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幾十售價上萬,醫美江湖「三巨頭」高毛利能持續多久?-虎嗅網

2020-12-23 虎嗅APP


近日,玻尿酸企業愛美客的上市,掀起了市場對醫美企業的廣泛討論。


有投資者接受採訪時表示:「愛美客確實很厲害,它剛剛上市的時候,我們就研究了這家公司,想買又下不去手,一個一年盈利五個億的公司,估值400個億,有點誇張。結果它的股價漲了很多,很後悔沒買它。」


隨著招股書的披露,隱藏在醫美行業背後的「暴利」被徐徐揭開。


以愛美客的主打產品為例,其旗下一款填充型玻尿酸產品愛芙萊,成本價為31元,出廠價為311元,經過下遊經銷商的層層加價,美容醫院的售價大概在1000~2000元/支。而另一款成本32.34元/支的寶尼達,出廠價竟然高達2547元,美容醫院售價近萬元,堪稱天價。


從去年底到今年,「玻尿酸三巨頭」愛美客、華熙生物、昊海生科陸續齊聚A股,累計市值1280億元。今年9月,愛美客在深交所上市,發行價為118.27元,成為創業板註冊制以來發行價最高的股票。如今,愛美客、華熙生物、昊海生科三大巨頭的市盈率分別為約:177倍、120倍、356倍。


僅就玻尿酸業務來看,三家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均超過90%,堪比貴州茅臺。要知道,貴州茅臺的毛利率也不過剛剛超過91%。


玻尿酸是什麼樣的神奇物質?玻尿酸是一種本身存在於人體真皮層組織中的透明質酸,負責儲存水分,一個透明質酸分子號稱「能鎖住一千個水分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玻尿酸會慢慢流失,補充玻尿酸會起到部分停駐時間的功效。


玻尿酸的需求量很大。其一,其在醫美領域多個環節廣泛應用。除了最基礎的保溼,在隆鼻、豐蘋果肌、墊下巴等常規整形手術中,玻尿酸同樣是重要填充物。另外,其非一次性消費,天然能產生較高的復購率,因為玻尿酸會被人體自然吸收、代謝,短效型玻尿酸完全被吸收的時間不超過1年,長效型玻尿酸被吸收的時間不超過3年,也就是說,玻尿酸打一次是不夠的。


醫美產業固然是朝陽行業,哪一個鏈條才真正有投資價值?


另外,據統計,我國資本市場毛利率超過90%的企業,主要集中在金融、軟體、中藥領域,均具備超強護城河的特點。比如貴州茅臺,其他廠家無法生產出茅臺酒不上頭的特性和風味。


然而,2019年全球玻尿酸原料銷量排名前五的企業均為中國企業,產品生產同樣存在國內外數家競爭企業,這幾家醫美巨頭是否不可替代,是否將迎來價格戰,直到行業利潤回歸正常水平?


醫美機構走下暴利神壇,誰是產業鏈上的王者?


至少,下遊的價格戰已經進行多時。下遊的競爭狀況或會傳導至整個行業鏈條。


醫美行業資深觀察人士王月直言,價格戰的原因是品牌太多了,品牌一多就開始打價格戰,像雙美膠原蛋白的價格就特別堅挺,因為到目前為止它沒有其他競爭對手。


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諮詢了多家醫美醫院,令人不解的是,同一品牌的價格最多能相差幾千元。玻尿酸價格體系為何如此混亂?


有業內人士表示,各醫院都在通過打折促銷來吸引流量,此外,注射價格除了跟產品本身相關外,與醫生技術也有很大關係,種種因素疊加,導致價格差異巨大。


價格戰的另一原因,則是水貨橫行,水貨就是沒有交過稅,從國外直接帶進來的。目前,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獲批上市的注射用玻尿酸約有31個品牌,涵蓋進口品牌和國產品牌,但市面上仍有未獲批的諸多品牌,存在許多隱患。根據智研諮詢報告,目前我國玻尿酸填充行業還不夠規範,市場上流通著大量的假貨水貨,2020年正品市場佔比預計為30%。


一方面,隨著膠原蛋白和玻尿酸品牌增多,王月預測,以後做醫美應該會越來越便宜,同時消費者也越來越認識到醫生技術的重要性。「好的醫生會相對貴一點,差一點的醫生就便宜一些,價格會跟著醫生走,而不是跟著產品走了。」她說。


價格大戰下,醫美機構到底是否掙錢?


