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故事:二桃殺三士

2021-02-23 小學生作文

      那是齊景公時期。齊景公已經是晏子服務的第三個國君了。此時的晏子經過多年的官場摸爬滾打,在齊國的地位是相當的鞏固。

       當時齊國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人人武藝高強,勇氣蓋世,為國家立下了赫赫功勞,儼然是齊國武將裡的明星。這三人意氣相投,結為異姓兄弟,彼此互壯聲勢。由於自恃武藝高,功勞大,他們非常驕橫,不把別的官員放在眼裡,甚至對晏子也不夠尊敬。

      晏子是看在眼裡,憂在心裡。這些莽夫如果勢力越來越大可不是好事啊,他們可不講究什麼禮儀倫法,將來出什麼禍患就不好了。晏子拜見齊景公,把心裡想法一說,齊景公雖然覺得除去三位勇將未免可惜,可是晏子的話也有道理,而且晏子那時太有權威了,齊景公也不好駁人家的面子:"得,您老就看著辦吧!"

      晏子準備停當後,由齊景公宣來三位猛將,說要賞賜他們。

      三人聽說國君有賞,當然興衝衝地前來。到了殿前,卻看見案上有一個華麗的金盤,盤子裡是兩個嬌豔欲滴的大桃子,一陣芬香撲鼻而來。三個勇士頓時流下了口水。 晏子不慌不忙地對他們說:"三位都是國家棟梁、鋼鐵衛士。這宮廷後院新引進了一棵優良桃樹,國君要請您們品嘗這一次結的桃子。可是現在熟透的只有兩個,就請將軍們根據自己的功勞來分這兩個桃子吧。"晏子露出一副很為難的樣子。

      三將中,公孫接是個急性子,搶先發言了:"想當年我曾在密林捕殺野豬,也曾在山中搏殺猛虎,密林的樹木和山間的風聲都銘記著我的勇猛,我還得不到一個桃子嗎?"說完他上前大大方方取了一個桃子。

      田開疆也不甘示弱,第二個表白:"真的勇士,能夠擊潰來犯的強敵。我老田曾兩次領兵作戰,在紛飛的戰火中擊敗敵軍,捍衛齊國的尊嚴,守護齊國的人民,這樣子還不配享受一個桃子嗎?"他自信地上前取過第二個桃子。

     古冶子因為不好意思太爭先,客氣了一下,不料一眨眼桃子就沒了,怒火頓時燃燒他的臉龐,"你們殺過虎,殺過人,夠勇猛了。可是要知道俺當年守護國君渡黃河,途中河水裡突然冒出一隻大鱉,一口咬住國君的馬車,拖入河水中,別人都嚇蒙了,唯獨俺為了讓國君安心,躍入水中,與這個龐大的鱉怪纏鬥。為了追殺它,我遊出九裡之遙,一番激戰要了它的狗命。最後我浮出水面,一手握著割下來的鱉頭,一手拉著國君的坐騎,當時大船上的人都嚇呆了,沒人以為我會活著回來。像我這樣,是勇敢不如你們,還是功勞不如你們呢?可是桃子卻沒了!""哐啷"一聲,他拔出自己的寶劍,劍鋒閃著凜凜的寒光。 前兩人聽後,不由得滿臉羞愧,"論勇猛,古冶子在水中搏殺半日之久,我們趕不上;論功勞,古冶子護衛國君的安全,我們也不如。可是我們卻把桃子先搶奪下來,讓真正大功的人一無所有,這是品行的問題啊,暴露了我的貪婪、無恥。"兩個自恃甚高的人物,看重自己的榮譽,比生命還重要。此時自覺做了無恥的事,便羞愧難當,於是立刻拔劍自刎!兩股鮮血,瞬間便染紅了齊國的宮殿。

      古冶子看到地上的兩具屍體,大驚之餘,也開始痛悔:"我們本是朋友,可是一會的功夫,他們死了,我還活著,這就是不仁;我用話語來吹捧自己,羞辱朋友,這是無義;覺得自己做了錯事,感到悔恨,卻又不敢去死,這是無勇。我這樣一個三無的人,還有臉面活在世上嗎?"於是他也自刎而死。

      區區兩個桃子,頃刻間讓三位猛將都倒在血泊之中,齊景公也有些傷懷。他下令將他們葬在一起。

   

