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傳感器在中國汽車應用中的6大功能_騰訊新聞

2020-12-18 騰訊網

現階段,中國量產的自動駕駛車型多位於L2階段,L2階段通過傳感器確定周圍駕駛環境,進行車路、行人及道路感知,在感知信息的基礎上進行警示或制動等動作,輔助駕駛員安全駕駛,因而,雷達傳感器為該自動駕駛階段最核心的組成部分。雷達傳感器通過TOF或FMCW技術探測物體的相對位置、相對速度、相對角度,並在算法和決策平 臺的輔助下實現如AEB緊急自動制動、FCW前向碰撞預警、BSW盲區監視等十多項功能。

1、AEB(自動緊急制動)功能

定義:AEB是ADAS系統的重要功能,共分為三個檔次:

(1)FCW,當存在潛在的碰撞危險時,AEB系統將會及時通過視覺、聽覺和/或觸覺報警(例如座椅震動)通知駕駛員;

(2)二級警報,若駕駛員無法應,則出現限速自動提示;

(3)自動介入剎車,必要的情況下由AEB自動控制剎車系統,完成制動操作,從而減輕或避免碰撞傷害,該功能在7-180km範圍內均可啟動。

根據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數據,AEB系統可將追尾事故發生的概率降低56%

分類:(難度由低高)

根據事故類型,E-NCAP將AEB系統分為三類:

1.城市專用AEB系統——多發生在交通擁堵的路口,速度慢(<20km/h),碰撞程度低;

2.高速公路專用AEB系統——多發生於駕駛員疲勞的高速(50-80km/h)駕駛場景;

3.行人保護專用AEB系統——檢測行人與自行車,需預測其運算路徑,算法複雜。

前兩者更適合使用毫米波雷達,而第3種需在前兩者的基礎上進行圖像捕捉,因而需補充攝像頭。

工作原理:AEB可通過視覺傳感器、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等技術實現,雷達傳感器或攝像頭傳感器測出前車或障礙物距離,數據分析模塊將測出距離與安全距離、警報距離進行比較,當距離過小時,AEB系統則會發出碰撞預警,若駕駛員未能及時進行制動操作,AEB系統將對剎車系統發出剎車請求,實現自動制動。

毫米波雷達:具備全天候全天時工作優勢,但存在橫向輻射盲區。

雷射雷達:除探測距離長外,還可測量橫向位置,但易受天氣影響。

視覺傳感器:具備明顯成本優勢,但識別準確度仍需提升,且受天氣影響大。

成本:單攝像頭版AEB成本約600元,毫米波雷達版成本約1,500元,雷射雷達版本成本則過萬。

綜合性能和成本情況考慮,AEB系統最佳傳感器配置為「毫米波雷達+視覺傳感器」組合。

發展現狀分析

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國AEB配置的裝車滲透率約為9%,主要搭載在20萬元及以上的外資品牌車型上,如奔馳Pre-safe、沃爾沃City safety、大眾Front Assist、豐田PCS。

隨著2018版C-NCAP逐漸實施,未來3年AEB系統在中國市場的需求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2、BSW(盲區監視)功能

定義:BSW系統通過在車輛後部安裝兩顆毫米波雷達以探測後視鏡盲區範圍,當探測到盲區內存在障礙物則向駕駛員發出警報,輔助進行變道或減速。BSW系統基本功能包括兩項:

(1)BSW盲區監測,使用毫米波雷達進行盲區障礙物監測,並提供視覺、聽覺警報服務;

(2)LCA變道輔助,在車輛變道過程中,探測相鄰車道是否有車輛快速接近的系統,並發出警告。工作條件:行駛速度>15km/h,或轉彎半徑>100m。

盲區是汽車設計最大的缺陷之一,根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數據,每年有80多萬起與盲點有關的安全事故發生,其中約300件導致死亡車禍。這也是BSW系統存在的重要原因。

分類(按應用場景劃分)

