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大明宮,丹鳳門到含元殿的距離極長。萬國來朝的風光早被雨打風吹散,自拍的情侶在御道廣場上嘟嘴比心。當年的興慶宮成了興慶公園,免費開放,是老人們日常溜達的開心去處。那個夢幻般的盛唐離開現世已經太久了,久到我們都已經把它忘了,只有在那些歷史題材的文學作品中才能覓得一絲蹤影。
對於歷史相關題材的文學作品,我個人喜好較傳統的分類方式,即按作品中史實所佔比例由高到低的順序,分為歷史演義、人物傳奇和架空歷史三個類別。這三者中,架空歷史一類雖佔了」歷史「兩字,實則與真正的歷史沒什麼關係,可任由作者天馬行空。剩下的兩類則不同,歷史演義講究」七分實三分虛「,人物傳奇則大多」七分虛三分實「。
既然它們與史實有或多或少的關聯,便免不了被史書中所給出的文學原型所限,一旦處理不當,就很可能出現一些真實性和傾向性上的問題。正在熱播的古裝連續劇《大唐榮耀》之所以褒貶不一,便是因其故事內容及人物形象均與史實相去太遠。可悲的是,自楊冪在《宮鎖心玉》中一曲《愛的供養》起,至今市面上所流行的,仍基本上全部是這樣的東西。所謂歷史背景大多數都只剩噱頭,成了「霸道總裁愛上我」這種老藥的新湯。
就是在這種時候,遇到了蔚微藍的《盛唐絕唱》,像是被混著各種垃圾的泥石流裹挾許久後,一頭扎進了一條初夏時節的清溪。
《盛唐絕唱》是作者蔚微藍發布在磨鐵古代言情分類下的小說,尚在連載中,目前已有200餘章、50萬餘字。故事男主角是唐玄宗李隆基,女主則是虛構人物蕭江沅,劇情自唐中宗李顯聯合大臣逼武則天退位,復闢唐朝的「神龍政變」開始,內容基本完全按歷史發展向前推進,現已進行到李隆基登基後。
就我個人的了解而言,蔚微藍是個偏向天賦型的寫手,不需經過刻意的磨練和雕琢,細膩沉靜的文筆和清晰明朗的敘事於她而言都是隨手拈來。即便因身體原因曾有過一段時間的斷更,但一朝回歸,她的文章便能立刻按著原先的質量和節奏穩定地進行下去,看不到一絲一毫因幾個月不動筆而產生的生澀。我曾一度以為能做到這種程度的作者,一定全都是全文存稿的類型。得知蔚微藍其實是個拖延症晚期患者的真相後,不由驚嘆許久。
《盛唐絕唱》,就像是一本在告訴全世界「比你有天賦的人還比你努力」會是什麼結果的書。
《盛唐絕唱》秉承了作者蔚微藍一貫的優點,文章質量有保證。然而它最突出的優點,卻是在人物設置方面。
歷史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其實是件相當難把控的事情。史書雖早已給出了他們的文學原型,可也不過是一具空蕩蕩的骨架。作者需一條條地往上貼設定,使其成人,使其豐滿,又得能在豐滿中窺得見原本的樣貌來才行。設定貼得不夠,人物就會偏概念化、臉譜化——如電視劇《羋月傳》裡的存在感薄弱的宣太后;設定貼得錯位,就會不倫不類——如《武媚娘傳奇》中只有胸部能稱得上保真的武則天。
《盛唐絕唱》則成功地在人設方面同時做到了還原和豐滿,甚至連「彈性」也把握得恰到好處。且這種成功並非僅限於男女主角,而是落在了每個人物頭上,以至於想要用三言兩語在書評中概括任何一個人物都顯得非常困難:手腕狠厲的武則天,也有念著「開箱驗取石榴裙「的柔情一面;首鼠兩端的上官婉兒,也並非對誰都沒有真情實意。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善惡本身也並非涇渭分明,說到底不過是每個人站在不同位置上所做的不同選擇。可也恰恰是因此,才使得這些人物超越了史書中的定義,成為了更真實的存在。同時,作者也不對自己所構建起的那些特徵進行過多的定義和分析,點到為止,給讀者留下了足夠的空間來進行自己的解讀。
作者用寥寥幾句就勾勒出了一代才女上官婉兒的形象:
蕭江沅不為所動,語調依然平平淡淡,像在陳述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你若真是忠君愛國,一心復闢大唐,我自然敬你重你一如往日,可惜你事事無一不是為了自己。聖人登基前,你可以棄大唐而從大周,如今你能反其道而行,來日若是武家再興,又或是別的什麼家族權勢滔天,你又會依附過去,周而復始,永無止境。」
上官婉兒並不否認,只把注意力放到了別處:「忠君愛國?我似乎從未教過你這個。」
蕭江沅抬眸望著長生殿:「我只是不想背叛她。」
