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姜子牙》《奪冠》一樣,《急先鋒》本是一部定檔於去年春節檔的賀歲片,而又與前兩者所不同,《急先鋒》在故事內部上也將敘事的時間線的放置在了「春節」節點,甚至在劇情最後,由成龍帶領眾位演職人員,直接在影片故事結束後,帶領大家直接打破「第四幕牆」,恭祝大家新年快樂。在國慶檔的銀幕上,收到來自新年的祝福,這種微妙的錯位感,也讓人感慨這個疫情之年,所有原本既定的安排,都被推遲了近乎將近一年的時間。
根據貓眼電影數據的統計,《急先鋒》在上映三天(截止到10.2)以來,票房總計約為1.3億元。這一三日票房數據,遠不及《姜子牙》上映首日直接破1.6億;遑論專為此次國慶檔定製的《我和我的家鄉》,在上映兩日以來,也獲得了將近4億元的票房。
成龍電影的垮掉是這幾年有目共睹的現象,在豆瓣電影上,去年上映的成龍影片《神探蒲松齡》《龍牌之謎》,分別獲得了3.8和3.6的低分成績。而將視角擴展到近五年,由成龍主演的影片中,除了與英國導演馬丁·坎貝爾合作的《英倫對決》在豆瓣上有7.1的成績,其餘電影都沒有上過及格線。是觀眾不再買帳,還是成龍電影隨著時代的發展開始越發落後了?
在早年,必須要認清的是,成龍電影中最出色的從來不是劇情設計,而是要在一個嫻熟的高度工業化類型片框架中,讓成龍有最出色的動作設計發揮。而近幾年來的電影,隨著成龍年齡的增長,我們能越發感到那種招牌式的動作變得越發遲緩和滯重,所以在《急先鋒》中,我們看到了主創對成龍在影片中故事角色定位的設計上,出現的一些變化,比如成龍在影片中不再是衝鋒一線者,而是改為是一個主導行政工作的幕後老闆,儘管在營救行動中,成龍也切身上陣參與,但對於那些有難度的高危險動作的設計,劇情則分配給了楊洋和艾倫兩位演員。事實上,從動作戲設計的比例上看,我們也能看出,楊洋和艾倫的動作戲戲份是要超過成龍的。
影片中更具自嘲性的一幕,成龍本來要準備從高樓跳下時,此時有人告訴他有樓梯,他果斷選擇走樓梯下去,其實通過這樣頗為自嘲的橋段設計,也確實說明成龍老了。
而影片中設計的諸如楊洋的感情線,美女安保職員色誘敵人等橋段,則帶上了鮮明而古早的老港片色彩。這種橋段仿佛是一個固守在舊時代中的人炮製出的自以為是的新鮮橋段,即便是合家歡爆米花影片,也不必意味著影片要繼續沿襲這種陳舊的俗套橋段。
特別聲明:本文為DoNews籤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DoNews專欄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