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會丟失六歲以前的記憶?心理專家的回答細思恐極

2020-12-23 心理學神奇小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長大後,媽媽總和我們提起我們小時候的趣事,從別人嘴裡聽到關於自己各種各樣的奇葩事情,我們都覺得難以置信,因為我們對此沒有絲毫的記憶。

這不禁讓人好奇,為什麼我們對嬰幼兒時期的事情沒有記憶呢?尤其是6歲以前的記憶,那時候的我們,對世界的印象究竟是怎樣的?

經研究發現,嬰幼兒不是沒有記憶,在十個月的時候,就能對眼睛看到的、聽到的,能夠極強刺激自己感官的事物留下印象。

學者曾做過一個研究,給一些僅八個月的嬰兒看一些色彩明麗的圖片、聽一些極具旋律的音樂。等到他年齡成長到一定程度以後,再重現曾經的圖像、音樂,對此依舊能產生特別的反應。

另外一項研究顯示,大多數小朋友在3歲時,能回憶起一年前發生的很多事情,並且這些記憶的存在時間還不短,會持續到5歲左右。

而大部分8、9歲的孩子,依舊能回憶起3歲以前的小部分經歷,大約35%左右。所以嬰兒其實是有記憶的,但為什麼成年以後就想不起來了?

海馬體和齒狀回

對這個問題,學術界歷來有各種各樣的說法,美國愛埃默裡大學的帕特裡夏·鮑爾提出,我們並不是沒有童年記憶,而是那些記憶被遺留在以前,沒有流通到6、7歲以後的生命裡。

他認為,在人的大腦中,負責儲存記憶的機構有兩部分:一個叫前額皮質,另一個叫海馬體。

海馬體的職責是鞏固和強化記憶作用,這項介質能將人們經歷事情後產生的記憶轉變成長期記憶。

在海馬體和它周圍皮質的區域裡,有一小塊叫「齒狀回」的地方,按照規律,這塊區域在孩子4、5歲以後才能成長的成熟。

齒狀回的職責在於連通,記憶信息只有通過它才能被傳達到海馬體的其他地方,所以在幼童沒有發育完全前,記憶信息並不會通過海馬體轉變成長期記憶,會隨著時間流逝,留在曾經的時光裡。

6歲之前的記憶系統與成年不同

另有研究者認為,我們不記得6歲以前的事情,是因為孩童在六歲以前的記憶系統和成人不一樣。

他認為,人的記憶分為兩種:一是下意識的水平,二是意識到的水平。成年人的大腦發育足夠成熟,能將個人經歷的經驗提取至意識到的水平上,成為可供將來回憶的外顯記憶。

而孩童的大腦發育還不夠完整,只能支撐進行內隱再認形式的記憶,僅達到下意識水平,即個體無法有意識地主動提取內隱記憶,這樣的系統使得嬰兒無法在以後的回憶裡擁有外顯記憶。

以上的研究,雖然論點不同,但結果都指向了一點,那就是孩童有記憶,只是成年以後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想不起來而已。

未來不可避免受過去影響

在很多人看來,幼童時期的記憶,其實對人生也沒有特別大影響,如果實在記不起來也無關緊要。

但經過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人們在回憶過去和想像未來時,大腦的神經活動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也就是說,我們暢享的未來不可避免的受過去的影響。

嬰兒時期形成的世界觀念,是構成我們思維能力的基礎,雖然我們成年以後很難想起,可卻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研究者們研究相關話題,一來基於好奇驅使的探索,二來必然有不少人希望搞清楚丟失童年記憶的原因,並試圖以科學的方法將曾經的記憶喚起。

如果我們能夠喚起曾經的記憶,就能更加完美地了解今天的自己。每一個此刻,都是由昨天的自己發展而來,所以了解過去,有助於我們規劃未來。

很多成年人的心理問題、無法解釋的情感模式,或許也能通過了解幼童時期的經歷,找到原因,對症下藥,從而得到治癒。

不管哪個學派的心理學者,都無法否認童年對一個人影響的盛大和持續的長久,找回童年的記憶著實是一件有益無害的事情。

每一項探索都不是無意義的,記憶記載著我們生活的閱歷,當垂垂老矣,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時候,腦海中的記憶亦可為人生最後階段的撫慰。

- The End -作者 | 湯靡達參考資料:《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相關焦點

