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疫情期間80%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醫美門診持平

2020-12-23 澎湃新聞

報告:疫情期間80%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醫美門診持平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李瀟瀟

2020-07-12 16:18 來源:澎湃新聞

疫情期間中國基層診所的發展情況有了一份數據分析。

7月11日至12日,丁香園診所發展聯盟在杭州舉辦2020中國診所發展大會,會上發布了《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簡稱「報告」)。澎湃新聞記者從大會了解到,該報告共有4000多家診所參與調研,覆蓋全國26個省市,其中廣東、山東、河南三省的比例最高,共收集疫情影響下的診所生存和發展數據達14000多條,從疫情期間診所的生存現狀、信心指數和用戶就醫行為變化等角度對行業進行調研,並梳理了疫情後診所用戶就醫行為和需求。

報告數據顯示,96%的診所在疫情期間停診1-3個月;復工後,門診量受影響最大的專科是兒科、外科、內科;超八成診所啟動線上服務,核心為維護患者關係;疫情後,用戶線上診療習慣還得到保留。

現狀:93%受影響停診,兒科門診下降80%

根據《2019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診所(醫務室、護理站)數量,排名前5的省份分別是河北、山東、四川、廣東、遼寧,診所數量超過1萬家的省份有7個。新冠疫情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衝擊,作為最小醫療單元的基層診所受到的影響更為直接。據天眼查數據,2020年1月至5月共註銷、吊銷關鍵詞為「診所」的相關企業共2376家,其中1月至3月為1304家,4月至5月為1072家。

報告的調研數據也顯示,疫情期間,93%的診所受疫情影響停診,停診1個月以內的診所佔24%,大部分診所停診時間在1個月到3個月之間,比例為96%。

具體到不同科室,兒科、外科、內科門診量受疫情的影響最大,有80%的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原因是疫情防控期間的居家隔離措施有效阻斷了傳染途徑。疫情之後,雖然社會生活逐步恢復常態,但公共場合仍要求帶好口罩,降低了各類常見傳染疾病的傳播機率。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其他科室,醫療美容科門診量與疫情前相比基本持平。對此,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表示,醫美等專科可以有更多生活化的產品輸出,相對來說更加高頻,可以產生生活消費類的醫療,因此更加有競爭優勢。

應對:83%拓展線上服務,91%深化培訓

在疫情帶來病人少、獲客難的壓力下,診所的經營理念與方式也在全面升級。

疫情期間,83%的診所積極拓展線上服務,開展的服務類型中,微信(群)答疑是最主要的渠道,佔比92%,其次是電話諮詢。不過56%的診所表示,開通線上服務是為維護患者關係,提高服務流程的完整度。

報告顯示,73%的診所門診量同比下降40%以上,這使得診所管理者不得不更加關注內功的修煉,花精力來提升自我、打造品牌。停診期間,91%的診所開展了員工培訓。

值得一提的是,在診所管理者認為員工最需要提升的能力中,排第一的是營銷獲客,佔74%,但僅33%的診所在停診期間開展了相關培訓,重點開展的培訓項目前三是:專業技能(64%)、服務能力(57%)和診療流程(54%)。

對此,丁香園副總裁,丁香診所負責人楊澤方表示,質量和口碑才是最重要的,在專業能力和服務能力上做培訓雖然對獲客來說是慢功夫,但積累半年以上效果是可見的;相反,重市場運作,輕醫療質量則隨時可能遭遇危機。

該觀點在「疫情後診所用戶就醫行為和需求」這一章節中也得到了數據驗證。數據顯示,「口碑推薦」是用戶首次選擇診所就診的最主要因素,比例高達75%,遠超排名第二的線上推廣(20%)。用戶持續選擇一家診所就診,最看重的前3個因素是醫生專業水平(91%)、患者評價反饋(67%)和醫護人員態度(55%)。

此外,報告還發現,疫情期間大眾使用線上醫療的習慣在疫情後得到了保留。疫情發生以來,96%使用過線上服務的診所社群用戶認為線上醫療可以解決問題。丁香醫生問診平臺的數據也顯示,3月至5月用戶數量、問診量較疫情前翻了近1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診所,新冠疫情

相關推薦

評論(15)

