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剛解禁,就拿下票房冠軍!港產片已經多年不見這樣的佳作了

2020-12-22 妖大唐887

今年1月,第五屆「迷影精神賞」十部年度推薦影片中,意外地把最高榮譽「迷影選擇榮譽」頒給了一部默默無聞的新人導演,黃綺琳的處女作,《金都》

它的對手不弱,有口碑很好的《送我上青雲》《春江水暖》《平原上的夏洛克》《熱帶雨》《春潮》等。

《金都》何德何能,能從這十部推薦中脫穎而出?大家都沒看過,無從置喙。

不過連導演自己也沒預料的是,迷影精神賞之後,突如其來席捲全球的疫情,也打亂了它的發行節奏。

上周四,隨著港區先前已開放影院,《金都》終於得以與觀眾見面,也成為疫情中,港區除了《叔·叔》之外,另一部公映的港產新片。

不負所望,不到一周的功夫,它拿下了港區票房冠軍,截止今天票房100萬港幣。

對於尚在疫情時刻、一部新人導演、題材又嚴肅的港產片來說,這個成績,相當不易。

圖片來自「戲院行」Facebook

香港影評人甚至將它比肩《董夫人》和《瘋劫》,「歷年『首部劇情片計劃』最優秀作品,沒有之一。」

目前豆瓣評分7.7,看過的網友說:「大概是近年看過最好的香港電影。

要我說,它也許是你嘗試閱讀一座其實你很陌生的城市的一面小小的鏡子。

每個人看它的角度都不一樣,照射出不一樣的解讀,也正是這部電影奇妙的地方。

且先放下傲慢與偏見,看看城市裡,普通人的故事,聽聽活在這座城市裡,平凡人的故事。

別問我怎麼才能看到這部電影了,它遲早會出藍光。

《金都》是第四屆香港「首部劇情電影計劃」(First Feature Film Initiative)的大專組獲勝項目。

我們此前所熟悉的《一念無明》(2016)、《淪落人》(2018)等影片,都是出自這一計劃。

《金都》電影海報

大家此前聽過《金都》這部影片,可能還是去年的金馬。

此前從金馬執委會主席李安手中接過Netpac獎的黃綺琳(圖源Facebook@金馬影展 TGHFF)

《金都》作為僅有的四部入圍港片之一,拿到三項提名。

圖源Facebook@金都 My Prince Edward

導演黃綺琳,此前更多的身份是作為填詞人和編劇被人所熟知,比如著名的港劇《瑪嘉烈與大衛 綠豆》(2016)就是出自她之手,這部劇在豆瓣上有8.9高分。

去年入圍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的同名片尾曲《金都》,也是由她本人填詞的,林二汶作曲,鄧麗欣演唱。

圖源Facebook@金都 My Prince Edward

《金都》講了一個「結婚與否」的故事。

阿芳和男友Edward在一起相戀多年,也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紀,可是她自己的內心卻始終搖擺不定。

Edward的性格和控制欲讓她有些為難,而她自己也對「結婚」這件事產生了一絲迷茫。

最重要的是,她的「不結婚」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原來她在十年前和一個來自大陸來的男生有過一次「假結婚」。

明明是個愛情片,卻選擇《金都》作為片名,一方面是因為整個故事就發生在香港的金都商場(Golden Plaza)。

這個金都商場於1980年落成,位於香港九龍旺角彌敦道、鴉蘭街交界,毗鄰港鐵太子站及聯合廣場,佔地五層,是香港最大的婚宴主題的商場之一。

金都商場外觀(圖源維基百科)

金都商場入口(圖源維基百科)

另一方面,這裡也是導演本人從小生活成長的地方,她就住在金都商場對面的聯合廣場。

黃綺琳說:

「從小我就覺得這裡很特別,因為這裡賣的都是婚慶的東西,所以小時候對這裡就會有很多好奇和幻想。但是長大以後發現,結婚並不是像我小時候想的那麼簡單,有很多麻煩,經常會跟家裡人吵架之類的。

所以我對於金都商場又有了很多現實的認識。我從小時候對這裡充滿了幻想,到成年後的認清了現實,這些情緒結合在一起,讓我很想去講一個關於結婚的故事。」

金都商場內景-3樓(圖源維基百科)

