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惡語傷人六月寒」,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教你學做人!

2021-01-18 歷史青火

我們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這漫長的歷史當中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文化,在農村當中的俗語就是其中的優秀文化之一,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人流傳下來的,雖然沒有經過仔細的研究考證,可是能夠傳流傳到今天自然是有它存在的道理,這些俗語我們如果能夠將它運用到生活當中,自然對於我們的幫助是不容小覷的,我們知道有句俗語叫做「惡語傷人六月寒」,其實它的下半句更經典,但是多數人不知道,更不知道這句俗語就相當於老祖宗在教我們如何學做人,這俗語說的是什麼道理呢?

在以前的時候,很多人都沒有接受過高等的文化教育,大多數人想要明白一些道理或者一些做人的原則都是需要從生活中去總結經驗,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子的總結方式,所以前人總結出來的道理大多數都很實用,雖然我們不能以偏概全,但是老祖宗他們總結的一些智慧卻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這就俗語的上半句說的乃是「惡語傷人六月寒」。其實我們從字面意思上面就非常好理解。

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過程通常都是以語言交流為主。每個人難免會遇到時運不濟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你作為他的朋友惡語相向,自然會給別人帶來巨大的傷害。畢竟曾經有人說過語言就是一把無形的刀子,雖不見血但是刀刀誅心。其給人帶來的傷害是無法磨滅的。所以我們無論在碰到什麼事情的時候,對於他人都不要惡語相向,不要去惡言中傷,否則一時嘴上痛快了可是你給他人所留下的形象,卻是永遠無法改變了。

這句俗語的下半句其實叫做「好言一句三冬暖」。這句話告訴我們要用善良的語言去結交善緣,在生活當中我們不經意的一句同情理解的話,卻能給人家很大的安慰,就如同雪中送炭一般,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使人溫暖如春天一般。

這句俗語完整的解釋下來,其實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經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們在與人進行交際的過程當中要與人為善,不要用語言去傷害他人,在他人遇到危難的時候我們要用安慰的語言去安撫他們,絕對不能落井下石去嘲諷別人。老祖宗早就明白了這道理,更是將它總結成俗語流傳下來,教會我們如何做人,畢竟古人都說「以和為貴,與人為善」才是最重要的。有什麼想法都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哦。