相關焦點

  • 千古第一奇計,二桃殺三士
    相國內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大,這個桃應該他吃。」齊景公見二人爭執不下,便說:「既然二位謙讓,那就每人飲酒一杯,食桃一個吧!」兩位大臣謝過齊景公,把桃吃了。這時,盤中還剩有兩個桃子。晏嬰說道:「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如何?」齊景公自然明白晏嬰的意圖,於是傳令下去。三勇士而賜二桃,故意少其一。
  • 二桃殺三士是什麼故事?晏子兵不血刃幹掉己方三員大將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儘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醜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後人以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的涵義;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還可以發現一些古代權力分配與君王殺功臣的斧鑿。該故事在秦漢時期就已廣為流傳,漢代的畫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場景。
  • 二桃殺三士是什麼故事?晏子兵不血刃幹掉三員大將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 二桃殺三士:一石二鳥的千古第一毒計,是一場讓世人無法想像的驚天大陰謀!
    而對於謀略,運用最經典的莫過於二桃殺三士了。春秋時期,齊景公手下有三員大將分別是: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而後為了防止養寇為患,齊景公便賞這三位勇士兩個桃子。這時,急性子的公孫接率先說道:「我在密林裡捕殺過野豬,在山間與老虎搏鬥,我這樣的勇士應該得到一顆桃子吧」。於是,他便順手拿起一個桃子,並在那裡洋洋得意。
  • 從「二桃殺三士」說開去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故事並不複雜。講的是齊國有三個驕橫跋扈的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晏子認為這三個人的存在會威脅到國家的安全,就設計離間他們,把他們除掉。還有人肉麻地吹捧「二桃殺三士」的計謀是「古往今來的最毒陽謀」,無往而不利,被算計的人明知對方是要謀害自己的性命,也必定會身不由己地中計,明知是坑也要往裡跳。這些專家,是故意裝瘋賣傻還是入戲太深?《晏子春秋》一書,夾雜有眾多民間傳說。
  • 成語典故——二桃殺三士(一張嘴三條命)
    這則成語出自《晏子春秋諫下二》:「晏子入見公曰:『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因請公使之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皆反其桃挈領而死。」本意是指用兩個桃子殺了三個勇士。可用來比喻用計謀殺人或害人。與「借刀殺人」意相近。
  • 「二桃殺三士」!蔡英文想順勢對蘇貞昌下手?
    「二桃殺三士」,蔡當局進可攻退可守民進黨對島內民意心知肚明,清楚超過一半的民眾不同意中天關臺,雖說拿下52頻道有著很大誘惑力,但進退兩難之際,蔡英文更要「趨利避害」。從民進黨派系鬥爭現況來看,蔡英文關閉中天無疑是「二桃殺三士」,畢竟蘇貞昌後來在新冠疫情中表現不差,所以不能因「內閣」改組,貿然要求蘇下臺。
  • 名人軼事晏子「二桃殺三士」
    原標題:名人軼事  晏子「二桃殺三士」  在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個大臣名叫晏嬰,他曾輔佐齊國三代國王,治國有方,生活樸素,使齊國從一盤散沙,重新恢復了大國地位,所以被後人尊稱為晏子。
  • 二「桃」三士,兵不血刃去禍患?
    三國時蜀之諸葛亮在《梁甫吟》中說:「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這裡「桃「,即桃子;」士「,即武士。成語「二桃三士」基本含義講得是春秋時齊景公將兩個桃子賜給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論功而食,三人卻棄桃自殺。常用這個成語來比作借刀殺人。春秋列國時,齊景公手下有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接,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傑」。
  • 晏嬰「二桃殺三士」,為何用兩個桃子,而不是兩塊更貴重的金子
    「二桃殺三士」這個成語,講的是齊國名臣晏嬰,用計謀幫助君王除掉三個功高蓋主的功臣的故事。現在咱們來腦洞一個問題:晏嬰在使用這條計策的時候,為什麼會用兩個桃子,而不是兩塊金子,或者是其它更貴重的東西呢?我們先來把這個故事簡單回顧一下。