SBSD側面盲區監測

STBSD轉向盲區監測

功能拓展(開發難度由低高

1.RCTA在倒車時,實時監測車輛後部橫向接近的障礙物,並發出警告。

2.DOW在即將開啟車門時,實時檢測車輛側後方障礙物,並發出警告。

3.RCTB在倒車時,實時監測車輛後部橫向接近的障礙物,必要時主動進行制動。

發展現狀分析

此外,根據2019年9月發布的《美國消費者報告》顯示,BSW系統在ADAS輔助安全系統中避險百分比最高,可避免60%的車禍。因而,BSW是ADAS系統中配置率較高的一項功能,截至2019年上半年,其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為17%,其中,價格在40萬元以上的汽車車型的滲透率最高,達到56%,BSW選配價格在5,000-7,000元之間。

3、ACC(自適應巡航)功能

定義:ACC系統是一種智能化的自動控制系統,藉助外部傳感器(毫米波雷達、攝像頭、雷射雷達等)檢測自車與前方車輛的距離和相對速度,並控制自身車速和前車保持固定的距離。假設前車變道離開,在未識別到新的目標物之前,ACC系統會控制車輛按照設定的車速行駛。

ACC既可適用於低速場景(TJA交通擁堵輔助),也可適用於高速場景(ICA智能巡航輔助)

應用場景

工作流程分析

ACC系統利用傳感器得到行車所需信息,當發現前車減速或出現新目標時,電控單元將發送執行信號給發動機或制動系統,做出保持車距或自動制動等相關動作。若前方沒有車輛,則恢復設定車速。

因涉及到汽車的自動制動,ACC系統還需協調發動機管理系統、自動變速箱控制器、電子穩定程序等部件進行工作。

1、最常用的安全距離模型為車間安全時距模型,即跟車距離以時間為單位設置,通常為1-2.5s。

2、需輔助車道識別單元、轉向角傳感器、橫擺率傳感器、車輪轉速傳感器等多部件進行判斷。

3、ACC系統的自動制動力為車輛最大制動力的30%-40%,位於0.3-0.4g之間。若系統判定需要急剎(>最大制動力的40%)時,儀表上將會出現視覺信號並發出蜂鳴警報。

備註:此處的「前方」指毫米波雷達的探測距離,一般為200米

4、PA(停車輔助)功能

定義與原理:

PA系統通過安裝在車身上的超聲波雷達及攝像頭探測停車位置,繪製停車地圖,並實時動態規劃泊車路徑,將汽車指引或直接自動控制方向盤將汽車駛入停車位置。

工作原理:PA系統通過搜索泊車位、生產泊車路徑和運動控制三大功能,實現自動泊車輔助。當汽車行駛速度低於30km/h時,其搜索功能將自動打開,在搜索到合適車位後,ECU將從速度和運動兩方面進行泊車軌跡模擬。最後,控制器將對汽車進行橫向和縱向控制,從而完成泊車動作。

工作流程分析

分類(按功能)

PA系統目前已發展至第三代,從最開始的駕駛員必須在車內配合掛擋完成泊車(APA系統),發展到駕駛員可以站在車外5米外使用手機遙控泊車(RPA遠程遙控泊車),最後到汽車自主學習泊車路線完成固定車位泊車(自學習泊車),未來將出現第四代PA系統,即AVP代客泊車。

5、LKA(車道保持)功能

定義:LKA系統通過角雷達、多功能攝像頭識別本車相對於車道中央的位置,如車輛靠近標識線或偏離車道,則通過方向盤震動或聲音來進行警告,必要時通過自動轉向幹預使車輛回到車道內。

LKA系統包含三項子功能:

(1)LDW,在車道偏離時,通過聲音、視覺和震動等方式發出預警;

(2)LDP,在汽車快要駛離車道時,通過施加適當轉向幹預實現位置修正的系統;

(3)LCC,通過監控汽車與車道中線的相對位置,主動輔助駕駛員保持在車道中線位置,減少駕駛員負擔。

產生的必要性

在歐洲,39%的意外交通事故是因偏離車道而產生的,在美國這一比例為44%,而中國這一比例更是高達50%。高交通事故發送概率是催生LKA系統出現的重要原因。

根據2019年9月發布的《美國消費者報告》顯示,LKA和LDW的避險指數為31%。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國市場的LKA滲透率為26.4%,LDW的滲透率為44.6%。

