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兒童繪本,為何讓日本小學校長淚目?走近日本的生命教育:吃雞才是對雞的尊重?

2021-02-21 東京愛家園

來源:悠然私小說

文:李仕芳

從工作裡愛了生命,

就是貫徹了生命最深的秘密。

——紀伯倫

《我結束了你的生命》在2014年的日本全國爸爸媽媽們選出的「兒童繪本大賞」6歲以上部門排名第2位。

 

我兒子在日本上小學3年級,他得知我要在公眾號介紹這本書時,特別開心。

他說這是超級好看的一本書,他的校長曾坐在學校的圖書館裡讀這本書時,淚流滿面。

 

《我結束了你的生命》於2013年12月首次出版發行,短短一年時間內,已連續出版13次。

 

本書的主要創作者共三人,巧合的是這三個人都在1957年出生,分別來自日本的熊本縣、大分縣和北海道。

 

它的副標題名為「蜜醬變成牛肉的那一天」。

 

蜜醬是一頭通人性的食用牛。

它聽得懂主人的話,它明白主人的愛,它在被殺前流出了眼淚。

 

提案:坂本義喜

坂本先生是屠宰廠的工作人員。。

在工作中遇到了一頭非常與眾不同的牛,這頭牛改變了他對自己工作和生命的看法。

坂本先生孩子的小學老師邀請他到學校進行關於自己工作的演講,以那次演講為開端,他以日本九州為中心,開始為很多小學和屠畜相關的眾多企業一直持續著演講活動。

 

文字:內田美智子

內田女士是一位婦產科醫生。

在一次為孩子們的演講活動中,偶然與坂本先生相識。

坂本先生在她之前講「結束生命」,她在坂本先生之後講「迎接生命」。

坂本先生所講內容深深打動了她,當夜她寫出了《我結束了你的生命》這篇故事。

 

插圖:魚戶修大師團隊

魚戶修先生是一位漫畫家,他和他的團隊在創作這本繪本時,所使用的鉛筆和水彩全都是小學生們在課上用的,此舉讓許多專業漫畫家大為驚奇。

 

親愛的們,這三位主創人員的組合是不是非常有趣?

所以,他們共同創作的兒童繪本沒有理由不受歡迎,沒有理由不讓我兒子的小學校長淚流滿面。

 

一個讓生命終結的人。

一個迎接生命的人。

一群用圖形和色彩描繪「生與死」的人。

他們創作了這本書,感動了日本全國無數的小學生、家長、老師、校長……

 

書的名字是

《我結束了你的生命》

我爸爸的工作非常了不起,坂本先生的兒子自豪地說。

 

坂本是一家屠宰廠的工作人員,他每天的工作是把牛殺掉,再把它們變成可以出售的牛肉。

 

坂本並不喜歡自己的工作。

 

雖然他心裡明白,沒有我這樣的人,大家就吃不到牛肉,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

 

可是,每當他和那些牛四目相對,他都會厭煩自己的工作。

 

「我會辭職,我想辭職。」坂本先生一邊這樣想,一邊繼續著工作。

 

他的兒子叫志信,上小學三年級。

因為小學校課堂參觀的日子媽媽有事不能去,於是全家人決定讓爸爸坂本去。

 

參觀日當天,坂本先生不知道兒子會不會舉手流暢地發言,因此他有些緊張,又充滿期待。

 

課堂參觀內容是社會科的「多種多樣的工作」。

 

孩子們每人都要講一講自己爸爸媽媽所從事的工作。

 

輪到了兒子志信發言。

 

因為坂本先生沒怎麼和兒子說起過自己的工作,因此他有些不安,不知道兒子會在大家面前說什麼。

 

「我爸爸在肉店工作,一家普通的肉店。」志信的聲音非常小。

「原來是這樣……」坂本心裡想。

 

當天傍晚,兒子從學校回家時坂本正在看報紙。

 

沒想到兒子一進門,就開始急急忙忙大聲對爸爸說:「沒有爸爸,我們誰都吃不上牛肉!」

 

這孩子怎麼了?為什麼這麼著急突然說這些呢?

坂本非常疑惑。

 

原來,在放學後,老師叫住了志信。

老師:志信君,為什麼你要說爸爸是在普通的肉店工作呢?