至於為什麼想到「假結婚」,是因為她覺得這對於強調「真實」的婚姻來說,「假結婚」是一種諷刺。

所以她就去找了一些當地關於這方面的新聞,沒想到還挺多的,尤其是十多年前,為此當年在香港還催生起一陣「私家偵探替人尋親」的生意。

影片劇照

影片也同樣很巧妙地選擇了這樣一個切入點,去替廣大年輕人們發聲,真實刻畫了當下的各種社會現象。

影片劇照

《金都》這個片名,除了金都商場的這個背景以外,也有「金色都市」的含義。這個詞看起來非常「香港」。

不過,現在金都商場的生意已經不如以往了。

「雖然70、80後們還是會知道,但是再年輕一些的人已經不太知道這裡了,因為有了淘寶,大家已經不怎麼去買那些便宜的商品,所以是有一點淘汰了。」

「金都」剛好承載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也是一個寓意。

影片劇照

很有趣的是,英文名沒有直接翻譯成「Golden Plaza」,而是用了「My Prince Edward」作為英文名。

這裡的「太子」指的是英國的愛德華太子(Prince Edward),即後來的英皇愛德華八世(Edward VIII)。「太子道」(Prince Edward Road)名字亦是因他而來。

港鐵太子站1號月臺(往荃灣方向)(圖源維基百科)

「我從小就對名叫Edward的男生很好奇。後來我查了資料,發現這個愛德華太子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君主之一,退位後被封為溫莎公爵。而且,這個太子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典故,甚至為了一個女人放棄了皇位。

我覺得這個很有意思,很香港男生。其實他沒有很大的野心,只是想玩、想拍拖、不想工作,這種想法很香港,我就把他當成Edward原型去寫。」

H.R.H. The Prince of Wales. No. 4.(圖源維基百科)

影片中男主角Edward就是這麼一個形象,像是個長不大的孩子一樣,有些「媽寶」,對女朋友很有佔有欲,但同時他從內心裡也是很愛自己女朋友的。

他的性格裡有著被人討厭的一面,但同時也有很可愛的一面。

「究其原因,我覺得片中的人物形象都很立體,就像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人,而現實中的人總是有人喜歡有人討厭的。」

所以,「My Prince Edward」這個片名,一方面代表了女主角阿芳的某種內心幻想,希望自己的男朋友可以像一個王子或太子一樣,但現實卻是,這個「Edward」卻是個完全不修邊幅、有些大男子主義的普通人。

上廁所不關門、奪命連環信息、丟三落四、睡覺打呼嚕等等,幻想和現實構成了某種對比,同時和女主角所處的環境交接在一起,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巧妙效果。

影片劇照

影片在塑造人物時,更多地突出了女主角身上的那種迷茫和焦慮感。

一方面要隱瞞自己十年前的秘密,另一方面又要面對當下男朋友和婆婆帶來的壓力。

而男友和自己十年前「結婚」的對象,這兩個男生的形象圍繞在她的周圍,又讓她對於自己的內心選擇多出了一層思考。

片中有一句臺詞是:「你沒有去過美國?難怪你不理解自由。」

一方面,這個大陸來的男生打破了以往香港人眼中對於大陸人的刻板印象。

在阿芳面前,眼前的這個大陸人似乎是能夠獲取更多信息,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更高追求的人;而自己卻好像從來沒有仔細規划過自己的人生,一直都是別人替自己做決定。

他的出現,給她帶來了不少內心的衝擊。

某種角度來看,他們倆可能更像是能夠從彼此身上找到一絲共通點的人。

從一開始,兩人的精神追求完全是相反的對立面;到了最後結束時,兩人的身份位置和心態又都發生了變化。

大陸來的男生,更多地像是阿芳個人意識覺醒道路上的一個「啟發者」,但是這個「啟發者」最終卻放棄了自己想要的自由。

整部影片很真實地再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雖然在這過程中樹立了一定的對立性,但是這種對立是社會上一直以來都存在的。

導演並沒有過分地去放大這種尖銳性,而是比較平和圓潤地處理好人物之間的戲劇性和各種衝突。

影片中在刻畫人物時,有不少細節層面的展現。比如女主角在片中前後的內心情境的轉變,以及周圍環境對她帶來的影響,這些都留待日後大家自己看片時再慢慢發現吧。

此次憑藉《金都》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朱柏康,在影片中飾演Edward這個角色。

