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妝行業價格監控:代工廠亂價嚴重,成本不到售價的10%

2020-12-28 慢慢買大數據

這幾年,陸陸續續登場的新國貨美妝品牌,不斷刷新著很多女孩對於國產品牌的印象——包裝時尚精緻,產品品控堪比大牌,價格平民。

而這些新國貨能夠如此飛速地崛起,都離不開一個共同的條件:電商。它們崛起於電商,通過各種營銷手段將流量引至線上,撬開了紅利的大門。

根據慢慢買大數據「市場洞察」數據顯示,在月銷量277萬,月銷額突破4億元的市場規模下,國貨品牌佔了近60%。在今年8月份的T0P10品牌排名數據中,我們看到,除迪奧、美寶蓮、香奈兒以及聖羅蘭外,其餘品牌均為國貨品牌。

*數據源於慢慢買大數據「市場洞察」

其中,新國貨代表完美日記品牌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市佔比為13.7%。其8月份的月銷量超過了30萬,月銷售額達2200多萬。

*數據源於慢慢買大數據「市場洞察」

但是,基於小紅書、短視頻、電商直播等渠道曝光而「出道」的新美妝國貨們是否真的名副其實,能為中國的國貨品牌代言?

產品多模仿大牌包裝和成分

事實上,大部分知名美妝品牌都會依賴於代工廠代加工產品。消費者可通過「國家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服務平臺」自主查詢到,這些品牌主要找國內知名的幾家代工廠生產,例如科絲美詩、瑩特麗、上海臻信等等。

*國內某化妝品代工廠

因此,國貨產品的相似程度可想而知。曾有消費者曝光,撕掉了某品牌的唇膏套盒標籤後,底部還印著另一品牌的名字和商標。這種嚴重的同質化現象,也正在對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造成阻礙。

同時,大部分國貨品牌都會推出各種「大牌平替」。但是據某代工廠負責人稱,僅僅是參照大牌公開成分表而進行原料的整合加工做出「大牌平替」產品,能夠還原出大牌化妝品的70%就已經不錯了,尤其是香味之類的專利,根本無從仿製。

所以,雖然國貨美妝的爆發速度快,線上數據表現也不錯,但是消費者也深知平替與大牌之間的差距。根據慢慢買大數據「市場洞察」數據顯示,熱銷單品榜單中的前三名均被國際品牌攬下,其中,迪奧啞光999口紅月銷量高達5.1萬,迪奧滋潤999口紅月銷量達1.9萬。

*數據源於慢慢買大數據「市場洞察」

同時,代工廠由於需要服務於多個品牌,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針對某個單獨品牌來研發產品。所以目前包括完美日記在內的眾多國貨品牌,在打造口碑和爆款的前期,都是打著「大牌平替」的標籤,推出「極致性價比」的產品。

成本低廉,山寨假貨頻出現

極致的性價比也就意味著產品在成本的投入上必然是十分克制的。近期,某知名新國貨美妝品牌被扒出「售價59元的眼影盤,成本不到5元;售價129元的口紅,成本僅8元」……

更重要的是,由於山寨的門檻實在太低,渠道和質量都難保障。壓低成本不僅難以模仿大品牌,更是直接導致了山寨泛濫。

在鹹魚、貼吧等多個平臺,居然還能找到完美日記的「平替產品」,價格五花八門。

可以看出,目前新國貨美妝無論是在研發能力還是產品質量方面都沒有建起護城河。代工模式對一個年輕的品牌而言,可以說是突圍的「捷徑」。但從長遠來看,眾多弊端也顯而易見。

曾經因「大牌平替」標籤迅速圈粉的完美日記,如今也正在戲劇性地面臨自己平價版山寨玩家的圍剿。這裡折射出的一個事實就是,雖然國貨品牌們可以短時間裡憑藉出色的營銷做得紅紅火火,但是浮躁過後,留住消費者的絕不是鋪天蓋地的宣傳和花裡胡哨的噱頭,而是產品本身的質量以及口碑、忠誠等情感層面上的品牌沉澱。

*故宮彩妝

如果消費者沒能在這些品牌中找到獨特的記憶點,那麼換一個品牌方或者換一家營銷公司,依然能再複製出一個「完美日記」。

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走遠,那些優勢和賣點都不夠突出的國產美妝品牌們不僅應該重視產品研發和品控,還應做好各個渠道山寨假貨商品監管,利用大數據找出違規店鋪及產品,維護好品牌形象。