志信:因為他的工作一點都不酷。我見過一次,全都是血,一點都不酷。

老師:志信,沒有你爸爸的這份工作,老師、同學、你,還有校長、公司的社長都吃不到肉啊!因此,你爸爸的工作非常偉大。

 

兒子在坂本面前一口氣重複了在學校和老師的對話。

最後兒子在爸爸面前,自信地大聲說:「爸爸,你的工作非常棒!」

 

坂本聽了兒子的一番話,心裡想,還是繼續下去這個工作吧!

好了,看到這裡,咱們先暫停一下,這只是故事的前半段。

我想我們大家已經理解了坂本先生的工作性質和他始終矛盾的內心,也會伸出大拇指讚揚志信對爸爸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很多人都像坂本先生一樣,厭煩過自己的工作,想辭職,想放棄,但最終還是因為家人某句鼓勵的話而堅持了下來。

 

我們繼續來聽這個故事。

緊接著,這本書用了整整兩頁版面,畫了一頭張開嘴「哞哞~」叫的黃褐色牛。

再翻開下一頁,這個故事裡出現了一位小女孩兒。

 

某天,坂本在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後,坐在辦公室裡休息。此時他看見了一輛卡車開進了工廠。

車上載著在明天將成為牛肉的一頭牛。

 

「明天要屠宰的牛來了……」

坂本這樣想著,看見從副駕駛座上跑下來一個大概10歲的小女孩兒,她馬上爬上了載著牛的卡車後部。

 

坂本看了好長時間也沒見女孩兒從卡車上下來,有些擔心。

 

他慢慢走向卡車。

 

他聽到了女孩兒對牛說話的聲音。

 

「蜜醬,對不起。蜜醬,對不起。蜜醬不變成牛肉賣掉的話,家裡人就沒有錢過年。對不起……蜜醬……對不起……」

 

女孩兒一邊說,一邊用力撫摸著牛的肚子。

坂本想:我不該看見。

 

女孩兒的爺爺從卡車上下來,對坂本深深低下了頭,說道:「蜜醬和這孩子一起長大。所以我們想把它一直留在身邊。可是……這一次不把它送到這裡來的話,這個孩子就沒有壓歲錢,聖誕節禮物也買不起了。明天,拜託你了……」

 

坂本又開始想:我要辭掉這份工作,我再也無法忍受了。

 

因此,他決定明天請假休息。

 

坂本回家後,對兒子講了今天遇到的事。

「爸爸不想殺蜜醬,所以明天我不去上班了。」他對兒子說。

 

志信只說了一聲「哦」,然後接著看電視。

 

到了夜晚,坂本和兒子一起泡澡的時候,志信邊為爸爸擦背邊說:「爸爸,還是爸爸做這件事最好。你心裡在意,所以牛不會痛苦。這件事一定要由爸爸來做。」

坂本一直沉默著沒說話。

他並沒有改變第二天不去上班的決定。

 

第二天早上,志信在去學校前大聲說「我上學去了!」

然後馬上又返回來,打開門喊道:「爸爸!今天一定要去上班哦!」

 

坂本隨口應了一句:「哦,知道了……」

 

聽到這句話後,志信關好門去學校了。

 

「唉……答應孩子的事,不去是不行了。」

坂本繃著臉,走上了去屠宰場廠的路。

 

到了工廠,一股沉重的空氣把他緊緊圍住。

因為時間還早,他悄悄去了關著蜜醬的牛舍。

 

蜜醬像所有的牛一樣,見到坂本後,對他露出了攻擊姿勢。

 

他有些猶豫,但還是伸出自己的手,沒想到蜜醬馬上恢復了常態,並開始聞坂本的手。

 

「蜜醬,對不起!蜜醬不變成牛肉的話,你的家庭就無法生活了。對不起!」

聽到這句話的蜜醬,開始用頭蹭坂本的手。

坂本像昨天那個女孩兒一樣開始撫摸牛的肚子。

邊撫摸邊說:「蜜醬,一會兒千萬不要動。稍微動一點的話,就會偏離要害,會很痛苦。不要動,不要動……」

 

坂本換好衣服,到了結束蜜醬生命的時刻。

 

