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最多!改變這9點,可降低患病、死亡風險

2020-12-23 騰訊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1990年,全球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約為2.71億;導致1210萬人死亡。而到了2019年,患病人數翻了近1倍,增加至5.23億;死亡人數也增加至1890萬人,約佔全球總死亡人數的1/3,其中超過600萬死亡發生在30-70歲人群中。

中國是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今年9月份中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顯示,中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約為3.30億,導致的死亡分別佔農村和城市死亡人數的45.91%和43.56%。

哪些類型的心血管疾病最易導致死亡?心血管疾病有哪些危險因素呢?

近日,一項發表於《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的研究,通過對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數據的分析,找出了13種容易導致死亡的心血管疾病和9種相關的、可改變的危險因素

圖片來源:123RF

易導致死亡的13種心血管疾病

1.缺血性心臟病

隨著全球老齡化增加,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及死亡人數不斷增加,是全球第一大死亡原因。2019年,全球約有1.97億患者,並導致914萬人死亡。預防和控制糖尿病、減少肥胖的發生、治療高膽固醇、改善飲食、增加體力活動、減少菸草和飲酒、改善院前和院內護理,將有助於提高缺血性心臟病長期後遺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2.中風

2019年,全球共發生1220多萬例中風事件,其中缺血性中風763萬例,出血性中風341萬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18萬例。中風也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2019年共導致655萬人死亡。與女性相比,男性患病率雖然偏低,但死亡和殘疾風險更大,女性中風生存率更高。治療高血壓和高膽固醇,有助於降低中風風險。

3.高血壓性心臟病

2019年,全球約有1860萬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導致了116萬死亡。降低血壓和控制其他風險因素,例如減少膳食鈉攝入量,有助於降低高血壓性心臟病患病風險。

圖片來源:123RF

4.先天性心臟異常

2019年,全球有312萬嬰兒出生時患有先天性心臟異常;患病人數達到1330萬人;並導致21.7萬人死亡,其中15萬死亡發生在1歲以下的嬰兒中。與其他類型的心血管疾病不同,預防及降低出生後先天性心臟異常的能力有限,改善早期診斷和獲得心臟手術是目前唯一的解決方案。

5.風溼性心臟病

自1990年以來,全球風溼性心臟病的患病率穩步上升,2019年患者達到4050萬人,並導致30.6萬人死亡,其患病率在20-29歲之間達到峰值,並在40歲之前保持相對穩定,然後開始穩定下降 。

6.心肌病和心肌炎

在過去30年中,心肌病和心肌炎導致的死亡從23.8萬增加至34萬。無論男女,成年期心肌病和心肌炎的患病率和相關死亡率均有所增加,而且男性病例比例高於女性

7.酒精性心肌病

2019年,全球酒精性心肌病患病人數為70.8萬,並造成了約7.2萬例死亡;男性因酒精性心肌病導致的傷殘調整壽命年(DALYs,因病損失的健康壽命年)顯著多於女性。提高公眾對飲酒危害的認知,有助於減少飲酒帶來的危害。

圖片來源:123RF

8.房顫和房撲

2019年有5970萬心房顫動(房顫)和心房撲動(房撲)患者,比1990年增加了約1倍。控制血壓、血糖,減少肥胖,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和心力衰竭,改善血栓栓塞預防藥物的使用,有助於降低房顫和房撲風險。

9.主動脈瘤

2019年,主動脈瘤共導致全球17.2萬例死亡。相比於男性,儘管女性主動脈瘤患病率低,但生長速度更快,破裂的可能性更高,更可能產生致命後果。控制血壓、戒菸以及提高篩查,如超聲檢查等,可在全球範圍內顯著降低主動脈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10.鈣化性主動脈瓣疾病

鈣化性主動脈瓣疾病(CAVD)通常發生在三葉主動脈瓣正常的老年人中,並且在先天性二葉主動脈瓣患者中的發生頻率更高。隨著全球老齡化加劇,CAVD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發病和死亡原因,及時提供瓣膜幹預措施,有助於降低CAVD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圖片來源:123RF

11.退行性二尖瓣疾病

退行性二尖瓣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二尖瓣脫垂,如果不治療,將導致慢性二尖瓣返流、房顫和心力衰竭。2019年,全球約有2420萬退行性二尖瓣疾病患者,並導致3.4萬例死亡。

