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運動可控制三高,預防35種疾病,降低心血管死亡!

2020-12-24 心血管王醫生

生命在於運動!

這絕不僅僅是一句俗語,更不是一句空話,越來越多的研究都證實適當的運動,能夠預防超過35種慢性疾病,比如說能夠降低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肥胖、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胰腺癌、骨折、痴呆、焦慮、抑鬱等等疾病的發病率,並且可降低心血管病和全因死亡率。

三高已經成為目前發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據統計,我國高血壓接近3億,糖尿病接近1.6億,高脂血症接近1.8億;這些三高人群,如果不及時發現或不積極控制,那麼就極有可能發展為心腦血管疾病,造成更大的損害。

運動能預防三高,控制三高,並且通過運動控制三高后,間接的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那麼運動對於三高有多大幫助呢?

我們在臨床確實能遇到,新發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尤其輕度的三高患者,他們之前不運動,自從發現三高后,開始堅持適當的運動,最終輕度的三高不用吃藥,血壓、血糖、血脂也能恢復正常的病例。

所以,有人也開玩笑說,運動是一味良藥,能治療輕度三高。

一、運動與高血壓

我們現在服用降壓藥的高血壓,都建議服用長效降壓藥,那是因為長效降壓藥,只需要吃一次,且血壓平穩。而運動本身帶來的降壓效果就能維持24小時。

研究表明,堅持適當的規律的有氧運動可將血壓降低3-7 mmHg,最高可達15 mmHg,血壓降低6-7 mmHg,即能降低20%~30%心血管風險。這樣運動不但降低了血壓,而且還能預防了心血管疾病。

運動降壓的一個原因就是,長時間科學運動能夠控制體重,減肥後本身就能降壓;另一個原因在於運動後,血管內皮功能的改善,全身血管阻力的舒張,降低交感神經系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活性,從而降低了血壓。

對於高血壓患者,建議每周30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比如跑步、騎車、遊泳、跳操、爬山等等運動,心率控制在170-自己的年齡這個水平,長期的有氧運動利於預防高血壓,利於控制高血壓。

二、運動與糖尿病

糖尿病對血管的危害常常是瀰漫性的,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了特別,常常會出現全身血管的併發症,比如心血管狹窄,常常是一長串狹窄,治療起來很麻煩。所以預防糖尿病尤為重要,研究顯示:

堅持適當的運動可降低25%~40%的2型糖尿病風險。

久坐不運動本身帶來的三高風險就會增加,而且還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如果沒有堅持運動的習慣,三高更不容易控制,只能通過吃更多的藥物使三高達標,這種吃更多藥三高達標的效果,肯定不如配合運動,吃更少的藥效果好。

糖尿病協會建議,對於久坐不動的人,應間歇進行輕度身體活動,糖尿病高危人群,坐久了花5分鐘走走或站站就有獲益,如果堅持運動,更有好處,能預防糖尿病的發生,低強度的身體活動就會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和運動強度的增加,效果會更加明顯。

指南推薦,糖尿病患者應該接受包括有氧運動和阻抗運動,以改善胰島素代謝,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就是說為了預防糖尿病或控制血糖,我們應該堅持有氧運動,同時配合一些力量型的運動。

三、運動與高血脂

在三高中,運動對於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控制更為明顯,對於血脂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可以肯定,運動利於調整血脂,能夠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這個好血脂,也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這些壞血脂。

但相對來說,飲食對於血脂的影響更大,飲食不健康會導致高脂血症,尤其會升高甘油三酯,對於大部分的甘油三酯升高,通過控制飲食,配合堅持運動,大部分的甘油三酯都能恢復正常。因為甘油三酯受飲食影響比較大。發現甘油三酯升高後,我們要減少肥膩油炸食品,減少精糧細糧,逐漸增加粗糧雜糧,尤其水果蔬菜,魚肉等等食物的比例,配合運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甘油三酯。但如果甘油三酯高於5.6,就得吃一點降脂藥,以免發生急性胰腺炎。

對於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飲食和運動效果要差一點,因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主要是人體肝臟代謝產生,和飲食的關係只有一小部分,但如果運動聯合飲食,或運動聯合他汀治療,降脂效果更為明顯。

