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出自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史記》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貨殖列傳」。
這句話意思是說天下人為了利益而蜂擁而至,為了利益各奔東西。
指普天之下芸芸眾生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逝人傷;唯以心相交,淡泊明志,友不失矣
——出自【文中子·禮樂】隋·王通(字仲淹,號文中子)
錢帛進珠籠內收,若非出道少貪求。親朋道義因財失,父子情懷為利休。
自古及今矛盾的起始點無非名利二字!無論是沽名釣譽,還是青史留名,無論是家財萬貫,亦或是勞碌奔波為誰忙,最後還是為名,為利;
猶記得上學時期,刻在桌上的座右銘:窮則獨善其身了,達則兼濟天下;
惶惶然不覺間,已過而立之年,座右銘回首看,似乎也與自己漸行漸遠。兼濟天下似乎已然是空想絕唱。所能堅守的逐漸變得唯有獨善其身!
而且似乎,物慾橫流的時代下,想要獨善其身得需要莫大的毅力。小便宜、小利益、小惡、小惠……都在吸引人一步步走向墮落的深淵。
而立之年,依然不求聞達天下,惟願堅守心中那最後一點淨土。
老話常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如何在二者之間平衡、取捨、進而有所得,就看個人的緣發、境界、追求了。
求名求利一場空,方寸小匣唯始終。觀盡滄桑風雲變,回首前塵難再爭。
五千年文化傳承,五千年滄海桑田;
《道德經》有云: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自古及今,求名者往往身敗名裂;求利者往往頃刻傾覆;而淡然處世,笑觀風雲。為民不惜身、為事不退縮、為義不逐利往往有大成就、大所得。
夫唯不爭,故無尤。夫唯不爭,故無怖。夫唯不爭,故無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