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二桃殺三士(一張嘴三條命)

2021-01-18 智者風雲

這則成語出自《晏子春秋諫下二》:「晏子入見公曰:『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因請公使之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皆反其桃挈領而死。」

本意是指用兩個桃子殺了三個勇士。可用來比喻用計謀殺人或害人。與「借刀殺人」意相近。

春秋時期,齊景公手下有三位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然而,他們都居功自傲,越來越飛揚跋扈。

相國宴嬰擔心他們鬧事,於是向齊景公建議除掉他們。晏嬰說他自有辦法。

一天,晏嬰叫人為三位勇士送去兩個桃子,並告訴他們:「主公賞賜給最勇敢的人,誰的功勞最大,誰就有資格吃一個。」

公孫接說:「我曾陪主公外出打獵,制服過野豬和猛虎,我理當吃一個。」

田開疆說:「我曾為齊國南徵北伐,立下赫赫戰功,也理應有我的一個。」

古冶子見兩隻桃子已經被他們二人分了,十分氣惱,憤憤不平地說:「我曾救過主公的命,可如今卻吃不上一個桃子,我怎能受如此羞辱?」說完,拔劍自刎。

公孫接、田開疆大驚,羞愧萬分,說:「我們的功勞不如古冶子,卻先給自己分了桃子,實在太貪婪了。今天我們不死,是無勇的表現。」

說罷,二人也拔劍自刎。

就這樣,宴嬰用兩個桃子輕而易舉地除掉了三個勇士。

番外故事: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嬰,字仲,諡平,習慣上多稱平仲。夷維(今山東省萊州市)人,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50餘年。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

晏嬰聰穎機智,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候。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

