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一直非常熟悉的成龍電影,正在潛移默化發生嬗變。
不知不覺,成龍電影,和以前不一樣了。
變化其實一直在悄悄進行。這些年,成龍的轉型始終沒停止,年輕演員走馬燈一樣換著,「成龍去中心化」似乎也在隨著大哥年紀漸長,成為一次有進無退的改革。
深沉還是娛樂,這是很大的問題。《決戰英倫》為成龍提出了另一種急流勇退的可能,包括更早與爾冬陞合作的《新宿事件》,與丁晟合作的系列電影,提升文戲比重,強化人物塑造,發掘成龍的表演深度,贏得口碑,也在間接瓦解和抑制成龍賴以成名的動作喜劇風格。等於重建一個「演員」成龍,而非大家所熟知的「功夫明星」。
另一條路則由老搭檔導演唐季禮帶來,成龍電影歡樂熱鬧的主基調不變,依然是充滿國際範兒的娛樂大作,只是孤膽英雄變成了戰鬥團隊,奪寶、考古、反恐,套路成熟,本質並無太多區別,都是大哥帶著一群兄弟鬥敗壞人的故事。年輕人分擔了成龍動作戲上的壓力,也展現出了更多群戲的吸引力。從票房來看,這條路顯然更受市場認可,成龍近年來票房表現出色的作品,盡出於此系列。
到了《急先鋒》,這一創作模式可說已變得無比成熟,唐季禮與成龍的合作早有默契,已經可以構建起娛樂性非常穩定的出品。
又一次,成龍變成老闆,出場時便西裝革履地端坐於OFFICE運籌帷幄,搞起了行政工作。電影沒走007或伯恩這樣的單線SOLO套路,而是變成了更類似於「碟中諜」或「天龍特攻隊」一樣的團隊行動,更多人物,更多功能。
性格各異的年輕人在團隊發揮不同作用,楊洋負責帥,還得勉為其難談戀愛;艾倫負責插科打諢,還搞了一個貌似大俗套的反套路;母其彌雅負責性感打鬥,朱正廷負責高科技與青春感,存在感都很突出,戲份一點不比成龍少。
這樣的設置是對過去模式的延續,與《十二生肖》和《功夫瑜伽》一脈相承,但總感覺前作還是調試品,沒達到理想狀態。最低谷時是《神探蒲松齡》和《龍牌之謎》,成龍的角色像強行加入,觀眾也因為成龍元素的匱乏而興趣索然。
但《急先鋒》顯然要比前作們更成熟,無論是場景、調度、節奏和特效,都是成龍電影近年來的好狀態。
電影的短板依舊在文戲,劇情是最基礎的那種娛樂片模板,文戲段段多餘,臺詞生硬尷尬。愛情戲更像「鐵憨憨」,土味十足,引發笑場,楊洋顏值再能打也鎮不住與女主角貌合神離。好在主創們知道自己的優勢與短板,文戲儘量壓縮,對白能省則省,乏味的串聯一帶而過,人物也不刻意做深刻解讀,把篇幅最大程度留給動作戲與軍事戲。
電影的幾場動作戲都拍得很講究,非洲的摩託艇追逐,中東古城的突擊戰,最後的黃金車追逐。中段頗有「紅海行動」味道,過往單純的動作戲,被更具有軍事風格的突擊戰所替代,最後也還是回歸到成龍電影最擅長的幽默、驚險、刺激、歡快的節奏,是無比傳統的成龍式合家歡的味道。
總地來說,《急先鋒》讓人感覺全是實打實的硬菜,沒有半點虛頭八腦,就按著年夜飯的路數炮製,本來也是預留給春節檔的。因為變故,電影挪到了國慶檔,也算歪打正著,對饑渴已久的電影市場而言,需要這樣重磅的娛樂電影。
成龍畢竟已經60多歲了,體力和精力都不復巔峰,靠以命相搏,很難繼續往下走。依靠年輕人、提攜年輕人便成為當然之選。未來,這種團隊作戰,大哥一帶多將成為成龍電影的常態。
更好的成龍不必是一個事必躬親、無所不能、永遠不老的英雄,他更應該帶著一群年輕人共同戰鬥共同成長,當一個好老闆好導師。電影的最佳笑點其實是成龍面對兩層高樓時愁眉苦臉,一旁的警長告訴他可以走樓梯時,他說太好了的自嘲和鬆弛。
這個系列可以繼續不停拍下去,諜戰也好,軍事題材也好,與成龍這些年所堅持的愛國主義和民族情節都相得益彰。未必每個年輕人都適合成龍電影,但成龍總能夠在一次次的嘗試中找到與自己電影最有化學反應的繼承者。
當然,成龍或許應該去挑戰一下更複雜的角色更深刻的故事,但對多數成龍電影的影迷而言,他們所喜歡的成龍電影,就是那種帶著港片餘韻的,可以淋漓盡致不管不顧快樂的動作喜劇,就是那種可以在癲狂過火中,還能不被土味情話和強拉郎配搞得出離憤怒的自信從容。當然太知道觀眾喜歡什麼,唐季禮的成龍電影在創作上總是遵循著套路,始終不捨得離開舒適區,也難怪觀眾們會覺得不走心和審美疲勞。
最後,電影依然保留了片尾恭賀新禧的彩蛋,這原本應是屬於2020年新春賀歲檔的有力競爭者。雖然因疫情而睽違了8個月,這樣的祝福現在聽來已經不再應景,但正是如此,卻格外讓人覺得唏噓。曾經再平凡不過的日常,也許就是最大的幸福所在,比如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比如看到成龍的又一部新片,很多事情並不應該這麼理所當然,只有經歷了失去,才會懂得擁有的珍貴。
這個道理,不止於疫情下逐漸恢復的人間煙火,也同樣適用於電影,適用于成龍。誰也不知道成龍還能在銀幕上打多久,他的每一部動作電影,都像一聲倒數,提醒觀眾們,且看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