相關焦點

  • 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俗語往往言簡意賅,一句話,你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增加智慧。今天見到這句俗語,感悟挺多,也有啟迪,書寫出來,與君共享,但願俗語彙給你帶來的是消除酷熱的涼涼清風。好話,惡語,都是語言,我們得弄清楚啥是好話,啥是惡語。人際交往,待人處事中,語言的確很重要,要不咋會有「禍從口出」之俗語。弄清楚弄明白好話與惡語,簡單,別整得那麼複雜。
  • 「惡語傷人六月寒」:這4句口頭禪殺傷力極大,哪怕家人也別說
    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有這樣四句「口頭禪」殺傷力尤其大,說出來往往都會傷害到別人的自尊,即使是朋友,親戚,都不要說。01你以為你是誰呢「你以為你是誰?」說出這句話的人,往往自視甚高,也喜歡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口頭禪。
  •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當我們給水杯盛水時,都不會將水杯盛滿,會留一部分空間出來,這樣水就不會溢出來,端杯子的時候也不會擔心開水撒在手上燙傷了,而月亮也是如此,當月亮特別圓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月蝕,用一句俗語來概括就是「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說的就是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做到真正的完美的
  •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的就是各式各樣的俗語。俗語言簡意賅,別看寥寥數十字,都是還是很值得去品味的。俗語雖然簡潔粗糙但正所謂「瑕不掩瑜」,其蘊含的智慧卻是包羅萬象,無所不及,很多俗語還不乏大道理。流傳了上千年的俗語,依舊有很好的啟發意義,讓人受益良多。
  • 好好說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你想要別人尊重你,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亦勿施於人矣!同時,更應學會如何自尊自愛。謙遜的人,說話和藹可親,待人真誠,永遠一副謙謙君子的樣貌。說話咄咄逼人、事事強詞奪理、喜歡無理取鬧、特愛雞蛋裡面挑骨頭、善於開罪於人的人,不是修養不夠,就是嚴重的不自信使然,或是患有嚴重的人格分裂症。我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就有各種議論,這很正常,也無可厚非。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
    說起俗語我們往往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就像這句「笑貧不笑娼」想必很多人都聽說多,但是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下半句是什麼吧!這句話不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詩句,也不是那本經典著作的「名句」,而是民間流傳的俗語。
  • 【金玉良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增廣賢文》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出自《增廣賢文》意思:一句同情理解的話,就能給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氣,即使處於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溫暖
  • 俗語:會當媳婦兩邊瞞,不會當媳婦兩邊傳,老祖宗教你當家的藝術
    俗語:會當媳婦兩邊瞞,不會當媳婦兩邊傳,老祖宗教你當家的藝術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很多家庭裡最讓人頭疼的莫過於婆媳關係。這種關係很微妙,作為兒媳,和婆婆的關係太冷淡了不好,太親密了也不好。老人們的話都有個優點,沒有刻板的之乎者也、只是大白話,讓人一聽就明白啥意思,而且實用性還特別強,細細品來總能領悟些做人的道理。這句話聽起來意思很簡單,意思是:一個好的兒媳婦首先不能是傳話筒,不能別人說啥她就跟著說啥,這樣反而容易引起誤會,心裡要像過濾器一樣把不該說的留下來、該說的再說給別人聽。
  • 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人人都聽過,下半句更經典,卻很少有人知道
    如今年輕人很少講俗語,對俗語的認識也大大落後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老人說一些俗語。這句諺語有講人生道理的,也有教我們做人的道理。這幾句話是祖輩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或人生經歷,總結出來的,也是他們留給後代的一筆財富。很多人肯定聽過「朋友妻不可欺」這句話,從字面上可以理解,就是朋友妻不可欺。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經過幾千年的沉澱,能夠流傳到現在的俗語和古籍無一不是經典中的經典。在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能夠聽到一句話,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吃回頭草的馬不是好馬,但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更經典的,它是什麼呢?
  • 惡語傷人十月寒
    猶記得《九號秘事》中的那個老太太,由於接線員安迪的那句:「它只是一隻貓而已,和其他的貓又沒什麼兩樣,死了一隻,你換一隻養不就好了嗎?」真的是應了那句「惡語傷人六月寒。」陌生人都是這樣的,更何況是自己最親的親人呢?
  •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句句讓人感同身受
    二 * 你的眼光停留在哪裡,它就會影響你。老覺得別人炫富,也許是因你太物質;老懷疑他人漂亮全是整來的,是因你太在乎外表;老認定別人在秀恩愛炫幸福,是因你內心痒痒渴望。有話說,越缺什麼,越炫耀什麼;其實,這話映射的就是,你越在乎且不屑別人所炫耀的,就越是你想要的。三 *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不要拿脾氣當作與他人博弈的武器。
  • 俗語「不怕出山狼,就怕藏家鼠」,啥意思?老祖宗教你看透人性
    現代人對俗語的了解非常少,這主要是因為很多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發展走入了末路。但可喜的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依然可以聽到有人在說俗語。相對於雅言來講,俗語確實土得掉渣,但是這並不能否認俗語的魅力。絕大多數農村俗語,都與老百姓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能夠讀懂俗語所蘊含的道理,相信對自己的人生有非常大的幫助。
  • 夫妻間讓你寒心的瞬間有哪些?網友:真是惡語傷人六月寒
    夫妻間讓你寒心的瞬間有哪些?記得我媽家那時候門前有一棵花椒樹,弟媳用新鮮花椒做了一條魚,又麻又辣非常好吃,想著前婆婆喜歡吃重口味的魚就採了一些花椒回家跟前夫說,讓他拿二十塊錢給我去買條魚,結果他的回答讓我心寒,你這麼好吃,這麼想吃魚,去撿幾個瓶子或者再去街上刷幾雙皮鞋也就把魚買回來了,第二天我就去了浙江打工,後來認識了現在的老公,果斷把婚給離了。
  • 又到一年殺年豬時,俗語「屠夫不殺五爪豬」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
    摘要:又到一年殺年豬時,俗語「屠夫不殺五爪豬」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文/農夫也瘋狂不知不覺中就要迎來2020年的新年了,因為在農曆2019年沒有立春,並且也沒有閏月,所以今年的春節來得有點早。下半句更經典!關於殺年豬在農村裡其實是有些說法的,一般如果誰家裡要殺豬了,都會先挑選一個「好日子」,然後再去請屠夫,如果他們正好有空就會過來幫忙。如果沒空,就得再約一個日子。而俗語「屠夫不殺五爪豬」就是眾多說法中的一種,其意思是說屠夫不應該屠殺腳上有五個爪子的豬。正常情況下每頭豬有四條腿,而每條腿上都是四個爪子。
  • 「惡語傷人六月寒」:好好說話,對有些人是有多難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可見,言語的力量,是有多大。當我們情緒低落,身處困境,別人的一句溫暖鼓勵的話語,可以讓我們瞬間燃起希望,恢復鬥志;反之,當我們取得一點成績,正是喜悅之際,別人的一句諷刺、挖苦,也能瞬間破壞我們的心情。
  •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觀影《狩獵》
    @黃翔:《狩獵》敘述的是一個幼兒園老師--為人和善的「大男孩」盧卡斯,跟孩子們打成一片,卻因為一個小女孩隨口編造的控訴而陷入性侵醜聞,在未經嚴格證實(或許是無法證實)的情況下,園長做出了主觀判斷,加上對小女孩進行極具誘導性的、不嚴謹的核實過程,從而判定盧卡斯存在性侵行為,至其身敗名裂,最終一無所有……晚了半個小時去
  • 民間俗語:「飽暖思淫慾」,後半句更經典!看透人性,說破現實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傳統俗語更是深入我們中國人的骨子裡面。但是呢,我們很多人對於這些廣為人知的俗語,卻經常會發生前半句滾瓜爛熟於心,但是後半句就忘了。大多數的時候,整句的精髓,卻往往都在後半句,同時,經典更是後半句。比如:我們都知道「飽暖思淫慾」這句話,但是,你能說出來它的下一句嗎?
  •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才最經典,道盡人性!
    中國歷史文化中,俗語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是漢語語彙中被人民群眾所創造,在群眾中口語流傳。具有簡練而形象化的特點,大多是勞動人民所創造出來的,反映了人們生活經驗以及願望。俗語似乎顯得更為接地氣些,一般不像是那些詩句和名言警句一樣被史書記載下來,而是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它的來源一般是人們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今天這句俗語聽起來有些不一樣,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才最經典,道盡人性!很多人都對俗語不以為然,認為這不符合自己的文化素養。
  • 民間俗語:「餵狗別餵飽」,下半句更現實!來自古人的忠告
    民間俗語:"餵狗別餵飽",下半句更現實!來自古人的忠告俗語文化是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幾千年來,雖然我們國家的文明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但還是很多人是沒條件接受教育的。所以古人們為了指點下一代,為了將自己積累下的經驗傳遞給後人,也就總結出了這些民間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