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此篇文稿注音、音頻錄製均為 周蓉 蓉行天下 原創,請尊重原創。歡迎各位轉發,謝謝!如需轉載請務必聯繫本編輯,謝謝!
熱病在此指外邪引起的以發熱為主的一類病症。
本篇是《內經》論述熱病的重要篇章,主要論述了熱病的辨證、轉歸預後和各種熱病的針刺方法、禁刺原則及治熱病的五十九穴的具體位置和分布,並論述了偏枯、痱、氣滿胸中喘息、心疝、喉痺、心痛、目中赤痛、風痙、癃、男子如蠱、女子如怚等熱病類證的鑑別、刺法和要穴,故名「熱病」。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腠之間,巨針取之,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乃可復也。痱fèi之為病也,身無痛者,四肢不收;智亂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則不能言,不可治也。病先起於陽,後入於陰者,先取其陽,後取其陰,浮而取之。熱病三日,而氣口靜、人迎躁者,取之諸陽,五十九刺,以瀉其熱而出其汗,實其陰以補其不足者。身熱甚,陰陽皆靜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則洩。所謂勿刺者,有死徵也。熱病七日八日,脈口動,喘而短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淺刺手大指間。熱病七日八日,脈微小,病者溲sōu血,口中幹,一日半而死。脈代者,一日死。熱病已得汗出,而脈尚躁,喘且復熱,勿刺膚,喘甚者死。熱病七日八日,脈不躁,躁不散數sǎn shuò,後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熱病先膚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針,五十九;苛軫zhěn(疹)鼻,索皮於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熱病先身澀,倚yǐ而熱,煩俛mèn,幹唇口嗌yì,取之皮,以第一針,五十九;膚脹口乾,寒汗出,索脈於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腎也。熱病嗌yì幹多飲,善驚,臥不能起,取之膚肉,以第六針,五十九;目眥zì青,索肉於脾,不得,索之木,木者肝也。熱病面青腦痛,手足躁,取之筋間,以第四針;於四逆,筋躄bì目浸qīn(侵),索筋於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熱病數shuò驚,瘈瘲chì zòng而狂,取之脈,以第四針,急瀉有餘者;癲din疾毛髮去,索血於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腎也。熱病身重zhòng骨痛,耳聾而好瞑hào míng,取之骨,以第四針,五十九刺;骨病不食,齧niè齒耳青,索骨於腎,不得,索之土,土者脾也。熱病不知所痛,耳聾,不能自收,口乾,陽熱甚,陰頗有寒者,熱在髓suǐ,死不可治。熱病頭痛,顳顬niè rú目(疒豐勹手)chì(瘈)脈痛,善衄nǜ,厥熱病也,取之以第三針,視有餘不足,寒熱痔。熱病體重,腸中熱,取之以第四針,於其腧shù及下諸指(趾)間,索氣於胃胳luò(絡),得氣也。熱病挾(夾)臍jiā qí急痛,胸脅滿,取之湧泉與陰陵泉,取以第四針,針嗌yì裡。熱病而汗且出,及脈順可汗者,取之魚際、太淵、大都、太白,瀉之則熱去,補之則汗出,汗出太甚,取內踝上橫脈以止之。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此陰脈之極也,死;其得汗而脈靜者,生。熱病者,脈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陽脈之極也,死;脈盛躁得汗靜者,生。熱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顴發赤,噦yuě者死;二曰,洩而腹滿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熱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嬰兒,熱而腹滿者死;五曰,汗不出,嘔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爛,熱不已者死;七曰:咳而衄nǜ,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熱者死;九曰,熱而痙jìng者死。腰折zhé,瘈瘲chì zòng,齒噤齘jìn xiè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所謂五十九刺者,兩手外內側各三,凡十二痏wěi;五指間各一,凡八痏wěi,足亦如是。頭入發一寸傍páng(旁)三分各三,凡六痏wěi;更入發三寸邊五,凡十痏wěi;耳前後口下者各一,項中一,凡六痏wěi;巔上一,囟xìn會一,髮際一,廉泉一,風池二,天柱二。氣滿胸中喘息,取足太陰大指(趾)之端,去爪zhǎo甲如薤xiè葉,寒則留之,熱則疾之,氣下乃止。喉痺舌卷,口中幹,煩心心痛,臂內廉痛,不可及頭,取手小指次指爪zhǎo甲下,去端如韭葉。風痙jìng身反折zhé,先取足太陽及膕gu中及血絡出血;中有寒,取三裡。男子如蠱gǔ,女子如怚jù,身體腰脊如解xiè(懈),不欲飲食,先取湧泉見血,視跗fū上盛者,盡見血也。張登本教授——陝西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內經》研究專家,陝西省先進工作者、師德先進個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五運六氣理論」博士後流動站兼職博士指導教師,上海中醫藥大學《黃帝內經》國際研究院特聘專家,中華中醫藥《內經》學科暨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內經》學委員會顧問,甘肅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先後在全國10餘家雜誌、報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10餘篇。獨著或主編出版專著、教材、教參30部,擔任副主編、編委,或主審著編出版教材、教參、專著16部,擔任新世紀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中醫學基礎》第一、二版主編。代表著作有《內經詞典》《內經的思考》《黃帝內經通解》《難經通解》《全注全譯黃帝內經》《全注全譯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二十論》《張登本解讀五運六氣》等。其中《內經詞典》獲陝西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中管局科技進步二等獎(部級)。主編的《中醫學基礎》教材被評為國家級中醫藥教材,曾被評為陝西省先進工作者、師德先進個人等。
魏清琳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甘肅省名中醫,重點專科帶頭人;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首席專家;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針灸中心主任、真氣運行研究室主任。浙江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世界針灸聯合會中醫適宜技術評價與推廣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次獲得國家榮譽,2011年2月國家衛生部授予全國「郭春園式的好醫生」榮譽稱號,2017年8月被國家衛計委評為「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先後主持完成、參與省級科研16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項13項,參編論著6部,發表論文30餘篇。申請並舉辦國家級、省級繼續教育項目近30次,多次赴國內外進行學術專題講座及交流。 擅長運用針灸、中藥、氣功等中醫醫療技術、保健方法診治各類疑難雜症;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形成了獨特的診療思路,同時以中醫養生理論為指導,積極開展「八段錦」「真氣運行養生實踐」活動,並向社會廣泛推廣。微信群「每日經典群」倡導者、發起人、班主任。
每日經典群
由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魏清琳教授倡導成立的【每日經典】誦讀群於2月5日開班後,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誦讀經典的熱潮,同時得到了國內許多醫藥專家、教授的大力支持,並由專業義務管理團隊為每一位參與者服務。截至2月29日,已有22個微信群組、近7200餘人響應並加入到了誦讀經典的活動中,使誦讀經典的「旋風」從西北的蘭州刮向全國各地,以特殊的方式聲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
周蓉——(微信:13919261123),原甘肅省廣電總臺新聞綜合廣播資深主持人,現在師大附中圖書館工作。她聲音沉穩大氣、溫暖親切。希望在誦讀中傳承經典,感悟經典。
公 眾 號:蓉行天下
喜馬拉雅:周蓉a喜馬拉雅
歡迎投稿:14379202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