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新冠也擋住了感冒?有兒科診所門診量跌一半 感冒藥銷售降幅最...

2020-12-24 紅星新聞

「今年不光感冒少,往年這個時候流行的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也都少了……」幾天前,深圳市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裴洪崗在微博上如是說。

▲7月21日下午,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門診,鄢毅正在接診

這一現象並非只有裴洪崗感受到。紅星新聞記者從重慶、深圳、上海等地的多家兒童醫院了解到,這些醫院兒科的接診量與往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有的醫院甚至下滑了50%左右。據廣東省疾控中心公布的問卷調查結果,高達56.5%的民眾覺得在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自己患感冒或流感等疾病的次數減少了。

在專家看來,究其原因,外出佩戴口罩和勤洗手成了最奏效的防病高招,這降低了各類常見傳染疾病的傳播機率。其中兒科尤其明顯,因兒科病人中,呼吸系統疾病約佔70%左右。「減少聚集、出門戴口罩,這樣的措施並不只是過濾了新冠病毒,其它的有些呼吸道傳染病也擋住了,跟著減少了。」四川大學華西公共學院流行病學教授、公共衛生諮詢專家欒榮生希望,後疫情時期,病人戴口罩的好習慣也保留下來。

感冒人數驟降,兒科最明顯

有民營醫院稱接診量最少時大跌8成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醫院兒科的兒童留觀輸液室都沒對外開放,到兒科就診的病人也明顯少了。最近幾個月,四川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門診大樓的保安和分診護士一直有這樣的感受。7月21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看到進入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患者及其家屬,仍需要出示防疫健康碼,並測量體溫。「這段時間要好一點,病人開始多了一些。」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一位分診護士說。

▲7月21日下午,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門診,排隊就診的患者寥寥無幾

來到二樓兒科門診,大廳內等號就診的患者寥寥無幾。在該院兒科主任鄢毅印象中,這與往常的接診量相比,病人數量下滑了不少。

「(疫情)對兒科影響最大,感受最明顯。」鄢毅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新冠肺炎期間,民眾大量減少外出,學校沒開學,學生都被「關」在家裡,所以病人明顯少了。而在兒科的病人中,呼吸系統疾病佔比達70%左右。「疫情期間,大家減少了外出和聚集,並且出門時還佩戴口罩,所以呼吸道等疾病感染的機率變小了,呼吸系統的病也就少了,尤其是小孩生病率也跟著下降。」鄢毅說。

「醫院每日的門診量,以前忙的時候日均有七八百人,一般在500人左右,現在基本只有兩百多人了。」在鄢毅看來,不僅是普通感冒、流感等常見呼吸道疾病減少了,連往年常見的手足口病等傳染病也少了很多。除了門診,住院的病人減少更多。「(下降)50%到60%,原來,兒科住院部有上百個病人住院,連過道的加床都會住滿。現在,床位基本空一半,只有40來個病人。」

公立綜合醫院的兒科如此,民營的兒童專科醫院又如何呢?「呼吸系統疾病就是人傳人,戴口罩能有效預防傳染。」成都某民營婦女兒童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醫院兒科的接診量總體下降了約40%。

「疫情最嚴峻那段時間,學校未開學,人群聚集的情況也少,所以醫院兒科的接診量下降很多,達80%。」該負責人說,除了減少外出和聚集、出門戴口罩的作用,也有部分患者在患了小感冒等後,直接在網上藥店購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院的接診量。

紅星新聞記者聯繫重慶、深圳、上海等地的多家兒童醫院也了解到,疫情期間,這些醫院兒科的接診量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定影響,但並未透露具體數據。他們同樣認為,這與疫情期間,大家減少外出及養成的戴口罩、勤洗手等習慣有關。

實體藥店感冒藥不好賣?

