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本髒第四十七(疑難字注音版)

2021-02-08 蓉行天下
提示:此篇文稿注音、音頻錄製均為  周蓉 蓉行天下  原創,請尊重原創。歡迎各位轉發,謝謝!如需轉載請務必聯繫本編輯,謝謝!

本篇討論了人之血氣精神皆化藏於臟腑,人體病變的產生,外在色澤、膚紋、皮肉的厚薄及形態變化等亦由於臟腑,人的體質強弱也與臟腑有著密切的關係。人以臟腑為本,故名。


黃帝問於岐伯曰: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 rú 筋骨,利關節者也。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關合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 hé 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 fù 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衛氣和則分肉解 jiě 利,皮膚調柔,腠理緻密矣。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寒溫和則六腑化谷,風痺 bì 不作,經脈通利,肢節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臟者,所以藏 cáng 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此人之所以具(俱)受於天也,無愚智賢不肖,無以相倚 yǐ 也。然有其獨盡天壽,而無邪僻之病,百年不衰,雖犯風雨卒 cù 寒大暑,猶有弗 fú 能害也;有其不離屏蔽室內,無怵惕 chù tì 之恐,然猶不免於病,何也?願聞其故。岐伯對曰:窘乎哉問也!五臟者,所以參天地,副陰陽,而連四時,化五節者也。五臟者,固有小大高下堅脆端正偏傾 qīng 者,六腑亦有小大長短厚薄 báo 結直緩急。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惡,或吉或兇,請言其方。心小則安,邪弗 fú 能傷,易傷以憂;心大則憂不能傷,易傷於邪。心高則滿於肺中,悗 mèn (悶)而善忘,難開以言;心下則髒外,易傷於寒,易恐以言。心堅則髒安守固;心脆則善病消癉 dān 熱中。心端正則和利難傷;心偏傾則操持不一,無守司也。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喝 hē ;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痺 bì 喉痺逆氣。肺高則上氣肩息咳;肺下則居賁 bēn 迫肺,善脅 xié 下痛。肺堅則不病咳上氣;肺脆則苦病消癉  dān 易傷。肺端正則和利難傷;肺偏傾則胸偏痛也。肝小則髒安,無脅下之病;肝大則逼胃迫咽 yān,迫咽則苦膈 gé 中,且脅 xié 下痛。肝高則上支賁 bēn,切脅悗 mèn,為息賁 bēn;肝下則逼胃,脅下空,脅下空則易受邪。肝堅則髒安難傷;肝脆則善病消癉 dān 易傷。肝端正則和利難傷;肝偏傾則脅下痛也。脾小則髒安,難傷於邪也;脾大則苦湊䏚 miǎo 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則䏚 miǎo 引季脅 xié 而痛;脾下則下加於大腸,下加於大腸則髒苦受邪。脾堅則髒安難傷;脾脆則善病消癉 dān 易傷。脾端正則和利難傷;脾偏傾則善滿善脹也。腎小則髒安難傷;腎大則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傷以邪。腎高則苦背膂 lǚ 痛,不可以俯仰;腎下則腰尻 kāo 痛,不可以俯仰,為狐疝 shàn。