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丨觥籌交錯

2022-01-05 每日成語故事

【成語】  

       觥籌交錯

【拼音】

       gōng chóu jiāo cuò

【釋義】

       觥:古代的一種酒器;籌:行酒令的籌碼。酒杯和酒籌雜亂地放著。形容許多人聚會喝酒時的熱鬧場景。

【出處】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解釋: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於彈琴奏樂,投壺的人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個臉色蒼老的老人,醉倒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

【近義詞】

       杯盤狼藉

【反義詞】

       自斟自飲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用於描寫酒宴。

【成語故事】

   

      北宋時期,有一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叫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歐陽修於宋仁宗天聖八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後累贈太師、楚國公,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歐陽修仕途非常坎坷,宋仁宗時,北宋王朝積貧積弱的弊病開始顯現,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日益突出。景祐三年(1036年),與歐陽修交往頗深的範仲淹著手呼籲改革,他把社會問題歸咎為腐敗,而歐陽修看得更深刻,認為冗官冗員才是根本問題。最終,範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擊,被貶饒州。歐陽修作為範仲淹一派也受牽連,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

     不久之後歐陽修又被召回京,復任館閣校勘,編修《崇文總目》,後奉命知諫院。慶曆三年(1043年),歐陽修出任右正言、知制誥。當時,範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成為革新派幹將,提出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但在守舊派的阻撓下,新政又遭失敗。

     隨著新政的失敗,範仲淹、韓琦、富弼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上書分辯,受到牽連,也跟著被貶至滁州(今安徽滁州),任滁州太守。任滁州太守期間,歐陽修經常去西南郊琅玡山的釀泉邊去玩,那兒有一個亭子,歐陽修將它命名為醉翁亭。歐陽修經常與朋友在醉翁亭飲酒歡聚。並著有《醉翁亭記》,裡面描寫道: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通過《醉翁亭記》我們可以看到,雖然被貶,但是歐陽修依舊保持輕鬆慵懶的態度,為政「寬簡」,使得官民稱便。但就是在這樣的執政方針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條。