有藥店稱一度賣不動,有醫藥代表稱銷量降80%

「影響很大,我們才開了半年總結。今年上半年和去年上半年相比,公司的感冒藥銷售下降了80%左右。」某醫藥公司在四川內江的銷售代表劉女士稱,她主要負責公司感冒藥在內江藥店和診所的銷售。據她了解,做感冒藥銷售的不少同行也認為,疫情期間感冒病人減少了,不少感冒藥的銷售也受到較大影響。

劉女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今年三四月份,公司的感冒藥在內江地區基本沒有出貨,藥店和診所銷售的感冒藥都是他們去年銷售出來的。直到5月底,公司才開始在內江地區出貨。「六七月份比三四月份好一點,相對緩解了一些,銷量恢復了一些。」

▲內江某藥店上的呼吸系統類藥品

「在1月底到2月的那一個月左右,大家搶購了一批感冒藥,我們的銷量還可以。」在內江某大型連鎖藥店上班的王女士說,那次搶購,買藥的大多數人並非是家裡有人生病了,而是為了備藥。但到了三四月份,藥店的感冒藥基本就賣不動,銷量跌幅高達七八成。他們從客戶處了解到,往年經常生病的,因為戴口罩,減少外出,加強個人保養,客戶患感冒明顯減少了。「直到四月底學校開學複課後,感冒藥銷售才慢慢扭轉過來,到目前已基本恢復正常。」

不僅是內江,全國不少地區的藥店感冒藥銷售都受到了一定影響。如北京朝陽,據健康時報報導,朝陽區一家連鎖藥店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普通感冒類、退燒類藥物下降幅度達60%以上,有的藥店則下降達70%。

紅星新聞記者查詢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發現,今年一季度,在感冒藥市場上佔據較大市場份額的華潤三九、葵花葯業、白雲山等醫藥公司的營業收入,相比去年同期有5.9%至24.9%的跌幅,但也有香雪製藥等醫藥公司的營業收入「逆勢上漲」。此外,生產連花清瘟膠囊的以嶺藥業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漲幅超過50%,而生產雙黃連的幾家藥企,一季度營收則是有漲有跌。

相關調查、研報指出

過半民眾自覺感冒次數變少,生活習慣因疫情而改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跟往年同期相比,您今年患普通感冒、流感等疾病的情況有變化嗎?」今年6月,廣東省疾控中心發出一份面向社會公眾的問卷調查。

6月22日,該中心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民眾覺得,自己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患感冒或流感等疾病的次數減少了。此外,還有36.2%的人說「不確定」,僅7.29%的人覺得增加了。

為何會出現患病者減少的情況?據上述中心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近九成市民認為在經歷新冠肺炎疫情後,他們的個人生活習慣有所改變。其中,92.28%的人認為這個改變是「外出戴口罩」,84.57%的人認為是「洗手次數變多」,還有82.79%的人認為與「減少與多人的聚餐、聚會」有關。

對此,廣東省疾控中心專家分析認為,外出戴口罩、洗手次數變多、減少聚會聚餐、加強家居和辦公室通風等習慣上的改變,確實影響了民眾患病次數。其中最奏效的,當屬兩個防病高招:外出佩戴口罩、勤洗手。

7月11日,丁香園發布了《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報告顯示,疫情期間,93%的診所受疫情影響停診。具體到不同科室,兒科、外科、內科門診量受疫情的影響最大,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80%。究其原因,是今年1月疫情爆發後,多地診所被緊急叫停,直到2月各地診所才逐步恢復開診,但去診所看病的人依然寥寥,這與疫情期間患者的謹慎心態有關,也與防控期間的居家隔離措施有效阻斷了傳染途徑分不開關係。疫情之後,雖然社會生活逐步恢復常態,但公共場所仍要求戴口罩,這降低了各類常見傳染疾病的傳播機率。

公共衛生專家:

防新冠也擋住了感冒,病人戴口罩的好習慣要保留

在鄢毅看來,病人減少,這是好事,表明大家更健康了。「疫情過了,養成了生病就戴口罩的習慣,會減少呼吸系統疾病傳染的機會,流行性疾病和傳染病也會減少。」鄢毅希望大家今後在生病時,也要注意戴口罩和勤洗手,減少聚集,保持這種良好習慣。