總之,堅持適當的運動,能有效的預防三高,以及心腦血管疾病,並且能有效的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

輕度的新發現的三高,通過堅持運動等健康生活,一部分人不用吃藥也能控制;即使對於吃藥的三高人群,運動肯定能減少吃藥,並能有效的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相關焦點

  • 多運動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到底有沒有效?科學家終於確認了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鍛鍊身體對您有好處,尤其是在預防心臟病發作和中風之類的疾病時。牛津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的大型研究表明,體育鍛鍊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可能比以前更重要,而且運動越多越好。為了衡量身體活動,英國的研究人員在2013年至2015年的7天內,讓90,211個人在手腕上佩戴了加速度計(小型輕巧的運動傳感器)。
  • 恩格列淨可降低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再住院風險並減緩腎臟害進展...
    近日, 2020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年會上公布了Ⅲ期EMPEROR-Reduced臨床試驗的完整結果,對於伴和不伴糖尿病、射血分數降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恩格列淨可將心血管死亡事件或因心衰而住院的相對風險顯著降低25%。研究結果同期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 中國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最多!改變這9點,可降低患病、死亡風險
    今年9月份中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顯示,中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約為3.30億,導致的死亡分別佔農村和城市死亡人數的45.91%和43.56%。 哪些類型的心血管疾病最易導致死亡?心血管疾病有哪些危險因素呢?
  • 美年健康體檢大數據告訴你 預防心血管疾病刻不容緩
    《報告》以2018年為觀察周期,以美年健康旗下體檢中心的1560餘萬例成人體檢數據為研究對象,發現當前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了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心血管疾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我國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醫學研究認為,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肥胖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 11月份心血管病領域重磅研究一覽|心血管病|重大研究|11月匯總|...
    等在內的國際期刊發布了不少最新的心血管疾病相關研究文章,本月的心血管研究多聚焦於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對疾病進展及相關風險的影響。,我國2017年共有12523人死亡可歸因於甜飲料導致的冠心病和糖尿病。
  • 做12分鐘劇烈運動,對血管好?哈佛大學的研究成果,告知答案
    據哈佛大學的一份研究顯示,劇烈運動12分鐘,對心血管的代謝有幫助。美國的心臟病學雜誌發表了一篇研究顯示稱,有15萬人參加,近十年的觀察研究顯示,每天坐八個小時以上的人相對於那些每天坐小於四小時的人而言,死亡風險會上升52%,久坐不動的人,死亡率風險會增加80%,久坐的人比運動的人,心血管風險會增加107%,所以說,不運動會明顯地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研究證實,每周150至30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運動可預防這類疾病
    近日,牛津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的大型研究表明,體育鍛鍊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比過去人們以為的更高,而且運動量越大越好。 在該研究中,共計90211名英國人於2013年至2015年在手腕上佩戴了加速度計量器(一種小而輕巧的運動傳感器),以計算七天內的運動量。
  • 專家提醒:這樣科學的運動,才能讓心臟更強大!標準就是心率!
    我是心血管醫生,在醫院遇到最多的是心臟病患者,對於已經明確心臟病的患者,很難簡單說去鍛鍊心臟,因為有很多心臟病已經不適合鍛鍊了。所以,心臟最好的保養就是,在沒有疾病的情況下鍛鍊。我們先看一個研究:2018年1月8日,發表於《Circulation》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運動是可以逆轉久坐心臟老化所帶來的危害,並且還能夠預防心臟病的發生。不運動會導致心臟肌肉變得僵硬,當心肌肉變僵硬了,你的血壓就會升高,心室也就不能有效泵血,最糟糕的情況就是發生了心力衰竭。
  • 世界衛生組織:80%的心腦血管疾病可預防,做好4件事護血管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80%的心腦血管疾病是可預防的,保證良好的生活以及飲食習慣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方法有哪些?世界衛生組織:80%的心腦血管疾病可預防,做好4件事護血管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不良的生活方式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長期久坐、經常熬夜、抽菸酗酒等,這些不良生活習慣都會對血管造成損傷,比如長期久坐不動可導致肥胖,進一步導致血脂上升,從而導致血液粘稠度增高
