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出自《增廣賢文》意思:一句同情理解的話,就能給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氣,即使處於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溫暖。而一句不合時宜的話,就如一把利劍,刺傷人們脆弱的心靈,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陣陣的嚴寒。
《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是一部古訓集、民間諺語集,為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其內容匯集了為人處事的各類諺語,很有哲理性,釋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體現。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
作家史鐵生曾寫過他與母親的故事。那些年,他因為雙腿癱瘓,脾氣變得喜怒無常,對著母親莫名其妙發火成為他的常態。母親擔心他,總是變著法兒地開解他,想要讓他出去看看花,解解悶。但他卻因為自己不能正常走路,更加暴躁起來。他把對命運的埋怨、對人生的失意、對自我的不滿,通通發洩在母親身上。直到母親離世,他才懊悔不已。
看過這樣一句話:「深入到骨子裡的教養,是不對親近的人發脾氣。」可現實往往是,我們把最好的脾氣留給了外人,卻把最壞的脾氣留給了家人。總有一些人,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朝父母發脾氣。一些傷人的話也瞬間脫口而出,絲毫不顧及父母的感受。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但,愛,不是我們傷害的藉口,更不應成為我們失控的理由。對父母和顏悅色,才是為人子女該有的尊重。而所謂的孝順,也包括和他們好好說話,多些耐心,多些陪伴。
俗話說:「衣服要乾淨,語言要文明」。這是告訴人們要說文明話。大家知道,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有一些約定俗成的禮貌語言,這反映了人類社會生活的某些共同準則,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良好祝願。健康的語言是文雅樸實、優美動聽的,它起到促進團結、激勵人奮進、改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積極作用。粗野汙穢的語言是令人討厭的,它會破壞團結、敗壞社會風氣、腐蝕人們靈魂。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會碰到這類情況:一句誠實、有禮貌的語言,可止息一場不愉快的爭吵;一句粗野汙穢的話,可導致一場軒然大波。「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就是這個道理。每個人都要學會使用文雅、樸實、健康、向上的語言,用文明語言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真正體現新世紀青年人優秀的精神風貌。
為弘揚時代新風,運用公益廣告傳播文明理念,中央文明辦組織開展「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公益廣告宣傳行動。江西文明網圍繞「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主題,製作了一系列網絡公益宣傳海報,以公益形式傳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和弘揚社會文明風氣。
推 薦 閱 讀
來源:綜合人民日報、百度百科
本欄目編輯:卜玉瑩
責任編輯:鄧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