  • 人為什麼會丟失三歲之前的記憶?科學家說出的答案讓人意想不到
    人為什麼會丟失三歲之前的記憶?科學家說出的答案讓人意想不到在前段時間網絡上流行詢問寶寶的胎內記憶,就是說很多寶寶會記得在媽媽肚子裡的一些事情。要知道人們之所以有記憶,大腦是關鍵的一個器官。而寶寶還是嬰兒時期的時候,大腦發育是不完全的。
  • 為什麼會經常夢到不認識的人?心理專家告訴你!
    在夢裡,我們經常會夢見很多奇怪的場景。有些是熟悉的,有些是陌生的,有的是曾經發生過的,有的則是我們自己淺意識幻想出來的。而人類對於自己的夢境總是感到好奇,在中國古代曾經有一個人,專注地研究過夢境,他的名字叫做周公。而相應的,在外國有一個叫弗洛伊德的人,他對夢也有很深刻的研究。關於夢境,我們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說我們為什麼會做夢?做夢對身體有害嗎?為什麼會多夢?
  • 丟失的記憶
    不知道為什麼,小世界之前更新的圖片和文字都不見了,我的後臺能顯示,但卻無法打開,有點失落,就像是突然丟失了一部分非常重要的記憶。找了下手機裡的存稿,只能找回一部分,另一部分因為換手機的緣故,實在找不回來了,那就讓這份記憶徹底消失吧。2018.2.222018.2.27
  • 我國的一位轉世人,六歲憑記憶找到前世父母,專家給不出具體解釋
    轉世人,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轉世之說大家都知道,轉世人顧名思義就是帶著記憶轉世的人,他擁有前世的記憶。在中國這樣的例子有不少,湖南還曾經出現過一個轉世村,該村的人有很多都帶有前世記憶,不少人認為他們在一起說謊。
  • 《紅樓夢》:是包含恐怖因素的「心理恐怖小說」?「細思恐極」!
    大多數人初讀《紅樓夢》都覺得是愛情小說,但在我看來,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更像一部 「心理恐怖小說」。心理恐怖不同於鬼片、血腥片,不依靠感官刺激,不會直接向你展現可怕或噁心的畫面;也不同於悲劇,注重展示美好的東西被摧毀的過程。
  • 謝楠八卦追問:于謙為什麼會追求你,白慧明爆笑回答:年齡小
    這期節目中,謝楠八卦追問:于謙為什麼會追求你白慧明爆笑回答:年齡小。粉絲扎心神補刀:於大爺一世英名全毀了,「老牛吃嫩草」成為了繞不開的新梗。謝楠生完孩子,突然感覺失去了很多朋友,為了照顧兩個孩子,不得不推掉很多「閨蜜局」。時間久了,以前的閨蜜也逐漸疏遠了。
  • 《流金歲月》有哪些細思恐極的情節?
    對方的眼睛裡沒有你,那麼連回憶起來都只是一個黑影而已。最觸動我的是這句,「多年以後,朱鎖鎖發現,沒有男人,愛他如表哥愛她一半那麼多。」我發現早年生活困頓逼仄的女孩,會走向兩個極端。一種是遇到點甜和溫暖就會淪陷了,另一種是鐵了心要闖出更大的天地來,不會被小恩小惠誘惑。
  • 記憶會騙人
    當時大約有兩百萬左右的外省人,其中包含了有六十萬的軍人到了臺灣。到今天五十五年已經過去了,這五十五年裡有很多天翻地覆的大變化,不過絕大部分這些當年的當事人都死掉了。譬如說,當年蔣介石來臺灣的時候,只有六十三歲,比現在的李敖還小六歲,蔣介石只不過六十三歲。現在這些人老的老,死的死,都走掉了。遊本嘉他們做的這個專輯節目,最大的缺點是什麼?最大的缺點是在做成以前,沒有讓我李敖過目。
  • 北大六院專家參加中國-澳大利亞心理危機幹預專家會
    4月17日,應澳大利亞國家心理危機幹預中心邀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研究專家組專家、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教授,北大六院副院長孫洪強教授,國家衛生健康委心理救援專家馬弘主任醫師、石川副教授,北大六院黨院辦副主任孫思偉等就新冠肺炎期間精神衛生相關問題通過視頻連線同對方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 「媽媽,你為什麼上班?」聰明媽媽的回答,會讓娃受益一生
    如果這個時候再遭受到孩子扎心一問: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只會讓自己更揪心。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當孩子問出這句話的時候,媽媽們就要知道逃避孩子的回答,或者敷衍孩子都不會讓孩子善罷甘休,所以不如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
  • 一個人不快樂的根源:丟失自我,你是嗎?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人不能丟失本心,沒了本心就會丟失自我,沒有自我的人會活得很痛苦,隨波逐流,沒有自己的嚮往和目標。努力活在當下,做自己才會變得快樂,快樂的人活得也會比較輕鬆,科學上有研究表明過,愛笑的人都很長壽。現在很多人不快樂都是源於丟失自我,忘記初心,做著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一遍遍地壓抑自己,喪失快樂。