腎堅則不病腰背痛;腎脆則善病消癉 dān 易傷。腎端正則和利難傷;腎偏傾則苦腰尻 kāo 痛也。凡此二十五變者,人之所苦常病。岐伯曰: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無(骨曷 骨虧)hé yú 者心高;(骨曷 骨虧)hé yú 小短舉者心下。(骨曷 骨虧)héyú 長 cháng  者心下堅;(骨曷  骨虧)hé yú 弱小以薄 báo 者心脆。(骨曷 骨虧)hé yú  直下不舉者心端正;(骨曷骨虧)hé yú 倚一方者心偏傾也。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 yīng 陷喉者肺高;合腋張脅 xié 者肺下。好 hǎo 肩背厚者肺堅;肩背薄 báo 者肺脆。背膺 yīng 厚者肺端正;脅偏踈 shū(疏)者肺偏傾也。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廣胸反骹 qiāo 者肝高;合脅 xié 兔骹 qiāo 者肝下。胸脅好者肝堅;脅骨弱者肝脆。膺 yīng 腹好 hǎo 相得者肝端正;脅骨偏舉者肝偏傾也。黃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縱者脾下。唇堅者脾堅;唇大而不堅者脾脆。唇上下好 hǎo 者脾端正;唇偏舉者脾偏傾也。黑色小理者腎小;粗理者腎大。高耳者腎高;耳後陷者腎下。耳堅者腎堅;耳薄 báo 不堅者腎脆。耳好前居牙車者腎端正;耳偏高者腎偏傾也。帝曰:善。然非餘之所問也,願聞人之有不可病者,至盡天壽,雖有深憂大恐,怵惕 chù tì 之志,猶不能減也,甚寒大熱,不能傷也;其有不離屏蔽室內,又無怵惕 chù tì 之恐,然不免於病者,何也?願聞其故。岐伯曰:五臟六腑,邪之舍 shè 也,請言其故。五臟皆小者,少病,苦燋 jiāo 心,大愁憂;五臟皆大者,緩於事,難使以憂。五臟皆高者,好 hào 高舉措;五臟皆下者,好出人下。五臟皆堅者,無病;五臟皆脆者,不離於病。五臟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臟皆偏傾者,邪心而善盜,不可以為 wéi 人平,反覆言語也。岐伯答曰:肺合大腸,大腸者,皮其應。心合小腸,小腸者,脈其應。肝合膽,膽者,筋其應。脾合胃,胃者,肉其應。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岐伯曰:肺應皮。皮厚者大腸厚,皮薄 báo 者大腸薄 báo。皮緩腹裡大者大腸大而長;皮急者大腸急而短。皮滑者大腸直;皮肉不相離者大腸結。心應脈。皮厚者脈厚,脈厚者小腸厚;皮薄 báo 者脈薄 báo,脈薄 báo者 小腸薄 báo。皮緩者脈緩,脈緩者小腸大而長;皮薄 báo 而脈衝小者,小腸小而短。諸陽經脈皆多紆 yū 屈者,小腸結。脾應肉。肉 (月困)jùn 堅大者胃厚;肉(月困) jùn 麼 yāo(么)者胃薄 báo。肉(月困) jùn 小而麼(么)者胃不堅;肉(月困)jùn 不稱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約不利。肉(月困)jùn不堅者胃緩;肉(月困) jùn無小裡累者胃急。肉(月困) jùn 多少 shào 裡累者胃結,胃結者上管約不利也。肝應爪 zhǎo。爪厚色黃者膽厚;爪薄 báo 色紅者膽薄 báo。爪堅色青者膽急;爪濡 rú 色赤者膽緩。爪直色白無約者膽直;爪惡 è 色黑多紋者膽結也。腎應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 báo 皮者三焦膀胱薄。疎 shū(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緩;皮急而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也。



