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2020年,影視行業可謂經歷了不小的打擊。疫情影響下開機復工迷茫,備案需要完成劇本創作,鼓勵30集以內短劇,演員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等政策陸續出臺,都在一定程度上讓網劇數量銳減。
2月網絡劇備案創下新低,通過規劃備案的網絡劇僅為61部,而積壓劇頻頻露面的背後,也顯示著市場產能的嚴重不足。進入3月,根據近期在2020年3月全國重點網絡影視劇拍攝規劃登記備案情況顯示,3月網絡劇數量呈現上升趨勢,達到了66部。這似乎讓這個一直處在低迷期的劇集市場,迎來了利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影視行業進入寒冬期,不少中小影視公司已經紛紛倒下,加上疫情的影響,那些依然挺立的則大多都選擇求穩步伐,反應在備案上便是,整體劇集集數上已經出現了大範圍縮減,無論是當代、古代還是其他題材,24集體量的劇集出現頻次最多,達到28部。而在聚焦的題材內容上,已經佔據了大勢的都市題材數量再創新高,這與在政策之下,國家鼓勵創作者加強現實主義題材的創作密不可分。
3月可謂是一個重要轉折點,在疫情影響下,一方面連續停擺的劇組開始小範圍復工,而另一方面政策頻頻出手則進一步對市場加以引導規範,在政策和市場的共同影響下,網劇市場的風如何吹,並吹向了哪裡,或許我們可以從最近露面的3月網絡劇備案上窺見一二。
現實主義題材愈發活躍。在66部網絡劇中,現實題材佔比高達77%,其中都市題材高達29部,較上月的21部相比,3月都市題材也再創新高。
在古裝劇被嚴格限制的當下,都市題材已經成為香餑餑,而扎堆之下,內容也呈精細化發展,角度更為多樣,有聚焦美食的《伴我廚心》《舌尖上的愛情》,也有大IP改編的《衾何以堪》,還有抗疫內容的《九零後之逆行者》與《三十七度二》。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是頗不寧靜的一年,抗疫劇無疑是當下的時代標誌,而影像是最好記錄方式之一,因此在3月的備案中,抗疫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其中南京紅色齒輪影視申報的《九零後之逆行者》,從名字便不難發現對準的是疫情防控期間90後的感人事跡。而同樣瞄準抗疫內容的還有《三十七度二》,但與《九零後之逆行者》不同,《三十七度二》的體量較小,該劇共12集,每集均為一個獨立的故事,由真實事跡改編,聚焦不同行業、層次、身份的人物,描繪出了一幅全國一心眾志成城的抗疫圖景,向那些在疫情挺身而出的逆行者們致敬。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已經露面的29部當代都市題材中,動輒30多集的都市情感劇已經十分鮮見,劇集體量呈現大範圍縮減狀態。集數超過30集的只有2部,分別為《惹不起的顧同學第二季》《棋逢對手》。
而包含十二集及以下的內容層出不窮,其中霍爾果斯萬年影業申報的《聲戀時代》只有8集,《我是你的大猩猩(第二季)》《麻辣女教練》《三十七度二》《回到從前說愛你》《解憂修車鋪》的體量均為12集。
可見在政策影響下,集數縮水的成效十分明顯,而在輕體量的打造下,劇集內容與形式更加靈活,也最容易加速多重玩法與新形式內容的出現。
如8集的《聲戀時代》是企鵝影視的打造的一部勵志戀愛互動劇,由劉人語、戴景耀與百位配音演員共同完成,瞄準配音行業臺前幕後的故事。自從《聲臨其境》播出後,配音這個一直潛藏在背後的職業開始走進大眾的視線,逐漸被熟知與認可,此次《聲戀時代》更是糅合多重元素,採取了愛情+互動+配音,相信隨著政策對於短劇內容的進一步重視,越來越多類似於互動劇等創新元素的內容形式還將不斷出現。
都市題材一向都是贏得女性受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政策與環境的雙重影響下,都市題材在體量上呈縮減態勢,而細分之下,其既有受眾一直熱衷的愛情、偶像、治癒類作品,同時也緊跟當下,打造具有時代標誌的抗疫內容,扎堆的都市題材呈更加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3月網劇備案中,公安題材此次也佔據了不小的分量。相較於2月的備案數量為0,3月公安題材出現了6部,共計152集,而且不僅在數量上有所上升,作品品相也同樣值得關注。
憑藉強職業屬性,公安題材劇一直都是有口皆碑,但尺度的原因讓其一直處在「刀尖上跳舞」的狀態,近期播出的《獵狐》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公安部金盾影視在3月則一次性申報了2部作品,分別為《復古神探》《毒誡日》。