  • 《進擊的巨人》:細思恐極的伏筆一個又一個
    比起忘記自己前面畫的劇情的漫畫家,作者諫山創把細節和伏筆處理得讓人感覺細思恐極。最開始巨人的來源,包括男主艾倫的性格,以及整個故事背景的大綱,作者在越描越大的同時也很難收場。但隨著作者在漫畫中逐漸填下自己挖的天坑,並收穫了粉絲們的一致認可,處理細節貌似對作者不是什麼難題。
  • 你孩提時的記憶哪兒去了?埋在記憶深處,還是早消失不見了?
    十幾歲的時候,問他童年最早的記憶是什麼,他沒有答那些非同凡響的希臘驢子,反倒是記起了希臘旅行後不久的一樁事情:她們家那時打算買下一對夫婦的房子,男主人帶大人參觀的時候,女主人給了他許多餅乾。彼得森不知道為什麼兒子會記得這個無甚特別,在家人聊天時也從未提起過的情節。為了弄明白為什麼有些記憶要比其他記憶更牢固,她和同事再一次對兒童的記憶進行研究。
  • 為什麼人會失去三四歲前的記憶?最早的回憶碎片,通常是這兩種
    笑笑才六歲,哪見過這架勢,嚇得哇一聲就哭開了。表姨卻不開心了,半開玩笑地說,笑笑是個「小白眼狼」,忘了小時候去她家,她給笑笑摘柿子吃了。彤彤對此頗為無奈,和表姨解釋道,那一年笑笑不到三歲,誰還記得那一個柿子?本來到這裡也沒什麼,但是那天聊天時,笑笑無意中提到小時候和老家的表弟一起玩,表弟拿著啤酒瓶子跌跌撞撞地走,結果摔倒了,把一顆牙摔得活動了。
  • 北大六院專家參加中國-澳大利亞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理危機幹預專家會
    4月17日,應澳大利亞國家心理危機幹預中心邀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研究專家組專家、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教授,北大六院副院長孫洪強教授,國家衛生健康委心理救援專家馬弘主任醫師、石川副教授,北大六院黨院辦副主任孫思偉等就新冠肺炎期間精神衛生相關問題通過視頻連線同對方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 狗狗的壽命為什麼那麼短,一個六歲孩子的驚人回答!
    小男孩似乎沒有太多困難和疑惑就接受了BELDER的離去。我們在BELKER死去後一起坐了一會兒,並傷感動物總是比人類的壽命短這樣殘酷的現實。西恩靜靜地聽著我們的談話,忽然說:「我知道為什麼」我們非常驚訝地轉頭望著他,隨後從他嘴裡說出的話深深震動了我,這是我聽過最令人欣慰的解釋,也幾乎改變了我的生活。
  • 《凡人修仙之仙界篇》:南宮婉的前世,是韓立丟失的那三百年記憶
    《凡人修仙之仙界篇》第1297章,南宮婉在輪迴殿主的安排下,進入了六道輪迴盤的血池之中,其前世記憶即將恢復。這實在是一個考驗,假如韓立沒有前世,那麼南宮婉的前世,應該事關韓立丟失的那三百年記憶。到了1297章,通過蛟三的心理活動得知,原來南宮婉的神魂不全,這可能是她不認識韓立或蛟三的原因。但神魂不全是如何造成的,暫時沒有答案。或許飛升時受傷過重、或許被輪迴殿主強行從靈界拘來、也可能飛升後被輪迴殿主在神魂之中動了手腳……但無論如何,目前的情況是南宮婉在上一世生有一女名為甘九真,這一世有一位道侶名叫韓立。
  • 六歲倪萍的善良——「姥姥的腳還沒有我的大,走路幹活多累呀!」
    ,會那麼善良,那麼懂事,那麼疼愛自己在農村的姥姥?四歲的倪萍就知道把甜瓜藏在背心裡帶回家給姥姥吃;秋天收蘋果的時候,幼小的她知道把最紅的那個摘下來給姥姥吃;六歲的時候就幫著奶奶鋤地、栽秧苗、洗衣服,半夜裡聽到姥姥的咳嗽聲會端桃酥水給姥姥喝,「覺得家裡最該吃好東西的人就是姥姥」,六歲時說了一句成年人也說不出的話:「姥姥的腳還沒有我的大,走路幹活多累呀!」
  • 為什麼聽鬼故事會害怕?有一種心理本能在作祟
    你聽過鬼故事、看過恐怖電影嗎?你的感覺是什麼呢?有些人,覺得看恐怖片,聽鬼故事,是一種心靈的解壓,能讓自己在高強度的視覺、聽覺、心理刺激中,釋放一部分被壓抑的情緒。為什麼人在聽鬼故事的時候,會產生害怕的心理呢?從一個社會人的認知中,不一定會認同一些特殊生命形式的存在,但人總會對未知的東西,有一些好奇、求知慾,但好奇的背後,更多是擔心、緊張、害怕的心理。
  • 【心理學】味道記憶——為什麼一聞到這個味道,就會想起這段特殊的記憶和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類似的經歷:春天裡花或者草的味道,總是能讓你想起來去年這個時候發生的事情;雖然在奶奶家長大已經是很小的時候的事情了,但是如果走廊裡聞到鄰居做了一道相同味道的菜,思緒就會不經意地飄回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好像從未離開;就算和前男友分手很久,已經都要把這個人忘得一乾二淨了,經過某個路人的時候不經意聞到了前男友衣服的味道,你就會立刻馬上想起來他、還有和他在一起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