張登本教授——陝西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內經》研究專家,陝西省先進工作者、師德先進個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五運六氣理論」博士後流動站兼職博士指導教師,上海中醫藥大學《黃帝內經》國際研究院特聘專家,中華中醫藥《內經》學科暨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內經》學委員會顧問,甘肅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先後在全國10餘家雜誌、報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10餘篇。獨著或主編出版專著、教材、教參30部,擔任副主編、編委,或主審著編出版教材、教參、專著16部,擔任新世紀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中醫學基礎》第一、二版主編。代表著作有《內經詞典》《內經的思考》《黃帝內經通解》《難經通解》《全注全譯黃帝內經》《全注全譯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二十論》《張登本解讀五運六氣》等。其中《內經詞典》獲陝西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中管局科技進步二等獎(部級)。主編的《中醫學基礎》教材被評為國家級中醫藥教材,曾被評為陝西省先進工作者、師德先進個人等。



魏清琳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甘肅省名中醫,重點專科帶頭人;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首席專家;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針灸中心主任、真氣運行研究室主任。浙江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世界針灸聯合會中醫適宜技術評價與推廣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次獲得國家榮譽,2011年2月國家衛生部授予全國「郭春園式的好醫生」榮譽稱號,2017年8月被國家衛計委評為「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先後主持完成、參與省級科研16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項13項,參編論著6部,發表論文30餘篇。申請並舉辦國家級、省級繼續教育項目近30次,多次赴國內外進行學術專題講座及交流。 擅長運用針灸、中藥、氣功等中醫醫療技術、保健方法診治各類疑難雜症;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形成了獨特的診療思路,同時以中醫養生理論為指導,積極開展「八段錦」「真氣運行養生實踐」活動,並向社會廣泛推廣。微信群「每日經典群」倡導者、發起人、班主任。


每日經典群

由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魏清琳教授倡導成立的【每日經典】誦讀群於2月5日開班後,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誦讀經典的熱潮,同時得到了國內許多醫藥專家、教授的大力支持,並由專業義務管理團隊為每一位參與者服務。截至2月29日,已有22個微信群組、近7200餘人響應並加入到了誦讀經典的活動中,使誦讀經典的「旋風」從西北的蘭州刮向全國各地,以特殊的方式聲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

周蓉——(微信:13919261123),原甘肅省廣電總臺新聞綜合廣播資深主持人,現在西北師大附中圖書館工作。她聲音沉穩大氣、溫暖親切。希望在誦讀中傳承經典,感悟經典。