「不要動,不要動,不要動……」

他一直低聲說著,蜜醬真的就這樣一動不動地站在原地。

 

此刻,從蜜醬大大的眼睛裡,流出了眼淚。

坂本是第一次,看到牛流淚。

 

然後,坂本拿起了工具……

蜜醬在原地倒了下去。

 

一般情況下,牛都會在坂本拿起工具後搖晃腦袋,因此會偏離要害,牛倒下去後不停掙扎,非常痛苦。

 

幾天後,女孩兒的爺爺來到屠宰廠對坂本說:「謝謝你!我們從這裡拿回了一些蜜醬的肉,全家人一起吃了。孫女一直哭著沒有吃,我對她說,是託了蜜醬的福,我們才能繼續生活下去。要感謝蜜醬,因此帶著感恩的心,吃吧!」

 

女孩兒哭著說,「蜜醬,謝謝你!我吃了。」

「嗯,真好吃。蜜醬,謝謝你!」

這本讓兒子的日本小學校長以及許許多多小學生、老師、家長,以及各行各業的人都淚流滿面的書,是否也感動了你呢?

三位出生在同一年的主創人員,對「生命的誕生」與「生命的終結」有著不謀而合的理解。

 

故事的提案坂本義喜先生說:

我終於明白了工作的意義。

這是我在20多年前的親身經歷。

在遇到這頭牛之前,我對任何進入屠宰廠的動物沒有想過它們有多可愛和多可憐,只覺得它們都是兇猛的,為了工作,要儘快結束它們的生命,讓它們成為在超市銷售的肉類。

直到遇見這頭在我面流著眼淚的牛。

剛開始它對我呈現了攻擊姿勢,不久後它開始溫柔地舔我的手掌。

那是我第一次,覺得一頭牛是那麼可愛。

同時我也終於明白了這個工作的意義-我的工作意義所在,是要讓這些動物不受任何痛苦,而抵達天堂。

後來,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動物在臨死前的不安和緊張,我在兒子志信所在的小學做了一次演講。此後,不斷在各地進行與生命以及工作的意義相關的演講活動。

通過演講,我希望有更多的家長能夠理解我的工作,也希望孩子們可以尊重生命,認識到這個世界上,其實有著各種各樣的工作內容。

用文字記錄下這個故事的內田美智子女士說:

我們奇蹟般相遇。

在一所小學的體育館內,我緊張地準備著自己即將開始的演講內容。

坂本先生被安排在我前面演講,在後臺的我,深深被坂本先生所講內容吸引。

聽著聽著,我竟然哭了。

有關誕生和死亡,可以通過很多種方式來為人們解讀,但是坂本先生通過自己的工作,為我們傳達的解讀方式非常獨特。

我是一名婦產科醫生,在臨床的30幾年時間裡,見證過無數次生命誕生的瞬間。

深深感受到,媽媽賦予了我們生命的這份力量,是真實存在的。

可是,為了維繫我們的生命,我們不得不去結束一些生命。

坂本先生所講的內容是非常珍貴的資料。

坂本先生說,曾為一些小牛接生過,當從他手中來到這個世界的小牛長大後,又重新回到他的面前,因為他的工作,他又不得不結束這些牛的生命。

說實話,聽到坂本先生的這個經歷,我一時間因內心苦痛而無法接受。

我們肩負著一個使命,這些被拉近屠宰廠的動物的生命,這些並不被我們人類所熟知和理解的生命,我們要在結束它的時候,飽含感恩之心。

最後,請讓我以主創人員之一的漫畫家魚戶修大師所說的話作為本篇文章的結束語。

我們希望可以通過這個故事,讓更多人懂得,我們平時吃的東西都是曾有過生命力的。

而這正是你們賜予這本書的創作者們的最大恩惠。

李仕芳,日本華文筆會會員。

追求有趣的靈魂和生活。對這個世界有豐富的感受力,並喜愛用文字來表達。

微信ID:risihou20092013

微博:仕芳在日本

個人公眾號:gh_48c94fbe53d5 (悠然私小說)

來源:悠然私小說

摘自:日本

最近,日本高中開設的「生命教育」課程榮登熱搜榜。

課程內容是讓孩子們孵小雞,養大,然後再親手殺死吃掉。

這種激烈的教育方式大概也只有腦迴路清奇的島國人民才能想出來了吧。

讓我們來看看教育的過程。

在小雞剛孵化出來的時候,孩子們都跑來看這些可愛的小東西,大家興奮又開心。 

 

學校還要求孩子們給自己的小雞取名字。

學校真的是怎麼殘忍怎麼來啊,給小雞取了名字,那麼孩子們和小雞之間自然建立了感情的聯繫,這已經不是單純的飼主與家畜的關係了啊喂!

