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成語出自《晏子春秋諫下二》:「晏子入見公曰:『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因請公使之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皆反其桃挈領而死。」
本意是指用兩個桃子殺了三個勇士。可用來比喻用計謀殺人或害人。與「借刀殺人」意相近。
春秋時期,齊景公手下有三位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然而,他們都居功自傲,越來越飛揚跋扈。
相國宴嬰擔心他們鬧事,於是向齊景公建議除掉他們。晏嬰說他自有辦法。
一天,晏嬰叫人為三位勇士送去兩個桃子,並告訴他們:「主公賞賜給最勇敢的人,誰的功勞最大,誰就有資格吃一個。」
公孫接說:「我曾陪主公外出打獵,制服過野豬和猛虎,我理當吃一個。」
田開疆說:「我曾為齊國南徵北伐,立下赫赫戰功,也理應有我的一個。」
古冶子見兩隻桃子已經被他們二人分了,十分氣惱,憤憤不平地說:「我曾救過主公的命,可如今卻吃不上一個桃子,我怎能受如此羞辱?」說完,拔劍自刎。
公孫接、田開疆大驚,羞愧萬分,說:「我們的功勞不如古冶子,卻先給自己分了桃子,實在太貪婪了。今天我們不死,是無勇的表現。」
說罷,二人也拔劍自刎。
就這樣,宴嬰用兩個桃子輕而易舉地除掉了三個勇士。
番外故事: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嬰,字仲,諡平,習慣上多稱平仲。夷維(今山東省萊州市)人,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50餘年。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
晏嬰聰穎機智,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候。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