12.心內膜炎

2019年,全球約發生109萬心內膜炎事件,並導致6.6萬人死亡。金黃色葡萄球菌已成為全球許多地區主要的心內膜炎病原體,其毒力極強,是公認的較差結局的標誌物。

13.外周動脈疾病

2019年,全球約有1.13億外周動脈疾病患者,比1990年增加了2倍;共導致7.4萬例死亡。

圖片來源:123RF

9種可改變的風險因素

1. 高收縮壓

1990-2019年,全球高收縮壓(SBP≥110mmHg)影響的成人數從21.8億增加至40.6億。2019年,有8.28億成人收縮壓高於140mmHg。高收縮壓及其不良健康後果,可以通過健康飲食(包括每天少於1茶匙的鹽、充足的水果和蔬菜)、維持健康體重、增加體力活動和避免飲酒預防

2.高空腹血糖

1990-2019年間,全球發生1.34億例因高空腹血糖(定義為高於4.8mmol/L-5.4mmol/L)導致的死亡,死亡人數從1990年的291萬增加到2019年的650萬

在許多國家,體力活動較少且飲食不健康,是高空腹血糖的主要風險因素,並導致熱量失衡和較高的肥胖率。增加體力活動,並減少含糖、高脂飲食,增加蔬菜及水果在飲食中佔比,有助於預防空腹血糖升高。

圖片來源:123RF

3.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全球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趨勢在增加,2019年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導致了約440萬死亡。健康飲食、不吸菸、增加體力活動,以及在需要時進行降脂治療,有助於解決這種全球健康威脅。

4.高體重指數

肥胖(體重指數【BMI】≥30kg/m2)在全球範圍內成為一種流行趨勢。BMI升高使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惡化,對血壓、血糖、血脂和炎症產生不良影響,並對心臟結構和功能產生危害

2019年,全球502萬例死亡可歸因於肥胖。需要採取多種方法,預防肥胖的發生,尤其是預防低齡人體重增加,包括改善飲食質量,降低單糖、複合碳水化合物和總卡路裡攝入;增加體力活動,以及減少久坐行為等。

5.腎功能受損

2019年全球因腎功能受損導致的死亡超過316萬例。需要政府、衛生系統、醫生和患者關注,通過測量蛋白尿和腎小球濾過率來改善慢性腎病的診斷,同時治療糖尿病和高血壓,以降低腎功能受損風險。

圖片來源:123RF

6.環境和家庭空氣汙染

空氣汙染是全球健康的首要環境危險因素,也是導致全球死亡的第四大危險因素。兩種主要形式的空氣汙染:PM2.5環境顆粒物汙染和使用固體燃料烹飪造成的家庭空氣汙染,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提高對空氣汙染作為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關注,使用可攜式空氣清潔器,使用清潔能源,有助減少空氣汙染暴露帶來的危害。

7.菸草

2019年,菸草(包括吸菸、二手菸和咀嚼菸草)導致871萬例死亡,而在菸草導致的死亡中,36.7%是由於心血管疾病引起。同時,2019年所有吸菸者中有30%生活在中國,近1/3菸草導致的死亡發生在中國

由於2019年男性和女性的全球吸菸率分別為33.5%和6.8%,因此在吸菸導致的死亡中,75.4%發生在男性中。戒菸、減少二手菸暴露,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及死亡風險。

圖片來源:123RF

8.飲食風險

2019中,飲食風險包括10種健康食物(水果、蔬菜、豆類、全穀物、堅果和種子、牛奶、膳食纖維、鈣、海鮮ω-3脂肪酸以及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不足5種不健康食物(紅肉、加工肉類、含糖飲料、反式脂肪酸和鈉)攝入過量

2019年,約794萬死亡可歸因於飲食風險。增加健康食物在飲食中佔比,減少不健康食物,有助於減少飲食風險導致的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

9.體力活動不足

體力活動少,是全球大部分地區成人過早死亡以及心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的重要風險因素。

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體力活動,或至少75分鐘的高強度體力活動,或中等強度和高強度活動綜合起來達到這一等量的體力活動;每周應至少有兩天從事加強主肌群的活動,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及死亡風險。

圖片來源:123RF

總而言之,心血管疾病一種常見的健康殺手,患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在不斷增加。採取健康生活方式,如健康飲食,減少含鈉、糖食物攝入,增加體力活動,戒菸,戒酒,保持健康體重,將有助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及死亡風險。

參考資料

[1]Gregory A.Roth, et al.,(2020). Glob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Risk Factors, 1990–2019: Update From the GBD 2019 Stud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DOI: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20.11.010.