事實上,作為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醫美醫院,充分競爭下利潤相對有限,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居高不下的獲客成本。王月表示,現在醫美醫院的獲客成本差距已經拉得非常大,傳統渠道獲客成本可以高達單客5000元,但一些網際網路等新渠道獲客成本則低得多。醫美醫院盈利狀況受獲客成本的影響較大,行業內大部分機構整體經營情況與 「暴利」無關,甚至倒閉率不低。


也正是源於此,各大機構和投資者更願意將目光投向玻尿酸產業鏈的上遊,即玻尿酸產品的生產製造企業,這些企業才是「毛利率超過90%」的環節。


玻尿酸毛利率媲美茅臺,會持續多久?


玻尿酸產業鏈極其龐大,包括上遊的原料供應製造,中端的醫美產品製造,經過代理經銷商,到達下遊醫美醫院,再通過傳統廣告方式或新興渠道,比如醫美APP等,觸達消費者。



終端消費者注射的一支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玻尿酸,生產成本有多少呢?


答案是幾十元!


以愛美客的主要產品之一,填充型玻尿酸愛芙萊為例,幾大醫美網際網路平臺上,其1ml價格在580元~780元之間。根據愛美客財報,愛芙萊2019年度平均單位售價310.83元,而單位成本僅為30.41元,毛利率90.22%。其他系列產品成本也都不超過45元,玻尿酸業務的綜合毛利率高達92.63%,甚至略超貴州茅臺91.3%的毛利率。


玻尿酸產品製造環節,正是堪比茅臺的關鍵一環。在這一細分賽道上,有三名重量級玩家:華熙生物、愛美客、昊海生科,它們也是各路資本競相追逐的標的。


但「三巨頭」布局的業務領域有所不同。華熙生物的最大優勢,在於其縱向的產業鏈布局,掌握著從玻尿酸原料到產品的完整鏈條,2019年其營業收入的40%為玻尿酸原料,26%為終端產品,34%為功能性護膚品。


而愛美客則專注於終端產品生產,但結構較為單一,超過95%收入來自玻尿酸產品。


昊海生科在玻尿酸領域也具備全產業鏈研發、生產和銷售能力,此外還深耕醫療業務,產品橫跨眼科、整形美容與創面護理、骨科和防粘連及止血四大治療領域,眼科產品收入佔比超過40%。


從三家公司的營收規模來看,愛美客的營收規模遠遠小於後兩者,相差一個數量級。2019年,愛美客、昊海生科、華熙生物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6億元、16億元、18.86億元。但愛美客的營收增速達到了74%,高於昊海生科的2.94%和華熙生物的49%。


有一個數據足以說明玻尿酸產品生產是毛利率最高的環節。從綜合毛利率指標看,愛美客92.63%的毛利率遠勝過華熙生物和昊海生科。因其主營業務為玻尿酸產品,後兩者受其他板塊拖累,2019年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79.66%和75.7%。


玻尿酸產品生產企業的「暴利」,部分得益於早期建立的資質壁壘。


玻尿酸屬於三類醫療器械產品,處於嚴格的監管之下,產品需要經過臨床試驗而獲批醫療器械資質。元氣資本分析師寧泊為指出,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的註冊申請周期在3~4年,周期較長。


嚴格管控的入場券,加上早期技術研發建立的壁壘,使得上遊產業集中度較高,這是與下遊終端市場不同的邏輯。「玻尿酸主要利潤被上遊廠家拿走了。」王月說。


昊海生科相關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較高的毛利率是玻尿酸產品的行業共性。醫療美容材料生產企業的成本高在早期投入,技術門檻高、研發時間長、審批時間長,具有天然的稀缺性,這也使得產品的毛利率較高。