工作流程分析

LKA系統可分為感知層、決策層和執行層三部分。其中,感知層用於採集車道信息和車輛信息,決策層用於判斷是否需要轉道並計算輸出力矩,執行層為EPS系統,EPS系統使用虛擬駕駛員轉向力矩代替扭矩傳感器監測到的駕駛員轉向力矩,完成車道保持輔助。

適用條件分析

LKA系統的缺陷:

1.LKA系統是基於視覺傳感器辨認車道線的,如果攝像頭被遮擋、車道線不清晰、大雨霧霾等惡劣天氣、黑夜等情況都會導降低系統判斷精度;

2.LKA系統的轉向能力有限,如果車輛的橫向偏移速度超過ESP設定,車輛就會跑出車道。

使用限定條件:

1.目前量產的LKA主要適用於高速場景的輔助功能,只有當車輛行駛速度>60km/h才LKA系統才介入工作,並限制該系統在惡劣天氣情況下的使用;

2.根據2019年1月頒布的《道路車輛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術語及定義》的徵求意見稿規定,LKA系統激活時引發的車輛橫向加速度不大於3m/s2,車輛橫向加速度變化率不大於5m/s3。

6、其他功能

除AEB、FCW、BSW、LCA、SBDS、STBSD、ACC、RCTA、DOW、RCTB、APA、RPA、自學習泊車、AVP、LKA、LDW、LDP及LCC功能外,雷達傳感器還可應用在HUD、ROA、RCW、PD、SLA、TJA、ICA及智能駕駛司機上。

功能總結

ADAS功能通過傳感層、決策層和執行層三個模塊實現,其中傳感層通過雷達傳感器及視覺傳感器對環境進行數據採集,是各種輔助駕駛功能實現的基礎。

三種雷達傳感器性能有所區別,適用的場景也有所不同。其中,超聲波雷達能量消耗慢,超聲波的穿透性強,但其探測距離短且不適合高速運行,因而只適合自動泊車等低速場景。毫米波 雷達具備全天時全天候的優勢,適用於AEB、FCW、BSW、LCA、ACC、LKA等多個應用場景,而雷射雷達可360度無死角掃描,從而形成環境三維模型,但其價格昂貴,性價比不高,因而其雖可應用於多個場景,但均未作為最佳選擇。

來源:馭勢資本

聲明:本文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傳感器專家網觀點或立場。更多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 END ——