公  眾  號:蓉行天下
喜馬拉雅:周蓉a喜馬拉雅

歡迎投稿:1437920271@qq.com

相關焦點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病傳第四十二(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主要討論了邪氣入髒後在臟腑之間的傳變規律,故名「病傳」。黃帝曰:餘受九針於夫子,而私覽於諸方,或有導引行氣、喬qiáo(撟)摩、灸jiǔ、熨yùn、刺、焫ruò、飲藥之一者,可獨守耶,將盡行之乎?黃帝曰:此乃所謂守一勿失,萬物畢者也。今餘已聞陰陽之要,虛實之理,傾移之過,可治之屬shǔ,願聞病之變化,淫yín傳絕敗而不可治者,可得聞乎?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周痺第二十七(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首先指出周痺與眾痺的區別,然後詳述兩痺的疼痛特點、病變機理和治療方法。由於是以周痺為例概述了同類疾病的鑑別診斷和治療,故名「周痺」。黃帝問於岐伯曰:周痺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隨脈,其上下左右相應,間jiàn不容空(孔),願聞此痛,在血脈之中邪?將在分肉之間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間jiàn不及下針,其慉xù(蓄)痛之時,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五色第四十九(疑難字注音版)
    病之在髒,沉而大者,易已,小為逆;病在腑,浮而大者,其病易已。人迎盛堅者,傷於寒;氣口盛堅者,傷於食。黃帝曰:其色粗以明,沉夭者為甚,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雲徹散者,病方已。五色各有髒部,有外部,有內部也。色從外部走內部者,其病從外走內;其色從內走外者,其病從內走外。病生於內者,先治其陰,後治其陽,反者益甚;其病生於陽者,先治其外,後治其內,反者益甚。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經水十二(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以援物比象的方法,用十二經水縱橫交錯、川流不息的態勢來比喻說明人體臟腑經脈營灌全身、離合出入的生理活動,故名。黃帝問於岐伯曰:經脈十二者,外合於十二經水,而內屬zhǔ於五臟六腑。夫十二經水者,其有大小、深淺、廣狹、遠近各不同;五臟六腑之高下、小大、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應奈何?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衛氣第五十二(疑難字注音版)
    足太陽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標在兩絡命門。命門者,目也。足少陽之本,在竅陰之間,標在窗籠之前。窗籠者,耳也。足少陰之本,在內踝下上三寸中,標在背腧與舌下兩脈也。足厥陰之本,在行xíng間上五寸所,標在背腧shù也。足陽明之本,在厲兌duì,標在人迎,頰挾(夾)頏顙háng sǎng也。足太陰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標在背腧與舌本也。手太陽之本,在外踝之後,標在命門之上一寸也。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血絡論第三十九(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特指人體淺表可見的絡脈,主要論述觀察血絡的方法,針刺血絡所出現的各種不良反應的原因和防治原則等內容。由於文中以刺絡瀉血為中心進行論述,故名「血絡論」。黃帝曰:刺血絡而僕pū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濁者,何也?血出清而半為汁者,何也?發針而腫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蒼蒼者,何也?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論勇第五十(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主要討論了勇怯的形成原因、勇怯的體質特徵和性格表現及其對四時邪氣、疼痛的反應,並說明了其在診斷、治療上的意義,故名「論勇」。黃帝問於少俞yú曰:有人於此,並行並立,其年之長少zhǎng shào等也,衣之厚薄báo均也,卒cù(猝)然遇烈風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少俞曰:春青風,夏陽風,秋涼風,冬寒風。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邪客第七十一(疑難字注音版)
    全國「五運六氣理論」博士後流動站兼職博士指導教師,上海中醫藥大學《黃帝內經》國際研究院特聘專家,中華中醫藥《內經》學科暨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內經》學委員會顧問,甘肅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先後在全國10餘家雜誌、報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10餘篇。獨著或主編出版專著、教材、教參30部,擔任副主編、編委,或主審著編出版教材、教參、專著16部,擔任新世紀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中醫學基礎》第一、二版主編。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厥病第二十四(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主要討論因氣機逆亂而引起的頭痛、心痛等病證及其針刺治療,故名「厥病」。厥頭痛,頭脈痛,心悲善泣,視頭動脈反盛者,刺盡去血,後調tiáo足厥陰。厥頭痛,貞貞頭重而痛,瀉頭上五行háng,行五,先取手少陰,後取足少陰。厥頭痛,意yì(噫)善忘,按之不得,取頭面左右動脈,後取足太陰。厥頭痛,頭痛甚,耳前後脈湧有熱,瀉出其血,後取足少陽。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寒熱病第二十一(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主要介紹皮寒熱、肌寒熱、骨寒熱以及骨痺、熱痺的證候、治療和預後,討論了天牖五部的部位和主治,敘述了針刺太過不及所引起的病變。因本篇是討論寒熱為主的病變,故名「寒熱病」。皮寒熱者,不可附席,毛髮焦,鼻槁臘gǎo xī,不得汗,取三陽之絡,以補手太陰。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海論第三十三(疑難字注音版)
