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的背後觀眾群體,聊聊《電子情書》

2022-01-11 黃銳

***

上課時老師講過,電影傳承到今天主要可分三個流派:前蘇聯蒙太奇學派、歐洲寫實主義、美國好萊塢系統。

了解流派的區別,意義在於評價一部電影時知道其中的語境:用好萊塢類型片的標準去看《路邊野餐》,是錯位的。知道這個背景知識,你可以一下看出四十年來中國導演的取經之路,「第五代」走蒙太奇的路、「第六代」走的是寫實主義,寧浩、徐崢、吳京取的是好萊塢的經。

有意思的是,在同一個導演身上,出現《黃土地》《霸王別姬》兩條路的傑作。張藝謀更是,什麼路都走過。

以上說的流派區別在於影像的範疇,可惜的是,縱然四處取經,中國到今天似乎也沒有一個「主流民族影像敘事方式」。日本是有的,橫平豎直消滅縱深的影像畫面,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東洋映畫。前幾年有一部《夜以繼日》,還被不少人批評「太像法國電影了」,這都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特色。香港電影也是有的,你一眼就知道那是香港電影。

講這個,是要反過來看自己:作為觀眾,你是哪一路的?

之前在教室裡看電影,每次看到九十年代美國電影,出現那種金髮甜心類的女角色,我和張鈺良都會相視一笑——因為想到一個從打扮到氣質都特別九十年代紐約風的老同學。

王爾德說過一個金句:生活模仿藝術。在今天這個較為和平的年代,你是什麼人,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你的消費。

而且這東西有一個窗口期。不負責任地說,就是你大學畢業前後接觸到的世界,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世界觀。說實話,這個推論我是根據幾年前某國外音樂平臺給的數據,說人一輩子喜歡的音樂風格,絕大部分是在他十二三歲時聽到的新歌;過了二十二歲人就很難接受全新的音樂類型了,除非跟他之前聽過的很像。

這兩天新一季《脫口秀大會》上線了,某位女演員再次登上網絡熱搜。不知道有沒有相關數據,我的感覺是,這位女生作品精神的源頭來自二〇一八年夏天席捲全球的某個社會活動,在往前可追溯到某位美國總統的上任;這位女生的表達方式,則是從《吐槽大會》可追溯到《奇葩說》。也就是說,只要你有過這段經歷,看過這些節目、網上刷到過這些新聞,你再看這位女演員的作品其實是很順暢的,我想不會有什麼受到冒犯的機會。

問題就在於,你如果沒有這些衝浪經歷就很難理解其中笑點,不是一路人。過去幾年網上的各種思潮,把網民硬生生分為不同陣營,陣營之間水火不容,弄潮兒休想同時賺到兩方的錢。更有趣的是,這些不同陣營分得再細,其實恐怕也只是廣大網民的其中很小一部分。

我覺得最要緊的是知道自己是哪一路的。然後,能不能通過欣賞別的作品,看看背後是什麼樣的受眾,去理解他們的思考方式以及生活趣味。

從我自己說起,我聽中文流行歌最在意咬字,就像英文單詞中元音輔音在詞首詞尾一樣,一句中文歌詞,句首、句中、句尾要怎麼處理,「越南河內」「東四十條」重音在哪兒,像聽相聲一樣聽歌,而不是簡單的詞曲編混錄搭配。從這個層面去聽,我喜歡的中文歌手也就一兩個。一聽就聽出來,高下立判。

所以每次聽其他歌手的作品,我都在假定自己是人家的粉絲,去體會別人的幸福。也挺好,就是知道跟自己不是一個流派。

電影也是一樣。我直到前段時間才知道,我最熱愛的愛情片導演許秦豪是侯孝賢和小津安二郎的追隨者,那部《八月照相館》深深受兩位偶像的影響。但侯孝賢小時候看的都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小津安二郎則是受好萊塢影響更多。那這個要怎麼算呢,哈哈,說起來也挺有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許秦豪與是枝裕和都深受侯孝賢影響,這二位在 1962-1963 前後腳出生,他們大學畢業前後正好就是侯孝賢作者電影出道之時。也就是說,他們的趣味恐怕並不在於偶像多麼出色,而在於在他們最美好的歲月裡正好看到了侯孝賢的作品。當然了,這都是我個人的瞎琢磨。Bob Dylan 席捲世界之時,正好就是羅大佑的青春期;羅大佑之風吹向北京之時,正好是高曉松老狼的青少年。我想這不是偶然。