疫情期間,大家減少外出聚集,出門戴口罩,感覺自己患感冒的次數少了,這在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公共衛生諮詢專家欒榮生看來,這就是防新冠連帶感冒等疾病「一起防了」。據欒榮生介紹,根據疾控系統的疾病監測,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包括其它的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等跟著減少了。「都是連帶的,因為他們的傳播途徑都是一樣的。你採取了這樣的措施,並不是只過濾新冠,其它的也都擋住了。」

據媒體報導,今年4月,北京出臺《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該條例已於6月1日開始施行,其中便包括,在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時要遮掩口鼻,患有流行性感冒等傳染性呼吸道疾病時需佩戴口罩。

談及戴口罩這一習慣,欒榮生表示,今後,病人最好戴口罩,明確的傳染源一定要戴,以防四處傳播。「疫情期間養成的習慣,以後要形成規範。自己感冒了,儘量待在家裡不要出去,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一定要戴口罩,養成習慣。」

「好的習慣要保留下來,如病人要戴口罩的好習慣。」但欒榮生同時表示,疫情過後戴口罩這一習慣將僅針對病人,其他人並不需要戴。

為此,欒榮生表示,相關部門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民在這方面的意識和素養。除了病人戴口罩,目前推廣的公筷也可以作為一種衛生習慣,保留下來。「戴口罩要成為個人修養,自己感冒了,要想到不能傳染他人,這對大家都好。」

