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去看了《你好,李煥英》,英文譯名《Hi,Mom》更能反映它的主題,印象中關注母女親情的文藝作品很少,因此之前看小品的時候,就被這個思路打動過。大屏幕對這種情感的放大也很成功,故事簡單但比較豐滿,笑點立體而均勻。
電影的開始和結束,曉玲都交代過「從我有記憶開始,我的媽媽就是中年婦女的模樣」,與電影的設定不同,從我有記憶以來,我的媽媽就是少女情懷永不敗,時刻美麗精緻,家務一把好手,對生活充滿熱情,存著不世故的天真,也存著有分寸的善良。
剛參加工作的她
在我成年以後,再去翻看家庭相冊,看到媽媽少女時候的影像,那些小尺寸的黑白照片,就曾經想過,如果能穿越到過去,很想去找媽媽做朋友。所以看到電影裡曉玲路過的那些老地方,都從黑白變成了彩色,那種夢想成真的觸動是非常具有穿透性的。雖然我和媽媽個性大不相同,但不妨礙我真的很喜歡她啊。現實生活中沒有電影裡那樣極端戲劇化的時間節點,但我仍然嚮往跨越血緣、年齡和年代,穿越回去,和年輕的她共同生活,與她嬉笑打鬧,歡聲笑語填滿了時光。
中間是她
喜劇肯定是要充滿各種「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翻轉橋段,去打破觀眾的預期,製造爆發的笑點,但本片最後的反轉卻成了最大淚點。讓我淚如雨下的,是被放大了數倍的後知後覺,在我成為一個母親的兩年多裡,最深的感觸是對自己的「不知」之知,在成長、成婚階段,內向如我也有著誇張的自信,總覺得自己身為女兒、兒媳的角色做得不錯,可當時光層疊,無論何時何事回望,總能發現是父母們大度鋪墊、包容體諒在前,我更多是在蔭庇下,如電影裡說的只負責「健康快樂」就好,慢慢心裡覺得虧欠良多。人生新世界有無數種打開的方式,但我的新世界,從我的孩子拉著我向前走,卻讓我不斷路過回望過去的窗口開始。
說回電影,不能僅僅用一句「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去概括它的逗樂與催淚,顛倒心境、翻雲覆雨的還是時間啊,故事裡的入夢與夢醒,是歲月把它的威風和沉痛發揮到了極致。正因如此,平凡的日常才值得被珍惜,世界浩瀚而又神秘,你我共生在這同一範疇內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讚賞寄厚意,無線傳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