  • 讀懂中國|廣州城市文化建設的「關鍵詞」
    今日(11月20日),2020年「讀懂廣州」之「文化強國建設與灣區文化綜合實力提升」主題訪問在廣州舉行。廣州文化建設的三個關鍵詞「創新發展」「數字賦能」「傳統文化優勢」徐偉新:國創會副會長,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徐偉新認為,讀懂廣州是一個很大的題目。
  • 讓世界傾聽「廣州聲音」
    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鄧鴻表示,近年來,廣東省深入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廣州作為省會城市,打造了廣州故事會品牌,舉辦了系列高端國際會議對外交流活動,向世界展示廣東的新發展、新面貌和新機遇,為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供了廣州的案例。
  • 「讀懂中國」文學院、非虛構創作中心落戶廣州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柳卓楠 孫磊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柳卓楠11月22日,2020「讀懂中國」文學沙龍活動在廣州香格裡拉大酒店舉行,活動宣布「讀懂中國」文學院將落戶廣州,並在現場為「讀懂中國」非虛構創作中心揭牌。
  •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宣傳片來了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宣傳片來了 2020年11月19日 09:44 盛會在即,集智共商——2020年「讀懂中國
  • 2020「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將於11月20至22日召開
    央廣網廣州11月13日消息(記者何偉奇)11月13日,記者從「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新聞發布會獲悉,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將於11月20日至22日舉行,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家、戰略家、企業家代表將通過「雲參會」形式,與來自我國政界、學界、企業界的代表一起,透過中國與世界連接的「南大門」廣州,讀懂中國故事
  • 讀懂中國 | 鍾惟德分享鍾南山院士的早餐「秘訣」
    大洋網訊 11月20日上午,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廣州大劇院舉辦「美食,讓我們讀懂中國」故事會活動,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分享美食促進跨文化交流的個人經歷和體會,以美食為橋梁,讀懂更多彩的中國、更多滋味的廣州。
  • 廣州市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2020年「讀懂中國...
    推進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把廣州打造成為世界讀懂中國的城市窗口張碩輔主持  12月9日,廣州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致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的賀信精神及省委常委會會議精神,研究我市貫徹落實意見。市委書記張碩輔主持。
  • 讓世界傾聽「廣州聲音」,這場城市國際傳播研討盛會在穗舉行
    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鄧鴻表示,近年來,廣東省深入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廣州作為省會城市,打造了廣州故事會品牌,舉辦了系列高端國際會議對外交流活動,向世界展示廣東的新發展、新面貌和新機遇,為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供了廣州的案例。
  • 認真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
    廣州日報訊 近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致2020年「讀懂中國」
  • 「讀懂中國」 華麗閉幕,數百架無人機勾勒廣州新活力
    21日晚,「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閉幕晚會暨城市歡迎晚會在廣州塔舉行。晚宴上,新民樂《彩雲追月》、星海音樂學院帶來的音樂劇《青春劇團》片段、廣州歌舞劇院充滿力量的男子群舞、廣東工業大學帶來的非遺時尚跨界大秀、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高難度演繹的肩上芭蕾、廣州粵劇院和廣東省木偶劇院的藝術大師們傾情演唱的粵歌《南粵華彩》……數個極具廣州文化特色、現代與傳統完美相融的節目,以廣州夜景為幕布,在廣州塔上精彩呈現。
  • 2230多年建城史 用「廣州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來到廣州,你可以品味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逐夢嶺南文化的廣闊舞臺,探尋幸福密碼的奧妙;來到廣州,你可以觸碰科技創新和數位化變革的經濟脈搏,讀懂中國高質量發展「大棋局」;來到廣州,你可以挖掘融匯古今、貫通中西的美食內涵,從美食到文化,從兼收並蓄到包容互鑑,廣州正以開放、自信的姿態拓寬自己的全球「朋友圈」。
  • 讀懂中國 | 專家熱議疫情防控與健康中國,「廣州智慧」在大考驗中...
    大洋網訊 在「網際網路與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研討會與「疫情下生命與健康教育創新實踐」研討會上,嘉賓分別從大數據對中國醫療、健康中國,疫情防控、生命宣傳教育等角度進行了討論。他們發現,從另一個角度看,疫情的出現促進了健康醫療數位化、生命與健康教育等領域的發展,而廣州在疫情防控中展現出獨有的智慧,並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 中國主題紀錄片展映在廣州舉行
    新華社廣州11月20日電(記者洪澤華)「中國主題紀錄片展映」20日在廣州舉辦。作為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活動之一,活動展映了9部中國主題紀錄片和短視頻節目,旨在從多維度講述中國故事,生動闡釋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美好圖景,幫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
  • 大灣區研討會|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于濤:廣州向世界講述了開放、科技...
    為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著力服務廣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形象建設與國際傳播,12月21日上午,由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 讀懂中國|世貿組織前總幹事拉米:中國今年經濟表現顯著優於世界...
    11月21日,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在穗舉辦十場平行研討會。 中國今年經濟表現顯著優於世界平均水平  未來一段時間將更多依賴國內消費 拉米說,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短短幾個月內,全球經濟已損失約5%。在這方面,中國是一個特例,因為至少在今年,中國的表現顯著優於世界平均水平。
  • 鷹角網絡黃一峰:發揮遊戲的聯結作用,講好中國故事
    今日(12月17日)上午,2020年度中國遊戲產業年會在廣州匯華希爾頓逸林酒店舉辦。鷹角網絡CEO黃一峰在主會場進行了以《發揮遊戲的聯結作用,講好中國故事》為題的分享演講。以下為完整演講實錄: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媒體朋友們,大家好。
  • 北京外國語大學:了解世界 從讀懂中國開始
    黨委副書記趙旻的一席話,解開了北外「讀懂中國」的深意所在。  在文獻互譯中讀懂中國文化  亞非學院、英語學院、國際關係學院、歐語學院、日語系、法語系、中文學院……溫暖的陽光下,不同院系的教師圍坐在一起,談論的卻是同一個主題:走進《詩經》,走進各國的詩歌世界。  這是北外麗澤書友會的第五期讀書活動。
  • 深夜吃的不是美食,是想要放縱的靈魂——中國的深夜食堂:大排檔
    因為愛吃美食,也就對美食節目特別關注,而相比綜藝節目,更喜歡紀錄片的娓娓道來,從《舌尖上的中國》到《早餐中國》,每每對著鏡頭裡的各地美食和美景垂涎欲滴。最近,又發現了另一部美食節目《此食此客》(第一季),本以為會看到一場美食盛宴,結果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幕幕時間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