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的歌!你所不知道的臺灣民謠大咖(1)

2021-01-07 深圳晚報

深圳晚報記者 馬君桐

11月19日,去深圳灣「春繭」體育館聽「民歌40」演唱會,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熱愛音樂的人一定要去做的事,甚至有其他省份的歌迷專程趕來。演唱會門票賣得火熱,其中某些價位的票已經售罄。年長的歌迷要去看齊豫、胡德夫,回憶自己年少的時光。年輕的樂迷奔著陳綺貞、韋禮安,隨著他們的音樂唱出自己的心聲。

不同於大陸的民歌,臺灣民歌更像民謠,卻比民謠有著更多的傳奇。40年前,在淡江大學舉行的西洋民歌演唱會上,歸臺的青年學生歌手李雙澤,向觀眾席上投擲可口可樂,並喊出「唱自己的歌」,「民歌運動」的大幕正式拉開。臺灣的「民歌運動」,開啟了本土原創流行音樂文化的興起。臺灣民歌走過了40個年頭。每10年一次的相聚,像是老友會,又像在宣告著他們的「青春不老」。

不過,在這次演唱會裡,還有很多民謠大咖,或許你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是你一定聽過、唱過他們的歌,被他們的故事感動過。《龍的傳人》的原唱李建復,作為幕後推手推出過小虎隊等歌手的吳楚楚,用一曲《漂洋過海來看你》講述自己故事的娃娃(金智娟)……

今天,就讓深晚,把這些響噹噹的名字背後的故事,講給你聽。

吳楚楚

與胡德夫

同為第一代民歌手

與胡德夫、楊祖珺、楊弦等人同被譽為「第一代民歌手」。

1977年,陶曉清邀請了胡德夫、楊弦、吳楚楚等多位歌手,在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的支助下,發行了三張專輯「我們的歌」。其中《好了歌》在當年度中廣的「年度歌曲」中,獲得了第一名,吳楚楚本人也獲得男歌手第一名。

1981年,新創不久的滾石唱片發行了第一張專輯,即是由吳楚楚、潘越雲、李麗芬共同錄製的《三人展》。此張專輯之後,吳楚楚開始減少臺前演唱的機會,轉向幕後製作與音樂行政的發展。

1983年,吳楚楚和彭國華、陳大力共同創建了飛碟唱片公司。作為幕後的推手,成功推出過王傑、小虎隊、張雨生、鄭智化、溫兆倫、郭富城、葉倩文、蔡琴、姜育恆、王韻蟬、蘇芮、紅孩兒等一批實力偶像派歌手。他曾是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的理事長,目前仍是協會的理事。2005年,曾榮獲第16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

參與「民歌10周年」、「民歌20」、「民歌30」、「民歌40」。

李建復

王力宏的叔叔 《龍的傳人》首唱

臺灣校園民歌代表人物,《龍的傳人》首唱者。第二屆金韻獎優勝歌手,在1979年參與灌錄「金韻獎3」合輯,並隨即發行個人專輯,其中收錄《龍的傳人》《歸去來兮》等多首至今依然傳唱不歇的佳作,聲譽更上層樓,成為當時最具代表性的校園歌手之一。之後與蔡琴、李壽全、蘇來等人合組天水樂集並發行專輯,為臺灣流行樂壇樹立新觀念與做法。現為傑出企業家、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理事長。

參與「民歌10周年」「民歌20「民歌30」「民歌40」。

殷正洋

他的歌 成為《那些年》的 主題曲

殷正洋曾發行過個人演唱專輯十餘張,其中包含兩張民歌演唱紀念專輯,先後獲得金鐘獎、金鼎獎及第一、五、六屆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演唱獎項,被譽為「三金歌王」。並在第六屆得獎後不再參選,至今仍為金曲獎男歌手得獎紀錄保持者。

參與「民歌10周年」「民歌20」「民歌30」「民歌40」。

歌曲《人海中遇見你》經由臺灣新生代歌手林育群翻唱後,成為電影《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主題曲。

