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雷太極拳,舊稱太極忽雷架,是太極拳的一個小分支,流行於河南溫縣一帶,有著特色極為鮮明的技術風格,但是目前關於忽雷太極拳的創源問題各有其說,有一說為李景炎所創,也有說是陳青萍所創,傳於李景炎。
一、忽雷太極創拳的兩種說法
(一)李景炎創編忽雷太極拳
關於忽雷太極拳的創拳者,門內普遍認為是清末河南溫縣趙堡鄉陳新莊的李景炎在師承趙堡鎮陳清平趙堡太極拳的基礎上,逐漸發揮創新成忽雷太極拳。據傳,李景炎又名李對,自幼家貧,父早亡,和母相依為命。因受村中練拳之風影響投在陳姓另一門下習拳。因聰明好學在陳清萍一家全家染病的時候不離不棄,殷勤照顧又刻苦練功,深得乃師讚譽,乃被陳清萍收為入室弟子。其功夫純正,拳法精絕。後以保鏢為業,江湖上有「鐵胳膊李對」的美稱。
(二) 陳青萍創忽雷太極拳說
現在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忽雷太極拳原本就是陳青萍所創編,李景炎繼承。太極拳一代宗師陳清平(1795-1868)將其一生武學精華心血,根據陰陽八卦開合順逆之理,結合陳式太極拳的大架、小架以及二路炮拳中的實用動作,結合太極拳原理融會創編。因感於弟子李對忠孝且練功刻苦所以傳予於他,後人稱為忽雷太極拳。
二、忽雷太極拳溯源
根據筆者實地考察訪問認為:忽雷太極拳是清末的李景炎先生在陳清平先生所傳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的一種風格獨特的拳架。
(一) 忽雷太極拳的發源地
忽雷太極拳的發源地陳新莊隸屬於河南溫縣趙堡鄉。陳新莊本與陳家溝是一村,後因陳氏家族日益龐大,於是在陳家溝村東另闢一村,名為陳新莊。也正是這麼一個比較典型的小城鎮,成就了「忽雷太極拳」太極拳今日的不斷完善。
(二) 忽雷太極拳的出處
太極拳一代宗師陳青萍總結一生練拳心得,將太極功夫運用分為三種勁路結合在拳架中,分別傳與得意弟子。李作智、和兆元所傳為代履勁,王賜信、李景炎所傳為騰挪勁和忽領勁。王賜信、李景炎同為師兄弟,他們把師傅所傳的騰挪勁和忽領勁結合在拳架裡,演練時,小巧緊湊,彈抖寸勁,兩腳踏地,忽忽生風,逐步加圈,忽領三角,與人格手圓活忽領,將人擊出,防不勝防,妙在哼哈二氣。
(三)李景炎所創忽雷太極拳的靈感呈現
李景炎出師之後,以保鏢、護院、授徒為生。相傳李景炎在走鏢途中休息之時,其所乘的烈馬從地上忽然站起來,猛然地抖動身上的塵土,其威勢驚人,馬的這一動作使得李景炎頓時有所感悟。
此拳在發勁階段,身手忽起忽落,忽柔忽剛,如閃電似迅雷,動作剛勁精巧,周身抖擻如顫抖,兩腳挫碾震促「嚓嚓」有聲,這些風格有別於其他太極流派,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之為「忽雷太極拳」或「忽靈架」,亦稱之為「方圓八封太極拳」。
三、忽雷太極拳的傳承與發展
清末至民國時期,太極拳逐漸在中國大地普及開來。以楊澄甫、孫祿堂、吳鑑全、郝月如為代表的太極拳家,在當時各類有關武術的活動、組織機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太極拳逐漸改變了以往在鄉村中口傳身授的傳承模式,取而代之的乃是各類的武術館、社等組織機構,太極拳己經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強烈的地域和宗法特色。
(一) 忽雷太極拳的早期傳承
繼李景炎之後,主要有李火焰子、楊書文、張國棟得其傳。而忽雷太極拳也逐漸形成了以楊書文和張國棟為代表的兩系。兩系傳人為忽雷太極拳的傳播與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們使得忽雷太極拳在溫縣、武陟、博愛、沁陽等地都得到了較好的開展。
張國棟一系傳承
張國棟(1866一1934),又名大貴,字應林。原系河南溫縣王屹檔人,後因宅院改動,遷至相隔幾步之遙的陳新莊。據其後人稱李景炎為張國棟的表叔。張國棟年幼時經常到李景炎家裡看練拳。李景炎非常喜歡張國棟,認為張國棟為可造之才,便收張國棟為徒。據傳張國棟嗜武如命,經常睡在長板凳上,一翻身滾下來便接著練功,經過多年習練,終於技藝有成。