這是他第一次主演電影,他此前的身份更多的是作為香港男子戲劇表演組合暨獨立樂隊「朱凌凌」(Juicyning)中的成員之一,為該團的電吉他手及主音。

朱凌凌(圖片來源於網絡)

「朱凌凌」(著名富豪媳婦、前港姐朱玲玲的諧音)成立於2005年9月,成員中,凌智豪還有個名字更廣為流傳——白只。就是那個憑藉《踏雪尋梅》(2015)橫掃當年金馬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白只。

因為看過朱柏康演過的一些「鮮浪潮」的短片,導演覺得她演的不錯,所以就找到他希望合作。

朱柏康入圍金馬人物照片

至於女主角鄧麗欣,大家就都比較熟悉了。

和前男友方力申在一起拍攝過多部電影,也跟葉念琛導演一起合作過不少港產愛情片。去年的金馬獎,她被稱為是最佳女主角提名的「頭號遺珠」。

影片劇照

「鄧麗欣的演出經驗比較多,也大多是一些愛情片。所以我其實要告訴她的就是,我這個片的風格跟我不要一些什麼,用一個減法去跟她溝通。因為這個角色主要是為了展現出她的迷茫的狀態,所以並不需要很過頭的表演。

她也是80後,和我年紀相仿,也很願意聽從意見,所以我們的合作也很OK。」

影片除了對於主要線索的敘述以外,還包裹了其他的一些社會議題,比如男女不平等的現象、LGBT的社會議題、高房價和年輕人的結婚現狀等問題的討論。

不過,這些問題都被很服帖地熨襯到整個故事裡,不會讓人覺得喧賓奪主,也不會影響到主線的發揮。

整個電影看起來各方面都平衡得很好,有小幽默也有大反思。

影片劇照

在導演看來,其實阿芳的迷茫狀態,其實是很多很複雜的現實原因所合在一起組成的。

比如,這其中就有上面提到的生活問題、土地問題、對待政治、性別平權等話題的看法等等。

所以她的心態轉變很大程度上都有受到這方面的影響,是一個綜合的原因,誇大任何一點都是不真實的。

黃綺琳導演入圍金馬人物照

黃綺琳導演此前拍過一部畢業短片,講述了一對男生的愛情故事,名叫《赤蠟角到天水圍是我愛你最佳距離》(2013)。

她說,當時這部作品放映之後,很多人驚訝於導演居然是個年紀輕輕的女孩子,觀眾一直以為是個男生。

對她而言,最fair或者說最好的「性別」電影,就是不去強調性別的電影。

導演的畢業短片講述了一對同性戀人的故事

黃綺琳是看港片長大的,她非常喜歡張婉婷導演的處女作《非法移民》(1985),這也是一部講述假結婚移民的故事。許鞍華也是她的偶像。

張婉婷導演

希望大家都能夠儘快看到這部有趣的愛情小品,這是近年來最不該錯過的港產片。

相關焦點

  • 林正英、周星馳的這次電影合作,成「港產殭屍片」最後的票房高峰
    這部《非洲和尚》憑藉獨特的風格,拿下了1090多萬的票房成績。而這也成為了「港產殭屍片」最後的票房高峰。該片之後,「港產殭屍片」的市場表現每況愈下。繁榮一時的「殭屍片時代」也隨之一去不回。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周星馳、林正英合作的這部《非洲和尚》。同時說一說,90年代初「港產殭屍片」的消亡。
  • 林正英、周星馳的這次電影合作,成「港產殭屍片」最後的票房高峰
    而這也成為了「港產殭屍片」最後的票房高峰。該片之後,「港產殭屍片」的市場表現每況愈下。繁榮一時的「殭屍片時代」也隨之一去不回。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周星馳、林正英合作的這部《非洲和尚》。同時說一說,90年代初「港產殭屍片」的消亡。
  • 不了的情懷黃金的花 那些不甘「涼涼」,默默爭上遊的「港產片」
    這句話可謂是說出了大部分影迷的心聲,當年關於警匪片、黑幫片、喜劇片,對於古裝、功夫、江湖的認知都來自於香港電影,如今可以例舉出來的經典港片,影迷們如數家珍,《喋血雙雄》《英雄本色》《倩女幽魂》《東方不敗》《大話西遊》等等,其中的臺詞仍然還被人時常引用。 往事長已矣,過去的輝煌都已成為過去。港片沒有止步不前,繼續探索更多的電影可能性。
  • | 港產恐怖片內地接壤記