陳明韶

第一屆金韻獎冠軍歌手

宜動宜靜的陳明韶,1977年參加第一屆金韻獎比賽。輕柔優雅的歌喉輕易地徵服了評審的耳朵,勇奪冠軍之後並出版過《傘下的世界》《陳明韶的歌》《浮雲遊子》等專輯,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民歌手之一,她於1984年赴美定居,並淡出歌壇。

參與「民歌10周年」「民歌20」「民歌30」「民歌40」。在這次臺灣「民歌40」(深圳站)演唱會上,前三屆金韻獎冠軍歌手陳明韶、齊豫、王海玲將同臺演出。

王海玲

少年成名 《在雨中》 《忘了我是誰》

第三屆「金韻獎」冠軍歌手,亦為當時唱片史上第一位奪得唱片排行榜冠軍的高中學生歌手。以校園民歌手之姿躍入歌壇,後進入臺灣大學社會系就讀。代表作品有《忘了我是誰》《偈》《我心似清泉》《在雨中》等。後為專職音樂創作人、歌唱老師及廣播人。

參與「民歌10周年」「民歌20」「民歌30」「民歌40」。

潘越雲

我是不是你 最疼愛的人

1980年與李麗芬、吳楚楚共同發行了滾石唱片的創業作「三人展」合輯,以一首《我的思念》崛起於歌壇。經典歌曲有《天天天藍》《野百合也有春天》《桂花巷》《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最愛》等等。眾多經典歌曲後由張惠妹、孟庭葦、楊宗緯、好妹妹樂隊等歌手翻唱。楊宗緯在《我是歌手》中翻唱《最愛》成功逆襲。

潘越雲傲人的不只是她的聲音,還有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以及榮獲金曲獎、金嗓獎、金鼎獎等數大獎項的肯定。