但問題是,廠家的高利潤空間是否可以持續呢?價格戰似乎已有端倪,今年5月,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在公開場合呼籲「停止惡性競爭」,呼籲企業不要「互相詆毀」,或採用價格戰的方式破壞玻尿酸行業的「生態」。


昊海生科認為,玻尿酸產品的定價是有比較穩定的標準和價值尺度的,儘管品牌日益增多,但真正擁有高效的生產能力、穩定的產品質量、多元的市場營銷及專業的醫學團隊的品牌還是少數。


而智研諮詢則認為,下遊終端市場的價格戰將向上遊傳導。行貨水貨並存狀況下市場競爭激烈,疊加中遊醫美服務機構競爭格局分散,同質性強,終端打折促銷吸引流量行為普遍,對上遊造成一定的價格壓力。


「三巨頭」銷售費用佔主導,研發費用偏低


趙燕表示,「一家高科技公司就應該是一家高毛利率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如此高的行業毛利,並未帶來碾壓其他行業的淨利率。


2019年,華熙生物、昊海生科、愛美客三家的淨利率分別為31%、23%、53%。從財務報表可以發現,吞噬利潤的「元兇」就在於營銷費用,而非體現醫美行業核心競爭力的研發費用。


2019年,華熙生物、昊海生科、愛美客的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28%、34%、13.84%。即便是行業龍頭華熙生物,每年都要在銷售環節砸下重金,2019其營銷費用達到5.2億元,同比大漲83%。


相較於銷售費用,同期的研發費用則顯得「少得可憐」。


華熙生物、昊海生科、愛美客2019年的研發費用,僅為9400萬元、1.16億元、4900萬元。


其實,對於醫美廠商來說,抓住消費者的痛點,研發出更受歡迎的、獨創性的產品,是發展關鍵。


以愛美客為例,其具備國內市場目前唯一獲批的用於頸紋修復的玻尿酸產品「嗨體」,市面無競爭對手,價格堅挺,還有唯一獲批的面部埋植線產品。不過,也有市場人士擔心,由於愛美客不生產原料,在原料端將受制於華熙生物等企業,此外,隨著華熙生物和昊海生科加大產品開發力度,愛美客在產品端的先發優勢可能會被削弱。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國內玩家也已意識到,差異化的產品技術,才是突圍的關鍵,它們也在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昊海生科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為了不斷向消費者提供具有差異化功能的玻尿酸產品,公司在醫美領域儲備了多個在研項目,包括新一代有機交聯透明質酸鈉凝膠、無痛注射用交聯透明質酸鈉凝膠等。


而愛美客、華熙生物則在進行肉毒素等新產品研發。有市場人士猜測,隨著技術的成熟,肉毒素或將成為醫美廠商的下一個「必爭之地」。


壟斷玻尿酸原料生產,如何爭奪產業鏈主導權?


從玻尿酸產品端再往上遊走,便是原料端。


事實上,中國已將玻尿酸原料的主導權緊緊握在了自己手中,而山東幾乎壟斷了這個行業。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2019 全球及中國透明質酸行業市場研究報告》示,2019年全球玻尿酸原料銷量排名前五的企業均為中國企業,分別是華熙生物、焦點生物、阜豐生物、東辰生物和安華生物。這五家企業的市佔率總和高達75%,且全部來自山東。


其中龍頭企業華熙生物, 2020年通過併購攬獲行業第四的東辰生物8%市場份額,市佔率已近行業半壁江山。


據華熙生物的招股書披露,近三年原料業務的毛利率在70%~80%之間。


實際上,雖然我國幾乎壟斷全球玻尿酸原料出產,但在玻尿酸產品這一環節,我國出廠價與海外相關廠商相比,並無價格優勢。我國消費者並未因身處原料產地而得到更優惠的價格。


從終端產品領域來看,國內玻尿酸產品佔比則不敵國外廠家。儘管佔據了玻尿酸原料端的巨大優勢,但在終端產品領域,由於國內醫美行業起步較晚,國內玻尿酸終端產品市場依舊以美、韓、瑞典等進口品牌產品為主流,佔據約68%的市場份額。