    無論是引進片還是國產片,近年幾乎沒有口碑與票房齊飛的佳作出現,上周五邱禮濤新作《常在你左右》上映,作為香港恐怖片經典IP「陰陽路」系列的重啟項目,《常在你左右》在內地開場也不溫不火,目前票房累積只有三千萬,排片從首日14.8%下跌至9.3%。
  • 古天樂、張家輝「承包」港產警匪片
    《反貪風暴》系列、《使徒行者》系列、《掃毒》系列……港產警匪片很受歡迎,甚至支撐起影市大盤。但不容忽視的是,在漂亮的票房成績背後,卻是港產片口碑下滑、類型雷同的尷尬。【現象】警匪電影:票房穩定,偶有黑馬近年內地銀幕的「黑馬」中不乏港產片的身影,一些港片更是成為了支撐大盤的關鍵影片。
  • 這大概是近年最好的港產片
    上周四,隨著港區先前已開放影院,《金都》終於得以與觀眾見面,也成為疫情中,港區除了《叔·叔》之外,另一部公映的港產新片。不負所望,不到一周的功夫,它拿下了港區票房冠軍,截止今天票房100萬港幣。對於尚在疫情時刻、一部新人導演、題材又嚴肅的港產片來說,這個成績,相當不易。
  • 香港恐怖片內地接壤記:三年五部片,票房成績參差不一
    無論是引進片還是國產片,近年幾乎沒有口碑與票房齊飛的佳作出現,上周五邱禮濤新作《常在你左右》上映,作為香港恐怖片經典IP「陰陽路」系列的重啟項目,《常在你左右》在內地開場也不溫不火,目前票房累積只有三千萬,排片從首日14.8%下跌至9.3%。
  • 港產片最後的輝煌?「三年之後又三年」《無間道》十五周年
    一眨眼,《無間道》上映已經整整15年了,香港電影已經雖然有少少復甦,但這樣純正港味的警匪片已經難見蹤影。回憶《無間道》,也是回憶港產片昔日的榮光。時光網特稿 2003年4月6日晚間香港文化中心,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如期而至,開場,絕對重量級的「四大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登場,但四位巨星沒有面露微笑,而是帶著凝重表情合唱了一首《當年情》。
  • 港產片真的越來越差了嗎
    他們通常這樣問我,馬先生,為什麼香港電影越來越退步,越來越糟糕,越來越不好看?大家所聽到的香港電影的壞消息,我沒辦法否定,因為都是真的。比方說製作減少,1993年是234部電影,到了2015年降到56部,這56部還包括了香港跟內地的合拍片,整個規模縮小了。還有票房,1992年,大概有12.4億港元的總票房;到2007年是2.2億。
  • 香港票房 《阿麗塔:戰鬥天使》擊敗《廉政風雲》奪春節檔期冠軍
    由於今年的賀歲新片多數選擇在大年初一上映,使得春節檔(除夕至大年初三)的總票房達到6128.5萬港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了4.6%。但若只計算初一至初三的總票房,今年春節檔則比去年同期小幅上升2.13%。回顧去年春節檔,漫威超級英雄電影《黑豹》以200萬港元的較小優勢壓過港產賀歲喜劇《棟篤特工》,以1954萬港元的成績問鼎春節檔冠軍。
  • 香港票房:皮特《狂怒》奪冠 低質量港產片來襲
    上周香港票房前三名影片1905電影網專稿 香港票房第43周數據更新,由布拉德·皮特出演的二戰題材影片《狂怒》上映三天就取得653萬港元票房的「開門紅」,一舉打破大衛·芬奇《消失的愛人》維持兩周周票房冠軍的紀錄,
  • 《拆彈專家2》口碑票房雙豐收,它卻無法把港產片帶回昔日的輝煌
    近日,由邱禮濤執導,劉德華、劉青雲、倪妮等人主演的《拆彈專家2》正在火熱登場中,它同時贏得票房和口碑雙豐收,更有不少人稱其為繼2002年《無間道》之後,18年來最為好看的港產片。不知道看過《拆彈專家2》的網友對於該片有沒有其他不同看法,但最少可以肯定的是它應該算得上為良心之作。
  • 中午剛過,七夕票房已過3億,創影院復工後新高