[2]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urden, deaths are rising around the world. Retrieved Dec 15 ,2020,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2-cardiovascular-disease-burden-deaths-world.html

註: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e藥環球」微信公眾號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繫wuxi_media@wuxiapptec.com

歡迎掃碼關注e藥環球微信公眾號,我們為您帶來靠譜和前沿的好醫新藥全球資訊。

About us

e藥環球 | 藥明康德團隊打造

點「在看」,分享健康新知

相關焦點

  • 糖尿病人每天飲用綠茶和咖啡可降低死亡風險
    糖尿病人每天飲用綠茶和咖啡可降低死亡風險 2020-10-28 14:58:21   607人不喝綠茶,1143人每天最多喝一杯,1384人每天喝2~3杯,1784人每天喝4杯或更多。994人不喝咖啡,1396人每天最多喝一杯,963人每天喝1杯,1660人每天喝2杯或更多。在隨訪期內,有309人(218名男性,91名女性)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癌症(114人)和心血管疾病(76人)。
  • 每天綠茶+咖啡,死亡風險降低63%!
    與不喝綠茶的參與者相比,至少喝1杯(註:1杯約200ml)綠茶的參與者的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5%(95%CI,0.6-1.22),而每天喝2到3杯綠茶的參與者的全因死亡風險降低27%(95% CI,0.51-1.03),每天至少喝4杯綠茶的參與者的全因死亡風險降低40%(95%CI,0.42-0.85)。
  • 恩格列淨可降低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再住院風險並減緩腎臟害進展...
    近日, 2020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年會上公布了Ⅲ期EMPEROR-Reduced臨床試驗的完整結果,對於伴和不伴糖尿病、射血分數降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恩格列淨可將心血管死亡事件或因心衰而住院的相對風險顯著降低25%。研究結果同期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 海外醫療新研究:每天喝綠茶和咖啡,降低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
    在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 Care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大量飲用綠茶和咖啡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風險。海外醫療服務專家盛諾一家詳細介紹了這項研究。
  • 小孩子才做選擇,每天綠茶+咖啡,死亡風險降低63%
    研究組使用自填式問捲來評估綠茶和咖啡的消耗量,前瞻性地調查了喝綠茶、咖啡的以及它們的組合對日本2型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風險和病因特異性死亡風險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與不喝咖啡的參與者相比,每天喝1杯(註:1杯約200ml)咖啡可以降低12%的死亡風險,而喝兩杯或更多杯咖啡與不喝咖啡的人群相比降低了41%(95%CI,0.42-0.82)。
  • 複方藥物聯合阿司匹林可顯著降低高危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複方藥物聯合阿司匹林可顯著降低高危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8 13:18:28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和漢密爾頓健康科學學院Salim Yusuf團隊研究了非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複方藥(
  • 《美國流行病學》:伏地挺身或仰臥起坐等運動可以大幅降低死亡風險
    研究發現,經常做力量訓練的人全因過早死亡風險能降低23%,與癌症相關的死亡風險降低31%。該研究通訊作者、雪梨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Emmanuel Stamatakis說:「雖然人們已經注意到力量訓練可以在我們衰老後保持良好的身體機能,但幾乎沒有研究關注它對死亡率的影響。我們的研究表明,增強肌肉力量的訓練對於健康來說與健步走或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同樣重要。
  • 久坐或會增加多種疾病患病風險 甚至會使得癌症死亡風險增加...
    2020年6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癌症是引發美國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儘管超過50%以上的癌症死亡都能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進行預防,但鍛鍊身體仍然是一種能降低癌症風險及癌症死亡風險的重要生活方式,健康指南推薦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或高強度的體育鍛鍊來作為癌症一級和二級預防的理想目標。
  • 新研究發現:多喝綠茶和咖啡,可大幅降低死亡風險
    不過,由於這些死亡在非糖尿病患者中也很常見,所以該研究的結論在一般人群中可能同樣適用。 早在 2015 年,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發表公報,根據該機構研究小組一項長達 19 年的跟蹤調查,證實了多喝咖啡和綠茶可降低死亡風險,以及降低罹患癌症及心腦血管多種嚴重疾病死亡的風險。
