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診所獲客成本高達5000元?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一支原價約2000元瘦臉針 診所為何能喊出500元體驗價
  醫美診所獲客成本高達5000元?

  「瘦臉針580元體驗價啦!」日前,微博上一則醫美廣告讓胡女士動了心:原價2000元一支的瘦臉針,現在打2.9折,折後價不到600元錢,就能讓自己的圓臉變成瓜子臉。然而到了醫院她才知道,只打低價瘦臉針不能解決她的面部美化問題,面診時醫生助理當場給出一套綜合方案——「瘦臉+除皺+填充」,算下來至少得2萬元。

  對此醫美專業人士提醒,根據人臉咬合肌的情況,只打一針肯定達不到瘦臉效果,「廣告上所謂的體驗價,只不過是醫美商家的獲客手段。」

  體驗

  上門為打瘦臉針 醫院狂推玻尿酸

  在一家微整形醫院官網,北京青年報記者以求美者身份進行諮詢。整形顧問張小姐說,580元的體驗價活動已經結束,現在瘦臉針的優惠價格是599元一支,規格為50個單位,品牌為國產蘭州衡力。

  據了解,蘭州衡力肉毒素價格為每支2000元/50個單位,因此即使該院的「瘦臉優惠針」價格較活動前上浮19元,但給人感覺折扣力度還是很大的。不過當北青報記者想進一步了解情況時,張小姐提出要加微信細聊,「方便的話到醫院來面診,針對不同的情況咱們治療方式是不一樣的。」

  胡女士就是這樣被另一位整形顧問——陳小姐從線上網頁引導到線下醫院的。據了解,這家整形醫院位於東三環,室內裝修像是豪華會所。「我剛才還和她微信聯繫,陳小姐一直微信問我到哪兒了。」胡女士說,可讓她感到奇怪的是,現場接待人員並沒有讓陳小姐現身,而是拿出一張表格,讓胡女士先填寫基本信息。不一會兒,胡女士就被領到一間諮詢室,醫生助理小鄭正等待為胡女士面診。小鄭看了看胡女士的臉說:「姐,只打一針瘦臉針肯定效果不明顯,看這法令紋、魚尾紋。」針對胡女士的情況,其給出的建議是「打玻尿酸填充、肉毒素除皺,至少能讓您年輕10歲。」

  最後一句話讓胡女士又動了心,「需要多少錢呢?」於是小鄭拿出一張A4紙,在上面給胡女士開了一張「打針目錄」,包括580元一支的優惠針在內,胡女士的這套「微整形美容處方」需要花費2萬多元。她想找陳小姐問個究竟,但是這位線上整形顧問一直沒有露面。

  調查

  面診趁機加幾項 美容帳單成倍漲

  在一款平臺型的微整形APP上,各家微整形醫院、門診都在做優惠促銷活動,打價格戰。北青報記者觀察發現,他們在報價方式上五花八門,同樣的產品每家醫院的價格不同,作為外行的消費者很難搞清楚其中的門道。以國產蘭州衡力肉毒素為例,藝星醫院為580元/50單位;長虹醫院的價格為466元/100單位;凱潤婷醫院為188元/次;美詩沁診所為399元/100單位;斯悅涵美美容診所是480元/部位。有的醫院公示了限購政策:每人最多預定1件,但很多醫院並沒有向消費者說清楚優惠瘦臉針的購買使用條件。

  據業內人士透露,通常來講,醫美診所獲客成本為每人5000元,這其中包括廣告費用、宣傳費用等等,188元價格只佔診所獲客成本的3.7%,商家怎麼可能做賠本買賣呢。不過可以放心的是,188元一次的瘦臉針質量沒問題,肯定是正品,但需要讓求美者明白的是,這其實是各個醫美醫院、診所獲客的渠道和手段。

  一般來講,一支原價1980元50單位的瘦臉針,以188元的價格賣給消費者,但是求美者只打一針肯定達不到效果的,需購買第二針,那麼這第二針就會恢復原價了。據介紹,醫美診所的推銷套路是,用低價美容針吸引目標人群上門,在面診環節給出套餐方案,這個方案一般因人而異,多種美容針劑、項目趁機加入進來,比如除皺、隆鼻、豐唇等,使消費者美容帳單費用成倍上漲。此外還有的診所推出會員打包服務,就是求美者一次性繳納一、兩萬元成為會員,診所負責該會員全年的面部除皺、瘦臉服務。這樣一來,被低價瘦臉針吸引過來的求美者就身不由己成了醫院的「回頭客」。

