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局中人》開播前備受期待,潘粵明+張一山,兩個演技派兄弟飈戲,豈有不好看的道理?然而現在豆瓣評分出來,卻只有5.5分,將近14%的人打出了一星。這個成績比剪輯混亂的《秋蟬》還低。其實看看評論就會發現,大部分打低分的人,都是在看了前五六集後打出的分數。
如果單看前面幾集的話,該劇的水準的確不怎麼樣。這和演員的演技沒關係,很多人都將責任推在張一山頭上,說其演戲用力過猛,其實這真的冤枉張一山了。張一山的演技沒有任何問題,完全可以撐得起沈放這個角色。看看下邊動圖中這個掄錘子砸手的動作,內斂而又極具爆發力,眼神沉穩中帶著蔑視一切的兇狠,讓觀眾看的心驚肉跳而又嘆服不已。
電視劇《局中人》張一山
那究竟前幾集的問題出在哪呢?我認為主要是敘事手法有問題:前面鋪設太多,導致劇情進展太慢,鬆散拖沓,失去了懸疑諜戰劇最需要的緊湊感。如果改變敘事手法,讓這部劇的評分還能提高1.5到2分。
這部劇我一直在追,其實直到汪洪濤犧牲,沈放用借刀殺人之計除掉叛徒,感覺整部劇才漸入佳境,之前的劇情一直缺少起伏和亮點,是很多人棄劇的主要原因。
如果前面開頭四集內容都去掉,開篇直接講沈放以情報專員的身份調查澡堂軍人被殺案,隨後和汪洪濤接頭,接受剷除叛徒的任務,同時被大哥沈林懷疑,以及和羅處長周旋鬥智,三條線同步展開齊頭並進,中間再穿插家庭和情感糾葛。這樣處理的話情節一下子就緊湊了,懸念和緊張感會變強許多,省了前面冗長的鋪墊,一開篇就緊緊把觀眾的心抓住。
《局中人》潘粵明和張一山
至於開頭前四集的鋪墊內容,可以用插敘和倒敘結合的方式,植入到正在進展中的情節裡。畢竟在加藤辦公室偷文件,沈林刺殺加藤,監獄甄別身份這些情節,本身就很簡單,篇幅可以壓縮的更短,而且這幾件事時間跨度很大,都是些回憶性內容,很適合用插敘和倒敘的方式植入。
現在生活節奏太快,人們看劇也沒以前有耐心了,因此開篇就高能,第一集就能留住觀眾,是一部劇成功的重要因素。在這一點上《隱秘的角落》就做得很好,開篇就是秦昊將兩個老人推下懸崖的橋段,直接就牢牢把觀眾的心抓住了。而反觀《局中人》前面幾集都是些無關痛癢的回憶性情節,看的人昏昏欲睡,自然就有很多人失去耐心,刷差評棄劇了。
電視劇《局中人》柳如煙
另外,看《局中人》的朋友不知有沒有和我同感的,劇中兩個女性角色,柳如煙和姚碧君,是不是長得很像?不知是不是我臉盲的原因,反正我一開始是分不清她們倆誰是誰。大家不妨再對比一下,上圖是柳如煙,下圖是姚碧君。
電視劇《局中人》姚碧君
兩個很重要的角色,面部相似度這麼高,是刻意安排的嗎?讓觀眾在看劇的同時玩「找不同」的遊戲?我覺得這樣挺影響觀感的。如果說《局中人》的評分低和演員有關係的話,我認為這是唯一的關聯。
這部劇看到後面,尤其是沈放利用羅處長借刀殺人這裡,才算真正有了感覺,其實無論從演員演技,還是劇情設置上看,這部劇還是不錯的,雖說不上多優秀,但評分在及格線以上是完全沒問題的。開頭前幾集的失誤,導致這部劇流失了太多的觀眾,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