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們講了小男孩的包皮要不要割的話題,引發網友的廣泛討論。今天,我們就再說一個關於孩子的,同樣也是在生活中爭議不斷的話題:舌系帶要不要剪,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舌筋」。對此,有人說不用剪,在以前沒有這項技術,大家不也都相安無事的過來了,幹嘛要讓孩子受這份苦?也有人說應該剪,避免孩子「大舌頭」的形成,畢竟這會十分影響孩子將來的社交與生活的。#百裡挑一#
寶寶的舌系帶,到底該不該剪?
尷尬的是,寶寶的舌系帶要不要剪,你我都說得不算,很多時候連醫生也是難以判斷的。因為,在臨床上它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不過醫生則可以通過一些辦法來大致判定是否需要剪斷。如確實已經影響到寶寶吃奶了(無法用舌頭將乳頭裹起來吮吸),寶寶舌頭上翹後卻頂不到上牙槽,再或者肉眼觀察可以明顯看到舌系帶已經到達舌尖位置了,吐舌頭時,舌頭呈現「M」型等。
不過,這些問題在寶寶42天檢查時,一般都能被輕易發現,是不是過短,需不需要剪,醫生會及時告知的。如果沒有提醒,多是不需要剪得,或者說叮囑家長多觀察即可。千萬不能輕信所謂的「剪開能早開口說話」說法,擅自將不需要剪的剪開,讓寶寶白白挨上一刀。
當然也有很多寶寶,在小時候吃奶正常,但3歲之後,發音仍不標準(限制舌頭在口腔內的活動),有點「大舌頭」,也要考慮舌系帶過短。總而言之,判斷寶寶舌系帶是否短,是否需要剪開,要綜合很多因素。如果不影響母乳餵養,很多時候隨著寶寶的發育,舌頭變長,情況也會慢慢好轉的。
那麼,舌系帶什麼時候剪最合適呢?
對此,目前口腔科醫生普遍的建議是,最好能在1歲以內處理,因為此時寶寶的舌系帶相對較薄,寶寶的痛感也不強。因此處理時不需要麻醉,出血量少,也不影響進食,是手術便捷是最佳時機。但如果錯過了,到了3歲之後,處理起來就稍微有點麻醉了,還需要進行局部麻醉甚至是全麻來操作。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寶寶在剛開始學說話時,會出現吐字不清的情況,這是很正常的,但就有一部分家長認為是舌系帶短的緣故,就堅持帶孩子去到醫院要求割舌系帶。這是很不理智的行為,也是一個很大的認知誤區。因為,舌系帶影響發音,但不是唯一的原因。還有很多因素,如牙齒缺失或者受發育影響,發聲器官運動不協調等諸多原因導致吐字不清。不要
我是喬妹,我們很理解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所付出的精力,以及呵護孩子健康的心情。但對於孩子的「舌筋」,還是要理智對待,不要輕信謠言,最好能諮詢專業的醫生,由專業人士給出判斷。其實,很多孩子是不需要挨這一刀的。那麼,孩子的「舌筋」你認為要不要剪呢?對此你有什麼想要說的呢?歡迎留言評論,若覺得文章有用,別忘了點讚並轉發給身邊的家人朋友們吧,感謝您的支持(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