  據一家醫美機構透露,醫院注射醫療、美容皮膚科和整形手術三大業務的診療人次均逐年上升,以2017年為例,注射醫療人次最多,高達14.68萬人次。回頭客是主要消費人群,2017年的老客比例為46.71%,已經由2015年的18108人增長至2017年的63796人。

  分析

  醫美需求逐年增 獲客決定利潤率

  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統計,從市場需求上看,中國醫美行業的市場規模目前已躍居世界第二位,人們對醫療美容的需求每年以10%的比例遞增,支撐了我國醫療美容產業每年20%以上的增長速度。

  但與此同時,隨著醫美機構數量增加,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目前市場上大部分醫美機構都靠鋪天蓋地的宣傳來獲得顧客。據一家醫美集團統計,推廣和營銷費用佔了機構支出的大頭,比如2017年其銷售費用為3.05億元,佔同期毛利潤比例高達55%。

  一位不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各機構為了提高到店率,就會以低價為誘餌吸引顧客上門,大家爭相陷入「推廣-服務-推廣」的循環中。

  建議

  整形至少3個坑 愛美還要擦亮眼

  層出不窮的醫美廣告讓很多愛美的女性都蠢蠢欲動,但醫療美容和平常的美容護膚畢竟有所不同,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掉入醫美的陷阱。

  整形專家建議,在整形手術前需注意以下三個坑:

  首先,一些不正規整容機構,為了推銷產品和手術,不評測求美者的整容風險和手術可行性,求美者想做就給做,模糊了對應的「醫學美容」和「生活美容」的界限。

  其次,弱化「醫美」風險。整容手術也是手術,尤其是面部手術,是有著巨大風險的。但不正規的整容機構為了牟利,把動手術當成日常做美容一樣推銷給患者,讓求美者盲目整容。

  第三是虛假廣告,誇大產品效果。市面上一些「專利治療方式」「3D隆胸」聽起來高大上,但實際上我國只有「專利醫療器械」,治療方式無法獲得專利,那些聽起來高級的整容方法很可能是「三無」。