相關焦點

  • 美妝品牌價格監控:精華乳霜售價上千,卻被爆代工廠成本不到10塊
    根據品牌的官網數據顯示,40g的「貴婦膏」價格為1200元,120ml的「貴婦潤膚水」價格為890元,30ml的「貴婦精華液」價格為1700元…*梵蜜琳天貓官網截圖這定價,不是在叫板一線美妝大牌嗎?在精華屆,不得不提的是雅詩蘭黛的小棕瓶精華露,在全網的火爆程度及口碑都不錯。
  • 售價上千元,出廠價只要幾十元?這一暴利行業被曝光
    售價上千元,出廠價只要幾十元?眼鏡行業歷來讓人覺得非常「暴利」那麼一副眼鏡生產成本究竟是多少呢?↓↓↓答案是——「一副鏡片成本為10元,眼鏡架為30元"據央視財經《正點財經》報導一副眼鏡的出廠價只需幾十元這是怎麼回事呢?
  • 起底暴利眼鏡行業:售價千元的眼鏡成本不足30元,錢都被誰賺了?
    原標題:一副眼鏡出廠價幾十元,售價上千元,錢被誰賺了?近日,明月鏡片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準備上市。眼鏡行業歷來被人們稱為「暴利」,而在明月鏡片的招股說明書裡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那麼一副眼鏡生產成本究竟是多少?
  • 最低1.8折出售,社區團購美妝香嗎?
    而諸如食享會、十薈團、興盛優選、叮咚買菜等社區團購平臺便扮演者「電商」的角色,提供時令蔬果、生鮮水產、美妝個護等產品,供居民選購。社區團購作為一種新的銷售渠道,相比於傳統電商,在獲客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資金成本、價格成本上,都有一定的優勢。根據社區團購的交易方式,是先有確定性需求,再準備相應的貨品,從這一點上,對於供應商極其友好,可以降低資金風險和庫存周轉風險。
  • 售價上千元,出廠價只要幾十元
    眼鏡行業歷來被人們稱為「暴利」,而在明月鏡片的招股說明書裡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那麼一副眼鏡生產成本究竟是多少?江蘇丹陽:一副鏡片成本10元 眼鏡架為30元江蘇省丹陽市,一直有著眼鏡之都的美譽,每年生產的鏡片達4億多副,佔全國總產量的7成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鏡片生產基地,也是國內最大的眼鏡交易集散地。
  • 成本幾十售價上萬,醫美江湖「三巨頭」高毛利能持續多久?-虎嗅網
    隨著招股書的披露,隱藏在醫美行業背後的「暴利」被徐徐揭開。以愛美客的主打產品為例,其旗下一款填充型玻尿酸產品愛芙萊,成本價為31元,出廠價為311元,經過下遊經銷商的層層加價,美容醫院的售價大概在1000~2000元/支。
  • 分析:行業內對絲價有哪些模糊觀念需釐清
    分析:行業內對絲價有哪些模糊觀念需釐清 2014-09-19 11:22:42 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 今年絲價一直弱勢下行,繅絲行業依然大面積虧損,這一現象也引起了絲綢業界人士的高度關注
  • 深圳華強北:電子第一街轉型美妝城 新風口有多猛?
    近年來,隨著手機業務的沒落和「顏值經濟」的迅速崛起,美妝產業成為華強北新的轉型方向。疫情之下,這裡的美妝行業受影響幾何?記者就此問題進行了實地走訪。潮汕的楊老闆告訴記者,他在華強北做了二十幾年的手機,手機現在賺不到什麼錢,這兩年開始轉行做美妝,身邊的許多潮汕老鄉也都改行做美妝了,很多時候都是幾十個商戶一起拼單拿貨,能最大程度壓低價格。這裡的商家主要做批發生意,價格低廉,部分國際一線美妝產品價格只相當於專櫃價的3折。其中一家店鋪直接將報價單貼在了門口醒目處,記者走訪多家店鋪,發現大多數報價與圖中列出的價格相差無幾。
  • 央視曝光:售價上千元,出廠價其實只有幾十元…這種暴利產品你一定...
    央視曝光:售價上千元,出廠價其實只有幾十元…這種暴利產品你一定買過!近日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對此進行了行業調查結果令人吃驚「一副鏡片成本為10元,眼鏡架為30元"出廠價總共只需幾十元
  • 杜蕾斯的價格秘密,真相令人震驚!揭秘16個行業的成本秘密……
    一本售價20元的書價格構成一本售價20元的書價格構成是怎樣的。據了解,作者稿酬,按8%版稅率算,約1.6元;印製成本,即印刷費和紙張成本,佔書價的25%,約5元。水成本為1分錢;瓶子+蓋+噴碼+膠帶約為0.17元;營運和廣告費約為0.22元;經銷商平均以0.6元每瓶的出廠價拿貨,再以平均1元每瓶的價格批發給社區零售店,零售店再以1.5元每瓶的價格出售。
  • 時代前沿華強北,為何轉型賣美妝?
    曼哈B座的一、二層也已改造成進口美妝區。曼哈對面的女人世界在今年完成改造,從女性服飾外貿城轉型為美妝城。而最早完成轉型的明通市場,A座的檔口月租金已經炒到了5萬以上,轉讓費高達百萬,但即便如此,也是一鋪難求。2018年起,山寨機逐漸成為歷史,也沒有人再相信售價2000元的新iPhone。華強北站在潮流的前沿,嗅覺最為敏銳。