在2020的春交會上,尹鴻教授便在《中國電視/網絡劇產業報告》中指出,未來兩年主旋律重點劇、頭部商業古裝劇、高強度類型劇、專業化職業劇將是中國電視/網絡劇的四駕馬車,支撐電視/網絡劇的基本格局,這似乎都在顯示著公安題材迎來了利好。
而在3月網劇備案中,優酷定製的懸疑劇《執念如影》值得關注,改編自小說《罪癮者》,更是被《心理罪》導演五百,《屍語者》法醫秦明、懸疑作家莊秦推薦。故事主題則圍繞媒體輿論導向對受害人的影響,進一步展示網絡暴力的危害,三起看似毫無關係的罪案,跨越二十年的犯罪動機,靜待揭開真相,《罪癮者》豆瓣評分達到7.9。
公安部金盾影視申報的《復古神探》則主要講述潮男黃湘,這個生活在80年代的天才警察,在調查轟動一時的「致幻劑」連環殺人案時被犯罪分子算計而身受重傷,被迫用人體冷凍技術保護了起來直到2017年才再次復甦,進而引出的一系列故事。
此外,科幻題材的網劇作品也小部分出現。自19年來,科幻題材已經成為影視行業的新風口,但不同於電影對於視效的高標準,網劇範圍內的科幻題材大多停留在輕科幻的內容上,也因此並未掀起較大波瀾。而在3月備案系統中,3部科幻類型的劇集均有不同的側重,在劇名中便不難發現,《三千心動》《甜愈四萬光年》更多青睞於愛情的描摹,而《異物志》則更為「硬核」。
《異物志》是優映文化繼《毛騙》之後又斥資打造的一部精品力作,李洪綢與出奇創作組擔任編劇,李洪綢、車志剛及邢冬冬聯合執導。該作品在燒腦、推理的前提下,又加入了奇幻的元素。而據了解,該劇在劇本的打磨工作就耗去了七個月的時間,籌備期為 三個月左右,攝製期在六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
在3月網絡劇備案中,武打題材也略有增加,共有6部作品出現,並存在一定的細分,劇集題量也不盡相同,其中北京朝牛影視申報的《詠春·武之詠嘆調》為當代武打,僅為8集,而艾瑟弗(北京)國際文化申報的古代武打《京師謎案》則為30集。
但無論是公安還是較硬的科幻乃至武打,這類內容在劇集市場上一直都非女性受眾的首選作品,而如今隨著觀眾對於過分撒糖的甜寵劇已經難以大範圍買單,該類題材憑藉著較為嚴密的劇情邏輯與視覺衝擊,或將迎來利好。
對於古裝劇而言,政策的嚴管,讓古裝劇在僅兩年都十分低調,於是在播出難下,古裝題材備案數量屢創新低,但其卻一直都是劇集市場中最容易誕生爆款的類型,因此不難發現,即使在較為特殊的3月,也不乏古裝劇的身影,而根據3月網劇備案情況來看,古裝劇正朝著量少而精的態勢發展。
在近期鼓勵30集以內短劇創作不超過40集的影響下,一向青睞「長篇」的古裝劇再次遇到了難題。而在3月網劇備案的信息中,該類題材在總體上均未超過40集的體量,其中大多都控制在了24集-40集之間,可見,相較於其他類型極速縮減到12集及以下的體量,古裝題材依舊是劇集市場中的大體量內容。
在古裝傳奇這個分類裡,由上海劇浪影視申報的《重紫》與浙江壹貳叄肆影視申報的《將門嬌妻》均卡在了40集。古裝武打劇雖然數量較少,但集數也整體偏長。諸神(上海)文化申報的《願我如星君如月》與艾瑟弗(北京)國際文化申報的《京師謎案》,集數分別為24集、30集。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已備案的古裝題材項目中,其品相都十分不錯,它們很多都來自IP改編作品。其實古裝劇對於IP改編一直都青睞有佳,而此次在3月備案的古裝劇來看,一些被觀眾期待的大熱門IP改編作品陸續現身。如七娛世紀的《長安抉》、上海劇浪影視的《重紫》等。
《重紫》 主要講述了天生帶有煞氣的重紫,陰差陽錯拜入了重華尊者洛音凡的門下,並成為他的徒弟,由此開始了三世的愛恨糾纏的故事。師徒虐戀的情節構造,難免會讓不少觀眾將其與《花千骨》聯繫在一起,並對其產生高期待值,而原著作者蜀客更是出版了《花落時節又逢君》《天命新娘》《千金散盡還復來》《奔月》等多部作品。
從目前披露的備案情況來看,雖然古裝劇整體數量不多,但體量較大,且大多都來自IP改編,其中也不乏熱門的大IP作品,可見在政策管控下,出品方對於該類型作品的投入力度雖然有所下降,但在選擇項目時也更為明確。
總體而言,疫情影響下,網劇市場從2020開始便一直陷入低迷狀態,而在3月,隨著政策的逐步明晰,劇組的復工,影視行業開始有了回暖的跡象,規劃登記備案網劇也在數量上迎來了一次回升,而政策之下,集數的縮減也讓「注水」現象隨之減少,題材和體量都發生了較大變化。而且在當下,雖然有重點題材劇與頭部大Ip改編的作品撐起了網劇市場,但整體數量較少,大家都越來越青睞於打安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