  所以,當求美者想要整容時,最好去正規公立醫院做風險評估。當決定整容後,選擇正規公立醫院進行手術才更有保障。

  文/本報記者 趙新培

  統籌編輯/餘美英

相關焦點

  • 為批量製造網紅,王思聰開了家醫美診所"檸悅",明星蜂擁,還沒宣傳就開始賺錢了
    叮咚檸檬CEO靳鵬表示,我們想打造的是一個線上線下結合的服務體系,旗下主打的品牌檸悅將由自建的檸悅診所(線下輕醫美診所,抗衰老中心),檸悅APP,醫美SAAS,以及抗衰產品(保健品、功能性化妝品等)聯合組成。其中的檸悅診所就是本文的主人公。
  • 萬億醫美風口誰是補漲首選?
    因為醫美對標最多的就是年輕消費者,而他們的消費力絕不容小覷。這也吸引了資本的目光。布局醫美行業的朗姿股份六板成妖,成為目前市場上連板最多的個股,並且在短期內直線翻倍。11月初的時候朗姿股份的股價還只有9.66元,如今已經到了23.40元,累計漲幅超過140%。
  • 成本19元的玻尿酸,醫美機構賣1000元!這居然不是暴利
    昊海生科曾在招股書中披露了玻尿酸產品的平均單價和成本,2018年,該公司一支成本為19.22元的玻尿酸產品,銷售單價能達到285.35元,毛利率高達93.26%。高達90%的毛利率,在A股市場上只有茅臺等高端白酒能與之比肩。而對於而對於產業鏈中遊的醫美機構來說,利潤空間則被一再擠壓。目前我國的醫美機構正經歷行業洗牌,但仍然處於野蠻生長狀態,集中度低且良莠不齊,對上遊供貨商的議價能力較低。
  • 一年收6億,醫美真的暴利?
    與傳統、剛需型醫療相比,醫美屬於改善型醫療,因此醫美機構始終需要依靠營銷獲客,有資深醫美業從業者透露,線下醫美診所平均獲客成本為 6000 元/人,而以往醫療美容機構有40%甚至更高的營銷費用給到渠道,而這些費用又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而社區+諮詢+電商的平臺模式,相對來說能有更好的獲客效率。
  • 30元成本賣10000,醫美企業:我們不賺錢
    醫美市場急劇膨脹,催生出一大批相關的企業,新氧、華韓、鵬愛醫療,還有本周剛剛登陸A股,被稱為「中國玻尿酸三巨頭」之一的愛美客。9月28日,研發並銷售透明質酸鈉(也就是玻尿酸)的企業愛美客在創業板上市。上市首日,愛美客漲幅高達187.56%,收於340.1元。按照收盤價來算,中籤愛美客的投資者,盈利將高達11.09萬元。
  • 醫美國際股價腰斬、賺錢費勁,背後還有6萬整形黑診所野蠻生長
    持續飆高的銷售費用反映了醫美國際經營壓力愈發加大的事實,與此同時,看似「性價比」更高的黑診所「遊擊隊」正在擠壓市場空間。而在整個行業亂象頻出之際,醫美國際「正規醫美機構」的定位也開始在層出不窮的醫療服務訴訟糾紛中受到質疑。
  • 成本幾十售價上萬,醫美江湖「三巨頭」高毛利能持續多久?-虎嗅網
    隨著招股書的披露,隱藏在醫美行業背後的「暴利」被徐徐揭開。以愛美客的主打產品為例,其旗下一款填充型玻尿酸產品愛芙萊,成本價為31元,出廠價為311元,經過下遊經銷商的層層加價,美容醫院的售價大概在1000~2000元/支。
  • 醫美行業「暴利」下 醫美國際(AIH.US)卻成了利潤邊緣者?
    在醫美國際的產品價目表中,皺紋理療的價位便在880-12800元的價位。   目前國內醫美機構中,正規的執業醫師十分稀缺,但這又是開辦美容醫院和診所的剛需。   正如上文提到的,以醫美國際為例的正規醫美機構公司,其成本產生的核心在於美容消耗品和正規執業醫師開支。   但黑產機構不需要考慮這些,一支玻尿酸的成本可以壓低至19元,這一成本給足了商家降價空間,而這些商家的目標人群也很固定:錢不多、愛美。在廣告包裝下,便宜的醫美搖身一變成為「輕奢主義」,讓不少消費者上鉤。   至於正規執業醫師,更是不存在的。
  • 報告:疫情期間80%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醫美門診持平
    報告:疫情期間80%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醫美門診持平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李瀟瀟 2020-07-12 16:18 來源
  • 2600家醫美醫院倒掉了,醫美賽道的選手們還能怎麼突圍? | 超級觀點
    這類診所獲客方式跟TOP級別的醫院一樣是高舉高打,不佔更大的優勢。在過去的兩年裡,這類機構很多被淘汰了。北京城內四個區限制醫美牌照審理的情況下,不少大型的醫院已改名,換了股東。他們被左右拉扯,現在整個這個行業裡面,中型診所經營得越來越吃力。即便是地區性品牌,地頭蛇式醫院,也在儘可能把這個醫院做的更大。