紅星新聞記者 姚永忠 攝影報導

編輯 郭宇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都賣感冒藥 有人一夜暴富、有人銷量慘跌9成
    但另一方面,流感患病人數變化會直接影響感冒藥的銷量,此前就有醫藥代表表示,今年感冒藥銷量掉了9成,很多感冒藥廠都特別慘。   事實上在新冠流行之前,很多國人對於佩戴口罩並沒有太大的意識,甚至會有不好意思的心理。其實口罩可以有效阻止防止空氣中攜帶流感病毒的飛沫進入呼吸道,是值得大力推廣的最簡單、經濟、有效的防流感措施。   很多人不知道,戴口罩保護的其實是鼻子。大家常說「病從口入」,但很多疾病實際上是「從鼻而入」,比如肺結核、流感、麻疹等。
  • 兒科診所降幅78%!《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首次發布
    2020年7月11日至12日,由丁香園主辦的《中國診所發展大會(CCDC)》在杭舉辦。會議圍繞「聚基層」「新生長」兩大議題,深入探討疫情時期診所發展的困境與機遇,會上重磅發布《後疫情時代中國基層診所發展報告》。
  • 報告:疫情期間80%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醫美門診持平
    報告:疫情期間80%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醫美門診持平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李瀟瀟 2020-07-12 16:18 來源
  • 疫情衝擊 兒科診所成重災區
    「在停診的兩個月裡,診所收入為零,成本卻一點也沒減少」,一位連鎖兒科負責人向《看醫界》坦言,疫情對部分以兒內科為主要業務的診所帶來了嚴重打擊,「雖然診所早就恢復門診,但因為不具有發熱門診資格,這部分收入直接被腰斬」,這位負責人表示,兒內科收入不僅僅是自己診所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相當大一部分兒科診所的主要收入來源。業務量減少可以說是民營醫療機構的普遍現象。
  • 氣溫驟變致成都多家醫院兒科門診打擁堂!兒保專家支招
    記者從華西附二院了解到,兒童呼吸道疾病每年有兩個高峰期,上半年集中在3、4、5月,下半年集中在10、11、12、和次年1月。「冬季氣溫變化對娃娃影響很大,急診高峰會比上半年延長。」華西附二院宣傳部部長王海英告訴記者,醫院急診科共有3個兒科診斷室、1個搶救室、1個發熱門診,1個婦產科診斷室。急診兒科醫生19名,急診兒科實行三班倒,班3人。
  • 公立醫院兒科看病難?這類新型診所也許能幫你!
    論壇的主辦方診鎖界將「新型診所」定義為:以新醫學模式為核心,更大體現醫生的服務價值和醫療人文關懷,以患者和醫生為雙重中心,充分與醫療服務關聯新事物充分融合,提供優質、便捷、有效醫療保證服務的一種診所。  原深圳市兒童醫院院長馮雷教授用「愛」「防」「新」三個字來詮釋新型診所,「『愛』是愛心,醫生一定要熱愛兒童,才能當好兒科醫生。
  • 近期感冒高發,孩子發熱後怎麼看病?這份指導收好了!
    鼻塞、咽痛、發熱、咳嗽……入秋後,福建氣溫變化頻繁,加上校園集體生活導致交叉感染機率提升,身邊不少孩子都出現了感冒症狀。  為此,記者諮詢了幾家醫院的兒科醫生,得到的反饋是,開學後,兒科患兒就診數較疫情期間均有了大幅提升,這其中以季節性流感、普通感冒和手足口病患兒多見。  孩子感冒什麼時候要就醫?發熱後就醫要做核酸檢測嗎?
  • 網絡診所布局再擴容 媽咪知道深圳兒科診所業務接入企鵝杏仁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見習記者 王君4月8日,醫療全產業服務集團企鵝杏仁宣布,媽咪知道深圳兒科診所業務接入企鵝杏仁,雙方將聯手打造深圳兒科業務體系。原媽咪知道會員的所有權益可在企鵝門診繼續沿用,同時,企鵝醫生深圳門診將針對媽咪知道會員提供更多服務。截至目前,企鵝杏仁集團已陸續自建了47家門診及手術中心,並收購了北京祐鄰診所、成都若水診所、深圳正夫口腔診所等知名診所,深度賦能基層醫療,進一步完善企鵝杏仁「城市模型」建設。
  • 西安多家醫院兒科門診爆滿 平均每天6000多人
    12月7日上午,在西安市一家三甲醫院兒科輸液室內,擠滿了上百名患兒和家長,輸液臺、繳費處都排起了長隊,很多新來的患兒找不到輸液的座位,只能坐在樓道裡,把輸液瓶掛在牆上。  正陪孩子打針的家長王女士說,孩子上初一,前幾天聽說班裡有孩子得流感了,周一放學回家孩子就開始發燒,咳嗽,第二天到醫院確診為甲型流感。
  • 布局專科診所網絡 企鵝杏仁拓展區域性兒科業務體系
    北京商報訊(記者 王曉然 孔瑤瑤)4月8日,醫療全產業服務集團企鵝杏仁宣布,媽咪知道深圳兒科診所業務接入企鵝杏仁,雙方將聯手打造深圳兒科業務體系。原媽咪知道會員的所有權益可在企鵝門診繼續沿用,同時,企鵝醫生深圳門診將針對媽咪知道會員提供更多服務。
  • 逃離公立兒科,民營診所是新出路嗎?