《報告》顯示,從2019年的市場競爭格局來看,韓國LG Life 佔比24.2%,美國Allergan佔比18.6%,韓國Humedix佔比14.3%,瑞典Qwed佔比10.9%。反觀中國國產「三巨頭」,愛美客佔比10.1%,昊海生科佔6.5%,華熙生物佔7.2%。可見,醫美產品的國產替代仍有較大的空間。


2019年中國排名前三的本土企業市場份額佔比總和為23.8%,2017年和2018年這一比例分別為20.6%、22.4%。國產品牌發展勢頭強勁,突圍追逐戰打響。


昊海生科認為,早期中國消費者對醫美接受度不高,國內醫美概念興起時,市場主要被進口品牌壟斷,掌握話語權。但隨著國產品牌的技術提升以及市場營銷和服務水平的升級,國內品牌的知名度、影響力、市場份額也在不斷地擴大,「我們也在持續發力中高端產品,對標進口一線品牌,在定價上會有很大的主動權,高端國產替代在醫美領域也正在發生。」


業內預計,醫美市場仍擁有想像力空間。


據了解,中國醫療美容市場是全球增速最快的醫美市場之一,已成為全球第三大醫療美容市場。與其他醫美發達國家市場相比,中國的醫療美容服務滲透率仍然很低,2018年每千人中接受醫療美容診療的人數僅為 14.5人,而美國則為 52.2人,韓國為 89.2人,我國醫療美容行業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不過,目前玻尿酸的價格已經有所下降,且仍有繼續下調空間,國內玻尿酸「三巨頭」如何繼續維持超高的毛利率?如何在產業鏈上深度開拓和轉型,並爭奪產業鏈主導權,已成為擺在這些企業面前亟需解決的難題。


