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謠背後的那些故事,再不講就沒人知道了

2021-03-02 文藝生活周刊


「看之前的書,有時還會臉紅,覺得太情感外露、熱情似火了,現在也寫不出那樣的東西了。」新書中馬世芳的筆觸和《聽說》的感覺很像:做減法,情感克制,理智且清淡。

《耳朵借我》講得都是華文歌曲背後的故事。李泰祥、伍佰、李宗盛、羅大佑……除了一代人集體記憶中的臺灣音樂人,還寫了大陸的魔巖三傑、周雲蓬、萬能青年旅店。


書中他毫無戾氣和憤怒地表達他和音樂人對政治和社會的態度:

「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哪個政權是被音樂唱垮的,沒有哪場革命是靠歌成就的。不過,一場沒有歌的革命,在集體記憶裡該是多麼失色呢。」(摘自新書中的《淌著血歌唱》)。

也寫了被人遺忘、被屏蔽,但非常美麗的「小聲音」。他講自己對民謠、獨立音樂的理解,用平淡的筆調寫他看到的音樂人背後的故事和努力。

這片島嶼剛剛歷經七〇年代的一連串顛簸,正搖搖晃晃迎向一波波更為激烈的大浪。許多人殷切等待足以描述、解釋這一切的全新語言,於是一首歌也可以是啟蒙的神諭,一張唱片也可以是一樁文化事件。一個音樂人不但可以是藝術家,更可以是革命家、思想家。

——馬世芳

「每年都有立志,第二年都沒做到,寫稿都是被催,不得不交稿了才交……」馬世芳自嘲。他說自己也沒有那麼大的義務,非得要當某一種類型音樂的旗手或推動者,就寫感興趣的東西。

比如《美麗島》,他寫了很多次,二十多歲就開始寫,現在還在寫,每次都有不同情境。剛開始是自己想寫,那個時候臺灣沒有人認識李雙澤、胡德夫,他覺得這些名字不應該被忘記,就一腔熱血寫了一篇情感外露的文章,在他的第一本書裡面。過了好幾年,林懷民編美麗島的舞,請他介紹這首歌和其背後的時代,他又寫一次;後來,《大方》雜誌創刊,請他寫臺灣流行音樂和兩岸歷史,他又寫了《美麗島》。


被封的《美麗島》雜誌社高雄分社

在書中和節目中,他時不時會提到文藝青年,他說帶著些消遣。「所有自稱是文藝青年的,一定都是裝X。」

「話又說回來,喜歡文學和藝術有錯嗎?不然要叫什麼?但是這個事情最後標籤化了,變成戴什麼眼鏡,留什麼頭髮,穿什麼褲子,和原來的事情都沒有關係了,只剩下裝X了。你們會去聽樂隊的演出,買唱片,還會讀詩歌小說,看看不只是大片的電影,這就是文藝青年做的事嘛,只不過你不會自我標榜,因為講出來就是罵人的話了,但是大家心裡還是會偷偷覺得,其實我是啊。」


(該圖由成都方所提供)

馬世芳的父親教書寫作,往來的朋友多是文化圈的;母親做廣播,來往的多是廣播圈的。從小家裡進進出出就是這些人,和媽媽去參加演唱會,他和弟弟從小在全臺灣大大小小的演出後臺和歌手叔叔阿姨玩,所以他不會對這一行有不切實際的想像,也清楚地知道聚光燈下的明星在後臺和普通人一樣。

採訪中每當被問及「你對這個圈子怎麼看」這種大問題,他都會停頓,說不知道怎麼講。他不是口號式大評論家的範兒,始終覺得說故事是最好的方式。「就像我們覺得天文學很深奧,但是每個人都看到冥王星那麼近的距離還是會覺得感動,我們要做的是把那個照片端到你跟前讓你感動一下,然後給你講背後的故事。」


陶曉清與馬世芳(左前)及弟弟

新書中李宗盛寫了篇孩子氣十足的序,說自己不怎麼看樂評,不過覺得 「馬世芳這樣用心的聽者,讓華語音樂工作者的努力與付出,有了價值和尊嚴。」

點擊「閱讀原文」瀏覽完整文章

作者 | 王靜

微信編輯 | 高尚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跟馮唐一起,脫下「愛情」的外衣

活成一段傳說:那些被羅大佑寫過曲兒的電影中國版billboard終於誕生了詩+曲=奇妙能力歌自拍十二禁搖滾與姑娘那些抽菸喝酒愛燙頭的名媛們

春風十裡不如你

中國文藝媒體聯盟 | 藝窩瘋 創始成員

忠於好奇

獲取往期雜誌或更多資訊請移步官網:

