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這檔節目中最讓人迷惑的就是導師給的晉級標準,先是有郭敬明鼓勵何昶希的S卡,後來又有陳凱歌給到陳宥維的A卡,再就是大鵬「天使劇本」選了張逸傑。
這樣的操作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激起了觀眾對小鮮肉的聲討,不過相比於何昶希和陳宥維兩個「半路出家」的小鮮肉,張逸傑被選中則是最讓我難以理解的,因為他真的不配。
陳凱歌把最後一張A卡給了董思怡,理由是為了給任敏找一個搭檔,這一點我倒是可以理解。
緊接著,大鵬手握「天使劇本」有選擇三個人的權利,當時臺上不少演員聽到這個消息後眼睛放光,觀眾也一度以為曹駿有了希望,然而大鵬最後的選擇卻讓人大跌眼鏡。
因為大鵬選了倪虹潔、張逸傑以及黃夢瑩,選倪虹潔是因為她確實有演技,但選後面這兩位的理由則是「兩個人視覺形象上很搭」。
當時看到這裡我真的想問一句:這兩人哪裡搭了,從臺上表演到臺下表演都是一點都不搭。
兩人最後一輪搭檔合作的是《情深深雨濛濛》,張逸傑版何書桓不僅駝背,臺詞說不清楚,臉上的表情管理也有些不到位,整部戲中基本上看不出多少多少情緒變化,在這一場表演中甚至不如演「杜飛」的張大大。
在上一輪因為有溫崢嶸帶出演《梅蘭芳》而被誇獎的黃夢瑩演「依萍」這個角色的時候完全也是不在狀態,臉上看不出多少情緒變化,更不用提與張逸傑之間的CP感。
然而就是這麼一對臺上表演得不到導演誇獎的組合卻被大鵬說形象上很搭並且被選中「天使保送劇本」。
大鵬這樣的做法很容易就讓人想到一個事實:節目組想保小鮮肉張逸傑。
只是張逸傑真的值得他保送嗎?
第一輪表演中,張逸傑與何昶希合作《陳情令》完全是在毀原著,何昶希沒有表演經驗所以全程拉寬。而張逸傑也沒有好到哪裡去,站在那裡彎腰駝背,甚至連臺詞都說不清,最後陳凱歌氣得在兩人演完後親自教臺詞。
到了導師點評環節,陳凱歌和爾冬陞都表示和童星出身的張逸傑已經合作過。
陳凱歌評價張逸傑:「你從童星出身一路拍到現在,演成這樣不應該」
爾冬陞則是表示:「兩人早已經合作過了,你其實是一個老演員了,但是連基本的肢體都不行」,
前面毀了藍忘機,後面又毀了何書桓,但張逸傑依然得到了大鵬的認可,這是最讓人唏噓不已的一點。
在《演員請就位》開播前,最終晉級的年輕演員在觀眾群體中基本沒有關注度,試問:陳宥維、王楚然、晏紫東、何昶希 、張逸傑、丁程鑫這些名字有很高的名氣嗎?
然而現在的事實就是這些人全部晉級了,而觀眾熟悉的童星和一些老演員則是被淘汰,甚至沒有多少鏡頭。
相比於已經晉級的其他年輕演員,張逸傑與他們相比於已經不能再稱為「新人」,因為他已經出道演了十年戲。
童星出身給了張逸傑很多光環,然而也限制了他的自我認知,在童星時代形成的表演方式一直延續到成年時代也就成了包袱。
在《演員2》這個舞臺上還有兩位童星出身的演員也陷入了和張逸傑一樣的「童星」困境,一個是曹駿,一個是王莎莎。
曹駿比張逸傑更出名,但是他卻多年沒有好的劇本,所以觀眾只記得他是「童星」。因為長期沒有好戲拍也導致曹駿一直沿用了自己的表演方式,在表演的時候只能算是中規中矩,按照標準的學院派表演方式完成,所以在導師看來就是沒有驚喜。
王莎莎的表演更加外放,但她也是跳不開學院派的表演方式,所以才會被導師提醒「表演太話劇了」。往往這樣的演員在市場上一抓一大把,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自然也很難讓導演選中。
張逸傑的童星困境體現在他的表演放不開,在有了一定的作品和名氣之後便以為自己是偶像,再加上臉確實也比較符合少男少女們的審美,然後就給了他一種可以走偶像派路線的錯覺。
其實張逸傑不敢做大動作和表情就是因為「偶像包袱」太重,恰恰也是這樣才導致了沒有一個角色能演出靈魂。同樣是童星,曹駿、王莎莎被淘汰,但為什麼張逸傑能被大鵬看中,因為他外形上確實是小鮮肉的標準,剛好符合節目的捧人要求。
十年戲齡可以算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經歷,張逸傑是不缺戲拍,但他現在在已有的功勞簿上沾沾自喜不思進取,遲早也會被淘汰。
其他童星亦是如此,只有把過去的榮耀都忘掉,與童星標籤做一個了斷才能進一步突破自己,如果一直沉浸在「童星」的稱號中,那這個身份將會成為他們限制自我發展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