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Air君今天帶來的是復古港風黃藍色調的調色教程。
這組圖是在大理古城的伍壯士酒吧拍攝的,場地環境裝修得就比較偏港風,大量紅色、藍色的燈光,還有綠色的牆面,是一個拍攝復古港風的好地方。
布燈
因為是酒吧,室內環境比較暗,所以打了兩盞紅頭燈,一盞放在模特前面,但是不直接打亮模特,而是先打亮環境,並通過鏡面反射到人物面部製造氛圍光;
另外一盞加了藍色的濾片,打亮人物背部和頭髮,給偏暖的環境,增加一點冷調的藍色。順便讓人物主體和環境分離一些。
(原圖)
(成片)
PS:紅頭燈的價格,大概200元左右,不是很貴,但拍久了,燈泡比較容易壞,我拍的時候都壞了一個。所以不拍的時候,一般會關掉開關,不然也會很熱。
服裝造型
服裝是一套紅白的碎花襯衫,搭配了一條淺藍色牛仔褲,造型選擇波浪大卷。戴了一個酒紅色的寶石耳釘。整體搭配很有年代感,特別有港風的感覺。
相機設置
因為是拍港風,所以在前期拍攝時就希望照片能趨於風格化一點:色彩豐富、色調偏紅。
所以選擇了照片風格的「風光",另外將反差降到了最低,飽和度開 到了較大的數值。具體數值是:3,4,4,-4, 3, 1。
另外在白平衡偏移上,也往紅色方向調整了A2。
觀察原圖,其實已經很有感覺了,通過紅頭燈的顏色,讓膚色本身偏紅,加上背景光的藍色,形成了對比,但是整體顏色還是有點重和複雜,復古港風的感覺並不突出。需要後期調節一下。
接下來我就拿這張原圖和大家做示範:
分析
1.膚色偏紅,顏色不夠舒服
2.背景藍色有點重,跟主體對比感不強
3.模特妝面在紅燈下偏淡,後期需加強口紅和眼影
接下來,我打算把膚色調成偏金黃的色調,背景的藍色減淡一下。然後把面部的高光加強一點,通過面部. 膚色的暖色和身後的冷色形成對比,再加上一些文字的排版,最後給照片增加一些噪點和雜色的質感,讓照片變得復古一些。(如下)
照片原片的直方圖
相機:5D4,鏡頭24-70mm(70焦段),iso:800,光圈:F3.2,快門1/160秒。
因為室內光線較差,感光度開得較高,針對與5D4相機,感光度iso800以下都是可以接受的。
調整光線和白平衡
色溫:原片偏暖,往左藍色調整一些平衡一下膚色色調:同樣,原片偏紅,往左調整一下平衡一下色調。
雖然照片感光度開到了iso800,但是整體照片還是曝光不足,所以降低了曝光度的同時,降低對比度,不至於讓畫面光線和色彩對比太強。調整完之後感覺照片有點灰了,通過高光陰影、白色和黑色色階來找回來一點。
HSL調色
接下來,在HSL裡,調整照片不同顏色的色相、飽和度和明亮度。
紅、橙、黃的調整,是為了讓現在偏紅的膚色更偏金黃一點,所以色相都偏右往黃色調整。而且在飽和度上也提高了一些。而在明度.上則是提亮膚色的黃,壓暗服裝的橙色,使得暖色的層次感更強。
關於冷色的紫色、和藍色以及洋紅基本上都是往左偏移,減淡藍色往偏青的方向偏移。在飽和度上和明度上也是偏左,壓暗背景。
關於色調分離,主要是為了風格化更明顯,我給照片的高光和陰影分別增加了黃色和藍色,具體參數如上,目的就是為了讓冷暖對比更加明顯。
關於最後的相機校準部分,其實我也是做了一個工作,就是增強照片的冷暖對比,並通過色相的調整,讓照片的冷暖的顏色更加舒服,符合復古港風的那種感覺。
當然,具體數值,沒有太多的參考價值,不同的照片有不同的調整方式,更多的是分享一種風格化的調色思路。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調整,也可以等後面拿到我的原圖,去嘗試調色。
以上就是通過lightroom調整後的,修改前和修改後的對比,可以看到膚色和整體的感覺已經出來了。
接下來,就導出圖片(或者command+E),進入PS繼續深入調色,LR只是基礎定調,進入PS更會發生一個比較大的變化,在質感上有一個顯著的提升。
進入PS後,關於顏色的調整,我會反覆用到「 選取顏色」、「 色相/飽和度」、「 曲線」等幾個調整圖層去精調照片的顏色,並且給人物面部上妝。