  • 這6種營養素是「壞膽固醇」剋星,每天補充預防心血管病
    然而,如果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過高,則會帶來很多健康隱患,即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引發冠心病和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血膽固醇中,有1/4是吃進去的,3/4是自身肝臟合成的;15%~25%的人對膳食膽固醇非常敏感,高危人群更應嚴格控制飲食。
  • 什麼時間運動最好?
    pixabay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數據,全世界約有60%的人死於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這4大類疾病,而癌症則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我國衛生部第三次全國死因調查結果也顯示,癌症已成為我國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對於女性來說,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是乳腺癌。
  • 2020年心血管領域研究進展深度盤點
    分析結果顯示,LDL-C水平下降能夠顯著降低老年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75歲以上與75歲以下老年人LDL-C每降低1.0mmol/L,主要心血管風險分別降低26%與15%,並沒有統計學差異。同時,他汀與非他汀類藥物(如依折麥布和PCSK9抑制劑)的保護作用沒有明顯的差異。其中,心血管死亡、心梗、卒中、冠脈重建分別降低15%、20%、27%與20%。
  • 哈爾濱三社區配合哈醫大一院開展國家臨床項目 為制訂心血管疾病...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顯示:我國心血管病死亡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40%以上,居首位,高於腫瘤及其他疾病。環境、行為和代謝危險因素均為可通過幹預改變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
  • 最新研究出爐:每天走路超過規定步數,心血管疾病或能降低60%
    最新研究出爐:每天走路超過規定步數,心血管疾病或能降低60%西方有學者研究發現每天走路超過6000步,可能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率。老人走路的好處有哪些?而每天出去走40、50分鐘的路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它可以促進脂質在身體中更好地轉化,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對高血脂有一定的預防作用。3、降低血糖現在人們的飲食都會比較精細,很容易出現能量過剩的情況,這時就會容易誘發肥胖和糖尿病等問題。
  • 三高不控制,遲早出大事!「三高剋星」已公布,常吃好處多
    三高雖然看似普遍,但並非是洪水猛獸無可救藥,日常的小習慣就可以提前控制住,關鍵在堅持。提醒三高人群:日常3個飲食小習慣可堅持多吃蔬菜水果,穀類多樣每天多吃一份蔬菜或水果(約100克),可以減少4%冠心病的風險和5%的卒中風險。高膳食纖維以及富含全穀類的食物、豆類、蔬菜、水果的膳食纖維可降低冠心病風險。
  • 一項20年隨訪研究:每周泡澡3次心血管風險降20%
    近期,日本學者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泡澡對心血管也很友好,每周泡澡3次,心血管疾病風險可降20%。《生命時報》結合該研究並邀請權威專家,告訴你一次科學的泡澡應該滿足哪些條件。
  • 48萬人的研究告訴你:不想吃藥?運動治百病
    為了回答這一問題,最近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毒理與營養學系趙敏講師、流行病學系席波教授聯合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醫學分校Sreenivas P Veeranki助理教授、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Costan G Magnussen研究員在BMJ共同發表了一項研究[7],表明有氧運動和肌肉強化運動相結合可以降低40%的死亡風險,還有助於預防七種疾病的死亡風險!
  • 死亡率比癌症還高,防癌同時別忘了預防這類疾病,這3種人請定期篩查
    現代社會,對於各種疾病的困擾,大多數人都習慣將重心放在癌症的防範上,對其他非癌症疾病反而重視度不高。 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顯示,我國因心腦血管病死亡的人數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位居我國各類疾病死亡率的首位。
  • 中國患者顯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新選擇 突破性新型降脂藥物波立達...
    數據顯示,在極高危患者群體中,80%患者通過現有治療無法充分控制其LDL-C水平 ,這意味著這類患者亟需創新治療措施。其中,對於已經應用了他汀類藥物治療,但LDL-C水平依然不達標的急性冠脈症候群(包括心梗和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這種需求更為急迫。
  • 中醫四大穴位穩住「三高」
    此外,現在很多年輕人由於應酬多、常熬夜、飲食不節制,加上懶得運動,「三高」患者呈現出了「低齡化」的趨勢。「三高」除了會危害我們血管的健康,嚴重的會造成腦中風、心肌梗塞等。近年來,由於三高導致的死亡人數不斷攀升。那麼,到底該如何調理,就是「三高」朋友們很關心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