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認識地理課程的價值和地位?

2020-12-22 騰訊網

有問必答提個醒

為什麼要認識地理課程的價值和地位?

答:

雖然「學校任何時候都要關注把一個學科的教育價值整理出來」,但是,過多地談論地理課程的價值,反而會有一種價值缺失的感覺。

赫特納(1859—1941)指出:「關於地理學的實際價值或者它對於生活所具有的價值,我們幾乎不必再說什麼話了。」除了實際價值外,赫特納還指出「地理學的研究促進觀念和歸納推理能力」,以及「地理認識對於教育和品德的另一種價值」。

赫特納的地理課程價值觀有獨特的視角。他認為:「明確地認識到一門科學的理想價值或者教育價值是困難的。」「生活的實踐……是建立在地理基礎之上的。但地理科學和地理課程決不應只針對實際生活。」

受教育程度和地理學的視角會提高我們對價值的認識水平。

必然性和規律性在地理學中表現得不如物理學清楚,幾乎不能進行量的研究。地理學「既教我們認識到人類改造自然,也讓我們了解人類受制於自然」,「從而為消除民族的傲慢和增強真正的人道和博愛做出貢獻」。這些思想包含了辯證、統一、多元、人道和博愛等價值元素,使我們為之振奮。

在赫特納的心中,「地理學連接著自然科學和精神科學,並成為統一的、真正哲學的世界觀的強有力推動者。」同時,赫特納對當時德國學校地理課程的地位也有清醒的認識:「雖然學校不得不把它(地理學)列為課程之一,但是仍然象小媳婦似的受到歧視;它經常只能充當小夥伴的角色,不能和語文及數學甚至不能和歷史及自然科學平起平坐,而必須在樓底下當雜役。」這一知名的論述可謂具有時空普遍意義。

「這種可悲的狀況是怎麼來的呢?」赫特納指出:「由於地理科學的一再反覆,常常妨礙了它傳播到學校中去,所以它自己要負一部分責任。」這種遇到問題首先從自身找原因的態度,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赫特納所說的「一再反覆」,是指地理學過分地和歷史以及自然科學結合,從而失去了自己的根據地。這種失去根據地的狀況和現在又是多麼的相似。

那麼,如何找回我們的根據地呢?赫特納認為,屬於地理學的事實應是這樣的:「一是所有這些事實是怎樣聚合到一個地點並共同起作用的,怎樣共同決定地方的特徵並構成人類生活的基礎;二是這些事實怎樣在不同的地點有所不同,怎樣造成地方和地區的差別,並成為人類不同發展的基礎。」這實際上指出了地理課程的兩個基本屬性:綜合性和區域性,以及人地關係這一核心概念。

找回了自己的東西,也就找回了價值和地位。「地理課程只有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時才能完成它的任務。」

在爭取地理課程的地位方面,赫特納為我們開出了若干藥方。除地理課程的自身完善外,還有諸如保證一定的課時量,壓縮高年級的語文課或數學課來增加地理課學時;根據學生的教育程度和年齡的不同確定不同的教育目標;低中高年級都開設地理課程,中年級和高年級重修鄉土志這門課等。這些措施不一定適合我們現在的情況,但至少啟發我們應當為自身的價值和地位努力奮鬥。

人與人之間的地位可以不平等,但人格是平等的;地理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地位也可以不平等,但「課」格是平等的。地理課程在育人功能上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可以是小媳婦、小夥伴,可以在樓底下工作(因為樓上地方太小),但我們不能受到歧視,不能當雜役,我們要完成屬於自己的那份神聖工作。