時間慢慢的過去了,小雞仔們也在孩子們悉心的照料下長成了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

看看這一隻只肉乎乎的大公雞,孩子們的內心肯定也是無比的滿足,畢竟他們見證了一個個生命的成長。

但隨之而來的,也將是最殘忍的一刻,孩子們要親手把他們餵大的公雞殺死並烹飪享用。

雖然知道需要自己殺死他們,但是這些孩子們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很多女孩子都當場哭了起來。

一個女孩子一邊動手殺她的雞,一邊在嘴裡不斷的道歉說這對不起,對不起....

剛剛還活蹦亂跳的雞們被做成一盤一盤美味的菜餚。。。

味同嚼蠟很形象了。。。

這無疑是一門震撼的讓人銘記終生的課程。

不同於我們平常吃的家禽,孩子們給小雞取了名字,悉心照料,為它們注入了無數心血與情感。

在某種意義上,這可以稱之為他們的朋友。

就像是我們養的貓主子,這樣的代入讓饅頭覺得想一秒都是罪惡與心痛。

這就是我們國情的不同了,這種課程顯然是不會在我們國家設立,我們中國人更重感情,明明可以用更加平和的方式來實現目的,我們何必要採取如此激烈的手段。

更不用說我們吃完之後,比起懂得生命的可貴,更有可能背負一生的愧疚與歉意,這要是在修仙界,一個心魔的種子沒跑了啊!

日本人卻會想到要開設這樣一門課程,甚至是讓孩子們與小雞建立情感,為了給孩子們一節深刻的生命教育,讓孩子們懂得尊重生命的可貴。

這難道是一門變態的課程麼?

全世界好像也只有日本這個一向特立獨行的民族開設了如此殘忍的課程。

但饅頭認為,這門課程或許很殘忍,卻並不變態,它是一門正常的課程,只是方式更為激烈與冷酷,讓人從情感上難以接受。

但不得不承認,它確實讓孩子們更深刻的認識到生命的可貴,相信他們以後也能夠更加尊重生命,感恩每一個為我們的生存提供能量的生命。

出雲農林高中的這門課程並不是日本生命教育方面的先例。

在幾年前,日本一所小學也曾讓該校的小學生親自養小豬最後吃掉,《小豬教室》就是以此為原型拍攝的。

在這部電影中,一個小女孩在班裡投票是否要吃掉小p時,紅著眼圈問老師:

「誰能決定生命的長短?」

老師默然, 最終也沒能回答小女孩的問題。

誠然,生命是平等的,但卻有不同的軌跡,生存是等量的,但卻有不同的價值,這就是生活教給我們的事情。

若生命教育只將視野對準生命鮮活的一面,那就不免狹隘,對死亡的理解與思考同樣參與人的行為與判斷。

寵物的死亡,朋友的死亡,親人的死亡,這些事情不僅改變了外部世界,更在內心造成無以復加的震撼。

影片在六年二班的同學們追趕卡車的畫面中結束,當他們逐漸消失在畫面中,小P慢慢探出頭,故事便即落幕。


就像出雲農林高中的孩子們,在他們吃掉小雞的那一刻,或許他們因為悲傷,品嘗不出小雞的味道,但他們一定感受到了人生的苦澀與生命的重量。

摘自:日本物語

今天這個故事很有意思:

#日本愛媛縣的一所小學校進行了一次「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內容是:在學校養殖「偏口魚」的體驗課程。

#學生們面對從小魚苗一點點養大的魚會吃得下去嗎?

#小學生們從這次的「生命教育」當中,學習到了什麼?