相關焦點

  • 丁香園:基層醫療機構受疫情影響大 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80%
    7月11日,丁香園發布了《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報告顯示,疫情期間,93%的診所受疫情影響停診。停診1個月以內的佔24%,大部分診所停診時間在1~3個月之間,比例為96%。具體到不同科室,兒科、外科、內科門診量受疫情的影響最大,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80%。
  • 疫情衝擊 兒科診所成重災區
    「在停診的兩個月裡,診所收入為零,成本卻一點也沒減少」,一位連鎖兒科負責人向《看醫界》坦言,疫情對部分以兒內科為主要業務的診所帶來了嚴重打擊,「雖然診所早就恢復門診,但因為不具有發熱門診資格,這部分收入直接被腰斬」,這位負責人表示,兒內科收入不僅僅是自己診所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相當大一部分兒科診所的主要收入來源。業務量減少可以說是民營醫療機構的普遍現象。
  • 有兒科診所門診量跌一半 感冒藥銷售降幅最...
    「醫院每日的門診量,以前忙的時候日均有七八百人,一般在500人左右,現在基本只有兩百多人了。」在鄢毅看來,不僅是普通感冒、流感等常見呼吸道疾病減少了,連往年常見的手足口病等傳染病也少了很多。除了門診,住院的病人減少更多。「(下降)50%到60%,原來,兒科住院部有上百個病人住院,連過道的加床都會住滿。現在,床位基本空一半,只有40來個病人。」
  • 兒科診所降幅78%!《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首次發布
    2020年7月11日至12日,由丁香園主辦的《中國診所發展大會(CCDC)》在杭舉辦。會議圍繞「聚基層」「新生長」兩大議題,深入探討疫情時期診所發展的困境與機遇,會上重磅發布《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
  • 申城兒科呼吸道疾病「削峰」 戴口罩成「最大功臣」
    兒科醫院門診大廳,前來就診的患兒及家屬有序進行登記,人流量並不大。申城上周入冬,氣候逐漸變冷。冬春季是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今年又遇新冠疫情,上海各大醫療機構門急診變化如何?記者近日走訪多家醫療機構發現,今年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發病率同比明顯回落,具有專科特色的「硬核診療」門診量不降反增;急診一般症狀者人數有所下降,危重症患者佔比增加。醫學專家表示,呼吸道疾病發病減少,戴口罩等良好防護習慣堪稱「最大功臣」。兒科呼吸道疾病「削峰」往年,此時是兒科診療一年一度的「峰值」,今年情況卻大相逕庭。
  • 我在臺灣開診所的十年經歷:年門診量從0到近4萬!
    我去了一家門診量很大的診所去學習,小到藥品進貨、怎麼擺放、如何管理,什麼都學。一年下來,診所老闆說,黃醫師,你好認真啊,我們一起合夥辦診所吧?我受寵若驚,但當時覺得自己開業會更容易。我又找了一家內科診所學習,總覺得自己實力還不夠。
  • 15座城市,200家診所,數萬條數據 ——2018中國新型診所經營報告
    動脈網訪問過幾十家新型診所的負責人,同時蛋殼研究院研究員在2個月的時間裡,對超過200家不同類型的診所進行數據收集,對超過80家包括業內著名的新型診所在內進行了實地走訪,並對創始人、管理者進行面對面的訪談,完成了這份《2018年中國新型診所經營報告》。訪談過程中,蛋殼研究院設計了30個多個維度和診所運營相關的調研問券,並對數據進行了詳細分析和研究。
  • 市兒科質控中心開展2020年兒科發熱門診和兒科急診專項檢查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完善發熱門診和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0〕507號)、《北京新冠肺炎防控領導小組醫療保障組關於醫療衛生機構落實「三防」「四早」「九嚴」工作要求的通知》(京防組醫發〔2020〕24號)、《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加快推進我市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建設改造有關工作的通知
  • 公立醫院兒科看病難?這類新型診所也許能幫你!
