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知道各位火影迷有沒有這種想法——看完某個人物的回憶篇之後,我們會驚訝的發現,並不是每一個反派天生就是壞人。
他們之中很多人,童年時期純潔無瑕且天真爛漫。可隨著周圍環境的影響和時間的推移,他們漸漸迷失了本性,陷入黑暗無法自拔。
每當我們通過回憶篇深入了解一個反派人物之後,就好像鬼使神差般的對其生出了惻隱之心。此時,他/她之前所犯下的罪惡仿佛能夠一筆勾銷。
因為從「憎惡」到「憐憫」的經過太過於唐突,導致很多人並不是很習慣。也難免會產生這樣的吐槽:「岸本齊史十分擅長洗白反派」。
其實,在我個人看來,岸本齊史最初的本意並不是幫助反派洗白,而是他想通過這個人物,將自己對於人性的解讀徹底展現在讀者眼前。
眾所周知,對於一部漫畫作品來說,作者就相當於裡面的「神」,是他創造了這部作品的一切。這裡面,有他的所見所聞、經歷以及保證作品內核的思想。
而關於岸本齊史描寫反派的手法,讓我想起了《三字經》裡的那句「人之初,性本善」。沒有天生的壞人,只有被後天所改變的善人。
01 人性本惡與人性本善
先秦時期的儒家思想,關於人性的善惡被歸分為兩派——荀子講人性本惡;而孟子則講人性本善。雖然立意有本質上的不同,但他們的目的卻都是出於教化眾生。
荀子認為,人的先天本性是「惡」,需要通過後天不斷的改造才能逐漸棄惡揚善;孟子認為,人的先天本性是「善」,不規避後天的不良影響就會棄善從惡。
可能因為我們人類自古以來,大多無法直視人性的黑暗面,所以後來的《三字經》收錄並概括了孟子的觀點,既「人之初,性本善」六字。
《孟子題詞》有說:「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孟母三遷」。其典故出處如下:
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裡;但是,新住址的旁邊又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又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
要知道,人都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一員。後天時他/她接觸什麼樣的人,置身於什麼樣的環境,對那個人的品格和基本樣貌都起著決定性作用。
得益於母親從小對自己的薰陶,這才有了今後孟子思想上方方面面的歸納與升華。得出了「人性本善」的真理,並逐漸演變為人性的正統意識。
直到現在,關於「人性本善」的觀點更是深入人心,為大多數人所認同,我想岸本齊史亦是如此。要知道,這樣的例子在火影中可以說是屢見不鮮。
而其中的典型,莫過於長門、小南、彌彥,這三個飽受風霜的成長之路、蛻變之路。從單純到扭曲,從扭曲到偏執,他們的故事實在是太過引人入勝。
被戰爭摧殘的孤兒們
要說整部火影中最讓我感到壓抑的篇章,非長門的回憶篇莫屬。故事背景發生於第二次忍界大戰,主場是在暗無天日、整天淅淅瀝瀝下著磅礴大雨的雨隱村。
雨隱村位於火、土以及風這三大忍者國中間,僅僅是看這個地圖板塊,都讓人感覺喘不過氣。而不幸的是,這三大國那時正處於交戰狀態,雨隱村也就「順理成章」的淪為了戰場。
長門的出生地就在這裡,那時他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可就是因為這場戰爭,讓原本其樂融融的一家三口分崩離析,長門成了孤兒。
在安葬了父母之後,年幼且無助的長門踏上了求生之旅。不知道是因為大雨的關係,還是長門堅強的內心,我沒有看清楚他是否有過流淚。
途中,他遇到了一條小狗。善良的長門知道,這條小狗肯定也是一個「無家可歸」、沒有飯吃的「可憐人」,他只是無奈的笑著說:「我也沒有東西可以給你吃啊」。
不知道走了多久,虛弱的長門和小狗來到了一戶人家的門前,希望能從這家主人那裡得到一些吃的。因為此時的他們實在是太餓了。
但是,那人還是拒絕了長門的請求,哪怕家裡有吃的,他也不願意給外人。因為是戰亂,每個人的口糧都來之不易,在這種情況下,任何道德綁架都顯得無力。
不知道是作者有意還是無意,突然拿一條小狗和一個大人作出對比。因為那條小狗,明明知道長門身上沒有吃的,還是願意一直跟著他。
直到長門餓的昏倒,它也是在一旁不離不棄,哼哼唧唧的仿佛請求他不要睡著,更不要死去。也許對於小狗來說,長門像是它的「同類」,他們都是「喪家之犬」。
在長門徹底快要放棄希望的時候,小南出現了。三個人、一條狗,仿佛宿命般的相遇。記得小南給長門一個麵包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小細節:
長門看了看同樣餓著肚子的小狗,毫不猶豫的分了多半的麵包給它。注意,是比自己的一份還多一點的多半。明明自己的飯量更大,明明那只是只小狗而已。
是的,無論是長門,亦或是小南和彌彥,他們三個人都很善良。哪怕在戰爭中失去了雙親,他們依然純潔的像一張白紙一樣。
此後的日子裡,三個小孩和一條小狗的故事就此展開。因為他們的國家很小,又時逢戰亂,所以國內並沒有收容小孩的福利機構。要活下去,就必須要自己努力。
於是,他們去偷、去騙,只為了一個目的——活下去。記得長門在第一次去偷東西的時候,問過彌彥這樣一句話:「那不是在做壞事嗎」?