http://zhoukan.cc

合作聯繫:m@zhoukan.cc/13439830618

相關焦點

  • 很多故事,再不說就沒人知道了(組圖)
    不只是推薦而已,讓人嘆服的還有他所做的歌曲背後的細緻爬梳與整理工作,他這樣用心的聽者,不僅讓音樂人的努力和付出有了價值和尊嚴,也讓如我一般有志精進的樂迷尋獲指引,豐厚了聽覺的支撐增添了玩味的樂趣,逐步建立起感性聆聽之外的審美高度。
  • 聽了這麼久的民謠,你知道什麼是民謠嗎?
    民謠讓很多年輕人唱出了這個浮華的年代裡純真的愛情以及歌手對自己夢想純真的追求。有人說民謠唱的不是歌,是故事,因為每一首民謠後面都有一首感人肺腑的故事。無論是宋冬野的《安河橋》還是趙雷的《南方姑娘》亦或是馬頔的《傲寒》背後都有他們想說的話、想表達的故事。也有人說民謠很窮,窮的只有一把吉他,窮的只剩下一具靈魂,一聽就是一杯酒、一唱就是一支煙。還有人說民謠很富,富到可以四海為家,富到可以裝下很多非南即北異鄉人的情懷 。
  •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
    《時光洄遊》是講我音樂生涯裡非常重要的一些人、事、物。從我的老師、開口唱歌的學校講起,還有在社會上碰到的一些朋友。  其實這兩本書是我要寫的一本很厚的書大綱裡的一部分,還有很多的書要寫,最後把它們關聯起來,包括我1962年從山谷出來到平地和都市,我所看到的臺灣社會、經歷的事情、同胞的處境。還有1989年第一次來大陸之後,我所看到的這片大地,還有跟音樂有關係的事情。
  • 那些音樂背後的小故事,你知道嗎?(2)
    現在就讓我們來盤點那些年那些經典的音調吧大家也許都聽過這首歌,認為它不過就是一首民謠,要不然,就是一首關於愛情的民謠。 可是小遍看過作者宋冬野的一些訪談,他說他的歌大部分無關愛情,大都是朋友的故事。那麼你知道《莉莉安》又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嗎?宋冬野說:《莉莉安》是寫她一個曾患精神分裂的朋友。
  • 《董小姐》是否開啟了「民謠時代」?民謠歌手背後的故事有哪些?
    其實《董小姐》並不是開啟了民謠時代,只能說把「民謠」帶入了大眾的視野。這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前幾年大火的「南山南」、「成都」、「玫瑰」、「走馬」……真正開啟了民謠時代的是眾多大火的民謠歌手,而不是單純的一首《董小姐》。這些民謠歌手背後又什麼故事呢?其實故事都寫在了他們的歌曲裡邊。
  • 那些年,那些經典的臺灣民謠!
    一把吉他,一個簡單的節奏,清新的旋律,讓我們感受到來自臺灣民謠時代的魅力年長些許,聽到這首歌到是不禁讓人有點酸楚,有些感觸,更是懷念那時青澀的時光,流逝的歲月以及懵懂的童年時期。 《童年》響起時,那種輕鬆、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就會浮現在人們眼前。給人以渴望,讓人無限的回味。
  • 「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聽吳念真講臺灣新電影的故事
    吳念真:我覺得我很幸運,其實我自己的生命經歷真的不多,但是生活裡面真的認識太多人了。我想這有一個好處,我很喜歡聆聽,喜歡聽別人講故事,到現在我都在很認真地學習兩件事,第一是閱讀,第二是聆聽。閱讀你可以讀大量的小說甚至報導文學等等,了解一些你根本沒有去過的、或者未曾見過的那些人的生活的點點滴滴,另外一個就是聆聽別人的故事。知識分子最糟糕的一點就是太傲慢,他們都只是想講,不願意聆聽。
  • 你所不知道的臺灣民謠大咖(1)
    不同於大陸的民歌,臺灣民歌更像民謠,卻比民謠有著更多的傳奇。40年前,在淡江大學舉行的西洋民歌演唱會上,歸臺的青年學生歌手李雙澤,向觀眾席上投擲可口可樂,並喊出「唱自己的歌」,「民歌運動」的大幕正式拉開。臺灣的「民歌運動」,開啟了本土原創流行音樂文化的興起。臺灣民歌走過了40個年頭。每10年一次的相聚,像是老友會,又像在宣告著他們的「青春不老」。
  •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回溯人生軌跡:民謠唱出歲月與山河
    就像是冥冥中註定的,錄完這首歌,胡德夫真的已回到臺東生活了,但和夢境中不同的是,他本想回去陪家人,他的家姓在卑南語中意為「人丁最多」,但作為「一家之長」,卻更像是被親人們陪伴,小孩天天圍繞在他身邊,唱歌、講故事,構成了另一種真實的鄉村圖景。「我們卑南族是會恍神遊走的民族,」胡德夫的語速很慢,仿佛要將人帶入他的夢境中一般。
  • 那些你聽不出的民謠故事,莉莉安讓人心痛的原因
    這一期呢 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那些民謠中的故事吧,喜歡民謠的朋友要看完哦1.傲寒一句「如果全世界都對你惡語相加,我就對你說上一世情話」使馬頔斬獲了無數少女的心,歌如其名傲寒,舒傲寒在馬頔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一筆,那是的馬頔還是個流浪歌手舒傲寒不離不棄馬頔也為他寫了這首歌
  • 民謠,林生祥《我莊》唱的臺灣生態