    3月31日-4月1日,首屆中國兒科診所發展高峰論壇在深圳前海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兒科診所創業者、兒科醫生、投資者等聚集一堂,分享和探討了兒科診所的運營、發展模式、連鎖擴張以及品牌打造等熱點問題。會上,《2018年中國兒科診所發展報告》(以下稱《發展報告》)同時發布。
  • 診鎖晚報:名中醫診所被曝開「毒」藥材;知貝醫療新增2家門診……
    其中微醫、愛康、春雨醫生、丁香園企鵝杏仁等醫療服務/投資企業上榜。(E藥經理人)知貝醫療新增2家門診8月4日,知貝兒科旗下南寧、佛山門診部開業,主要提供兒內、兒保、口腔、皮膚科醫療服務。(診鎖界)深圳輔助生殖專科聯盟成立8月3日,運世達醫療集團旗下婦兒醫療診所——深圳運世達心成診所開業,設有婦科、兒科、兒童保健、醫學影像和醫學檢驗等科室,8月4日上午, 「深圳市輔助生殖(不孕不育)專科聯盟」,也在該診所籤約成立,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將與聯盟成員單位廣泛開展輔助生殖領域學術交流
  • 眼科診所、視光門診醫療質量管理
    重視眼科診所醫療質量是對患者的負責,更是對醫生和創始人企業家的負責,共同做好診所醫療質量把控,降低醫療風險以及醫療事故發生概率,本文將從市場上常見醫療質量管理概述、眼科診所醫療質量把控環節、眼科視光診所/門診如何做好質量把控等方面進行分享。
  • 逃離公立兒科,民營診所是新出路嗎?
    對於一個剛畢業的護士來說,被分到兒科是一個什麼體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從醫,人命關天,在與金錢不對等的責任面前,要承受委屈,忍受汗流浹背,直面醫患矛盾。對於剛入行的醫療從業者來說,每日如履薄冰,如果要加上一個「更」字,那麼指代的往往是兒科。
  • 小診所的大時代——連鎖化品牌診所
    診所界前所未有的熱鬧。我國診所數量以6000~7000家/年的數量在增長,2010-2018年間獲得融資的新型連鎖診所品牌不低於60家。診所的蓬勃發展,同時也折射出我國社會辦醫新時期的新機遇。入局者問經營診所是不是一門好生意?公立醫院的醫生要不要離開體制去開診所?診所怎麼實現商業落地,其支付問題怎麼解決?做高端診所還是低端診所?
  • 網絡診所布局再擴容 媽咪知道深圳兒科診所業務接入企鵝杏仁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見習記者 王君4月8日,醫療全產業服務集團企鵝杏仁宣布,媽咪知道深圳兒科診所業務接入企鵝杏仁,雙方將聯手打造深圳兒科業務體系。原媽咪知道會員的所有權益可在企鵝門診繼續沿用,同時,企鵝醫生深圳門診將針對媽咪知道會員提供更多服務。截至目前,企鵝杏仁集團已陸續自建了47家門診及手術中心,並收購了北京祐鄰診所、成都若水診所、深圳正夫口腔診所等知名診所,深度賦能基層醫療,進一步完善企鵝杏仁「城市模型」建設。
  • 多地醫院兒科「醫生留不住」困境仍存
    常見病門診量降低疫情後兒科有些「遇冷」近期,記者在多家醫院兒科診室走訪後發現,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兒科疾病譜發生明顯改變,以前夏季是兒科感染類疾病高發時期,例如發熱、腹瀉、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今年兒科意外傷害、墜樓、心理問題、內分泌問題等疾病數量明顯上升。
  • 布局專科診所網絡 企鵝杏仁拓展區域性兒科業務體系
    北京商報訊(記者 王曉然 孔瑤瑤)4月8日,醫療全產業服務集團企鵝杏仁宣布,媽咪知道深圳兒科診所業務接入企鵝杏仁,雙方將聯手打造深圳兒科業務體系。原媽咪知道會員的所有權益可在企鵝門診繼續沿用,同時,企鵝醫生深圳門診將針對媽咪知道會員提供更多服務。
  • 臨沂市人民醫院兒科門診全面停止使用「醫卡通」
    電子健康卡前期在我院產科、生殖醫學科使用效果良好,為進一步推進無卡就診新模式,減少交叉感染,臨沂市人民醫院兒科門診將於2020年11月1日全面停止使用「醫卡通」實體卡,請前來就診患者提前領取「電子健康卡」,避免延誤就診。兒科患者如何領取電子健康卡?因實名制要求,請兒科患者家長先領取本人電子健康卡,再通過親情帳戶,關聯患兒的電子健康卡。
  • 上海這33家三級醫院疫情期間的門診調整安排公布
    市衛健委說,為滿足疫情期間的就醫需求,保障患者安全就醫,並儘可能提供方便,已有中山醫院、華山醫院、婦產科醫院、腫瘤醫院等33家醫院對門診安排做出相應調整。  2、預約前請進行疫情期間行程查詢,15天以內返滬人員請暫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