好吧,本來是想聊《電子情書》的,這一下跑題到喜馬拉雅山了。

Nora Ephron 的幾部作品,《當哈利遇見薩莉》《西雅圖夜未眠》加上這部《電子情書》我都非常喜歡。我覺得最難得的是這些作品裡的角色沒有壞人,只有普通人,編劇沒有利用常見的套路去營造性別上、階層上、種族上的衝突,跟前任分手相當坦誠,兩個人在一起也很自然。

在不傷害任何人的前提下製造戲劇張力,就要考驗編劇對當下社會的洞察。拿《電子情書》來說,女主角是繼承母業傳統作坊式的兒童書店小老闆,男友是頑固的保守派知識分子;男主角是在工業時代背景下大型書店的負責人,女友是有些白左傾向的出版業牛人。這人物設計要是放在今天,可能就是直接奔著狗血去了。

但這電影沒有,除了男女主角表面上是個冤家之外,其他角色都是互相欣賞、相互提攜,何況男女主角在精神上還是摯友。男主的生意讓女主失業,這是時代的浪潮所致而不是男主的意願,於是在大書店裡所有顧客都在懷念女主的小店;女主萬般惆悵來到男主的書店,忍不住還是為顧客排憂解難,男主看在眼裡。最動人的是,男主在知道女主的真相之後,還是老老實實地把自己展露在女主眼前,每一句話都是在暗示自己就是那個人;回到寓所面對女主的郵件,還是不能忍心去欺騙她。

一言以蔽之,真是高級。男女主角的演員都不是風華正茂的流量明星,但在電影的安排之下,所有人都是溫情脈脈,落落大方。

這是 1998 年的電影,蘇聯解體還沒幾年,「九一一」事件也還沒到來。我突然想到這電影或許有一類特殊的觀眾,就是在 1970 年前後出生,在八十年代末出國留學的那代中國人,這時候應該也正好大學畢業剛剛工作,走在紐約的大街上。這部「You』ve Got Mail」正好出現在他們最好的年華裡。

電影開頭不久,Meg Ryan 飾演的 Kathleen 自言自語的旁白,響起了 The Cranberries 的 「Dreams」:

"What will NY152 say today, I wonder. I turn on my computer. I wait impatiently as it connects. I go online, and my breath catches in my chest until I hear three little words:

You've got mail.

I hear nothing. Not even a sound on the streets of New York, just the beating of my own heart.