【造句舉例】

       觥籌交錯間,數名便衣團團圍住了犯罪嫌疑人的酒桌,未待犯罪嫌疑人醒悟是咋回事,一副錚亮的手銬鎖住了他的雙手。

       但在今天,年輕人已不再滿足於婚宴上的觥籌交錯,不願把原本極富浪漫情調的喜事,變成疲於操辦窮於應酬的俗事。

相關焦點

  • 成語 觥籌交錯 詳解
    觥籌交錯gōng chóu jiāo cuò成語簡拼
  • 觥籌交錯
  • 成語中的文物:「觥籌交錯」中的「觥」長什麼樣?
    形容喝到酒酣時,有一個成語:觥籌交錯(gōng chóu jiāo cuò)。【成語解釋】: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雜亂地放著,形容許多人聚會喝酒時的熱鬧場景。觥:古代的一種酒器;籌:行酒令的籌碼。這個成語出自宋朝歐陽修《醉翁亭記》:「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譁者,眾賓歡也。可見,在北宋,大家還會使用觥作為酒器。
  • 成語典故丨巧言令色
    收錄於話題 #成語典故有一次,皋陶和禹一起討論治理國家的大事,皋陶認為按先王之道處理政務,大臣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作為帝王還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待人寬厚仁慈。        禹非常贊同皋陶的觀點,只有天下臣民保持一心,統治者也要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保持一顆仁慈之心對待老百姓,國家才能管理有序,百姓才能生活安樂。同時禹還補充說要善於知人用人,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才能充分發揮他的才能。
  • 邯鄲街頭井蓋上的成語典故
    在邯鄲市美樂城廣場雨水井蓋上,竟然發現上面有「成語典故」。毛遂自薦、一箭雙鵰、破釜沉舟、笑裡藏刀、精衛填海等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都出現在井蓋上面。小小的雨水井蓋也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品味。
  • 有關牛的成語及典故
    有關牛的成語及典故氣衝牛鬥:氣:氣勢;牛
  • 擦亮國家級金字招牌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來了
    淮南網訊 淮南是「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為加強成語典故文化建設,進一步形成成語典故傳播熱潮,使這一國家級「金字招牌」更閃亮,12月7日,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將在淮師附小山南校區舉行,來自淮南大中專院校及中學、小學3個組別的18支隊伍將展開激烈比拼,一決高低。通過大會活動的舉辦,進一步擴大「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邯鄲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2500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古典文化,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是當之無愧的「成語之都」。據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曙光第二小學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揚傳統經典文化,在學校推出【成語典故,薪火相傳】系列活動,並制定了跟著成語遊邯鄲系列校本課程,將教育理念與地方傳統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向學生們講授和宣傳古典文化知識,受到了學生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1、買櫝還珠成語典故:相傳楚國有位珠寶商人,他手上有一顆價值名貴的珍珠,為了能讓珍珠賣個好價錢,特意命人專門做了一個名貴的盒子,盒子外面鑲嵌了各種華麗珠寶。
  • 成語大全——成語之最、成語接龍、成語典故、含有動物的成語……
    成語從來都是寫作的殺手鐧,一篇好的文章總有幾個畫龍點睛的成語。小學開始,我們已經開始進行成語學習,但因為數量較多,總是容易忘記。下面列舉了小學階段我們常用的成語,基本囊括了全年級的,請學習掌握。成語我們平時用的很多,也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小學中必須要掌握的一點,同學們在作文寫作中用幾個成語,那你的作文就不一樣了。下面小編老師給同學們分享一份成語大全(成語之最、成語接龍、成語典故、含有動物的成語等等),同學們一定要多讀多記,相信對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有極大的幫助。
  • 成語典故:陽春白雪
    近義詞:曲高和寡 、鯤鵬圖南反義詞:雅俗共賞、下裡巴人// 成語故事 //陽春白雪的典故來自《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yǐng zhōng)者,其始曰:《下裡》、《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 大名成語典故——有國難投
    大名成語典故——有國難投 2020-04-17 1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語典故】朝秦暮楚
    【典故】:  典故「朝秦暮楚」,出自宋·晁補之《雞肋集·北渚亭賦》:「託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春秋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互相對峙,戰火不斷。夾雜在秦楚中間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倒向楚。甚而,早晨歸秦管,晚上屬楚民了。此成語後來引申為比喻人變化極快,反覆無常,含貶義色彩。
  • 成語典故:如虎添翼的讀音和意思!
    收錄於話題 #成語典故 如虎添翼,比喻強有力的人得到幫助變得更加強有力,讀音是rú hǔ tiān yì。
  • 關於成語「亂七八糟」的典故
    我們形容事物雜亂無章,經常使用「亂七八糟」這個漢語成語。 那這個成語對應的有兩個典故,分為「亂七」和「八糟」。 1、「亂七」。是指發生在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 西漢初年,劉邦不僅剷除異姓諸侯王,還分封了一大批的劉姓子弟為王。原本想著是靠劉氏宗族的力量,來幫助皇權統治的。
  • 成語典故丨指囷相贈
    點擊上方關注「國學那點事」       多謝當年你的指囷相贈,我才能東山再起,這點小意思不成敬意,望你收下。       作者:每日成語故事。每日一讀,貴在堅持,你若喜歡,歡迎支持。
  • 新興鑄管武安工業區開發「成語典故宴」
    日前,「邯鄲學步」「黃粱美夢」「梅開二度」「瓜田李下」「紙上談兵」「完璧歸趙」「一言九鼎」「戰國七雄」「花開富貴」「織邯鄲」等眾多膾炙人口的邯鄲成語典故,以華麗妝容登上新興鑄管武安工業區本部招待所的餐桌上。
  • 成語典故:面紅耳赤的讀音和意思!
    收錄於話題 #成語典故 面紅耳赤,常見的漢語成語,讀音是miàn hóng ěr chì。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景瑞成語典故之一:畫蛇添足
    有時候在交往過程中,如果一個典故成語恰當運用到位,可以化解尷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良好的語言溝通表達能力,可以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幽默感,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一個典故成語:    ,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畫蛇添足的故事:《戰國策·齊策二》記載,楚國有一個人請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約定:在地上畫蛇,誰先畫好,誰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