參與「民歌10周年」「民歌20」「民歌30」「民歌40」。

相關焦點

  • 關於臺灣民謠,你應該知道這些人和歌
    這四十年來,臺灣流行音樂的發展從綻放到衰落,網際網路的衝擊加上創作力的衰竭,唱片銷量節節敗退。人們聽歌的方式變了,心態也變了,有一段時間,好像很多人都不願意再聽民歌或民謠。民謠的魅力就在於不假塗飾而現出本色,聽多了嘈雜的流行音樂,你會想回過頭去重拾這一份單純美好。那些曾經閃閃發光的名字和音樂,經過歲月的沉澱,都成為了聽歌人的一種情懷。
  • 你所不知道的民謠,你能想到的樣子都是它
    我是個沒什麼故事的人,所以我喜歡聽別人的故事。每次聽到一首好聽的民謠,總感受它背後好像藏著一個深情的故事,這可能是我喜歡民謠的原因之一,但你要問我什麼是民謠,我還真是說不清楚。民間流行的、賦予民族色彩的歌曲,稱為民謠或民歌。
  • 你真的了解民謠麼?不知道這些人,真的不能算上民謠迷!
    導語:你真的了解民謠麼?不知道這些人,真的不能算上民謠迷!你真的了解民謠麼?不知道這些人,真的不能算上民謠迷!民謠走過了43年,火了趙雷,李健,但是在他們之前堅持唱民謠的人都有誰呢?今天小子靈就為大家說一說那些我們不熟悉的,但是為了民謠默默付出的那些前輩們。
  • 盤點中國10大歌紅人不紅的民謠歌手,有幾位是你認識的?
    感謝您閱讀我的百家號文章,如果您喜歡的話不妨點擊上方的訂閱,我每天都會帶來精彩的文章與大家分享。如果您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同大家一起討論!一、馬頔馬頔(dí),1989年1月15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民謠男歌手。《南山南》這首歌曾紅極一時,《中國好聲音第四季》總冠軍張磊曾翻唱過這首歌曲。
  • 民謠搖滾相聚有時
    懂的人知道,這是狼叔的良苦用心,他們要唱的歌曲是2005年紀念張炬的《禮物》。幫唱名單中的人,涵蓋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期間內地最為重要的搖滾樂隊中的代表人物,都是搖滾青年心中那顆夜空中最亮的星,是眾多人的搖滾夢啟蒙者,在他們的歌中,有過大家的青春和夢想,有過曾經嚮往的詩和遠方。
  •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
    我倒不覺得什麼東西在推動什麼,最後變成流行歌,因為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聲音。我也不覺得比賽出來的聲音才是最好聽的。你說鮑勃·迪倫的聲音能聽嗎,能參加比賽嗎,而他心裏面的聲音是那麼好。  每個人的聲音都是獨特的,所以你不必去學別人非高亢不可,有時候你也可以去學萊昂納德·科恩(加拿大民謠歌手、詩人)的唱。
  • 臺灣民謠歌手VS好聲音歌手共譜民歌新樂章
    據悉,今年正逢臺灣校園民歌40年,為了讓這些優質的民歌手及經典詞曲能延續被傳承傳唱,主辦單位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等將於7月18日在上海大舞臺舉辦演唱會。這場由老、中、青三代歌手同臺演唱經典校園名歌珍貴難逢的畫面,將寫下兩岸校園民歌世代傳承的歷史記錄。
  • 中國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歌裡的歲月山河
    民謠是最接近老百姓的一種音樂形式,民謠中所能反映的也是大多數人感同身受的深厚情感,民謠的歌詞樸實平淡卻又直擊心靈,民謠的旋律悠揚動聽同樣令人回味悠長,民謠自古以來都是表達情感最直觀同樣也最文藝的一種音樂形式。
  • 胡德夫:臺灣民謠高峰已經過去了,我對大陸更有信心
    臺灣民歌運動承續著發源自五四運動的民歌收集運動,也繼承了五四重估一切價值,創造屬於自己的現代性的使命,今天回望民歌運動,也是在試圖與過往的百年歷史對話,這也是「未央歌」的題中之義。「這個時間跨度就會讓我覺得,儘管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民謠是一種類似像清新小溪的東西,但當我們看到文化的傳承和力量的延續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它其實是大江大海。」
  • 多年來,他一直在收集臺灣民謠