為期半年的「生命教育」

日本瀨戶內海以南的愛媛縣,是日本養殖偏口魚的大縣。就在愛媛縣內,這個偏口魚出產量最大的三瓶市內的一所小學,對學生進行了一次頗為震撼又非常殘忍的「生命教育」。

10條在學校裡一起養了半年的偏口魚最終會何去何從?

最終的決定權,在把它們當寵物養大的學生們手裡。學生們需要做的是每天給它餵食、清潔魚缸、悉心照料。

然而就在去年10月的時候,其中的一條魚突然死掉了。

其中一位學生回憶起來當時,一臉悲傷的表情說:「它死的時候身上有血,好像是生病死的。一直都好傷心。」

眼看著預定半年商量出結果的日期,

越來越近。

去年12月的時候,全班同學圍繞著:「等它們長大了之後怎麼處理?」展開了第一次的討論。根據預先做的調查,42個學生當中:11人支持吃掉、21人堅持不吃、不知道怎麼辦的有10個人。在這其中多半學生的想法是:「還是把它們送還大海比較好吧。」

支持吃掉它們的學生:

「我們支持等到最後天那的時候,吃掉這些魚。」

「所以我們爭論的點在於,究竟怎麼吃比較好。」

「我們想的是1.做生魚片 2.炸著吃 3.烤著吃 三種。」

而且充分發揮了日本人照著一個點使勁鑽研的特點,分解說明了具體怎麼做「生魚片」的方法。

材料、道具、操作方法全部都很詳細的寫了出來。

而且還有自製的圖解視頻。(給跪了)

就在「支持吃掉」的學生們發言之後重新做調查,支持吃掉它們的人數從11人變成了19人… …

說起來「支吃派」太會做宣傳工作了,從花式美食的角度去解構,誰能扛得住啊。

於是第一輪的交換意見開始了。

支持吃掉它們的學生:

「我支持吃掉它們。」

「我之所以支持吃掉它們,是因為它們本來就是養殖的,如果送回大海的話,會無法適應環境就那麼死掉了。」

「與其像是「做善事」一樣把它們送回大海,還不如我們吃掉好了。」

堅持不吃的學生:

「我覺得有必要把它們送回大海。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把它們送回去的話,其實是給在大海裡偏口魚的總數做貢獻。」

既不支持又不反對的學生說:

「我覺得與其吃掉或者送回大海,還不如賣給別人怎麼樣?」「我們既不用做決定,又能靠這個賺到錢。」

真的是每種想法都很有意思,而不是單一的思想和結論,這種以人為本的教育方式很值得被尊重。

5年級1班的班主任:

「其實我覺得最終究竟是吃掉,送走還是賣掉都不重要。而是學生們從這件事當中學到了什麼,開始願意去思考,去想辦法討論並解決問題。」

「其實聽很多種的意見,對於現在的學生們非常重要。」

「它們需要在各種不同的聲音當中,找到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新的學期… 

臨近下決心的那天

就在各種意見的交錯之中,學生們迎來了新的學年。

兩周沒見自己養的寵物魚的學生們在魚缸前說:

「小偏,今年也請多多關照。」

「哇,你們已經都長這麼大了!!」

寵物魚的命運何去何從?

一個假期過去,就在得出最終結論的這天,支持吃掉它們的學生人數漲到了35人,堅持不吃的人還有9個人。

這時候換成了雙方提問的環節:

堅持不吃的學生問:

「把自己養大的這些魚都吃掉的話不會心有不安嗎?」

支持吃掉它們的學生回答:

「內心會有不安,但就算是你把它放回大海,要是被更大的魚吃掉的話,你心裡就會好受了嗎?」

就在這個時候,堅持不吃的學生當中有個人提出這樣的意見:

「我們把它們送去水族館,會比較好的吧。」

另一位支持送水族館的女學生也附和說:

「我也覺得送去水族館會比較好。因為我們送去水族館的話,到時候只要去水族館就能看到它們還在那邊活著呢。」

日本養殖振興會的工作人員說:

