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給一部上映9年的電視劇寫了遲到的觀後感,《9年後再看《裸婚時代》,愛情終究敵不過麵包》,其中有段話是這樣的——
《裸婚時代》上映9年了,這9年裡,也許是被房價拍哭的80後們,偷偷在90後點的菜單裡塞了不少花生米,所以如今的90後們喝得再醉,也醉不到有勇氣牽起另一個人的手,揣著一顆愛你永遠到老的心就敢去裸婚。
對於80後而言:麵包總會有的,愛情也是。
對於90後而言:沒有麵包,就沒有愛情。
《裸婚時代》是我認為的迄今為止最後一部現實主義國民劇。
首播於2011年,可以認為是獻給剛剛邁入而立之年的80後的見面禮,儘管這份禮物,甜中泛苦,當年惹得無數年輕人掉了眼淚。
80後是讓我這個90後羨慕的一代。
80後風華正茂的年紀,有2007年的電視劇《奮鬥》;
2008年房價大漲後,第二年就有反映北漂現實的《蝸居》;
到了2011年,80後邁入而立之年,《裸婚時代》應運而生,戳中了一代人的淚點;
甚至再往後,2013年還上映了文章自導自演的電視劇《小爸爸》
……
80後成長的每一步,國產影視劇從未缺席,並且在不同階段都給出了相當出色的回答。
到了2020年了,90後也開始邁入而立之年,我不禁回頭看,想看看國產影視劇這十年給90後留下了什麼。
可惜,我沒看到一部能夠反映90後現實的國產劇,再也沒有一部電視劇能引得大街小巷全民追看。也因此,我將2011年的《裸婚時代》視為迄今為止最後一部「國民劇」。
起碼到目前,國產影視在90後的成長中,是習慣性缺位的。
讓我們審視一下最近十年優秀的國產劇都在幹什麼吧——
2015年上映的《琅琊榜》,豆瓣評分高達9.3分,非常優秀,不過是優秀的古裝劇;
2017年的網劇《白夜追兇》,豆瓣9.0的評分,愣是逼我開了會員,但這是懸疑劇;
2011年的大劇《甄嬛傳》,9.1分的評分證明它是當之無愧的宮鬥劇巔峰;
2014年《戰長沙》,豆瓣評分9.2,優秀的歷史劇;
2015年的《毛騙》,第三季斬獲了9.7的豆瓣超高評分,無可挑剔的……嗯,懸疑劇;
2014年的《父母愛情》,很有現實主義味道,但……是「父母」當年的現實;
2017年,有一部現實主義大製作《白鹿原》,嗯,那是100年前的現實;
2015年,同樣來自於陝西的現實主義題材劇《平凡的世界》,嗯,那是上世紀70/80/90年代;
2017年,《人民的名義》,很接近現實主義了,但更接近的是官場的懸疑劇;
2017年,《雞毛飛上天》,非常優秀的現實劇,講述的是改革開放之初……
2019年,《慶餘年》,很優秀,豆瓣8.0評分,很好的古裝劇
……
青春劇也不是沒有:
2017年的《你好,舊時光》,豆瓣評分8.7堪稱優秀,不過劇情呢,徘徊在初中和高中;
2016年,《最好的我們》,劇情講的是高中,並且嚴格意義上,根據八月長安的原著設定來看,非典時期中考,其實也是屬於80後的故事;
2016年的《一起同過窗》,畢鑫業執導,講的是從高中到大學,幾位同學的情情愛愛,我能把這部劇當成一百年後的《情深深雨濛濛》嗎。
優秀的國產劇,怎麼少得了臺灣呢——
被伍佰老師《last dance》刷屏的優質青春劇《想見你》,怎麼說呢,跟周董當年的《不能說的秘密》類似,都有些奇幻色彩,不現實,不現實啊……
數來數去,盤來盤去,近十年裡,真正與當下現實貼近,能觸碰到90後們痛點的,可能只有下面這兩部——
2016年播出的《歡樂頌》第一季,這部劇其實是個都市職場劇,但是,因為其中一個人物——樊勝美,因為樊勝美背後的原生家庭創傷,讓這部劇出人意料地破圈出圈,引起年輕的90後女性廣泛共鳴;
2019年播出的《都挺好》,繼承了「樊勝美」這個角色的特質和經驗,更全面地深入到了原生家庭,於是我們不僅看到了蘇明玉,還看到了蘇大強……
以上,就是我目之所及的全部了。
真正算起來,屬於90後的現實主義角色,有且僅有「樊勝美」和「蘇明玉」,且這兩位,更像是90後女性的寫照,而且這兩位女性角色,出自同一位作者之筆,沒錯,《歡樂頌》和《都挺好》的原著作者是同一個人,阿耐。
如果說90後女性還有「樊勝美」和「蘇明玉」,90後男性呢?
……
顯然,目前為止,90後還沒擁有一部像《奮鬥》《蝸居》《裸婚時代》這樣的起碼男女雙主的國民劇。
而立之年的90後,是配不上國產鏡頭的關注和聚焦嗎?
為什麼90後的社會成長和經歷,在影視劇裡幾近於真空狀態?
為什麼我們國內的導演和製作人,面對90後的現實,要麼沉默,要麼忽視?
……
那不妨來審視,90後的現實是什麼?
一堆網絡流行語應該可以回答:
房價、喪,社畜,斜槓青年,宅,佛系青年,副業,996,福報……
在很多人眼裡,90後還年輕,但是,你隨便問問一個90後,看他/她有勇氣認為自己是「後浪」嗎?
現實主義必然是要反映當下現實的,現實主義也必然是帶刺的。80後擁有的那幾部劇,無一例外也都是當時年輕人面臨的現實痛點。
我謹猜測,90後所面臨的現實裡的刺,可能讓各路導演們既無從下手也無從下嘴,也可能擔心這個題材拍出來會是一個過不了審的刺蝟。
所以啊,當第一批90後真的而立之年了,之前十年的青春奮鬥,可惜沒有一部與之相配的影視劇誕生。
而過了而立之年,則意味著,歡迎你加入中年社畜和婆媳劇的大家庭。
90後們也就不要再報以幻想了,迅哥早都說了,「人世間的悲歡並不相通」,冷暖自知,何必奢求於熒幕呢。
君不見Z世代們乘《後浪》之勢已經登堂入室,所以我們要做的,瓜子小板凳各就各位,欣賞屬於後浪們的時代讚歌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