相關焦點

  • 30元成本賣10000,醫美企業:我們不賺錢
    算上之前的華熙生物、昊海生科,國內的「玻尿酸三巨頭」已經全部上市。玻尿酸,是整容行業最常用的材料,它可以用來墊下巴、隆鼻、填充臉部等。玻尿酸有著安全、性價比高的優勢,在美容行業大受歡迎。因此最近幾年,愛美客的營收和淨利潤都節節升高。
  • 1支玻尿酸成本不及吃一頓麥當勞?醫美巨頭來A股,98%毛利率完勝茅臺!
    玻尿酸三巨頭齊聚A股!1支玻尿酸成本還不如吃一頓麥當勞? 科創板即將迎來醫美第三巨頭——愛美客。 在華熙生物(688363.SH)、昊海生科(688366.SH)之後,「玻尿酸三巨頭」中最後一家公司也在闖關A股。
  • 萬億醫美風口誰是補漲首選?
    我們將持續關注,也請您持續關注我們。【事件爆發點】「需求側改革」下醫美成風口朗姿股份六板成妖醫美這波行情來的突然,有說法認為是受到近期國家提出的「需求側改革」的思想有關。【事件邏輯梳理】醫美上遊利潤堪比茅臺但中遊醫療機構成本不低雖然國內醫美行業起步沒有多久,但是在海外已經有了數十年的發展史,所以國內行業擁有產業鏈成熟的「模仿對象」,該有的環節都在逐步完善,類型主要分為兩種。
  • 33元成本賣上萬,女性花沒花冤枉錢得看它
    隨著女性對「變好看」這個需求的不斷增加,醫美行業在近些年也迎來了高光時刻。 越來越多的女性走進醫美機構,有的在臉上「動刀子」,有的會「打針」。當然,生意越來越好只是一方面,醫美行業真正的高光在於其十分暴利。
  • A股集齊兩位「玻尿酸女王」,藥企入局,「醫美茅臺」還能火多久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李慧敏|北京報導顏值時代,醫美、化妝品產業都不可或缺的玻尿酸生意火了。「每一針都飄著茅臺的味道」,網友的段子更道出玻尿酸生意的驚人高利潤。國內「玻尿酸三巨頭」愛美客(300896)、華熙生物(688363)、昊海生科(688366)目前已齊聚A股,且都已是股價過百的高價股。
  • 賣玻尿酸的愛美客將登創業板:一年銷售145萬支,售價2500元成本僅32元
    醫美需求不斷增長帶動了相關企業發展,但深受愛美人士青睞的玻尿酸(透明質酸),成本卻低得驚人。愛美客產品毛利率最高超過98%。而在行業人士看來,作為醫美產品賽道佼佼者的愛美客,目前仍然存在產品結構單一風險。
  • 堡獅龍創始人孫女整容身故,醫美行業的致命暴利
    在高額利潤驅動下,醫美行業自誕生以來便是魚龍混雜、亂象從生,但是變美的誘惑力,依然讓無數人願意為之冒險,催生出千億級醫美產業。最近北京愛美客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至此,國內玻尿酸行業「三大巨頭」——愛美客、華熙生物、昊海生科全部登陸資本市場。他們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坐實了醫美神話。除了變美,與醫美捆綁在一起的詞還有暴利。
  • 玻尿酸製造:高利潤能維持多久?
    國金證券醫藥研究團隊對此表示,需求、供給和政策等多重因素驅動我國醫美行業加速擴容,非手術類醫美市場景氣度高、佔比持續提升,玻尿酸和肉毒毒素持續受到青睞。浙商證券也認為,顏值經濟大趨勢下,注射醫美賽道將以低成本和低風險迎來黃金髮展期。
  • 成本幾十售價上萬,這隻千元股火了:女老闆已坐擁400億
    如今,為了自己的容顏去做醫美,對於都市中的男男女女來說是,已經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但對於醫美行業這個市場的種種,還鮮有人所知。打個比方:飛天茅臺酒、茅臺王子酒人人皆知,但逸美、寶尼達、愛芙萊、嗨體,您聽說過嗎?如果您不從事醫美行業,那大概率是不知道了。
  • 成本19元的玻尿酸,醫美機構賣1000元!這居然不是暴利
    2017年至2019年,華韓整形平均銷售毛利率為51.88%,平均銷售淨利率僅為5.25%;醫美國際平均銷售毛利率為66.9%%,平均銷售淨利率為-9.21%。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從整個醫療美容機構的價值鏈來看,營銷渠道佔比很高,約佔50%,銷售費用佔比20%,耗材及運營成本各佔10%,人工成本及其他成本各佔比約5%。獲客成本高,成為醫美市場很大的痛點。
