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日劇,在這幾年國內影視劇界屢見不鮮了,畢竟日本的版權便宜,又有前作做背書,物美價廉的情況下,就受到國內影視公司的青睞了。
今年上半年最火的國產劇《安家》正是翻拍於日劇《賣房子的女人》。
雖然《安家》的熱度非常高,但評分上只是剛達到了及格線,與日劇版相去甚遠,劇情上缺少對房產銷售專業性上的認知,主要改成了家裡倫理戲。
今年的另一部翻拍劇《不完美的她》(翻拍自日劇《mother》),即使請到了周迅、惠英紅、趙雅芝,也還是不盡如人意,沒有引起多少水花。
這兩部其實也都算及格的作品,早往前翻,翻拍日劇的國產劇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比如網劇《不負時光》,被網友罵上了熱搜(不過主演闢謠並非翻拍《校對女孩河野悅子》,大家可以自行判斷)
正兒八經買了版權的翻拍劇也沒有好到哪去,《深夜食堂》、《北京女子圖鑑》、《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等等
甚至中國版的《求婚大作戰》還被曝光了演員靠摳圖、替身(臉部打碼),可見拍攝之隨意。
部屋君發現,國產劇翻拍日劇有三大關鍵詞:「女性」、「職場」、「情感」。
於是最近融合了這三個關鍵詞,最近又出了一部翻拍劇——《誰說我結不了婚》。
這部劇剛剛播放完畢,部屋君也特意去看,畢竟是翻拍於我特別喜歡的日劇《我不是結不了婚,只是不想》(我選擇了不結婚)。
會看《誰說我結不了婚》的原因還在於,這部劇剛播出之初,就拿到了7.3分的評分,有不少劇評人給出了很高的評價,表示這部劇是最高的翻拍劇,讓人不得不好奇。
老實說算是可以看的劇,不是說這部劇有多好看,而是全靠同行襯託,相較於《深夜食堂》、《求婚大作戰》是比較有誠意的翻拍劇。
6.9的評分確實是眾多翻拍日劇的國產劇中最高分的一部了,摸到了翻拍劇的天花板。
▲海報就完全劇透了
部屋君今天就來談談這部劇,說一下這部劇的好與不好,然後主要是給大家安利日劇版。
《誰說我結不了婚》由童瑤、潘粵明、陳數等主演,講述了三個都市職場女性的感情故事。(在央視八套播出,有一種根正苗紅的味道)
光看《誰說我結不了婚》的劇名,是濃濃的恨嫁風,很多人看了劇名估計就勸退了,和日劇版的《我不是結不了婚,只是不想》(我選擇了不結婚)是相反的意思。
但其實製作方一開始就是用日版劇名,但因為國內審核原因,而被迫改名的(其實日劇版的劇名也挺欺詐的,會讓觀眾誤以為是不婚劇)。
最早這句話出自小津安二郎在70年前拍攝的電影《麥秋》,如今「是否到了年齡就應該要嫁人」,依舊是東亞女性所面對的話題。
《誰說我結不了婚》總共有40集,將日劇版的體量擴充了足足四倍,因此從角色到劇情都經歷了大刀闊斧的改編。
集數擴充是為了賣更多的錢,進行本土化改編是必須要有的,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關鍵就在於擴充和改編能否有很好的完成度。
日版主要聚焦一位女性,講述了未婚女醫生在毒舌日料店主的指導下,追求愛情、婚姻的故事。
而國內版本,卻在原有的情感主線上,又增加了兩位女性角色,變成了都市女性群像劇,用散點透視、多線敘事的結構取代了原有的單線敘事。
三條線索互相交織,引申出三種不同境遇的女性成長路徑。(似乎更像日劇《我無法戀愛的理由》?)