「其實呢,說到我們印象中的水族館其實並不是這樣美好的。」「水族館的魚其實有很多在死掉之後,就被替換掉了。」「在光線的背後,其實有大量的魚死掉了。這是現實。」

感覺就像是被告知「這個世界上沒有聖誕老人」一樣,學生們聽到之後都是臉「我是拒絕的」表情。

進行到這裡,支持吃掉的學生上升到41人,堅持不吃的還有3個人。

但是結果已經很明顯了,學生們親手養了半年的「寵物魚」,最終將會成為自己的盤中餐。

這時班主任對這次的結果進行了總結:

「最後,大多數的人選擇了吃掉它們。」

「也就是說,我們自己養大的魚要被我們吃掉了。」

「接下來我們就要一起來面對這個結果了。」

在下定決心之後,學生們都來到魚缸前跟它們告別:

「魚魚— 拜拜。」

「那一天」…

就在第二天迎來了最終的結局,那就是吃掉這些魚。

半年的培養,它們都長到了30釐米的長度。

這次操刀料理的是之前養殖振興會的工作人員。

「好的,大家請先閉上眼睛、雙手合十。」

「我知道大家都有很多話想跟魚兒們說,請好好的跟他們告別。」「懷著感激的心,我要開始處理殺掉他們了。」

當菜刀切入魚的瞬間鮮血四溢,有的學生被嚇到捂住了眼睛。學生們全神貫注的,心情又非常複雜的看著料理人的操作。

「其實偏口魚並沒有人類的痛感,當下的反應只是想要逃開。」隨後這些魚都被這位工作人員切成了一塊塊的魚片。

學生在品嘗之後說出的話是:「好吃。」

「原本還覺得它們被殺掉太可憐了,但想想就還是養殖的魚。」「一開始覺得太殘忍了,但後來聽說它們沒有痛感之後,才覺得心裡好受一些了。但其實,我還是覺得殘忍。」

養殖振興會的工作人員:

「大家覺得魚的生命都去到哪裡了?」

學生們:「在我們的身體裡。」

「是的,在自己的身體裡,也在你們的心裡。」

「你們要明白的是生命的重量。」

「有些生命一定都是有意義的,同時我們還是要明白的是,我們日常是要吃東西,靠著吸收能量才能維持自己的生命。」

「這一點請不要忘記。」

最終的目標就是讓學生知道,我們的生命是建立在無數的生命之上,人生要不忘感激之心。

「這堂課讓學生們真正明白了,生命的重量。」

通過這半年的時間和體驗,讓學生們早早就意識到了生命的重量和生存的意義。相伴的意義並不僅是記憶而已,它以各種形式變成了身體的一部分。有些東西,越過困難,才能看得更明白。整個教學的過程也不是給學生們灌輸單一的觀點或者結論,這也讓這些學生們培養了獨立思考和觀點的交換與碰撞的做事方式。