  •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個典故的背後是一樁刺殺事件
    久而久之,金句變成了典故。有一句話叫,「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形容願意為賞識自己的人付出一切。這句話最早出現在《戰國策》中,《戰國策》是西漢貴族劉向組織門客編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書中記載了戰國年間,七雄混戰的歷史。《戰國策》中有一篇文章叫《趙策》,其中出現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讎矣。」這句話出自戰國刺客豫讓之口。
  • 大殺風景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大殺風景,破壞興致的意思。出自:唐·李商隱《雜纂》把「花間喝道」、「月下把火」等列為「殺風景」的事情。近義詞有:大煞風景,反義詞有:興致勃勃,大殺風景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指不合時宜。大殺風景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大殺風景(dà shā fēng jǐng)成語釋義:破壞興致的意思成語出處:唐·李商隱《雜纂》把「花間喝道」、「月下把火」等列為「殺風景」的事情。近 義 詞:大煞風景反 義 詞:興致勃勃成語用法:可作謂語、定語;指不合時宜成語結構:動賓式成語感情色彩:貶義成語大殺風景的典故/故事:唐朝詩人李商隱很有才華,他的詩揭露和批判當時的黑暗現實及官場腐敗。
  • 名人軼事丨晏子「二桃殺三士」
    在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個大臣名叫晏嬰,他曾輔佐齊國三代國王,治國有方,生活樸素,使齊國從一盤散沙,重新恢復了大國地位,所以被後人尊稱為晏子。 晏子輔佐齊景公的時候,朝中有三個將軍,名叫田開疆、公孫接、古冶子,三人因為同是武將,關係很好,還結為異性兄弟。
  • 此計堪稱「千古第一毒計」,兩隻桃子殺掉三員大將,施計者是誰?
    中國古代的歷史源遠流長,誕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也產出了無數的計謀,廣為流傳。今天說到的這個計謀,並不在著名的「三十六計」之列,此計堪稱「千古第一毒計」,兩隻桃子殺掉三員大將,施計者是誰?田開疆是第二個發言的,說你這都是小場面,想我兩次領兵作戰,於紛飛戰火中重創敵軍,守衛齊國的疆土和子民,這還配不上一隻桃?說完他伸手拿了剩下的那隻桃。這麼看來,古冶子還挺沉得住氣,沒桃子了怎麼辦?
  • 桃也能殺人於無形,孫悟空活著只因為有主角光環
    孫悟空吃桃大難不死,可有人卻死了魯昭公帶著他的相國叔孫若來齊國訪問,就跟現在的兩國元首見面那麼隆重。酒過三巡,晏嬰提議去摘金桃,因其難得,主動請纓。晏嬰走後,齊景公就和他們掰扯這金桃多麼多麼貴重,多麼多麼難得,多麼多麼好吃,直說得在場所有人垂涎三尺,哈喇子亂流。晏嬰摘了六枚金桃,香氣四溢。眾人見了,無不稱奇。魯昭公和齊景公是兩國國君,都很自覺,各取一枚金桃品嘗,不必贅言。吃完之後,晏嬰就開始拍對方馬屁了,說叔孫若賢名遠播,應當吃桃。叔孫若得了誇讚,很是受用,又開始回拍晏嬰的馬屁,說晏嬰應當吃桃。
  • 霸王別姬的歷史典故 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霸王別姬》,是老一輩人口中念叨不停的一段歷史典故,《霸王別姬》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中,該史記中記載,西楚霸王項羽在垓下之戰時兵敗,心知大勢已去,在帶著二十八騎兵突圍前不久,不得不與虞姬訣別。
  • 田橫500士為什麼自殺?
    劉邦是出身市井的卑鄙小人,做事沒有底線,他連為自己出生入死的韓信、彭越、英布都殺,是中國歷史上三個殺功臣的無恥帝王之一,如何容得下田橫這樣的異姓降虜?他也就是隨口一說,安撫身邊的人。兩位門客完成了田橫交待的任務,心想田橫往日待我不薄,士為知已者死,如今他死了,我決不苟活,要以死相報。於是雙雙自殺在田橫墓前。
  • 詩詞典故·李白《枯魚過河泣》裡的典故故事
    若說中國古代最牛逼的漁夫莫過於豫且,國學經典《左傳》、《史記》都曾記載他的傳奇故事。歷代文人詩詞的名詩佳句也多引用他的典故,李白《枯魚過河泣》一詩也引用了這個典故。萬乘之尊出入宜謹慎,應該以柏人為皇帝行止戒備的典故而提高認識。《枯魚過河泣》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意在勸誡君王當慎於微服出行。全詩篇幅短小而多處用典,舉白龍化魚、鯨鯢失水為喻,言天子當慎出入;舉漢高祖劉邦於柏人警惕免禍為例,以正面告誡。此詩可能作於天寶後期。唐玄宗在天寶後期常幸楊氏姊妹家,李白此詩似為此而作,有諷刺之意。
  • 投桃報李的典故
    點擊箭頭所指歷史典故,關注歷史典故,體會古人智慧。【出處】《詩經·大雅·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