首先建立兩個可選顏色圖層,分別調整照片的高光陰影中間色調(黑白灰),以及人物膚色部分(紅黃)。(具體參數如下)
可選顏色調整顏色有個好處就是能夠很精細地調整每個顏色裡的不同的混合顏色。在最開始基調調整的部分的思路就是高光減暖色,膚色提純黃色, 去掉一些其他幹擾膚色的顏色。主要是去掉一些暖色當中的青色。
色彩平衡的作用是在畫面色彩單一的時候給畫面增加一點顏色,突出照片風格,所以我在色彩平衡的時候 分別對高光和陰影做了一定的調整和偏色。因為覺得照片還是整體都偏紅,整體顏色不突出,所以給畫面高光和陰影都往青色偏了一下。
然後基礎色調調整之後就是對畫面進行液化和磨皮。因為模特本身身材和臉型比較好,液化比較省事;而關於磨皮,我是使用修補工具對畫面去除瑕疵,然後再用雙曲線給畫面的光影和明暗不均勻的地方做了細緻的調整。經過以上步驟,在PS裡的變化如下:
經過以上調整之後,我還是感覺膚色沒有達到我想要的那種金黃的感覺,所以使用了顏色查找,通過更改顏色不透明度的關係,讓膚色偏金黃一些,另外再通過可選顏色對膚色進行調整。
調整完之後,發現膚色的飽和度比較高,通過色相飽和度,吸取了膚色的顏色,減少了飽和度。
經過以上調整之後,畫面的色彩就基本調整完畢,接下來就進入照片去除雜色和給人物增加氛圍感和化妝的工作。
去除雜色:
觀察上面的照片,我發現畫面中出現了比較難看的綠色。尤其是頭髮的地方,顯得畫面比較髒,所以我需要去掉這些我不想要的顏色。這裡就用到了一個調整圖層——色相/飽和度。
使用的方法是建立一個色相/飽和度圖層,並選擇一個顏色,點擊調整面板裡的吸管去吸取你不想要顏色的地方。這時候軟體就幫我們選取出來了顏色,這時候我們只需要降低飽和度就好了。(當然也可以改變顏色的色相和明度來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通過以上的方法我分別對照片的頭髮的綠色、背景藍色中的紫色以及膚色中的綠色等地方分別進行了吸取,去掉了我不想要的顏色,這時候畫面明顯乾淨了不少。
柔光效果:
考慮到是復古照片,我會想到給畫面增加一點柔焦的效果,前期我們可以通過柔光鏡、給鏡頭增加前景(細紗、凡士林等)來給畫面增加柔光的效果。
當然也可以通過PS後期調節來實現。這裡用到的工具就是濾鏡裡的高斯模糊了。具體操作如下:
1、command+option+shift+2,選取畫面當中的高光。(windows系統快捷鍵把option換成Alt)
2、command+J複製一層高光部分,選擇濾鏡模糊-高斯模糊,根據自己想要的效果對模糊半徑進行調整,這裡我選擇20左右。
3、如果針對呈現的模糊效果不明顯,可以通過改變混合模式為柔光或者對之前模糊後的高光圖層多複製幾層;如果覺得效果有點過分,可以通過更改圖層的不透明度來進行修改。
我這裡複製了兩層,其中一個圖層的混合模式更改為了濾色,目的是為了突出高光部分。
化妝強調紅色
經過以上調整之後整個氛圍和色調已經感覺很不錯了,但是由於之前調色膚色偏向金黃的緣故,模特口紅和眼影的妝面基本沒有了,和整個膚色融為一體了。這時候我們需要把這個紅色強調出來。這個時候用到的工具是"畫筆」 。(相當於前期的化妝)
新建空白圖層,用畫筆吸取一個理想的紅色,分別對人物的嘴唇和眼影區域進行描繪,通過更好混合模式和不透明度,讓添加的口紅和眼影的顏色更加自然和服帖,這裡我用到的混合模式是柔光,不透明度是60%。調整之後模特氣質一下突出來不少。
添加顆粒
考慮到是復古照片,在最後一步我給照片整體添加了顆粒和質感。具體方式就是合併蓋印圖層之後進入 camera raw圖層的fx區域給畫面增加顆粒,具體參數看自己想要的效果,建議不要太多。因為我們還可以通過添加紋理圖層,同樣更改混合模式和不透明度,再一次給畫面增加質感和復古的感覺。
當然氛圍感更強的話,還可以給照片加文字排版,其實港風復古是比較「吃」排版的,我這裡就簡單加了一下歌詞。
到這裡,這一張圖片就算是修好了。希望你也可以調出你喜歡的復古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