相關焦點

  • 汽車雷達傳感器行業科普
    中國雷達傳感器在汽車行業的應用 在自動駕駛汽車的技術發展過程中,汽車對周邊環境的感知與理解,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基本前提。傳感器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基礎,只有準確及時地感知車輛周圍的道路、其它駕駛主體、行人等信息,自動駕駛汽車的駕駛行為才會有可靠的決策依據。
  • 特斯拉與蔚來|全網吹爆的汽車傳感器「雷射雷達」有多牛?
    但雷射雷達在工作過程中易受到自然光或是熱輻射的影響,從而會被消弱。 作為一款車規級的雷射雷達所需要的製造成本也相對較高,特斯拉不使用雷射雷達一方面在於他們有著自己的「感知」技術,另一方面或許是認為成本過高。
  • 汽車雷達搶灘戰:自主廠商別具「慧眼」?
    當下,中國汽車雷達市場正進入野蠻生長期。在未來的中國汽車市場中,競爭也將日趨激烈。新的宿主1935年,世界第一部實戰型雷達「本土鏈」面世。隨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加速了雷達由地面、船舶向飛機的遷移。
  • 傳感器熱點:業界首款具有陀螺儀監控功能的雷射距離傳感器
    傳感新品 【業界首款具有陀螺儀監控功能的緊湊型雷射距離傳感器】 Keyence Japan已推出了新的緊湊型綠色雷射測距傳感器LR-X系列。
  • 一個信用卡大小的隱藏式4D雷達取代一堆汽車內部傳感器
    以色列雷達公司Vayyar表示,它可以用一個信用卡大小的隱藏式4D雷達取代一堆汽車內部傳感器,節省大量的開發成本,同時解鎖了一系列即將推出的安全功能。這種多功能片上雷達(ROC),設法將48個雷達收發器裝在一個硬幣大小的晶片上,使其能夠製作出整個汽車內部相對高解析度的3D點雲圖。
  • 【汽車雷射雷達頂流之爭】馬斯克不愛,有人愛
    來補充和完善現有的汽車傳感器套件(攝像頭視覺、雷達和超聲波技術),為需求強勁、體量大的Lidar的普及創造了一個新的、快速增長的機會。其緊湊型傳感器可無縫集成到車輛設計中,為目標檢測、分類和跟蹤提供豐富的數據,並實現多種功能的自動化,包括卡車排班、ADAS應用(車道偏離/變更警告和前/後碰撞警告)、自動代客泊車,以及在地理圍欄區域的自導航。
  • 重力傳感器的原理及應用
    一個好的程式設計師能夠使用加速度傳感器來回答所有上述問題。   3、重力傳感器可以用來分析發動機的振動。   4、重力傳感器在進入消費電子市場之前,實際上已被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子領域,主要集中在車身操控、安全系統和導航,典型的應用如汽車安全氣囊(Airbag)、ABS防抱死剎車系統、電子穩定程序(ESP)、電控懸掛系統等。
  • A2B和乙太網在汽車中的應用前景
    翻譯自——eenewseurope近年來,隨著信息娛樂技術和ADAS的廣泛採用,加上多種不同用途的傳感器的應用,這讓汽車電子系統的數量和複雜性達到了更高的水平。這將導致更多的數據在車輛中快速移動。因此,汽車製造商和電子產品開發商必須了解新的網絡技術。這裡就要講到高帶寬和低帶寬技術。
  • 百度自動駕駛部王石峰:詳解自動駕駛大腦、傳感器、硬體架構及汽車...
    雷射雷達不光用於感知也應用於高精度地圖的測繪和定位是公認L3級以上自動駕駛必不可少的傳感器。   毫米波雷達:主要用於交通車輛的檢測,檢測速度快、準確,不易受到天氣影響,對車道線交通標誌等無法檢測。毫米波雷達由晶片、天線、算法共同組成,基本原理是發射一束電磁波,觀察回波與入射波的差異來計算距離、速度等。
  • L3自動駕駛量產前夜,雷射雷達成智能汽車標配
    然後在 11 月的廣州車展上,小鵬汽車宣布要在下一代自動駕駛系統中加入雷射雷達傳感器,並且計劃在 2021 年量產配有雷射雷達的車型。這一消息傳到大洋彼岸的馬斯克那裡,果然引發了他的一頓嘲諷。但小鵬汽車掌舵人何小鵬也沒有慫,直接回懟:要在自動駕駛領域把特斯拉打得「找不著東」。兩個大佬之間的「跨洋互懟」,僅僅是業內關於要不要雷射雷達長期爭論的一個縮影。
  • 日本寶理塑料致力於開發汽車傳感器應用新材料
    電動汽車的增長趨勢正在促使材料供應商進行創新。總部位於日本的全球領先工程塑料供應商寶理塑料,將其樹脂產品的應用定位於可實現自動駕駛的ADAS組件中。
  • 視覺系統CCD和CMOS傳感器的特點與應用