彌彥不厭其煩的解釋到:「這種世道,我們要自己想辦法填飽肚子,別說這種冠冕堂皇的話」。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少年,我們很難去評判他們的對與錯,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就比如電影《湄公河行動》裡面的那些童子軍,上一秒還是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小孩子,下一秒就可能變成十惡不赦的「殺人狂」。
在看到他們從小成長的環境之後,誰敢百分之百的斷定,他們究竟是對,還是錯。就因為是一張白紙,所以才會很容易被染上各種顏色。
02 高尚的理想
一天,三個小孩子和那條名叫「小不點」的小狗在雨中漫步。彌彥說,他想成為這個世界上的「王」,目的是為了讓這個世界再無戰爭。
四個小傢伙在雨中嘻嘻哈哈,互相傾訴著對於將來的「豪言壯語」。像極了我們小時候,經常吵著說要當科學家、太空人的天真模樣。
那個場景,在輔以高梨康治的BGM,那是我覺得整部回憶篇裡面最溫馨的場面。甚至比他們在洞穴裡,火光照射出來金色光芒更加溫暖人心。
可是,意外總是喜歡突然發生。因為一張戰場上丟來的起爆符,「小不點」死掉了。那是他們三個人的夥伴,哪怕「小不點」只是一條狗而已。
因為它的死,彌彥更加堅定了成為「救世主」的夢想。也就是從那一刻開始,長門將彌彥的夢想變成了自己的夢想——「如果神能制止戰爭,那我就要成為那個神」。
為了成為救世主,首先就是要得到與之匹配的力量。於是,三個小傢伙決定去找很有名的「三忍」做師父,也就是身處雨隱戰場的自來也等人。
在走之前,他們把剩下的所有物資全部歸還給了被他們偷過的店主,說是好歹給他們做點補償,並感謝他們的間接「照顧」。
看到這裡,我是徹底被這三個小孩子給感動到了。哪怕到了這種地步,他們也從來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憤世嫉俗」,不忘感恩,內心一如既往的善良。
或許是他們的善良感動了上蒼,經歷了種種磨難之後,他們終於陰差陽錯地遇到了自來也等人。因為綱手給了他們吃的,小南為了表示感謝,用紙做成了一朵花遞到了綱手面前。
當時天灰濛濛,下著很大的雨。我很好奇小南用紙做成的花,為什麼沒有因為被雨水淋溼而出現變形。
後來我才慢慢理解,或許作者僅僅只是為了表達一個意思。那朵花並不是形式上的表面功夫,而是小南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所以,雨水無法溼透這朵飽含「愛意」的紙花。
在沒遇到自來也之前,他們是善良的、天真的;在遇到自來也之後,通過其耐心的引導,他們更是對這個紛亂的忍界報以信心,從而建立起了崇高的理想。
那就是,「極力不用任何武力,構建真正的和平」。沒過幾年,「曉」組織的前身就這樣誕生了。不光是長門等人,還有其他和他們一樣志同道合的人。
03 扭曲的現實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曉」組織剛剛建立還沒多久,連續遇到的兩件事讓他們的內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彌彥也因此殞命。
其一,帶土為了獲取宇智波斑在長門身上留下的輪迴眼,有過故意拉攏長門的意向,但是被彌彥及時阻止。
在此之前,雙方都有彼此交流過對於實現「和平」的看法。帶土認為,想要實現真正的和平就必須要徹底斬斷這個忍界的因果,在此之前,和平只是利己主義。
而彌彥則是恰恰相反。就算是對方打上門,他也會試著去溝通,用講道理的方式讓彼此能夠相互理解。那時候的長門等人,同樣抱有與其相同的願望;
其二,由於彌彥等人的不懈努力,「曉」的名氣終於驚動了雨隱村的領導者半藏。起初,半藏為這群和自己有著相同志向的年輕人感到驕傲。
但是,由於團藏的「暗箱操作」,使得半藏產生了一種害怕自己地位被「曉」取代的利己心理。從而和團藏同流合汙,設計害死了彌彥。
從那一刻開始,長門和小南的內心深處留下了一處揮之不散的陰雲。起初,他們為能得到半藏的支持喜出望外,因為他們明白,他們的行為終於得到了半藏的認可。
對於那時候的彌彥等人來說,多一份力就意味著和平的夢想能更進一步。可是,他們沒有想到這一切都只是虛無縹緲的東西,現實往往讓人痛徹心扉。
彌彥死後,擊退半藏的長門和小南開始了一番新的思考。他們想起了帶土說過的話——「和平這種利己主義只會催生戰爭,守護愛就要產生新的憎恨,這就是因果」。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戰爭無處不在,意圖發動戰爭的人也是前僕後繼,從未斷絕。這樣循環往復下去,僅憑講道理甚至是武力都無法實現真正的和平。
唯有徹底斬斷因果,世界才能迎來真正的和平。自此以後,「曉」徹底成為了帶土手裡的一顆棋子,與此同時,長門和小南的心理也逐漸跟著帶土走向「扭曲」。
為了達到目的,他們制定了周密的行事計劃——召集同伴;壟斷戰爭;收集尾獸實現月之眼計劃。所以,這才有了長門等人後來的種種罪行,包括親手手刃自己的恩師,自來也。
所以我為什麼之前說長門等人是「人性本善」的典型,就是因為他們同時接受了環境和人為的耳濡目染。在此之前,他們其中的任何一個都是最最善良、最最單純的可愛之人。
寫在最後
不論長門等人有多麼令人動容的童年,亦或是人生經歷,錯了就是錯了。我想作者的本意並不是幫他們洗白,而是通過他們映射出自己對於人性的解讀。
就算是最後他們都獲得了救贖,不還是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嗎?只不過有一點不能被否認,如果他們生活在充滿陽光的木葉,而不是陰穢的雨隱村,或許會走向正確的道路吧。
就像是《三字經》說的那樣,「人之初,性本善」。沒有先天的壞人,只有被後天改變的善人。希望大家能一直保持初心,勿忘善念。
文:行走的滴滴/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