I have mail. From you.」

這可能就是那代人的「美國夢」吧,我在二〇二一年替他們高興。

黃銳

二〇二一年八月十八日晚上九點半

寫於都勻文峰園附近

相關焦點

  • 老網戀電影《電子情書》:當阿甘遇到美國甜心時
    這部《電子情書》是一部非常早期的網絡愛情電影,由美國著名導演兼編劇諾拉艾芙隆扮演阿甘湯姆漢克斯和梅格瑞安之稱的「美國甜心」「美國甜心」梅格瑞安,該片獲得美國電影電視美國《西雅圖未眠夜》,喜劇女主角和最佳音樂獎提名,豆瓣得分7.8.8.8分。這個愛情故事並不複雜,街角有一間42歲的少兒書屋,詩意溫馨,主人是一位美女凱薩琳。
  • 這封沒有收件人的《情書》,是寄給觀眾的
    日本電影《情書》是巖井俊二的經典作品之一,於1995年首映。影片敘述了一個由追憶引發的故事。渡邊博子在前未婚夫藤井樹去世的三年後,往同學錄中所記過去地址寄了一封情書,不想這封信被與藤井樹同名同姓且是曾經同學的女生收到。
  • 愛情片經典《電子情書》20周年,我們的世界變了多少
    愛情片經典《電子情書》20周年,我們的世界變了多少?作為20世紀末都會愛情電影經典作品之一,《電子情書》絕對當之無愧。當初片名兼電影重點語句You've Got Mail不知讓多少進入電子談情時代的人間男女,想起自己也曾焦慮,等待著那個身處網路另一端的曖昧對象來信的美好時光!
  • 越南女子辦瑞士籤證被查「電子情書」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瑞士《每日導報》17日稱,一名越南女子為獲得到瑞士探訪男友的籤證,竟被瑞士籤證機構強行查看「電子情書」。為了探望住在瑞士的男友,這名越南女子日前向位於河內的一家瑞士籤證中心提交了旅遊籤證申請。她不僅出示了財產證明、邀請函原件、往返機票等文件,還有多張與男友手挽手的照片。
  • 《一秒鐘》:電影人寫給觀眾的一封情書
    《一秒鐘》作為中國電影人寫給電影觀眾的情書,將獻給所有熱愛電影的人。隨著「慶祝歸來」版預告釋出,影片主演陣容正式曝光,張譯和範偉兩大實力戲骨再度攜手,同框對飆獻上精湛演技;更有「00後謀女郎」劉浩存上演銀幕首秀,驚喜亮相。預告以一種輕鬆詼諧的方式展現了一場放映事故。由於技術原因,電影無法如常放映。
  • 記錄臺北西城風華 《給自己的情書》帶觀眾穿梭古今
    《給自己的情書》演員帶領觀眾走訪古蹟。(光點臺北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出品、金馬獎導演黃明川製作之電影《給自己的情書》,24日在光點臺北電影院舉行試映會,導演黃明川、臺「文化部」政務次長丁曉菁、臺灣文化藝術基金會、臺灣電影中心、臺新藝術基金會等多位文化界代表性人物受邀出席。
  • 網戀老片《電子情書》:當阿甘遇上美國甜心,到底什麼觸動了你
    《電子情書》是一部很早的網戀電影,跟《西雅圖未眠夜》並稱姊妹篇,由美國知名導演編劇諾拉·艾芙隆操刀,阿甘的扮演者湯姆漢克斯和被譽為「美國甜心」的梅格瑞安主演,該電影曾獲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喜劇片女主角、最佳音樂獎提名,豆瓣評分7.8分。這個愛情故事並不複雜,街角有一家42年歷史的兒童書屋,溫馨詩意,店主是美女凱薩琳。
  • 《一秒鐘》:電影人寫給觀眾的一封情書
    《一秒鐘》作為中國電影人寫給電影觀眾的情書,將獻給所有熱愛電影的人。隨著「慶祝歸來」版預告釋出,影片主演陣容正式曝光,張譯和範偉兩大實力戲骨再度攜手,同框對飆獻上精湛演技;更有「00後謀女郎」劉浩存上演銀幕首秀,驚喜亮相。
  • 《電子情書》網戀的正面教材
    1998年上映的《電子情書》,是繼《西雅圖不眠夜》後,湯姆·漢克斯和梅格·瑞恩再度聯手出演的愛情喜劇。片中男女主人公在生活中是不打不相識的商業競爭對手,而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卻是不曾謀面、而又無話不聊的好友。如果該片放到現世,大腦袋的電腦會變成智慧型手機,Email會變成QQ或微信,當然故事情節也會成為現代聊天交友工具,是如何如何成為戀情和婚姻破裂的元兇。
  • 《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
    《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2000年11月10日10:37:44 網易報導  他們都對自己的生活及愛情感到滿意,直到兩人在網絡聊天室相識並且開始電子郵件往來。   計算機兩端的陌生男女分別用NY152和Shopgirl的筆名傾訴著除了真實身份以外的生活中的一切。漸漸地,網際網路上的友情升華成相互的愛慕之情。同時作為福克斯書業的最新連鎖店也開張了,的確有緣,新的書店距凱薩琳的「角落書店」僅幾街區之遙。