三位女主角:知名編劇程璐(童瑤飾演)、律師田蕾(陳數飾演)、美容院合伙人丁詩雅(許芳銥飾演)。
39歲的未婚美容院院長女主,改成了34歲的資深電影編劇。女主在相對老齡化嚴重的日本,是不想結婚的驕傲,而在中國,即將進入35歲門檻的女主則被當成了相親市場的「滯銷貨」。
這種改編顯然是將婚戀難題置身於當下中國的社會,並沒有硬搬硬抄,寫出了中國大齡單身女性自己的煩惱。
比如踏入相親市場後,程璐親眼見證了相親市場對大齡單身女性的滿滿惡意。
在感情諮詢費上被「差別待遇」——年齡小,只要9999,年齡大,要29999。
這些都是很不錯的本土化改編,全劇直面現實,以接地氣的方式,表現出了30+女性所面臨的艱難處境。
我們可以從程璐身上看到大齡女性的未婚焦慮,也可以從田蕾身上看到女性在職場上的性別歧視,還可以從丁詩雅身上看到單身女性在感情中的兩難抉擇。
它既真實的反映了現狀,又迎合了時代的需要,透過劇中的女性角色,很多單身女性都能夠感受到強烈的共鳴與共情,所以這部劇值得算是最好的翻拍日劇,不算翻車。
但還是有諸多的地方,部屋君不太認同。
本劇開場的旁白臺詞是:「隨著『她時代』的來臨,女人變得越來越具有獨立的思想,她們光鮮亮麗,擁有著令人羨慕的職業和穩定的收入,追求經濟獨立和男女平等。」
似乎要講的是主角努力打破社會中「必須要結婚」的束縛,通過獨立奮鬥獲得成功的故事,但其實是個獨立女性包裝下的直男向的勸婚指南。
得知自己的母親也即將結婚,34歲的程璐感到了失落,喧囂裡仿佛只留她一人孤寂,擅於自我反思的她於內心深處道出了這樣的獨白。
「今天才突然意識到,我根本沒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至少別人都在努力地跑著,而我呢,就像旋轉壽司上又貴又不新鮮的那一碟,沒人挑選,最後只能等待被倒進垃圾桶的命運。」
一個有錢有顏、事業成功、執著於嫁給愛情的職業女性,竟然如此輕易地進入自我否定的狀態。
她一開始是「我不是不結婚」理論,但真相是,她不是不結婚,是沒人挑她。
女二號田蕾是一個利益至上的女性,為了成功不擇手段的樣子像極了現實中的很多人,但也有很多三觀不正的地方。
為了自己的利益,用閨蜜去色誘客戶,這種知法犯法的情節編排,雖然符合角色利益為先的性格設定,但卻並不符合她之前反覆強調的職業素養。
為了拿下男客戶,刻意穿著性感服裝,私下在酒吧進行約談,實在有悖她自己所樹立的獨立自主的形象。
《誰說我結不了婚》被很多觀眾喜歡的一點還有,劇中金句頻出。
不過在部屋君看來,這些都是雞湯泛濫,強行的灌輸人生、愛情、婚姻哲理,很多都是為了金句而金句。
如上面這種,就是強行的穿插所謂的金句,其實就是雞湯了,有點用力過猛,用時下流行的一個詞來說就是「油膩」,反而降低了一部劇的格調。
總的來說就是:嘴架,不夠過癮。哲理,沒有內涵。商戰,欠缺細節。最後還是逃不過幾個職場女精英展現出生活裡脆弱的那一面,需要找個男人結婚的幸福套路。
中國版值得一看,它確實拍出了很多現實中的問題,而可以讓人產生一定的共鳴,在國產劇中可以說是比較突出,但我還是更推薦日本版的《我不是結不了婚,只是不想》。
或許是因為劇名相對於劇情,有點「標題黨」的味道,讓這部劇只有7.7分,不算太高的評分,但部屋君覺得,如果認真看完這部劇,是會看出這部劇的用心所在,個人會給這部劇打8.5分。
中國版中,女主和初戀情人在多年後重逢,又有分分合合的瓜葛,編排顯得也非常牽強,相反的卻淡化了兩人在學生時期的純純的感情。
這個部分卻是日版中,部屋君所最喜歡的。
日版中有很多兩人高中時期的故事穿插劇中,有了充足的鋪墊,更讓觀眾惋惜最後他們當年的錯過。
每集回憶殺片段,都用到了80到90年代的經典歌曲,是全劇中非常精心的安排,從松任谷由實的《春天,來了》到松任谷由實的《畢業寫真》結束,每首歌都貼合劇情和主角心境。
這些在中國版中是沒有的,實在太遺憾了。
日劇版還有一個靈魂人物,藤木直人飾演的教練,一大看點就是他每集用毒舌教女主如何去攻略重逢的初戀。
如果還沒有看過日本版的《我選擇了不結婚》,部屋君推薦大家可以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