所有觀點都值得被尊重,最後的結果也欣然接受。

這就是生命,很溫情卻又殘酷。

忽然想起來他們吃飯前

那句:「我開動了。」

言語之中,充滿了對生命的感激。

摘自:東京新青年
綜合摘自:日本,日本物語

版權說明:尊重智慧財產權,版權歸屬原創作者,文章源於授權作家或網絡或其他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如有侵權,煩請原創作者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日本20年拿了19個諾獎!日本人給孩子這樣的硬核教育值得學習
    除了大力投入科研, 日本政府還做了什麼?日本的教育一直都是下了血本的,對於下一代的教育日本從不含糊,也正是因為日本的教育優勢,成了很多人移民的考慮因素。日本的教育,一直是其移民的巨大優勢所在。那麼日本的教育究竟優秀在了哪裡?看到日本的小學教育我全明白了。!
  • 兒童繪本為何多是洋面孔?中國繪本不適合中國孩子?
    原標題:兒童繪本為何多是洋面孔? 本期策劃 王琪鵬 近日有讀者向北京晚報熱線反映,給孩子講故事的繪本,多是從國外引進的,講中國故事的中國繪本少得可憐。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是指以繪畫為主,並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在前不久落幕的北京書市上,一本與電影《瘋狂動物城》同步的外國繪本搶盡了風頭。
  • 了解日本「食育」制度嗎?看看日本小學配餐吃什麼?
    這些視頻是一位居住在紐約的日本人,環境學家兼紀錄片導演拍攝的。她的孩子在紐約上學,她去美國學校參觀時發現那裡浪費食物、垃圾堆積桌面地上。也是為了教育孩子,她回到日本拍攝了這個視頻。視頻被傳播後,日本學校午餐讓世界很多人震撼。這是位於日本埼玉縣的一所公立小學,叫針谷小學。
  • 日本的繪本精選介紹
    哥哥喜歡看書,一方面當然要顧功於我們的高質量的親子閱讀(具體內容請戳,什麼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另一方面,精彩好看而引人入勝的繪本也是哥哥愛上看書的另一大因素。我們家的繪本分三種語言,中文繪本多是從國內背回來的。英文繪本是我們去英語國家搜刮過來的。因為我們住在日本,所以當然是日文繪本最多了。
  • 為什麼日本的校長必須第一個試吃校餐?
    好幾年前,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來日本採訪,通過跟蹤拍攝一天我家小學生的學校生活,來介紹日本現階段小學教育的實施情況。
  • 剖析繪本《橘子》的深層含義——兒童看到魔法,成人卻看到了孤獨
    01 導語1、作者介紹中川李枝子,有豐厚的兒童教育經驗,她的作品《不不園》被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列為「必讀圖書」,曾獲得日本「厚生大臣獎」、「日本廣播公司兒童文學獎勵獎」和「野間兒童文藝獎推薦獎」。她也是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偶像。
  • 校長薦書丨杭州市娃哈哈小學校長胡君:既寫給兒童,也寫給大人的童話
    跟著教育大咖們一起踏上閱讀之旅吧~薦讀人杭州市娃哈哈小學中國美術學院附屬小學校長胡君胡君,杭州市娃哈哈小學(中國美術學院附屬小學)校長、黨總支書記,教育領導學碩士,中學高級教師,浙江省語文特級教師,杭州師範大學研究生導師,浙江外國語學院卓越班實踐導師、浙江省名師名校長工作站導師,浙江省中小學教輔材料評議委員會成員,曾先後獲得浙江省教壇新秀、浙江省教科研先進個人、浙江省閱讀教學大賽一等獎、市優秀共產黨員、區有突出貢獻「君子蘭」獎等。
  • 30名校長薦書 總有一本適合你寒假裡讀一讀
    如果你想知道,就從書中尋找答案吧【推薦人】劉軍峰(石家莊市肖家營小學校長)【推薦圖書】《兩個小妖精抓住一個老和尚》(中信出版社)【推薦閱讀年級】:二年級【推薦語】《兩個小妖精抓住一個老和尚》是我們中國的繪本,一本爆笑的繪本。書中用食物來讓小朋友認識一年四季的變化,還引出了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九個節氣及美食。
  • 從誕生到現在,日本繪本經歷的100年
    戰時教條主義思想使繪本的內容和表現形式變得單一。  十五年戰爭下的繪本-兒童雜誌    1940年代後半——戰後的繪本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戰敗。戰後日本建立了民主國家,並改革了教育。由於二戰時期的燃燒之地遍布日本各地,在民主的新道德的呼籲下,繪本再次煥發生機,給孩子們帶來美好和希望。應個性化教育要求,這一時期的繪本更加注重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好奇心。  戰敗之後的兒童雜誌
  • 生命教育繪本推薦—— 家長老師請告訴孩子這樣保護自己、善待自己
    這套書最大的目的是培養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故事選自世界各地,其中有許多是獲獎作品。作者中,也有不少兒童教育專業領域的專家。  相關熱文推薦:這些生命教育繪本,老師請轉給家長 (點我即可閱讀)點擊閱讀:全國生命教育2019年年會通知本文作者 | 一條生活館微信編輯 | 生教君1. 培育完整的人:生命教育的七個理念(上)2.
