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城市副中心綠心的西北角塔吊林地,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未來,這片工地上將「崛起」三大建築——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為北京東部居民帶來文化盛宴。
記者今天(12月24日)從北投集團獲悉,目前項目已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並全面衝出「地平線」。這裡將有兩條地鐵線路通過,地下商業設施也將融合餐飲服務、文化創意、親子娛樂、藝術培訓等功能。
副中心三大建築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提升副中心公共文化服務能力,輻射北三縣
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及共享配套設施項目於2019年10月28日開工,目前項目土護降工程正在推進中。項目位於城市綠心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閒組團,與行政辦公區隔大運河相望,是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圖書館正在加快建設,支撐屋頂的鋼柱林立,將為建築撐起一把「銀杏葉」組成的傘蓋。劇院包含歌劇院、音樂廳和戲劇院三個建築,目前已經進入主體施工階段。博物館東館建築結構用上了減震隔震技術,設置了242個抗震支座,目前北京只有像大興國際機場等這樣的大型公建採用了這項技術。
據悉,三大建築將提升城市副中心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填補北京市東部地區文化基礎設施不足的空白,並達到對廊坊北三縣地區協同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三大建築及共享配套設施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集文化體驗、共享交流、演藝演出、展覽展示、休閒娛樂於一體的城市活力組團,以及北京市又一代表性的新地標。
北投集團作為三大建築的全過程代建單位和共享配套設施項目的投資建設主體,承擔整體項目的開發建設任務。據北投集團重大項目總監陳宏達介紹,2021年上半年,三大建築將實現項目主體結構封頂,2021年底前實現外立面亮相,2022年12月底實現工程竣工,並交付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文物局布展。
共享配套設施將成國際一流商業共享空間
三大建築共享配套設施總建築規模約30萬平方米,其中包括軌道交通預留工程,約4.9萬平方米,集商業配套、餐飲服務、能源保障、文化創意、親子娛樂、藝術培訓、共享停車於一體。
陳宏達表示,三大建築與共享配套設施採用一體化設計,保證了地上景觀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地上地下空間無縫銜接,觀眾可以從地下空間穿行三大建築,兼顧了實用性和便捷性。
M101和M104兩條地鐵線的換乘站將途經城市綠心。此外,這裡還配備了約20萬平方米的商業設施和9.2萬平方米左右的配套停車庫,方便觀眾出行和購物,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國際一流的商業共享空間。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