  • 【揭秘】智能手環成本的秘密——小米手環成本估算
    雖然外形相似,功能大同小異,但是價格卻橫跨29元到1999元,這其中到底有什麼不同?手環成本究竟是多少?今天就來為大家揭曉這個秘密。 嚴格意義上來說,智能手環應該算是個舶來品,因為美帝人民愛好健身,再加上微型處理器和傳感器的發展,智能手環也就應運而生。
  • 暴利的醫美行業:女人的錢,究竟有多好賺?
    來源:財經連環話最近幾年醫美大熱,誰沒做個美容微整啥的,都不敢自稱精緻豬豬女孩了!愛美女生們扛起了醫美消費一片天!這不最近「中國玻尿酸三巨頭」之一愛美客都要上市了!招股書顯示將發行3020萬股,發行價118.27元/股,募資19.35億元。
  • 成本幾十售價上千,果真「暴利」行業?深圳橫崗眼鏡城實探:顧客寥寥...
    其招股書披露,一片鏡片的成本只有6塊錢,一副成鏡也只有幾十塊。消費者紛紛大呼「被宰」,為何幾十塊的成本能賣出成百上千元的價格?證券時報記者實地探訪了深圳橫崗眼鏡城,在這裡聚集了上百家眼鏡生產商和零售店,從生產到批發再到銷售的加價環節逐漸清晰,眼鏡行業低頻消費、半醫半商等特點成為了推高價格的因素。從整個產業來看,生產端和零售端都面臨著高度競爭的市場格局。
  • 毛利超90%的醫美玻尿酸藍海,正長出第二家700億市值的華熙生物
    文 | 蔡姝凝封面來源 | IC photo無論是對愛美人士還是對資本市場,醫美玻尿酸總是那麼引人注目。「年輕態、除皺紋、塑面形」,玻尿酸注射給皮膚帶來「迅速喝飽水」的效果,這讓它成為很多愛美人士的首選,在眾多醫美項目中處於高點擊率,根據新氧大數據預測,玻尿酸注射在注射類醫美項目中以66%的佔比高居榜首。
  • 產業觀察|毛利超90%的醫美玻尿酸藍海,正長出第二家700億市值的...
    無論是對愛美人士還是對資本市場,醫美玻尿酸總是那麼引人注目。「年輕態、除皺紋、塑面形」,玻尿酸注射給皮膚帶來「迅速喝飽水」的效果,這讓它成為很多愛美人士的首選,在眾多醫美項目中處於高點擊率,根據新氧大數據預測,玻尿酸注射在注射類醫美項目中以66%的佔比高居榜首。
  • 產業觀察 | 毛利超90%的醫美玻尿酸藍海,正長出第二家700億市值的...
    無論是對愛美人士還是對資本市場,醫美玻尿酸總是那麼引人注目。 「年輕態、除皺紋、塑面形」,玻尿酸注射給皮膚帶來「迅速喝飽水」的效果,這讓它成為很多愛美人士的首選,在眾多醫美項目中處於高點擊率,根據新氧大數據預測,玻尿酸注射在注射類醫美項目中以66%的佔比高居榜首。
  • 「暴利」醫美股:利潤率堪比茅臺,美容像打遊戲一樣上癮
    根據天貓最新公布的戰報,今年雙十一期間,平臺錄得醫美醫療訂單量環比增長近7倍,成為最受歡迎的生活服務項目,平均客單價達6300元。有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預計達1975億元,到2023年預計將突破3000億元。可是,市場有爭議認為,這些醫美個股的盈利也不過幾個億,市值卻高達幾百億,這樣的估值邏輯能否持續?
  • 醫美行業真的暴利?毛利率90%都嫌賺得少,「拉客」成本太高
    中遊的醫美機構包括公立醫院裡的整形外科以及私立的診療機構、美容醫院和經銷商等,這一領域集中度很低,充斥著大量不規範的私立美容機構,上市的僅有2家公司,一家是在新三板上市的華韓整形,市值只有30億人民幣,另外一家是在美股上市的醫美國際,市值僅有1.4億美金。正是因為其非常分散的集中度,所以議價能力很弱,大部分行業利潤都被市場集中度高的上遊所獲取。
  • 醫美診所獲客成本高達5000元?
    「瘦臉針580元體驗價啦!」  對此醫美專業人士提醒,根據人臉咬合肌的情況,只打一針肯定達不到瘦臉效果,「廣告上所謂的體驗價,只不過是醫美商家的獲客手段。」  體驗  上門為打瘦臉針 醫院狂推玻尿酸  在一家微整形醫院官網,北京青年報記者以求美者身份進行諮詢。
  • 醫美「醫」得了美圖嗎?
    2020年伊始,美圖公司創始人兼CEO吳欣鴻在公司年會上表示,美圖計劃用10年時間,整合變美生態鏈,未來三年裡,將逐步布局醫美行業。此話一出,滿座譁然。首先反應過來的是資本市場。從1月9日起,美圖股市持續走高,截止到1月17日,7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