  • 看了日本學校教育,我明白了:日本強大的理由
    這種制度,在我國也有學校實行,為何認為日本的給食制度是值得參考的呢?因為日本的給食制度,不僅僅是餵飽學生,也是日本教育學生的一種方式。用健康的飲食材料,讓學生培養健全的「健康生活」意識,培養其良好的飲食習慣。
  • 日本兒童教育的這20個細節,看完令人嘆服!
    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 快樂又充滿想像力的童年,從充滿愛的便當開始,吃了還想吃,也不願意浪費。吃飯之前日本人都會說一句「我開動了」,吃完飯之後,會說「謝謝款待」。
  • 繪本中的智性探究:什麼是兒童哲學繪本?
    近來,「兒童哲學」這個字眼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教育圈和媒體的視野中。與此同時,兒童哲學不僅進入了國內的某些幼兒園、小學的課堂,也吸引了不少童書出版者的關注,市場上湧現出了一些標有「兒童哲學啟蒙」字樣的繪本。那麼,什麼是兒童哲學,兒童哲學與繪本是怎麼聯繫在一起的,究竟什麼樣的繪本才算是兒童哲學繪本呢?兒童+哲學是什麼?
  • 兒童故事【雞媽媽雞寶寶和樂樂熊】
    雞媽媽趕緊給雞姥姥倒水、餵藥,又從籃子裡拿出給雞姥姥帶來的果子醬蛋糕,給雞姥姥吃下。吃了藥,又見到雞媽媽,雞姥姥很高興,她覺得自己的病好了一半。她拉著雞媽媽的爪子,說:「其實我也沒有什麼大病,就是太想你了!孩子們都好吧!」「都很好,別惦記他們!我讓小熊樂樂看著他們呢!」「啊,你、你竟然讓一隻熊照顧雞寶寶?」雞姥姥嚇得汗都出來了,病立刻又好了一半。
  • 分類整理的3—6歲兒童必讀繪本書單,以及買繪本不踩坑的小技巧
    勳媽說:這本繪本與其說是兒童職業啟蒙書,不如說是教孩子學會尊重的書,每一個職業最後的幾個大字「太棒了,清潔工/園丁/修理工……」,看了總是會很感動,每一種職業都值得被尊重,也值得為之自豪。6、《妙想科學》,作者:羅伯特·E·韋爾斯主要內容:這套繪本分為12冊,通過故事、對比、演變去啟蒙孩子的科學思維,裡面包括《還有什麼比象龜更老?》
  • 【教育界專家專訪】北京史家小學校長王歡:大德育追求人性美
    她就是北京史家小學校長王歡。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說過:「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要熱愛兒童。」北京史家小學校長王歡一直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並身體力行地實踐著。熱愛兒童、熱愛教育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職業素養。在王歡看來,愛不僅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能力,一種責任。
  •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對雞最高的禮遇,就是將它做成人間美味
    不過大家也不要太驚訝,畢竟中國人對雞還是有著獨特的情感的,很多人的家中,尤其是在鄉下地區,都會飼養一些家禽,在這些家禽當中,雞是不可缺少的一個。 說到「吃雞」,很多人都會想起遊戲《和平精英》,但我們今天要說的雞,是可以吃的美味。
  • 日本兒童教育的20個細節,看完驚嘆
    日本人對垃圾分類極為嚴苛,精細分類處理而不覺其煩這也從小的教育方式是息息相關的。3小人拿包,大人空手日本更重視「食育」,提倡細嚼慢咽。在「食育」中,「豐富的心靈」是重要的一環,它包括「快樂的進食過程」、「感謝的心」和「參與意識」,不僅教孩子正確地吃,還要從吃中體會出感恩、環保和節儉的內涵來。快樂又充滿想像力的童年,從充滿愛的便當開始,吃了還想吃,也不願意浪費。吃飯之前日本人都會說一句「我開動了」,吃完飯之後,會說「謝謝款待」。這樣的習慣,有助於培養孩子感恩的心態。
  • 311日本海嘯:生命的迴響
    關於《巨浪下的小學》這本書    這是一本紀實文學。
  • 「2020年繪本劇嘉年華(深圳·福田)暨戲劇教育校園行」圓滿舉行
    12月17日上午,在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多功能廳,國際戲劇教育大會廣州教學實踐研究中心主任蘇毅跟180多名來自福田區幼兒園、小學的音樂、語文、英語老師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心得。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餘小琳、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綜合教育研究部部長徐燕、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校長劉銳娟、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質量管理中心主任劉波,以及「2020年繪本劇嘉年華(深圳·福田)暨繪本劇大賽」項目承辦方有關負責人出席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