相關焦點

  • 【聖經地理課程(一)】聖經地理簡介 (上)
    呂榮輝博士(Dr.Jonathan J.Lu)現任:    美國北愛荷華大學 地理榮譽教授(1992年至今)    臺灣高雄聖光神學院 院長(1992-2000年)臺灣高雄聖光神學院 聖經地理榮譽教授(2000年至今)課程:聖經地理、使徒行轉地理、入出埃及經西乃到入迦南學歷:
  • 課程思政「三問」:課程思政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幹?
    課程思政具有形而上的屬性,是指導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充分發揮其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全課程育人」格局的一種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圍繞「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深入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並有機融入各類課程教學,實現價值引領、知識教育和能力培養有機統一。
  • 將「課程思政」嵌入法學研究生課程
    研究生思政教育是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主要源於對法學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間關係缺乏正確認識,思政教育融入法學的力度明顯不足,教師(包括導師)對課程思政認識不到位甚至忽視,法學碩士研究生教育未能充分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為此,福建師範大學在法學研究生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著力從課程思政內涵、價值和動力等維度,正確認識和不斷推進法學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
  • 課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金課、一流課程及課程教材的認識和實踐
    在具體研究與實踐中,中國高教學會教學研究分會緊緊抓住課程思政這一核心與關鍵,緊密結合「金課」與一流課程建設,凝練出課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的深刻認識。課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立德樹人,根在課程。
  • 從地理位置看臺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
    現在,臺灣的戰略地位就更加突顯,臺灣問題的解決不僅直接關係到我國的國家安全和國家穩定,而且關係到我國的長遠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正是因為其重要戰略地位,臺灣才成為美國和日本遏制我國的重要棋子。     一、臺灣是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屏障,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 自我探索課程 原來你並不認識你自己
    「為什麼我跟別人之間永遠是比較差勁的一個?為什麼我什麼東西都比別人差?」「我只想整天窩在家裡沙發上,不想努力,為什麼要努力?
  • 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培育的基本路徑與實踐策略
    「是什麼樣子的(地理特徵與差異)?」「為什麼在那裡(地理因果關係)?」「是怎樣發生的(地理過程)?」「產生了什麼作用(空間的相互作用即空間聯繫)?」「如何使它有利於人類和自然環境(人與環境的關係)?」等問題。 這些問題構成了地理學特有的學科邏輯,是地理學的基本知識框架。
  • 「小三門」與主課地位價值有持平之勢
    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這「小三門」,開始逐步與過去所說的主課的地位和價值以及受重視的程度,有了持平的傾向。從2021年起,絕大多數省份的中考中,體育分值都會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比較大。美育已經全面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到目前為止,已經有9個省開始美育中考改革試點,目前的分值一般是在10分到30分之間。
  • 智課教育宣布捐贈價值百萬課程,涵蓋少兒英語和出國培訓
    作為一家有溫度和責任感的教育企業,將愛和陽光包裹著祝福和希望傳遞下去。USKid中美雙師學堂推出「U愛計劃」U愛計劃-停課不停學,小U陪你在家學英語。USKid通過「U愛計劃」為幼少兒英語機構提供免費線上教學解決方案,課程內容涵蓋美國國家地理英文繪本精讀、全球經典英文歌曲童謠、英文版STEM科學實驗等課程。該旨在利用USKid 中央廚房雲端高品質課程和內容研發優勢,向行業釋放免費線上課程及教學培訓,幫助業內中小少兒英語機構做好學員的線上教學服務。
  • 文科生報考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英語、地理、歷史哪個專業好?
    為什麼?因為要考量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1.分數。興趣決定你想讀什麼,而分數卻能決定你上不上得了! 2.就業。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大學畢業後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最好是薪資高一些,穩定性強一些的工作。所以一到選專業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的上網查詢什麼專業搶手,什麼專業冷門,總之,心有千千結!
  • 怎麼理清綜合課程的分類?
    綜合課程的分類在教師招聘考試當中,屬於易混淆知識點,通常以客觀題的方式的呈現,那不同類型的綜合課程有什麼區別呢?今天進行一一講解。綜合課程是一種多學科的課程組織模式,它強調學科之間的關聯性、統一性和內在聯繫,其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相關學科的整合,促進學生認識的整體性發展並把握和解決問題的全面的視野與方法。
  • 人的價值和意義就在於認識自己!
    景岑禪師無奈地說:「夏季,要找陰涼的地方休息;冬天,要坐在暖和的火爐旁。」在什麼時候,做相應的事,人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迷茫了。藥山惟嚴靜坐時,一個弟子跑來問:「您這是在做什麼呢?您又是在想什麼呢?」藥山惟嚴說:「我在做我應該做的,想我應該想的。」這個弟子並沒有領會老師的意思,只得帶著很迷茫的眼神走開了。當你總是關注別人的時候,就會顧不得自己的生活,你說你不迷茫,誰迷茫。
  • 良友課程|基督論:課程總覽
    基督論的重要性基督論在系統神學中,居樞紐的地位。前面是講三位一體的神,後面接著是講救恩論。(本平臺為應弟兄姊妹的需要,救恩論在此之前發布的,請查閱歷史消息)三位一體是信仰的根基。講到耶穌基督身份的時候,自然會講到三位一體的問題。而救恩論是與我們有直接的關係。講到救恩論,就會講到人有罪;神的救法就是基督。基督為什麼能拯救呢?
  • 初中地理《天氣和氣候》說課稿
    現在開始我的說課,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天氣和氣候。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過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 英國老師如何高效形象記憶初中地理板塊構造知識點?
    地理課程與自然、我們的社會生活都聯繫得十分緊密。因此,談到地球的時候,你能想到什麼呢?七大洲四大洋?還是像今天這樣一個冬至的日子裡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的問題?你能把地球和雞蛋聯繫起來嗎?這樣一個硬殼熟雞蛋和地球的結構有什麼關係呢??
  • 2020年北京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地理試題評價
    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地理試題以《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和《北京市2017級高中地理教學指導意見》的要求為命題依據,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優化考試內容,創新考試形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 中小學活動課程到底是什麼呢?
    要想了解什麼是課程,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課程是什麼吧!中國宋代大儒朱熹較多使用課程一詞,如「小立課程,大做工夫」等,其含義既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也包括孝、悌、忠、信等封建倫理道德,還包括修身之道,類似於我們現在對廣義「課程」的理解。
  • 高考改革後,歷史地理地位明顯提升,如何更好地學好兩個傳統文科
    導讀:2021年,8省市將採取「3+1+2」的高考模式,改革後歷史和地理兩個學科地位明顯提升,如何學好傳統的兩個文科,是老師和學生都需要研究的新課題。從2021年各省高考報名人數來看,兩個傳統文科歷史和地理人數明顯增加,地位明顯提升,如何在新高考形勢下更好地提升歷史和地理成績,是高中相關老師和學生關注的重點課題。
  • 一文寫盡高考地理所有學法(選考地理生收藏)
    即審題、發現和分析有效信息、聯繫背景知識、設計解決問題的路徑、進行推理、判斷、分析、綜合、比較等,說明問題和表達結論。在上述四項能力中,尤其獲取信息能力和表達能力值得格外注意。考試力圖體現地理課程標準強調「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 傳統文化課程這樣開展
    就小學傳統文化的教育現狀而言,還存在課程實施水平不均衡、教學零散不系統、側重知識傳授與積累但過程體驗與價值內化不足等問題。在教育實踐中,小學傳統文化課程可以這樣建設。歷史為線,貫穿課程。傳統文化課程宜「零」存「整」取,化散為整。傳統文化就像散文,應形散神不散。相較於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觀念文化等多層次分類,以歷史為整條線索對傳統文化進行分類更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