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城市都有專屬的關鍵詞,這些詞往往是這座城市某種頗具影響力的事物。
它會在人們想到城市的同時浮現在腦海,幫助大家在某場尷尬的對話中快速找到談資。
不過,假設你正在交談的人是個杭州人,那麼請不要太相信大腦第一時間推送過來的那個詞。
因為很有可能,這個詞就是你早上剛在小區門口吃過的「杭州小籠包」,而杭州根本就沒有杭州小籠包。
它是你的「杭州印象」之一嗎?
旅行者提到杭州,就想到了西湖;愛茶人想起杭州,心中就出現了龍井;如今因為網購,越來越多人的杭州開始與馬爸爸的名字關聯。
但對於每天早起都要下樓吃早餐的小區居民來說,大概率「杭州小籠包」才是杭州最響亮的名片。
在杭州小籠包還沒像今天這樣開遍大江南北的居民區時,杭州在很多人眼中都像一個面蒙輕紗的大家閨秀。
她婉麗清新又不失華貴風範,總之似乎是個只會在夢中出現的地方。
但當一縷縷的雪白蒸汽逐漸開始迎著晨光,順著各地小區大門飄進人們鼻腔時,事情不一樣了。
杭州小籠包用小小的身體,給杭州在仙氣和貴氣之餘又注入了三分煙火氣,讓沒實地造訪過杭州的外地人第一次意識到,典雅的杭州原來也有接地氣的一面;富庶的杭州人,早點也蠻親民。
就這樣,杭州小籠包給全國人民的舌尖點綴上一種存在感極高的「杭州味道」。
西湖醋魚再鮮香,筍乾老鴨煲再醇厚,終歸是很難吃到的遙遠美味;只有每天早上穿著睡衣就能步行而至的杭州小籠包店,才是讓人踏實的杭幫味蕾天堂。
在有些住戶量可觀的大型社區,轉上一圈或許你就能看到三家以上的杭州小籠包店。
紅底黃字或黃底紅字等各色招牌下,操著不同鄉音的老闆都在賣著自己的正宗杭州小籠包。
那些減肥的人空著肚子苦熬了一晚上,全靠著第二天一早5點就能衝下樓吃上一屜杭州小籠包的樸素念想來支撐。
而到了白天,過路進店的人倒也未必全衝著小籠包,畢竟店裡的黃燜雞米飯和武漢熱乾麵做的也相當地道。但只要留心就會發現,他們吃完離開後,桌上總會多了一個見了底的小籠包蒸屜。
賣杭州小籠包的店鋪,多數在點評網站上只能收到個位數的評價,但這並不耽誤那些評語分化出兩種鮮明的態度。
不喜歡它的人抱怨它實在太迷你,一口就吃沒了;
喜歡它的人則迷戀它被肉汁浸潤後上了色的表皮,以及小巧可愛的尺寸。
「杭州的食物嘛,肯定是要精緻一些的。」擁躉們深信不疑。
其實該是「嵊州印象」才對
有個杭州朋友旅居雲南,發現當地幾乎所有蒙自過橋米線店的牌子上同時也寫著杭州小籠包,於是他帶著一肚子的問號,第一次吃下了這種「家鄉小吃」。
「講真味道不賴,問題是在我老家,真的沒有這種小籠包啊。」
早些年,不知道有多少去外地辦事遊玩的杭州人,被當地朋友問得一愣一愣的。
因為那些問題,正是關於他們從沒聽說過的杭州小籠包。
實際上,在去過一次外地之前,很多杭州人當年甚至不知道小籠包這種江浙滬各地都有的家常食物,在其他地域竟然已靠著各個小區門口的早點店,跟自己家鄉結成了一種專有的強力關聯。
他們也沒料到,物產豐盈、經濟富足的杭州明明有那麼多王牌級標籤,一屜不起眼的小籠包竟然可以躋身其中,成為全國百姓深刻銘記的「杭州印象」之一。
最重要的是,它還不是杭州的。
事實上,這一切都源於一個至今仍可以被餐飲界奉為教科書式經典案例的營銷點子。
在距離杭州100多公裡外的紹興,有一座名為嵊(音:聖)州的小城。
當地人勤勞肯幹,上世紀伴隨著經濟發展大潮外出務工的人很多。與他們一同走向全國的,還有獨具特色的嵊州發麵小籠包。
而這種發麵小籠包,便是如今我們熟悉的「杭州小籠包」。
包括杭州在內的江浙滬多地的本地小籠包,更多是圖中這種死面薄皮的,並帶有湯汁
然而,在外地賣小籠包的嵊州人擔心「嵊」字太過生僻,無法引起食客的注意,便靈機一動,以更響亮的「杭州小籠包」為名售賣。
可以說是深諳營銷之道了。
小區門口開店:自信者的專屬
久而久之,這種實際上來自嵊州的「杭州小籠包」贏得了各地食客的喜愛。這個名稱也漸漸固定下來,甚至形成了一種品牌作用。
即使是那些並不來自嵊州的早餐店主,學得發麵小籠包的手藝,在致力於在小區開店時,也會用「杭州小籠包」作為招牌名字。
可以說,開在小區門口的店是最「危險」的。因為這裡很少有一次性客戶,有的儘是但凡有一次吃得不滿意,就有可能帶動整棟樓的街坊一起冷落一家店的居民。
而杭州小籠包店從不畏懼開在小區門口,這恰恰是對自家味道和性價比有充足自信的象徵。
「這麼多年沒捨得搬家,就是因為出小區就有家好吃的杭州小籠包店,免費稀飯熬得夠稠,老闆特調的辣椒麵夠香。」
在小區門口開店還很考驗店主的虛心程度和學習意識。
比起馬路邊的那些來去匆匆追求快速填飽肚子的食客,小區裡的顧客更像美食家。
他們往往擁有充足的工夫和好心情,願意善意地為你指出餡料鹹淡的不足、小菜豐富度不夠等問題,督促店主不斷進步。
這就是為什麼你時常能在杭州小籠包的店裡找到西紅柿雞蛋蓋飯和乾鍋土豆片,很有可能這就是應附近居民要求添加上去的「便民周邊產品」。
今天,中國人的飲食生活已經相當豐富,食物前面冠上一個外地地名也不會給它帶來多麼長久的吸引力,但杭州小籠包依然是很多人一段時間不吃就會想念的味蕾歸宿。
如今很多店也開始改回嵊州小籠包的「本名」了 圖 | 大眾點評@studyzy
咖啡色紋路的摺疊桌上泛著淡淡油星,人們坐上四腳圓凳,跟北方口音濃重的老闆點上一份杭州小籠包。
一個個小包子裹進一股子親切,湧動的熱氣混入清晨的寒涼,足以分解所有初醒時的倦意和上班前的抗拒。
它們是那樣白白胖胖,就這樣開啟著人們一天天的無限希望。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 end -
各地小籠包,哪種是你的最愛?
通過留言和評論分享給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