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李遠莉)「兒子考上華中科技大學,我真的很高興。這幾年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9月25日,貴陽市民趙倫建說。
為了供兩個兒子上學,三年前,趙倫建成為了一名滴滴代駕司機。每天工作到凌晨2點,每年工作約300天,累計代價10萬公裡,這個路程可繞地球兩圈半,每年為家庭增收六七萬元……
大兒子趙一航很爭氣,今年以640分的成績考上了雙一流985高校——華中科技大學。趙倫建用勤勉,回應生活的磨難,為自己的小家撐起了一片天空。
趙倫建和兒子
八年前,因所在企業效益不佳,42歲的趙倫建和妻子雙雙待崗。
「拿著熱學動力學大專文憑,我跑遍了人才市場,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趙倫建說,那時妻子體弱多病,兩個幼子分別上幼兒園和小學,生活的重擔壓在了他一個人身上。
回憶當年,感慨萬千。趙倫建原單位是一家建築企業,他1991年從貴州工學院畢業之後,一直在這家企業工作。當時月薪最高時能拿到7000元,「從沒想過有一天會下崗。」
靠著積蓄支撐了幾年。2015年,趙倫建用自己的私家車跑起了滴滴快車。後來,國家調高網約車門檻,他的車齡超限,只能退出。
2017年,大兒子考上了觀山湖區第一高級中學。隨著兩個孩子的成長,開銷越來越大。偶然聽說代駕收入還不錯,趙倫建決定試一試。這一跑,就是三年。
第一次代駕,46歲的趙倫建,緊張得像初入職場的小夥。
穿戴好統一的服裝,騎上自備的摺疊電動自行車。第一天上崗,忐忑不安的他在10分鐘後,接到了第一單。
聯繫車主,公司要求第一句要用普通話說:「您好!滴滴代駕為您服務。」他一慌全忘了。旁邊「師兄」的提醒,也被車主清晰地聽在耳裡。見面時車主笑著說,「第一天跑代駕哈,不用緊張」。
開車前,他深吸了一口氣,「大概30多元,錢不多,卻是我做代駕的第一筆收入,很激動很開心!」從此,他開啟了黑白顛倒的工作模式。
若非有事,風雨無阻。每晚七八點出門,次日凌晨兩三點回家。收拾一下,一般凌晨6點開始睡覺,到下午2點起床。
運氣最好的一天,趙倫建跑了9單。時間銜接得非常好,剛結束一單又接到另一單,那天一共賺了700多元,「那也是做代駕以來,最高興的一天。」
運氣差的一晚,從晚上8點到12點,左等右盼,四小時裡只蹲守到一單,還是個起步價,僅賺36元。
讓趙倫建最感動的,是一名年輕女車主。路線是從世紀城合肥路到省農科院,他不小心兩次拐錯路口,繞了六七公裡路。發現後,趙倫連忙道歉,打算退錢給她,但女車主說:「不用了,做代駕很辛苦,你也不是故意的。」
他遇上最難纏的,是一名喝醉將目的地寫錯的男車主。到達終點,車主堅稱自己沒寫錯。兩人從相談甚歡,變為車主幾次趕趙倫建下車。「你喝醉了,不能開車,我不可能丟下你。」忍受著辱罵,他將車主送回了家。
……
三年來,他每年工作至少300天,日均接三四單,累計代駕10萬公裡,裡程可繞地球兩圈半,每年為家庭增收六七萬元。這份收入,能維持一家生活開銷,讓兩個孩子正常入學,妻子也有錢治病。
與此同時,趙一航也獲得了滴滴「橙果計劃」獎學金。「橙果計劃」是國內首個關注網約車司機子女教育發展的公益項目,針對當年參加高考的司機家庭子女,提供加油包、報考指南、夏令營、獎學金等一系列幫助,後續還將提供實習機會和校招綠色通道。
大兒子的爭氣,讓趙倫建很欣慰,他教導兒子,人生之路就像坐過山車,高高低低總有起伏。無論順境逆境,腳踏實地,勤懇奮鬥,就能創造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