    每逢疫情爆發、寒暑季節兒科就要比平常更加忙碌。但偏偏,父母愛掛急診。據中山三院嶺南醫院的數字統計,在急診兒科接診的患兒中,九成以上屬於發熱等非急診疾病。廣州市市婦兒醫療中心的數據也印證這一點,該院三年來40萬人次的急診病例中,超過八成屬於非緊急病症。該院表示,按照分級制度,病人本來是可以選擇看門診的,沒必要非得去擠急診。
  • 感冒藥賣不動了!流感患者減少9成,上半年貴州百靈淨利暴跌5成
    來源:市界曾嘉藝 作者 | 市界 編輯 | 東東 上半年,疫情帶火了口罩,卻「搞垮」了感冒藥口罩是賣火了,感冒藥卻賣不動了。根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PDB藥物綜合資料庫數據,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樣本醫院感冒用藥銷售金額為8331.85萬元,同比下降了24.83%。 有網友調侃,「疫情期間,都不敢感冒了」。
  • 嗅覺、味覺失靈,是普通感冒還是新冠感染?能否恢復?
    嗅覺、味覺失靈,是普通感冒還是新冠感染?能否恢復?01據新華社倫敦8月19日報導,歐洲研究人員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嗅覺失靈和普通感冒引起的嗅覺失靈存在很大差別。新冠患者辨彆氣味的能力更差,在味覺上難以品嘗出苦味和甜味。此外,嗅覺失靈的新冠患者通常可以自由呼吸,不會像感冒患者那樣有流鼻涕或鼻塞症狀。
  • 丁香園:基層醫療機構受疫情影響大 兒科診所門診量下降80%
    作為最小醫療單元的基層診所受到的影響很明顯,根據國家衛健委4月披露數據,診所數量環比從2019年11月的242410個減少到2020年2月的241884個,減少了526個。數量雖然不多,但從此前數據來看,這是近些年在診所數量上升趨勢中的罕見下調。同時,根據國家衛健委7月數據,截至2020年4月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均同比減少。
  • 36氪首發|「媽咪知道」深圳兒科診所業務被納入麾下,企鵝杏仁要...
    36氪獲悉,媽咪知道深圳兒科診所業務接入企鵝杏仁,雙方將聯手打造深圳兒科業務體系。原媽咪知道會員的所有權益可在企鵝門診繼續沿用;企鵝醫生深圳門診也將針對媽咪知道會員提供更多服務。未來媽咪知道線上平臺也會為企鵝杏仁線下兒科業務持續提供運營支持服務,從而進一步完善企鵝杏仁專科診所網絡建設,提升其綜合醫療服務能力,並協同全科中心、手術中心、專科中心等多種業態,為患者提供更全方位的醫療服務。
  • 銷售「假奶粉」的長沙診所罰款200萬,賣出1罐倍氨敏淨賺155元
    先看看這個大快人心的消息,向過敏、甚至不過敏「患兒」家屬推薦並銷售倍「假奶粉」的——長沙市開福區王建湘兒科診所,終於關停了!罰款200萬元,吊銷營業執照!5月14日,有媽媽在微博曝光: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因王建湘兒科診所醫生王建湘的推薦,她在其診所購買了13罐「倍氨敏」固體飲料,後又在母嬰店購買10幾罐,代替女兒原來喝的奶粉,作為主食。
  • 廣東新風採——湛江市劉柳芳口腔診所
    同樣,口腔科門診作為感染風險相對較高的門診,應以此次疫情防控為契機,完善並做好口腔診療感染防控的長期工作。 由本節新風採帶你走進湛江市劉柳芳口腔診所,該診所創辦於2009年是湛江市霞山區經國家衛生行政機構批准、湛江市醫保定點門診、集醫療、保健、教學於一體的牙科診所,
  • 應對寒潮就診高峰 新華醫院兒科門診服務升級
    新華醫院新升級的夜門診及雙休日門診服務解決了這個難題。2021年1月起,新華醫院夜門診服務服務升級,已覆蓋到全年的夜間實現線上全預約,讓患者就診更便捷,醫生出診更精準。據了解,新華醫院近兩年已經開展了兒內科夜間的照顧門診,兒科特需門診以及皮膚科夜間的特需門診。兒內科夜間的特需門診已經佔到兒內科總的特需門診的30%。
  • 眼科診所、視光門診醫療質量管理
    重視眼科診所醫療質量是對患者的負責,更是對醫生和創始人企業家的負責,共同做好診所醫療質量把控,降低醫療風險以及醫療事故發生概率,本文將從市場上常見醫療質量管理概述、眼科診所醫療質量把控環節、眼科視光診所/門診如何做好質量把控等方面進行分享。
  • 長沙「地王」樓盤內的兒科診所被罰款200萬,私人診所靠不靠譜?
    如此高昂的地價想必鋪面的租金也不會便宜,一個兒科診所要想生存下來,要麼就有治病救人的獨門絕技,要麼就是歪門邪道坑害患者的利益。對於這個兒科診所的投訴和舉報其實早在2018年網上就開始啦,有患兒家屬投訴診所醫生服務態度較差,2020年5月開始,開福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更是陸續收到多起消費者投訴舉報,稱當事人診所通過診療向患者推薦銷售「倍氨敏」固體飲料,過程中宣稱該款固體飲料為特殊醫學配方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