    ,他一開口,你就能明白白巖松為什麼說「恨不得立即給他下跪」;他是這個浮躁年代一開口就能令你安靜的人,他是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當時咖啡館在臺灣還很少見,是畫家、音樂人和寫作者的聚集地。在這裡,他認識了臺大建築系的學生李雙澤。李雙澤問胡德夫:「你是臺灣原住民,能不能唱一首你們本族的民謠?」  胡德夫說:「當時的人在外面都不唱原住民民謠,因為認為它太低下了,大家都流行唱流行音樂,從披頭四到鮑勃·迪倫再到約翰·丹佛,而我也多少有點影響。
  • 一首民謠一個故事,那些唱到靈魂的民謠,不只有趙雷的歌
    一首民謠一個故事,那些唱到靈魂的民謠,不只有趙雷的歌每一首民謠都代表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或許發生在麗江,或許發生在陽朔,又或者發生在拉薩。在每一首民謠的背後,總是能夠讓人感到靈魂的安詳,靈魂得到洗禮。都說每一首歌都是每個民謠詩人的心聲,這是真的。
  • 臺灣《美麗心民謠》給民謠真誠的生命力
    這是一套臺灣民謠的合輯,野火樂集出品,收集了現在活躍在臺灣民謠界的一部分優秀作品,表演者大多是臺灣原住民,運用的音樂除了原住民本土的民謠方式外,還融入了爵士、蘭草、R&B等等,曾經獲得過臺灣金曲獎。
  • 臺灣民謠教父胡德夫專訪:我的人生就是一首歌(圖)
    也不知道有這麼遠,拖了這麼久才過去。21CN娛樂:你怎樣把西洋音樂和原住民音樂融合?胡德夫:其實我們的歌的養分裡,從小聽到的都是英文歌,臺灣的形式是這樣。美國的用品、吉他、牛仔褲、菸酒,在臺灣算很時尚的東西,所以學子們有一把琴很自豪,比賽彈得準確不準確都是一種風尚。
  • 聽了這麼久的民謠,你知道什麼是民謠嗎?
    小編認為其實民謠往往更能觸碰到我們內心的世界,與我們產生共鳴,因為民謠裡的故事都是最平凡的人們最普通的故事,雖然我們生活中所知道有很多可以寫成民謠的故事,但可以真正唱出來又有多少呢?當然,這首《安和橋》名字源自民謠歌手宋冬野自小熟悉的安和橋,安和橋北是北京地鐵四號線終點站,對於我們來說可能這裡只是一個目的地而對宋胖子來說這裡卻有他數不清的回憶和一直愛著他的奶奶,這首歌歌名之所以叫安和橋是一段令人感動的關於宋胖子的往事。是為紀念宋冬野逝去的奶奶張先諾和那些關於他成長的種種回憶,也是紀念早已拆遷不存在的老北京。
  • 有一種情懷叫臺灣民謠
    臺灣民歌運動從發起到現在,已經超過四十年的歷史。這四十年來,臺灣流行音樂的發展從綻放到衰落,網際網路的衝擊加上創作力的衰竭,唱片銷量節節敗退。人們聽歌的方式變了,心態也變了,有一段時間,好像很多人都不願意再聽民歌或民謠。
  •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回溯人生軌跡:民謠唱出歲月與山河
    而胡德夫的鄉愁更為濃厚,哪怕是摯友李泰祥所作的《橄欖樹》也無法唱盡,更為貼切的情感,大概可以從他自己創作的、用「最遙遠的鄉愁」卑南族母語演唱的《大地恍神的孩子》中窺得一絲端倪。1950年出生於臺灣東部的胡德夫身體裡天生流動著兩股血液:父親是卑南族,母親是排灣族。稍大一點,他隨父母遷居大武山的嘉蘭部落,這是母親所在的排灣族部落,在後來的歌中,胡德夫稱其為「芬芳的山谷」。
  • 民謠流域丨臺灣新民謠《巴奈十九》
    在十幾年前,聽到一張臺灣《美麗心民謠》合輯,裡面有胡德夫、小美、陳永龍等多位臺灣本土民謠歌手的現場音樂,音樂在臺灣民謠基礎上融合了多種時尚音樂風格
  • 民謠,林生祥《我莊》唱的臺灣生態
    我聽見寂寞在歌唱,愛音樂的人都是寂寞的,我孤獨,我願意你聽得懂這樣的音樂嗎?你了解客家歌謠嗎? 林生祥,臺灣客家人,成立了一支「交工樂隊」,用客家方言創作演唱民謠,那些反映臺灣農村的底層的民生點點滴滴,為民眾發聲。聽得懂的,聽不懂的,大有小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味道。梁文道評價他是,雖然他唱的聽不懂的方言,可是是土地的文化。
  • 臺灣民歌竟然是這個樣子的,很多人應該都不知道吧
    但是反映的內容,卻更加近似於我們現在的一些通俗歌曲所反映的城市生活和人的基本感情,它的創作方法是民歌,但是從內容上面來看,又接近通俗歌曲。臺灣的民歌複雜就在於,它包括了幾個大的部分,首先就是它有我們傳統意義認承上的民歌,但又包括我們現在認可的校園民謠類的,甚至是都市民謠,在臺灣都算到這個民歌行列之內。
  • 把我喜歡的民謠全部偷偷告訴你,全部認識你就是民謠老手!
    我一直偏執的認為:民謠和搖滾這兩種音樂,必須要聽安靜或喧鬧的現場,精緻的後期總是少了一些味道。 在這之前,我已經無數遍的聽過《和你在一起》和《梵谷先生》。喜歡他的歌也是從「昨天在夢裡,我又看見你」開始,因為知道了這不是一個happy ending的愛情故事,所以歌曲中的悲傷就容易理解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