  • 原聲推薦丨《電子情書》
    繼續原聲推薦小欄目,本次原聲推薦的主持人是 @蒙奇豆 他推薦的是《電子情書》的原聲。
  • 「媒庫文選」「封城」時期的數字情書:《電子情書》何以重回千禧一...
    The digital love letters of lockdown: why You』ve Got Mail is back on millennial screens 「封城」時期的數字情書:《電子情書》何以重回千禧一代視野By Susannah Goldsbrough 蘇珊娜·戈茲布拉夫「I hear nothing, not even
  • 電子情書,一座城市的後現代浪漫主義指南
    愛情故事的形式一直在發生改變,五年前的電臺節目,在今天,只需要一封電子郵件。於是我們看到了,雖然已是各有所屬的兩個人,在電子情書中彼此產生新時代的愛情萌芽,心靈的交流。電影一開始,兩個人就在彼此網絡交談,雖然還是比較古老的郵件方式,但是可以沒有任何束縛地交流,而且不再有時間地域的現實,電子時代,一切都變得很快了,兩人很快成為了最親的密友。
  • 《電子情書》這部電影是一個現實版的網戀!
    《電子情書》這部電影是一個現實版的網戀!又是一天清晨降臨,凱薩琳和喬各自心滿意足的關上電腦,默誦著對方郵件裡的句子,走出家門。「那天我用shopgirl的名字,莫名其妙進入一個聊天室,遇到一個叫NY152的人,後來我們就用電子郵件通信。」「我沒有愛上某個人,我只是常在夢中見到某個人。」一切緣起於內心的情感都歸宿於文字,在沒有攝像頭和博客的年代,心靈的邂逅與觸碰就這麼簡單。靜悄悄的夜裡,調製解壓器發出蟬一樣的吱吱叫聲,顯示器的白光映亮一張張心潮暗湧的臉,清脆的鍵盤叩擊聲在夜空交織成一張情網。
  • 能不能玩電子屏?讓親子雙方聊聊
    原標題:能不能玩電子屏?讓親子雙方聊聊在家園溝通時,我們經常會收到這樣的求助——軒軒媽:「不管放學回家、周末還是放假,只要孩子在家,就會吵鬧著要看動畫片或玩遊戲。」笑笑媽:「是啊,我家這個也是iPad、手機不離手。」森森媽:「我在家孩子不看電視,我不在家他就瘋狂看電視。」
  • 張一山版《鹿鼎記》為何霸屏,聊聊男性觀眾背後的那點「小秘密」
    這是最近幾十年從未見過的現象,但這看似奇怪的現象,背後卻有著必然。《鹿鼎記》的觀眾以男性觀眾為主,看鹿鼎記等於過足了自己從小心裡「三妻四妾」的癮,劇中韋小寶的七個老婆每個都性格迥異,幾乎囊括了這世上大多數女子的類型,總有一款是你所愛。
  • 很遺憾,這封寫給電影的情書沒能成功抄送給觀眾
    觀眾和張藝謀都等待了太久,我本以為這部影片的預售票會「一秒鐘」售空,然而進入電影院依舊感受到了幾分冷清。特殊時期對電影市場衝擊不小,張藝謀這封「寫給電影的情書」此時與觀眾見面,不僅遙寄一份對膠片時代的懷念,更是對電影文化繁華景象的追憶與期許。
  • 蜜專訪 藤井樹小姐:我們看電影,不過是在看電影裡的自己
    這是電影《情書》中最經典的一句臺詞。日本導演巖井俊二的電影處女作《情書》風靡亞洲。這部純愛影片,到底吸引了多少人不得而知,至少「情書症候群」羅列起來肯定有長長一串。觀影團就是一面鏡子,淘汰掉那些不好的作品,並將此反饋給上遊的製片方,讓他們了解什麼電影觀眾願意看。當藤井樹觀影團漸漸具備一定影響力,跟片方的合作也愈發頻繁,但依舊保持著評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藤井樹小姐從不引導觀影團的每一次打分,每一場的平均分都是真實人數和真實評分得出的結果。這是藤井樹觀影團一直秉持的原則,她想把觀眾們最原始的想法表達出來。
  • 是時候聊聊性少數群體的問題了
    性少數群體也叫做彩虹群體,英文名叫LGBT,也就是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酷兒、間性人、無性戀以及以上未提及的其他非規範性的性取向、性別認同和性別表達的人的總稱。這些群體的英文名分明為Lesbin,Gay,Bisexual,Transgender,Queer,Intersex,Asexual,這些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略詞,簡稱「LGBT」。
  • 百年前的觀眾,是怎麼看電影的?
    「活動弁士」就是默片解說員,現在的觀眾「追星」都是追演員、導演,而一百年前的日本影迷,「追星」的對象是這些默片解說員。曾執導《談談情,跳跳舞》《即使這樣也不是我做的》《窈窕舞妓》等名作的大導演周防正行,這次將百年前日本觀眾們對電影的熱愛拍成電影《默片解說員》。該片去年底在上海舉行「新片電影展」展映時很受歡迎,最近該片在豆瓣新片榜上也榜上有名,並以8分評分秒殺同期一眾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