「她如何,跟你有什麼干係?」上官婉兒輕笑著湊近了蕭江沅的耳朵,低聲嘆道,「你最好一輩子都別明白什麼是忠君愛國,誰教你都別聽。這國家會如何,天子會如何,都不要去管,顧慮好自己就夠了。管住自己的行為和嘴,追隨能追隨的人,方是安家立命的正道。否則……天子一怒伏屍百萬,家破人亡不過一朝一夕。」
蕭江沅不由想起了上官婉兒的身世,聲音軟了些:「我以為在這一點上,你也和我一樣,對於從一出生就已消亡的家族,談不上什麼感情。」
「誠然如此。」上官婉兒嫣然一笑,「我只是引以為戒,那畢竟是發生在我身上血淋淋的前車之鑑,我這一生都不得不防。」
在相對次要的人物中,作者處理得尤其好的一個角色是主角的父親——唐睿宗李旦。他的妻子因三郎之舉「被消失」,以及多年外放給他留下的陰影,非常合理地促成了他墨守成規和遲疑延宕的性格。這種性格,又成為他坐上皇位後在立儲問題上優柔不決的根源所在。這只是諸多合理解讀中最簡單直白的一種,而作者實際描繪出的人性,遠非如此單純和絕對。
這種程度的人物設置,絕不是天馬行空的臆想所能獲得,也遠非急功近利的羅列就能完善,作者對《盛唐絕唱》的用心,由此可見一斑。
個人認為男女主之間的感情線的處理,是《盛唐絕唱》的又一亮色。
李隆基的雄心在於宏圖霸業,蕭江沅則像是他廣袤疆域上的一株錦繡——能摘得最好,摘不到也不太要緊。且他對蕭江沅的感情中,愛佔據多少、好奇與徵服欲佔據多少、信賴佔據多少,都難以衡量。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能給蕭的感情,絕不是蕭所想追求的那種。
而這一點,蕭江沅一開始就明了。
與李隆基的灑脫不同,蕭江沅雖也以大局為重,實際上卻是個心事頗多、又喜歡一條道走到黑的人,對李的愛意於她而言如同塞壬。因而從一開始,她便幾乎是本能地把自己心底的情愫壓抑了下去。她沒經歷過愛情,也不需要知道愛情究竟是何種樣貌,她只需知道自己與李之間最妥當的關係是君臣便足夠。
於是在《盛唐絕唱》裡,沒有為愛奮不顧身,也沒有不愛江山愛美人,甚至連「這後宮佳麗三千,皇上就偏偏寵我一人」也沒有,有的只是一些淡淡的情思:
李隆基本來還想控訴什麼,聽到這話便只得全吞回去,可心中還是有些氣悶,便轉頭看向一邊。她怎會知道,那日他聽聞她「死訊」時,是哪般矛盾的心情?他不信她會這麼輕易而默默無聞地死了,定然是返回長安了,可是不論歸期還是什麼,她都不曾與自己說過,且回到長安之後,她仍是久久杳無音信,他便有些不敢不信了。
今日傍晚,他被那楊思勖突然一撞,袖中便被塞了一方絹帕,當時他心中便是一陣翻湧,想著會不會是她。後來,他趁眾人不注意,拿出絹帕佯裝擦汗,看到上面熟悉的字跡,寫著「一更三刻,結鄰樓下」,那時他百味雜陳的感受,她更不知。
他本來氣得要命,氣她不告而別,氣她任人捏造了一個自己的死訊來嚇唬人,可當他見到她安然無恙的時候,胸中的怒意便不知怎的,盡數飄然散去,只餘萬般無奈。而這個,她亦不知。
他的心事,她全然不知。即便哪天知道了,大抵也是百般不解吧。
然而,這並非意味著男女主都是沉迷權術、冷酷無情之人,作者也並不是在試圖解構愛情,反而是在力圖還原愛情的本來樣貌——即便是生活在現代的普通人,也依舊往往與需要在愛情與他物之間進行取捨。而站在皇權時代權力頂點位置的男女主,他們之間的愛情,自然不會是高於一切的存在,卻仍會在反覆的權衡和妥協中,逐漸趨於明晰和真誠。
在作者細膩沉靜的筆觸下,所體現的正是這種隱忍卻回歸本質的浪漫。個人以為,這一點也正是《盛唐絕唱》最獨特的美感所在。
正如讀者蘇決的評論所言:「在《盛唐絕唱》這篇文裡,看不到男女主要死要活也要爭取在一起,也看不到那種『愛情至上,沒有愛情就沒有天下』的偽劣橋段,有的只是一種沉澱下來的緘默,男女主內心深處的感情,在歷史厚重的背景下緩緩向人們展開,有悲傷,有無奈,有掙扎,有取捨,最終在命運的驅使下走向各自的結局。」
在娛樂至上的當下,在從作者、編劇,到讀者、觀眾都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歷史題材作品中「歷史」二字,只求滿足人們對古代的一些不切實際的淺薄幻想時,能遇到蔚微藍這樣一位有天分又勤勉的作者,讀到《盛唐絕唱》這樣一部既做到了對歷史的極力還原、又在藝術性上體現出相當水準的作品,無疑是我的一種幸運。
希望你也能獲得這份幸運。
[本期榜評執筆人為「六十九條松鼠魚」]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