    目前,CCD圖像傳感器和CMOS圖像傳感器(CIS)是被普遍採用的兩種圖像傳感器。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這兩種傳感器的特點、應用等。 CMOS圖像傳感器產業鏈主要由上遊的晶片設計企業,中遊的晶圓代工廠、封裝企業和下遊的模組廠商及終端客戶組成。CMOS對供應鏈的拉動,在上、下、中遊都有體現。
  • 佳光科技李鑫:智能汽車是雷射雷達發展的良機
    在8月31日,由OFweek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OFweek維科網、高科會主辦,OFweek新能源汽車網、OFweek汽車科技網承辦的「OFweek(第二屆)中國人工智慧產業大會」智能汽車專場論壇在上海跨國採購中心成功舉辦。雷射雷達為自動駕駛的實現起到的極為重要的作用。
  • 歐菲光發布新一代短距毫米波雷達 賦能自動駕駛
    目前智能汽車市場上的低速雷達 傳感器配置以超聲波雷 達為主 。 但是超聲波 雷達在應用中不足之處明顯,其 精度較低、探測距 離近、 高 速時無法 獲得 更精 準的信 息,且 容易受到表面 汙損、雨滴、冰雪等 影響,使 傳感器不 能完全發揮其功能。 相比之下,歐菲光短距毫米波雷達造價與超聲波雷達相當,但在低速短距性能上遠高於超聲波雷達,達到了業內領先。
  • 不限汽車!TI、Acconeer、英飛凌加速布局60GHz毫米波雷達消費品市場
    雷達傳感器行業中有多個RF頻段,每個頻段均受法規的約束,這些法規可能會因地區而異。大多數雷達傳感器使用24GHz、60GHz和77 GHz無線電頻段。在全球大多數地區,77 GHz頻段常用於汽車應用,在其他應用如工業、建築、機器人、電子產品和城市基礎設施應用(包括那些需要人機互動的應用)都受到限制。
  • iPhone 12 Pro雷射雷達將由索尼提供!增強拍照和AR功能
    這種雷射雷達攝像頭將給iPhone帶來新的認知能力。手機傳感器收集來精確的距離數據,使得攝像頭能夠更好地理解它面前的物體。例如,它可以使前景中的物體看起來更銳利,而背景更加模糊。在這些細微差別上進行提升,可以優化iPhone的自動對焦功能,拍出更逼真的照片,會更加接近於傳統的全尺寸鏡頭相機所拍攝的照片。
  • 汽車發動機上的傳感器
    傳感器是汽車裡的重要部件,它主要起到一個作用,就是提供數據給電腦去做判斷,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汽車裡應用的傳感器越來越多,特別是中高檔汽車,普通的家用汽車上大約有幾十隻傳感器,而高檔汽車可多達200多隻,在維修上更複雜、更困難。那麼汽車發動機有哪些主要的傳感器呢?
  • 「無人駕駛」:4D成像毫米波雷達將掀起「革命」?蘋果自動駕駛汽車...
    相關智能汽車研究院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1-6月國內新車(自主+合資品牌)搭載前向77GHz雷達201.65萬顆,同比增長29.36%。在前向毫米波雷達供應商方面,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自主及合資品牌ADAS市場報告》顯示,大陸集團、博世、電裝排名前三,合計市場份額為93.41%,處於市場壟斷地位。目前來看,多數國內供應商主要集中進軍預警類雷達市場。而前裝AEB應用領域亟待中國自主品牌的毫米波雷達破冰。
  • 高性能標準CMOS傳感器應用於3D視覺、感測和度量
    Teledyne e2v 在飛行時間技術和解決方案上有超過10年的經驗,並以在用於自動化、機器人、汽車和監控工業專有傳感器方面的成功範例為基礎,實現創新飛行時間像素的強大能力。相較於傳統雷射雷達(Lidar)掃描儀,非直接飛行時間系統能提供實時影像信息,並有快速響應時間和無運動模糊的特點。由於它們不含機械部件,因而也有性能更強大、緊湊尺寸的特點。而固態設計更低功耗和更少計算的特點則可實現低成本。表 2. 傳統Lidar 與非直接飛行時間「頂層」比較在上述的應用中,飛行時間系統能解決不少挑戰。
  • 蓬勃發展的MEMS傳感器企業,正推動MEMS走向多樣化的未來
    >1.複合敏感功能 2.自檢、自校、自診斷功能 3.信息存儲功能 4.數據處理功能 5.數字通訊功能 根據中國信通院最新的數據統計,2015年智能傳感器就已取代傳統傳感器成為市場主流(佔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