  • 經常步行或騎車可將老年人早死風險降低約50%,還能遠離冠狀動脈鈣化
    生命在於運動,這是有科學依據的!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身體活動水平與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風險直接相關。鼓勵老年人進行日常鍛鍊,如快走或騎自行車,能夠將早死的風險降低約一半。結果顯示,那些不經常運動的老年人每年的死亡率為2.9%,而經常鍛鍊的人該數字則降至1.7%。美國研究人員調查2000多名接受冠狀動脈鈣化(CAC)掃描的美國人。冠狀動脈鈣化(CAC)掃描,是一種是非侵入性測試,通過測量心臟動脈中鈣的斑點,可幫助預測一個人患心臟病的風險。冠狀動脈鈣化是心臟病的主要原因,因為鈣沉積抑制了心臟血管內的血液流動。
  • 多吃這些抗炎食物 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網易體育12月21日報導:《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近期刊登的文章指出,常吃抗炎食物能夠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
  • 30年熱浪死亡人數增4倍,《柳葉刀》:全球升溫嚴重威脅國人健康
    到2019年,與高溫熱浪相關的死亡人數已達到26800人,其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於140萬中國人的平均年收入。同時,中國在2019年因高溫損失了約0.5%的潛在工作時間,造成全國1%的GDP損失(1260億美元),這相當於中國每年投入到科技領域的財政總預算。
  • 教你正確走路,降低死亡風險!
    也有很多人喜歡通過走路來強身健體,這也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運動方式。 那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每天走的步數,對我們的健康到底起到了多大的影響呢?今天小麥帶大家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一、走路為什麼能降低死亡風險呢?
  • 6篇BMJ|長達30年研究,發現長期食用肉類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增
    用全穀物和乳製品代替總紅肉和用雞蛋代替加工的紅肉也與較低的冠心病風險有關。總之,用優質的植物性食品(例如豆類,堅果或大豆)代替紅肉可降低患冠心病的風險;用全穀物和乳製品代替總的紅肉,用雞蛋代替加工的紅肉,也可以降低這種風險。
  • 日本長達16年研究發現,常吃「膳食纖維」可降低死亡風險
    近日,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一項日本研究又肯定了膳食纖維對健康的益處:經常攝入膳食纖維可降低死亡風險。膳食纖維到底好在哪兒?如何保證日常纖維的攝入量?
  • 每天兩杯咖啡,因肝癌而死亡的人數將減少數十萬
    該論文指出,大量證據提示飲用咖啡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風險,而且每日飲用3~5杯咖啡與數種慢性疾病風險降低相關。  在所有惡性腫瘤中,肝癌的發病率在全球排名第六,死亡率在全球排名第四。根據《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數據,2016年全世界因肝癌導致的死亡人數為1240201人。  咖啡能夠降低肝癌發病率,那麼提高咖啡飲用量,將對全球肝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有何影響?
  • 補足歐米伽3脂肪酸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網易體育12月21日報導:最新研究發現,作為著名的不飽和脂肪酸,歐米伽3脂肪酸對於減輕體內炎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具有較好的效果。
  • 2020最新全球癌症數據:中國年癌症死亡人數突破300萬,乳腺癌成為...
    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中國癌症死亡人數300萬,佔癌症死亡總人數30%,主要由於中國癌症患病人數多,癌症死亡人數位居全球第一。年全球女性癌症死亡人數前十的癌症分別是:乳腺癌68萬,肺癌61萬,結直腸癌42萬,宮頸癌34萬,胃癌27萬,肝癌25萬,胰腺癌22萬,卵巢癌21萬,食管癌17萬,白血病13萬,這十種癌症佔女性癌症死亡總數的近74%。
  • 每天一杯咖啡,患肝癌的風險降低42%?是否可靠?告訴你真相
    在不久之前,有一則醫學雜誌上的內容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內容陳述的是,經過大量的實驗得出,喝咖啡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發病概率,反而每天喝上3-5杯的咖啡,可以有效地降低數種慢性疾病的發生。每天喝一杯咖啡,患上肝癌的風險降低42%?是否可靠?告訴你真相這個研究其實並非是臨床的實驗,而是針對不同的人群進行採樣的調查。並且這次的調查針對的是歐美、澳洲等地區的人喝完咖啡後進行的統計調查,他們發現在北歐的地區,喝咖啡的人比較的多,每個人每天喝的咖啡的量就超過了4杯。這和他們的生活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他們長時間地待在高緯度的地區,氣候很低。
  • 科學網—飲茶能降低心腦血管病死亡風險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顧東風團隊研究發現,經常飲茶能降低心腦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發生風險,並且這一健康獲益在長期堅持飲茶習慣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