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輕鬆關注,共享思想盛宴
每日一言
一個偉大的國家必然是充滿愛心的國家,一個不關心弱勢群體的人不可能成為偉人,而一個不關心貧困人群的國家也不可能成為偉大的國家。━━馬丁·路德·金
「其實廣州的盲道比外地好很多,可也有不少問題,我經常在盲道上迷路,不知道該往哪兒走」
文/鄢烈山
對於所謂「盲道」,廣州市的盲道,我本來不想說什麼的,讀了《南方都市報》6月17日廣州版關於盲道的民調,我忍不住要說一說。因為:
一,據說,廣州目前已鋪設盲道超過1100公裡,比廣州至武漢的武廣高鐵還要長,甚至趕得上廣州至上海的距離,堪稱華南盲道「長度之最」。——可見投資規模非常大,花了納稅人包括我的不少銀子!
二,我知道廣州的盲道,是給外國人看的,顯示中國已多麼現代化、人性化,人權或人道主義已與發達國家接軌,而實際上呢,根本「不怕」外國人看;但是,廣州相比其他有盲道的大城市,是建得還算比較好的(這話不是我說的,報導中有個姓莊的湖南籍的盲人,他在廣州生活了兩年,這樣說),可見問題在中國大城市的普遍性。
三,民調是起因於今年5月1日,廣州首部關於人行道設施設置的地方性技術規範《城市道路人行道設置設施規範》正式實施,第一次用「標準」來規範廣州轄內盲道、人行道設置。新規「落地「已滿一個半月,執行效果究竟怎樣?——我居然不知有這麼個新規,且已經實施,這說明什麼?
廣州市《城市道路人行道設置設施規範》,到寫這篇文章我也懶得搜索來看看,我可以肯定這就是官樣文章!
先說人行道。廣州中心城區的主幹道東風路、環市路、廣州大道、黃埔大道,馬路上統通沒有自行車道,禁行民用摩託車和電動車,只有汽車道。所謂「人行道」既有人行走,也允許自行車跑(一些街段叫「綠道」)——這樣的「人行道」,能叫人行道嗎?
如果不能像杭州等大多數城市開闢自行道(電動車)道,,還談什麼人行道設置規範?
其次,如果人行道上允許自行車混跑,保障失明者通行權的盲道有什麼意義?
「市城管部門表示,新規主要適用於廣州市城市道路新建、改建、大中修工程中的以及使用過程中新增的人行道設施的設置。」——那就是說,原先建的,如果不到改建和大中修,就維持現狀羅?
調查顯示,83%的受訪者對廣州盲道現狀「不滿意」,92%的受訪者稱盲道被侵佔現象「很普遍」,80%的受訪者認為廣州盲道設施不足的最主要原因出在政府身上,77%的受訪者不清楚盲道主管部門究竟是哪個。對於《規範》的出臺與實施,有91%的受訪者表示歡迎,認為有必要為盲道訂立標準,但也有85%的受訪者擔心新規約束力不夠,繼而影響落實效果。
我相信受訪者對現狀不滿的佔壓倒多數(2/3以上),而且主要問題出在政府。
我不相信的是,當初建盲道時,政府沒有施工標準嗎?這種純民用施工標準又不是造核潛艇,不屬於什麼高科技和機密,國際上有現存標準可資參考。
施工標準早有,就是不實行!
正如廣州市盲人協會主席陳陽建議的,「相關部門應加大對人行道、盲道鋪設單位及其施工人員的培訓,政府在工程驗收環節嚴格把關,甚至可以引入盲人體驗驗收制度。」——如果驗收是認真的,不達標不給錢,哪家公司敢找未經培訓的農民工來濫竽充數?
還是廣州市盲人協會的這位主席陳陽,他說」國家僅要求一、二級馬路設置盲道,但廣州除了一、二級馬路之外,三、四級馬路甚至內街內巷都有盲道,服務意識還是很強的。」——他的話說得好聽,我理解他的處境和身份。但我不信是什麼「服務意識」強。因為修那麼多調查舉出的斷頭盲道——像人的盲腸一樣,不僅沒有多少作用,還可能引發盲腸炎——害死人,動機就很可疑。
有名目做工程,就有大錢賺,這是公開的秘密。如果驗收都不認真驗收就給了錢,就難說沒有吃回扣分贓。——這是以小人之心猜度,還是邏輯推理的正確結論?
那個姓莊的湖南籍盲人說,我在廣州生活已兩年,每次出門都很糾結,很少一個人外出上街,大多數時候,我會跟親友或其他盲人一起外出,彼此攙扶著小心走路。最令我擔心的並不是斷頭、彎曲盲道,而是各種不可預知的危險。……我經常在盲道上迷路,不知道該往哪兒走。
修這種盲道的人,是心盲了,良心黑了,應該下猛藥治;對於貪腐分子,像割盲腸一樣割了它!
(圖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