  • 調查|梵蜜琳「乘風破浪」:背靠代工廠,「天價」貴婦膏只是綜藝造神?
    而同樣「張揚」的還有其「貴婦三部曲系列」售價。其中,尤以貴婦膏身價不菲——40g價格,1200元,這一價格已經比肩海藍之謎、SKII等一線奢侈化妝品牌。資本市場從來不缺少好故事。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調查發現,梵蜜琳目前尚未取得化妝品生產許可證,官方可查有過合作關係的代工廠將近9家。
  • 原材料價格上漲 印刷行業成本壓力增加
    進入2011年以來,原材料成本的增加使得印刷行業眾多企業感受到了資金的吃緊。從印刷企業到印刷相關產業,都受到了原材料的成本增加的波及。  一、油墨企業紛紛漲價  富林特集團宣布自8月1日起提高北美地區油墨的銷售價格,漲價原因是原材料成本的持續上漲。
  • 售價上千元,出廠價只要幾十元!你可能也買過
    眼鏡行業歷來被人們稱為「暴利」,而在明月鏡片的招股說明書裡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那麼一副眼鏡生產成本究竟是多少? 供貨還要培訓 眼鏡經銷商淨利潤率8% 鏡片的價格最低只要10元,而眼鏡架的價格最低也僅為30元,以此來計算,在丹陽一副眼鏡的出廠價不過40元,和國外品牌相比,這樣的眼鏡在質量上存在什麼差別?我們日常配這樣一副眼鏡又為何需要一兩百元呢?
  • MOS廠宣布:所有產品價格再漲10%
    ICqesmc國際電子商情小編根據讀者提供的漲價函截圖了解到,富滿電子對此次漲價,是由於晶圓及MOS價格大幅度上漲,且缺貨嚴重,導致該公司生產成本大幅上漲。ICqesmc該公司強調,為確保能夠長期穩定供應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儘管各材料缺貨,也通過「各種渠道、資源,盡最大努力以確保產能,因此其生產成本大幅提升。
  • 玻璃價格上漲超20%,將引發美妝包材漲價多米諾骨牌效應?
    當美妝包材的主要原料玻璃成本上漲,加工企業可以提高售價,來填補利潤的損失,但是下遊客戶,或者終端的消費者呢,是否能接受價格的上漲?此次玻璃價格漲勢,是否會引發美妝產品漲價「多米諾骨牌」呢?01上漲玻璃主用於建築業對美妝包材影響不大事實上,今年自疫情發生以來,美妝原料、產品漲價的新聞在業內並不少見。
  • 瘋狂的華強北美妝:價格便宜一半,工資你說了算-虎嗅網
    樓頂的「曼哈美妝廣場」六字在夜色中格外明亮,撲面而來的化妝品氣息,已經包裹著這棟大樓。旁邊的明通數碼城,曾經的口號是「沒有你買不到的手機」,如今搖身一變成「匯聚全球美妝品牌」。界面新聞曾報導,遠望二期從去年10月開始轉型美妝,由於起步時間較晚,為了吸引商戶,當時在招商上給出了優惠,給租戶免去了管理費和入場費,以5、6平米的鋪位為例,每月租金2000元到9500元不等,也未強調過「街鋪」等概念。可見,隨著美妝生意在華強北的生根發芽,商鋪租金已水漲船高。
  • 視科新材IPO:鏡片成本4元出廠價8元, 同城彎弓射「明月」?
    2020年上半年,其光學鏡片的單位成本為3.96元/片,單位售價為8.10元/片,毛利率已達到51.09%。隨著越來越多眼鏡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眼鏡行業的實際成本與出廠價情況也逐漸展現。  2017年-2020年上半年,視科新材的光學鏡片單位成本分別為3.29元/片、3.48元/片、3.70元/片、3.96元/片,2018-2020年上半年變動幅度為5.78%、6.32%、7.03%;單位售價分別為4.60元/片、6.82元/片、7.44元/片、8.10元/片,2018-2020年上半年變動幅度為48.26%、9.09%、8.87%。
  • 華強北再謀轉型:電子低毛利難以為繼,美妝價格壓至市價一半仍有利...
    作為昔日的「中國電子第一街」,在電子市場爆冷和電商突起的雙重夾擊下,華強北經歷了從繁榮到蕭條的起伏變化......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後,人們注意到,華強北開始賣起了美妝。從明通到遠望,再到周邊其他小商圈,「美妝交易中心」的招牌均被安排在醒目的位置,吸引著大量的人群湧入。聚焦當下,華強北式的美妝經營有著怎樣的特點呢?
  • 美妝集合店大亂鬥,線下美妝店能否誕生下一個完美日記?
    線下零售遇冷,但好在美妝行業的蛋糕並沒有縮小,護膚美妝正在成為越來越不分年齡性別的全人群剛需,智研諮詢發布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美妝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2019-2023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6.77%。只是線上渠道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各家品牌都想在李佳琦的「買它買它」裡殺出一條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