  • 「黑診所」、「黑醫生」、假貨充斥 玻尿酸醫美行業亟待整頓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黑診所」、「黑醫生」、假貨充斥 玻尿酸醫美行業亟待整頓隨著國民經濟收入提高和對美容觀念的改變,醫美市場進入了高增速階段。而其中注射類輕醫美因見效快、安全性高、價格選擇範圍廣成為美容消費者的首選。
  • 植髮行業綜合獲客成本平均5000元/人 新生、雍禾、大麥三足鼎立
    並給記者透露了一個數據:「現在行業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綜合獲客成本平均在5000元/人,前幾年的獲客渠道主要還是搜尋引擎,可以帶來80%的客流量,如今營銷方式則更加碎片化,比如有15%來自搜索、10%來自客轉客、還有5%來自電梯廣告等。」「從客戶的角度出發,最關注的主要是安全和效果。」
  • 毛利超90%的醫美玻尿酸藍海,正長出第二家700億市值的華熙生物
    文 | 蔡姝凝封面來源 | IC photo無論是對愛美人士還是對資本市場,醫美玻尿酸總是那麼引人注目。「年輕態、除皺紋、塑面形」,玻尿酸注射給皮膚帶來「迅速喝飽水」的效果,這讓它成為很多愛美人士的首選,在眾多醫美項目中處於高點擊率,根據新氧大數據預測,玻尿酸注射在注射類醫美項目中以66%的佔比高居榜首。
  • 產業觀察|毛利超90%的醫美玻尿酸藍海,正長出第二家700億市值的...
    無論是對愛美人士還是對資本市場,醫美玻尿酸總是那麼引人注目。「年輕態、除皺紋、塑面形」,玻尿酸注射給皮膚帶來「迅速喝飽水」的效果,這讓它成為很多愛美人士的首選,在眾多醫美項目中處於高點擊率,根據新氧大數據預測,玻尿酸注射在注射類醫美項目中以66%的佔比高居榜首。
  • 產業觀察 | 毛利超90%的醫美玻尿酸藍海,正長出第二家700億市值的...
    無論是對愛美人士還是對資本市場,醫美玻尿酸總是那麼引人注目。 「年輕態、除皺紋、塑面形」,玻尿酸注射給皮膚帶來「迅速喝飽水」的效果,這讓它成為很多愛美人士的首選,在眾多醫美項目中處於高點擊率,根據新氧大數據預測,玻尿酸注射在注射類醫美項目中以66%的佔比高居榜首。
  • 星和醫美成美團雙11大促黑馬,這家臺灣網紅夫妻創辦的第一醫美品牌如何贏在大陸?
    那時臺灣市場上醫美診所還很少,大概不到50家,生意容易做。但合作不久,大家產生了管理上的分歧。2008年,林信一作為大股東,挑頭創辦了星和醫美,開始了自己的醫美創業之路。妻子洪子琄,80後,設計專業畢業。星和所有診所都是由她設計。
  • 醫美行業:美容大王2.0 當輕醫美進入大眾化時代
    有望在2021年超越美國,成為醫美第一大市場,於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3115億元。  中國醫美項目滲透率仍有較大的可提升空間。中國醫美行業起步較晚,2014年,醫美在中國大陸滲透率僅為2.4%,而同期,醫美在中國香港滲透率為3.8%,在日本滲透率為10.3%,在美國滲透率為15.7%,韓國醫美項目滲透率高達18.2%。
  • 要做醫美界名創優品,「星和醫美」用「生美+醫美+保養品」切入內地市場 | 早起看早期
    36氪近期接觸到的「星和醫美科技」(下稱:星和醫美)也是一個輕醫美品牌,它2008年在臺灣創立,2015年10月進軍內地市場。「生美+醫美+保養品」的三美融合模式據創始人林信一介紹,與上述品牌不同的是,星和醫美的思路是「三美融合」,即同時從醫美診所、美容院、醫療級護膚保養品三個細分領域切入,以貫穿美容護理全流程。
  • 市場增速被腰斬 監管日趨嚴苛 醫美將走向何處?
    國海證券的《萬億市場,製造美麗——醫美行業深度報告》顯示,2012-2019年以來,醫美行業的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28.97%,且相比美國、韓國,中國醫美全國人均消費額及每千人診療次數滲透率依然擁有至少4倍以上增長空間。另一方面,醫美行業中下遊企業的淨利潤持續低迷。例如鵬愛醫療發布的2020財年三季報顯示,其歸母淨利潤為-1.58億人民幣元,同比下降高達180.92%。
  • 臺灣「星和醫美」要做醫美界名創優品,用「三美融合」切入內地美業...
    36氪近期接觸到的「星和醫美科技」(下稱:星和醫美)也是一個輕醫美品牌,它2008年在臺灣創立,2015年10月進軍內地市場。 「生美+醫美+保養品」的三美融合模式 據創始人林信一介紹,與上述品牌不同的是,星和醫美的思路是「三美融合」,即同時從醫美診所、美容院、醫療級護膚保養品三個細分領域切入,以貫穿美容護理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