    我聽見寂寞在歌唱,愛音樂的人都是寂寞的,我孤獨,我願意你聽得懂這樣的音樂嗎?你了解客家歌謠嗎? 林生祥,臺灣客家人,成立了一支「交工樂隊」,用客家方言創作演唱民謠,那些反映臺灣農村的底層的民生點點滴滴,為民眾發聲。聽得懂的,聽不懂的,大有小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味道。梁文道評價他是,雖然他唱的聽不懂的方言,可是是土地的文化。
  • 你真的了解民謠麼?不知道這些人,真的不能算上民謠迷!
    導語:你真的了解民謠麼?不知道這些人,真的不能算上民謠迷!你真的了解民謠麼?不知道這些人,真的不能算上民謠迷!民謠走過了43年,火了趙雷,李健,但是在他們之前堅持唱民謠的人都有誰呢?今天小子靈就為大家說一說那些我們不熟悉的,但是為了民謠默默付出的那些前輩們。
  • 多年來,他一直在收集臺灣民謠
    ,他一開口,你就能明白白巖松為什麼說「恨不得立即給他下跪」;他是這個浮躁年代一開口就能令你安靜的人,他是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當時咖啡館在臺灣還很少見,是畫家、音樂人和寫作者的聚集地。在這裡,他認識了臺大建築系的學生李雙澤。李雙澤問胡德夫:「你是臺灣原住民,能不能唱一首你們本族的民謠?」  胡德夫說:「當時的人在外面都不唱原住民民謠,因為認為它太低下了,大家都流行唱流行音樂,從披頭四到鮑勃·迪倫再到約翰·丹佛,而我也多少有點影響。
  • 民謠歌曲《盜將行》,原來背後藏著一個悽慘的愛情故事,心碎!
    導語:民謠歌曲《盜將行》,原來背後藏著一個悽慘的愛情故事,心碎!哈囉,大家好!這裡是阿良知天下,我是阿良,一個愛聽音樂,愛講故事的音樂情感小編,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歌曲是《將盜行》,想必這首歌大家都是十分熟悉的,它在前不久可以說是霸佔了我們的手機屏幕許久,但是這首歌究竟在說些什麼呢?為什麼別人總說這首歌背後有個令人落淚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下吧《盜將行》這首民謠歌曲,想必很多的小夥伴都聽過了。
  • 關於臺灣民謠,你應該知道這些人和歌
    這四十年來,臺灣流行音樂的發展從綻放到衰落,網際網路的衝擊加上創作力的衰竭,唱片銷量節節敗退。人們聽歌的方式變了,心態也變了,有一段時間,好像很多人都不願意再聽民歌或民謠。但追溯到從前,我們很多人對流行音樂最初的認識都起始於臺灣民謠,像《鄉間的小路》、《外婆的澎湖灣》、《橄欖樹》等等歌曲,三十歲以上的人都應該有深刻印象。八九十年代的卡拉OK裡,這些都是必點的曲目。簡單的吉他、打擊樂,伴隨著清新的吟唱,總讓我們想起遼闊的田野和沒有被汙染過的天空,總讓我們懷念那灑在歸家小路上的,縷縷斜陽。
  • 一首民謠一個故事,那些唱到靈魂的民謠,不只有趙雷的歌
    一首民謠一個故事,那些唱到靈魂的民謠,不只有趙雷的歌每一首民謠都代表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或許發生在麗江,或許發生在陽朔,又或者發生在拉薩。在每一首民謠的背後,總是能夠讓人感到靈魂的安詳,靈魂得到洗禮。都說每一首歌都是每個民謠詩人的心聲,這是真的。
  • 那些經典歌曲背後的故事究竟有多悽慘
    大家好,我是水哥,從記事起到現在,水哥也聽過不少的歌曲,各個國家、各種類型、各種風格的歌曲,但水哥發現,有故事的歌曲往往才是最能打動人心的。今天水哥帶你了解一下那些歌曲背後你所不知道的故事。歌手刀郎在為他們的故事感動的同時,也寫下了這首《西海情歌》。即便是沒聽過背後故事的人,也會被這憂傷的旋律和歌詞所打動。《丁香花》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麼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漫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你聽啊,有人在唱,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塵世間多少繁蕪,從此不必再牽掛。
  • 中國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歌裡的歲月山河
    民謠是最接近老百姓的一種音樂形式,民謠中所能反映的也是大多數人感同身受的深厚情感,民謠的歌詞樸實平淡卻又直擊心靈,民謠的旋律悠揚動聽同樣令人回味悠長,民謠自古以來都是表達情感最直觀同樣也最文藝的一種音樂形式。
  • 寶島之聲,12首臺灣民謠經典之作
    臺灣有很多出名的流行音樂,這個大家都知道,也很喜歡,但是臺灣的民謠,很多人不懂,更不用談喜歡。
  • 《醉鄉民謠》:人生和故事,都在民謠裡
    愛音樂的人通常也熱愛音樂電影,因為除了有意思的故事,還能聽到很多動聽的、平時不容易聽到的音樂。雖然有不少出色的音樂電影,比如《Once》、《八月迷情》、《begin again》。但是今天小編要推薦一部2013年的音樂電影——《醉鄉民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