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牛津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的大型研究表明,體育鍛鍊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比過去人們以為的更高,而且運動量越大越好。
在該研究中,共計90211名英國人於2013年至2015年在手腕上佩戴了加速度計量器(一種小而輕巧的運動傳感器),以計算七天內的運動量。研究人員對這些參與者的健康狀況平均追蹤時間達到5年。其中,3617名參與者患有心血管疾病。
該研究顯示,隨著中度和劇烈運動量的增加,參與者的心血管疾病病例在減少。此外,運動量最多的前25%參與者發病率平均降低了48%至57%。運動對改善心血管健康產生的好處並沒有上限。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牛津大學流行病學名譽教授特倫斯·德懷爾(Terence Dwyer)表示,疫情當前,由於封鎖政策或自我隔離措施,人們缺乏附加運動量,比如特別是旅行或在辦公室周圍活動。這也就意味著人們需要更針對性地運動以維持以前的運動量。
德懷爾認為,通過此項研究,人們應該更加相信加強運動是他們真正需要注意的事。同樣,他們應該更加堅定地將運動量提高到超過疫情前的水平。
該研究主要作者、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分校人口衛生系副教授艾登·多爾蒂(Aiden Doherty)表示,運動量最多的前25%參與者每周進行約50分鐘劇烈運動,比如跑步之類,而運動量最少的後25%參與者每周的劇烈運動量不足10分鐘。
研究人員在研究時還考慮了一些影響因素,即運動最多的那些人可能吸菸、喝酒的概率更低,體重保持得更加健康,但研究結果足以說明:增加運動量與減少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著極大的關聯性。
此前,大多數針對體育鍛鍊益處的研究通常採用調查問卷的形式,但準確性並不高,畢竟大多數人都無法精準地回憶起全天的運動量,無論是休閒活動還是個人日常活動皆是如此。
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相信,佩戴這種被稱作「研究級Fitbit」的設備能精準地反映個人隨著時間推移所進行的運動量,儘管它僅記錄7天的有效體力運動。
其他研究已經表明,用這種方式計算活動量具有「恰如其分的穩定性」。多爾蒂表示,接下來將進行更多的研究來評估其準確性。
該研究是迄今為止用設備測量身體活動和心血管疾病的最大規模研究,其結果進一步證實了世衛組織關於身體健康的新指南,即建議所有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至30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的有氧運動。
世界衛生組織於2020年12月修訂了其體育鍛鍊準則。聯合國機構如今也建議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運動,即2.5小時。這項研究的結果對男性和女性都適用,且劇烈運動對女性的好處尤其明顯。
原文來源:CNN
原文標題:No limit to benefits of exercise when it comes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study fi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