楊書文一系傳承
楊書文,又名楊虎,祖籍溫縣縣東的武陟縣。楊虎為當地富戶,酷愛武術。為了拜訪名師李景炎,遂將家遷至與陳新莊緊挨著的王屹檔。楊虎一生習武不輟,多有所悟。他對忽雷太極拳的繼承與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所傳的忽雷太極拳被當地人稱為「楊虎架」,足見其影響之深。
(二)忽雷太極拳的當代發展
當前,忽雷太極拳不僅在國內擁有了眾多的習練者,而且早在五十年代就已漂洋過海在臺灣、美國、日本等地區和國家傳播。
經近100年的發展,時至今日,忽雷太極拳也逐漸在國外有了一定的影響,在韓國、義大利、日本等國家都有眾多的愛好者。另外,忽雷太極拳在北京已成立了北京市忽雷太極拳研究會,傳拳數百人。研究會成立後還致力於藉助北京國際都市的優勢向國外推廣發揚忽雷太極拳,目前已有澳大利亞、義大利、英國、德國等國家五十多人。
但是在忽雷太極拳理論方面仍是比較缺乏,僅有一些散見的歌決拳諺,也較少引起相關學者的關注,是中國武術研究的一項空白,制約著忽雷太極拳的發展。
忽雷太極拳太極拳是太極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它保持了太極拳本初的原理,風格純樸獨特,具有極高的健身、欣賞價值和防身技擊功能。老一輩武術家的辛苦所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不可在我們新一代人身上斷送,所以我們有義務及責任去將它發揚光大,使得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喜歡它,從它身上受益無窮。
摘自:《少林與太極》2013年第7期
文 / 張長念 張長思
編輯/孟俊峰
《少林與太極》微信公眾平臺自3月20日上線以來,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與支持,為了增加我們微信公眾號的趣味性、廣泛性與參與性,我們需要廣大武術愛好者更多的支持與參與。
✤徵稿:各地重大武術活動實時報導;各地突出的武術名家、拳師人物傳記;各地特色拳種的功法、套路等等需附帶相應的圖片 (投稿郵箱:345171690@qq.com)
✤參與:文章分享、轉發、點讚、留言、關注等
✤出謀劃策:點子、創意.
我們每周會抽取一到兩名幸運參與獎,獲得☘武術名師名家親自籤名的珍貴書籍,或☘與武術名師名家一起習武、探討的機會,還有可能☘免費獲得武術名師名家培訓授課的機會呢!心動不如行動,快來參與吧!
(本活動最終解釋權歸少林與太極雜誌社所有)
各位親:
擁有34年光榮歷史的《少林與太極》雜誌目前已啟動全面改版,今後將以嶄新的面孔和更優質的內容一如既往地與大家分享和互動。
千帆過盡,不忘初心。歡迎廣大新老讀者繼續踴躍訂閱《少林與太極》,訂閱方式及聯繫電話如下:
郵購電話:(0371)63632832
編輯小周:15639783489(微信號Bailee520)
發行: 鄭州市郵政局
訂閱:全國各地郵政局(所)
郵發代號:36-98
出版日期:每月5日
每期定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中國國際圖書貿易公司(北京399信箱)
國外代號:M1199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41-1156/G8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 ISSN1003-5176
同時歡迎您通過微信、電子郵件及來信來電方式,為《少林與太極》雜誌和公眾號踴躍投稿和多提寶貴建議,這裡是您和國內外同道好友一起講武論道的絢麗舞臺。
稿件投稿
郵箱:slyt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