相關焦點

  • 二桃殺三士是什麼故事?晏子兵不血刃幹掉三員大將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 千古第一奇計,二桃殺三士
    當兩位君主酒至半酣時,晏嬰說:「園中金桃已經熟了,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嘗嘗鮮吧?」齊景公大悅,傳令派人去摘。晏嬰忙說:「金桃很難得,還是臣親自去吧。」不一會兒,晏嬰領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六個桃子。眾人一見,只見盤子裡放著的六個桃子,個個碩大新鮮,桃紅似火,香氣撲鼻,令人垂涎。齊景公問:「就結這幾個嗎?」晏嬰說:「還有幾個沒太熟,只摘了這六個。」說完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齊景公一人一個金桃。
  • 二桃殺三士是什麼故事?晏子兵不血刃幹掉己方三員大將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儘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醜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後人以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的涵義;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還可以發現一些古代權力分配與君王殺功臣的斧鑿。該故事在秦漢時期就已廣為流傳,漢代的畫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場景。
  • 二「桃」三士,兵不血刃去禍患?
    三國時蜀之諸葛亮在《梁甫吟》中說:「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這裡「桃「,即桃子;」士「,即武士。成語「二桃三士」基本含義講得是春秋時齊景公將兩個桃子賜給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論功而食,三人卻棄桃自殺。常用這個成語來比作借刀殺人。春秋列國時,齊景公手下有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接,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傑」。
  • 晏嬰「二桃殺三士」,為何用兩個桃子,而不是兩塊更貴重的金子
    「二桃殺三士」這個成語,講的是齊國名臣晏嬰,用計謀幫助君王除掉三個功高蓋主的功臣的故事。現在咱們來腦洞一個問題:晏嬰在使用這條計策的時候,為什麼會用兩個桃子,而不是兩塊金子,或者是其它更貴重的東西呢?我們先來把這個故事簡單回顧一下。
  • 二桃殺三士:一石二鳥的千古第一毒計,是一場讓世人無法想像的驚天大陰謀!
    但其實這一時期,謀略的運用也是爐火純青的。比如在齊魯之戰中,曹劌就利用人的心理用擊鼓戰術大敗齊國。而對於謀略,運用最經典的莫過於二桃殺三士了。春秋時期,齊景公手下有三員大將分別是: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而後為了防止養寇為患,齊景公便賞這三位勇士兩個桃子。這時,急性子的公孫接率先說道:「我在密林裡捕殺過野豬,在山間與老虎搏鬥,我這樣的勇士應該得到一顆桃子吧」。
  • 「二桃殺三士」!蔡英文想順勢對蘇貞昌下手?
    島內針對中天新聞臺撤照這一決策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說法,有些人覺得民進黨當局因為政治因素便要封殺中天新聞臺,這一行為同所謂民主背道而馳,也是對言論自由的迫害。蔡當局借中天換照案,欲給蘇貞昌「挖坑」此外,也有人認為民進黨當局廢除中天,是在鞏固領導中心地位,有利於政權的延續。
  • 從「二桃殺三士」說開去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故事並不複雜。講的是齊國有三個驕橫跋扈的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晏子認為這三個人的存在會威脅到國家的安全,就設計離間他們,把他們除掉。還有人肉麻地吹捧「二桃殺三士」的計謀是「古往今來的最毒陽謀」,無往而不利,被算計的人明知對方是要謀害自己的性命,也必定會身不由己地中計,明知是坑也要往裡跳。這些專家,是故意裝瘋賣傻還是入戲太深?《晏子春秋》一書,夾雜有眾多民間傳說。
  • 典故故事:二桃殺三士
    晏子拜見齊景公,把心裡想法一說,齊景公雖然覺得除去三位勇將未免可惜,可是晏子的話也有道理,而且晏子那時太有權威了,齊景公也不好駁人家的面子:"得,您老就看著辦吧!"      晏子準備停當後,由齊景公宣來三位猛將,說要賞賜他們。      三人聽說國君有賞,當然興衝衝地前來。到了殿前,卻看見案上有一個華麗的金盤,盤子裡是兩個嬌豔欲滴的大桃子,一陣芬香撲鼻而來。
  • 名人軼事晏子「二桃殺三士」
    原標題:名人軼事  晏子「二桃殺三士」  在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個大臣名叫晏嬰,他曾輔佐齊國三代國王,治國有方,生活樸素,使齊國從一盤散沙,重新恢復了大國地位,所以被後人尊稱為晏子。
  • 大殺風景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大殺風景,破壞興致的意思。出自:唐·李商隱《雜纂》把「花間喝道」、「月下把火」等列為「殺風景」的事情。近義詞有:大煞風景,反義詞有:興致勃勃,大殺風景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指不合時宜。大殺風景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大殺風景(dà shā fēng jǐng)成語釋義:破壞興致的意思成語出處:唐·李商隱《雜纂》把「花間喝道」、「月下把火」等列為「殺風景」的事情。近 義 詞:大煞風景反 義 詞:興致勃勃成語用法:可作謂語、定語;指不合時宜成語結構:動賓式成語感情色彩:貶義成語大殺風景的典故/故事:唐朝詩人李商隱很有才華,他的詩揭露和批判當時的黑暗現實及官場腐敗。
  • 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別人問問題,自己並不知道,有可能會被別人嘲笑:一問三不知。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
  • 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
    原標題: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   「如膠似漆」這一成語是說像膠和漆那樣黏結。形容感情熾烈,難捨難分。
  • 關於數字成語,我們知多少
    在生活中,為了使我們的交談或寫作作品更加形象、言簡意賅,更深入的表達我們的意思,經常會用到成語,這些通俗易懂的詞語包含著豐富的天文、地理、歷史、文化、風俗、常識、典故知識,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內涵。01一字數字成語:一錘定音 一發破du的 一舉成名 一寒如此一官半職 一帆風順 一龍一蛇 一蛇兩頭一不扭眾 一軌同風 一秉至公 一家眷屬一片汪洋 一成一旅 一抔黃土 一筆抹煞一日之雅 一反常態 一髮千鈞
  • 【義門陳典故】潁川陳氏三君成語「難兄難弟」的典故
    這就是「梁上君子」的典故。「黨錮」解除後,群臣們紛紛推薦陳寔做官,朝廷也多次以重位徵召,但都被他推辭了。陳寔84歲病逝時,各地趕來弔祭的有3萬多人,送殯的車子千輛,披麻戴孝者500多人。朝庭為陳寔建廟立碑,諡為「文範先生」。當時著名的文學家蔡邕撰寫其碑文,並將陳寔的圖像張貼百城裡,樹為官民的學習榜樣。
  • 一命歸陰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一命歸陰,指死亡。出自:清·俞萬春《蕩寇志》第99回:「蘭生一銅人橫掃過去,打著穆春腰肋,一命歸陰。」近義詞有:一命嗚呼、一命歸西,反義詞有:長命百歲,一命歸陰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指死亡。一命歸陰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一命歸陰(yī mìng guī yīn)成語釋義:指死亡。
  • 山雞舞鏡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山雞愛其毛羽,映水則舞。很武時,南方獻之,帝欲其鳴舞無由。公子蒼舒令置大鏡其前,雞鑑形而舞,不知止。」近義詞有:山雞映水,山雞舞鏡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自我欣賞。
  • 欣然命筆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欣然命筆,欣然:喜悅的樣子;命筆:用筆。高高興興地提筆寫作。出自:毛澤東《七律二首·送瘟神》序:「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欣然命筆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指寫作。欣然命筆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欣然命筆(xīn rán mìng bǐ)成語釋義:欣然:喜悅的樣子;命筆:用筆。高高興興地提筆寫作成語出處:毛澤東《七律二首·送瘟神》序:「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 志士仁人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近義詞有:耿介之士,反義詞有:無恥之徒,志士仁人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褒義。志士仁人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志士仁人(zhì shì rén rén)成語釋義:志向宏偉、道德高尚的人。指熱愛祖國獻身事業的人士。(仁:仁愛;高尚)。成語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淄博臨淄百條成語典故 再現齊文化泱泱大風
    據統計,《中國成語大辭典》共收釋古今漢語成語18000餘條,而源於齊國齊地的成語有千條之多,源於齊都臨淄的就有百條以上。淄博市臨淄區成語典故數量多、意義深,多側面、全方位地展現了齊文化的內涵,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2009年,「臨淄成語典故」獲批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