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裝者》是目前為止我覺得最好的國產諜戰劇,至今不能被超越。
該劇以抗日戰爭中汪偽政權成立時期為背景,通過上海明氏姐弟的視角,講述了抗戰時期上海灘隱秘戰線上國、共、日三方殊死較量的故事。
大哥明樓(靳東扮演),大姐明鏡(劉敏濤扮演),二哥明誠(王凱扮演),三弟明臺(胡歌扮演)。
明式四姐弟,真的是把偽裝者演活了,配上緊湊的劇情,這部劇現在在豆瓣的評分都在8.5分,被評為2015年最高分大陸劇。
但時隔五年,同為諜戰劇的《局中人》卻沒有這麼幸運。儘管有演技派潘粵明,張一山加持,依舊挽救不了它高開低走的劇情。豆瓣的評分也一天比一天低。
同為諜戰劇,同樣有實力演員加持,《局中人》為什麼不能大火,並且還被各種吐槽?
其實這部劇越看越覺得無味,演員有一定責任,但最大的責任還是在劇情本身。
潘粵明的演技自是無可挑剔,在劇中扮演的大哥沈林,演技也是可圈可點,但是要說有多驚豔倒也談不上。
畢竟劇情的懸疑感和張力就擺在面前,演員的演技再好,也挽救不了一個不好的劇本。
再談到張一山,張一山算一眾青年演員中,演技好的演員了。但在《局中人》這部戲裡,張一山的表演,只能算是過關。
但是這個不是張一山本身的問題,而是劇本角色的問題,張一山扮演的沈放,是一個沉穩切且優秀的特工,這個定位是明顯不符合張一山的,因為在演這種角色的時候,還是需要沉澱和有閱歷的,才能更好詮釋這個角色。
張一山憑藉自己的解釋演繹沈放這個角色,沒有太大的疏漏,但是有些地方能明顯看出用力過猛,比如故意裝狠,挑眉、要腮幫子,說話故作深沉,顯得有謀略。
儘管張一山已經很盡力扮演好這個角色,但因為自身閱歷關係,他依舊演不活沈放這個角色,再加上狗血神劇情的推動,沈放這個角色留給觀眾的不是沉穩優秀的特工,而是無時無刻想著撤離但又無時無刻在暴露自己的毫無偽裝能力的處級特工。
還不是沈放是主角,有主角光環,我真的覺得按照現在這個劇情,沈放已經夠犧牲好多回了。但是劇情每次也都能讓沈放化險為夷,其中辦法,不是讓劇情與劇情反轉,而是編劇隨便找個人犧牲了,然後沈放的嫌疑就又被洗脫了。
沈放的情報來源都靠別人,偽裝更是依靠犧牲戰友。營救戰友沒有一次成功,戰友的犧牲都是為了洗脫沈放的嫌疑。
為什麼《偽裝者》能夠被評為深入人心的好劇,《局中人》就只能以爛劇收場。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偽裝者》的劇情,一環扣一環,能讓人心跟著劇情一步一步推動,然後化險為夷,每個劇情與劇情之間都是有聯繫,有交代的,而不是編劇的人為反轉。
簡單粗暴死個人就完事了。所以《局中人》如今越來越走下坡路,和演員的關係真的不太大,就算張一山沒有演繹得十全十美,但也不至於為負,要怪就只能怪劇情太爛了。
為了讓父子關係從仇恨到和解,編劇能想出來的反轉就是,父親腿上曾有彈片,導致脾氣暴躁,所以動手打沈放母親,最終沈放母親生病去世。
沈放聽後,怪自己不理解父親,然後原諒父親。
父子之間皆大歡喜,完成和解。這樣的反轉未免太蹩腳。當然劇中這樣的劇情更是多得不能再多。
一部好劇,有好演員加持,也要有好劇情支撐,要不然多浪費演員的演技,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