    南都訊 記者丁慧峰 實習生夏曉彤七夕(8月25日)作為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個節日檔期,票房火爆。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下午13時,全國票房已經突破3億大關,創下復工以來的單日票房紀錄。七夕當天上映的新片《我在時間的盡頭等你》拿下1.7億,《八佰》也超過9300萬,另一部上映的新片《蕎麥瘋長》票房也超過2500萬。
  • 日韓院線票房爆了,國內影院卻依舊遙遙無期?
    從五月底開始,因疫情自覺暫停營業的日本影院開始重開門戶,正式復工。即使是疫情防控重點的東京也在六月初迎來解禁,東寶映畫旗下的TOHO影院和松竹旗下院線同日宣布營業。截止目前,日本已經有超七成影院投入復產。
  • 韓國影院首部電影拿下9.4高分,宋智孝合作金武烈,攬獲票房冠軍
    而如今逐漸開放的韓國影業最近終於迎來了第一部電影,甚至這部電影一上映就贏得了大家的喜愛,不僅擊敗了剛剛上映不久的好萊塢電影《深海異獸》,還一舉拿下了票房冠軍的寶座,而這部電影就是宋智孝主演的電影《侵入者》。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前宣傳力度相當大,韓國三大電視臺新聞頻道都有長達幾分鐘的宣傳,發布會也很多,自然有很多觀眾十分的期待。
  • 香港票房 疫情影響市場熱度再降,《哈利奎因》輕鬆蟬聯冠軍
    漫畫改編電影《哈莉奎茵:猛禽小隊》次周再收400餘萬港元,輕鬆蟬聯單周票房冠軍。新片中,恐怖片《夢幻島》和韓國電影《秘密動物園》開畫票房都突破百萬港元,分列榜單二三位。奧斯卡最大贏家《寄生蟲》在港重映,排在周末榜第四位。另外還有多部新片擠進前十,但開畫票房都不到50萬港元,而《家有喜事2020》和《乜代宗師》等春季檔影片均已被擠出前十。
  • 電影《死因無可疑》力壓中西片,實現票房與口碑的雙贏
    本文編輯劇透社:彤心曉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發現抄襲者將進行全網投訴都說香港電影在逐漸走向沒落,其實多少有些武斷,因為近年來有很多部港產電影還是比較受歡迎的,比如,前兩年的《無雙》。說到這,不免有影迷們要反駁,說沒有兩大影帝坐鎮,也不可能有這麼高的票房,這一點不容否認,但是《無雙》這部電影的劇情設置也是很棒的,相信看過的小可愛們都不會質疑。雖然近半年來受疫情的影響,不管是國產電影還是港產電影都發展得不太順利,可是一眾電影人也沒有因此而灰心,反而還是專注打造更高質量的電影給大眾。
  • 上映87天,還是日票房冠軍,《葉問4》創新票房紀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疫情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所以慢慢的有一些地區的影院也已經開始恢復營業了。從實時票房排行榜來看,目前開始恢復上映的一些電影都是老電影,沒有一部新片上映。這些上映的老電影基本上都是此前已經爆發前夕上映的電影,要麼是上映幾年的老片。為何都是一些老片上映呢?
  • 宋智孝驚悚上演《入侵者》,首日上映拿下票房冠軍
    在上映當日,韓國影院近5萬人次觀影,成功拿下當日最高票房冠軍。該片講述從小就失蹤近25年的妹妹"宥真",突然回到了家中,而男主"書振"(金武烈飾)接到福利院電話,得知妹妹宥真(宋智孝飾)回到家中後,因小時候把妹妹弄丟而產生的心結並沒有讓他感到高興,反而在接下來的生活中,家人的態度越發的詭異,甚至臉上的表情都時顯僵硬,更是讓他覺得這是場陰謀。
  • 港產賭片「消亡史」:巨星、時勢、潮流,和終將消逝的「賭神」
    「賭神」「賭聖」「賭俠」:港產賭片的黃金時代這就是王晶導演、周潤發和劉德華主演的《賭神》。有影評人指出,《賭神》為代表的「千門(賭門)三傑」的出現背後,實則是港片進入創作高峰期的必然,縱觀之前的港片市場,賭片是一門好生意。雖然票房還未奪下年度冠軍,但單片的投資回報率卻相當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