    論,是分析和說理的文章本篇主要討論人體的胃、衝脈、羶中、腦四者分別是水谷、血、氣、髓匯聚之處,為人體精氣血的來源,功類於海,故稱為人體之四海,以此與自然界四海相比擬,並進一步論述四海的流注所在、病證和針刺調治的方法。由於本篇論述的中心內容是人體的四海,故名「海論」。黃帝問於岐伯曰:餘聞刺法於夫子,夫子之所言,不離於營衛血氣。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外揣第四十五(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在陰陽學說和內外相應的整體思想指導下,探討了用針之道和指導診斷治療的理論,指出臨床醫生可以從反映於外的五音五色變化中,推測出內臟疾病,故稱「外揣」。黃帝曰:餘聞九針九篇,餘親授(受)其調,頗得其意。夫九針者,始於一而終於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針者,小之則無內,大之則無外,深不可為下,高不可為蓋,恍惚無窮,流溢無極,餘知其合於天道人事四時之變也。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熱病第二十三(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是《內經》論述熱病的重要篇章,主要論述了熱病的辨證、轉歸預後和各種熱病的針刺方法、禁刺原則及治熱病的五十九穴的具體位置和分布,並論述了偏枯、痱、氣滿胸中喘息、心疝、喉痺、心痛、目中赤痛、風痙、癃、男子如蠱、女子如怚等熱病類證的鑑別、刺法和要穴,故名「熱病」。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腠之間,巨針取之,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乃可復也。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九針論第七十八(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主要討論了九針的來源、命名、規格、用途、形狀、禁忌症等內容,把九針與人體、自然密切配合起來,並指出了在用針時,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形志、氣血多少、陰陽表裡、五臟各種疾病與五味所主來進行辨證施治。因本篇主要討論九針的形狀和用途,故名「九針論」。黃帝曰:餘聞九針於夫子,眾多博大矣,餘猶不能寤wù(悟),敢問九針焉生?何因而有名?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陰陽系日月第四十一(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以十天幹代表太陽運行分別與左右兩手十經相配,十二地支代表月球運行分別與左右兩足十二經相配,並借日月運轉的現象,來說明陰陽盛衰消長的情況,故名「陰陽系日月」。黃帝曰:餘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其合之於人,奈何?岐伯曰: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故天為陽,地為陰。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四時氣第十九(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主要討論了四時氣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指出針刺治病必須根據不同的時令氣候,選擇相應的穴位,掌握進針的深淺和不同手法。同時還對大腸、小腸、胃、膀胱、膽等內臟的病理變化和治療也作了說明。因為本篇從針刺治療內容方面概括了「天人相應」的整體思想,突出了「因時制宜」的針刺原則,開篇就首先論述了「灸刺之道,順應四時而已」的道理,故名篇。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憂恚無言第六十九(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討論了因情志過度變化引起失音的病機和刺法。故名「憂恚無言」。黃帝問於少師曰:人之卒cù(猝)然憂恚huì而言無音者,何道之塞sè?何氣出行?使音不彰?願聞其方。少師答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會厭者,音聲之戶也。口唇者,音聲之扇也。舌者,音聲之機也。懸壅垂者,音聲之關也。頏顙háng sǎng者,分氣之所洩也。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歲露論第七十九(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主要論述了一年四季不正常的風雨侵害人體的發病規律,觀察歲首的天氣變化,預測全年發病情況,故名「歲露」。黃帝問於岐伯曰:經言夏日傷暑,秋病瘧nüè,瘧nüè之發以時,其故何也?岐伯對曰:邪客於風府,病循膂lǚ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常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日作晏yàn,此其先客於脊背也。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刺節真邪第七十五(疑難字注音版)
    全國「五運六氣理論」博士後流動站兼職博士指導教師,上海中醫藥大學《黃帝內經》國際研究院特聘專家,中華中醫藥《內經》學科暨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內經》學委員會顧問,甘肅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先後在全國10餘家雜誌、報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10餘篇。獨著或主編出版專著、教材、教參30部,擔任副主編、編委,或主審著編出版教材、教參、專著16部,擔任新世紀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中醫學基礎》第一、二版主編。
  • 誦讀經典 || 黃帝內經 || 靈樞經 || 經筋第十三(疑難字注音版)
    本篇以介紹十二經筋的起止、病變和治法為主,由於經筋同十二經脈一樣,也分手足三陰三陽,多運行於體表筋內,故名。全國「五運六氣理論」博士後流動站兼職博士指導教師,上海中醫藥大學《黃帝內經》國際研究院特聘專家,中華中醫藥《內經》學科暨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內經》學委員會顧問,甘肅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先後在全國10餘家雜誌、報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10餘篇。獨著或主編出版專著、教材、教參30部,擔任副主編、編委,或主審著編出版教材、教參、專著16部,擔任新世紀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中醫學基礎》第一、二版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