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快樂的根源:丟失自我,你是嗎?

2020-12-23 唐若心學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人不能丟失本心,沒了本心就會丟失自我,沒有自我的人會活得很痛苦,隨波逐流,沒有自己的嚮往和目標。

努力活在當下,做自己才會變得快樂,快樂的人活得也會比較輕鬆,科學上有研究表明過,愛笑的人都很長壽。

現在很多人不快樂都是源於丟失自我,忘記初心,做著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一遍遍地壓抑自己,喪失快樂。

之前看過這麼一句話,「我也不覺得日子苦,只是你問我,最近有什麼開心的事,想了半天也回答不上來。」丟了靈魂的人活著就是行屍走肉,更何談快樂了。

01你越在乎別人,你越不快樂

我們生活中,有類人就是一直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在乎別人的眼光,在心理學上,這被稱為社會認同。這類人心思敏感,脆弱,做什麼之前都會猶豫一番,把別人的看法都想一遍才會去決定做不做。

快樂這種事只有自己最清楚,你越在乎別人,你就會越不快樂,以別人的想法為中心,忽略自己的想法,不僅事情無法順心順意,就連心態上都會有很大的差入,這種差入感會給人帶來壓抑,還有一些失落感。

自己的快樂很重要,要知道你的所有生活圍繞最多的一定是自己,自己都不快樂,更何談生活如何了。

人只有活得快樂,生活才會充滿希望,人生才會充滿意義,你也會每天都朝氣勃勃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見想見的人。

楊冪在成名初期被網絡謠言黑子不停的黑,但是她並沒有因此退出娛樂圈又或者說有抑鬱症想要自殺的跡象,她依舊為自己而活,還回應過:罵就罵吧,沒必要一一去面對。

相反娜扎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就被黑粉罵哭過,還曾兩個女明星一起說過:「連喝水都有人罵。」

這些黑子的網絡暴力你可以選擇不看好了,不要去在乎別人的看法,活得像自己一點,你就會快樂很多。

02做自己才是快樂的源泉

專家研究發現,小孩子專注於一件玩具上會特別的開心和快樂,他們會因為做自己感受到幸福感,但是大人卻很難這樣做。雖說大人的專注度是夠的,但是對於大人而言,他們持久地做自己會很難。

在很多事情上,我們會出於對生活的妥協低頭,選擇自己不情願但是不得的不去做的一件事,一次兩次都還好,時間長了會讓人產生壓抑感,長久的壓抑感就會引發心理上的不平衡,這也是為什麼成年人的崩潰就在一瞬間,所有的事情擠壓之後的爆發。

甚至有些心態不穩定的人還會患上抑鬱症,無法做自己就無法感受到快樂,換句話說,人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才會興趣勃勃充滿精力,這就是快樂的源泉。

學會做自己,從本質上是尊重自我,接納自我,欣賞自我。如果我們不懂得做自我,我們是無法真正開心的,因為我們每天都會面臨巨大的自我衝突。

當然做自我,並不是無休止追求自我的欲望,欲望是一種貪嗔痴在作怪,真正做自己是回歸到內在的平靜,找到內心的寧靜與幸福,這才是我們幸福的源泉。

真正回歸做自己,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懂得享受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懂得悅納身邊的每件事,我們就能擁有更為平和的心態和心境。

相關焦點

  • 媽媽不快樂的幾大根源,你中槍了嗎?
    身為媽媽的你覺得自己快樂麼?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那媽媽們為什麼不快樂呢? 媽媽太勤快,活得過於操勞媽媽們最經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把你們拉扯這麼大,我容易嗎?』從『拉扯』二字可以很形象的表達出養孩子的操勞與辛苦。
  • 一個人的真正自我不容置疑
    他說我的,不是全部沒有道理,只是我認為,對於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沒必要這麼較真。我也經常會想,他和我在一起,是因為喜歡還是因為合適?我真的很希望他是那個能讓我做自己的人。 好的感情就像木桶理論:對方不是因為你的優點而接納你,而是因為能夠寬容你的缺點,你的缺點就是木桶上最短的那條木條,決定了桶裡能裝多少水,當對方認同這個容量的時候,這段關係就是和諧的。
  • 為別人帶來快樂的李雪琴,自己快樂嗎?
    馬克·吐溫說的:「幽默的內在根源不是快樂,而是悲哀」。這個讓別人快樂起來的人,其實是一個有著痛苦經歷的人,她就曾經說過「我很痛苦,但我想讓別人快樂」。為什麼要隔空喊話吳亦凡,李雪琴也說出了原因,「看他的樣子應該是從小就被保護得很好,沒啥煩惱,因為我沒有過這種生活,我從小就生活在了一種漩渦裡。」03這個從小就生活在一種漩渦裡的女孩到底有著怎樣的原生家庭生活?
  • 你有什麼了不起:越來越自我的背後,是敬畏心的丟失(原創)
    在越來越自我的背後,丟失的是敬畏的態度,敬畏的心,是極度的自私和利己主義。自打我加入我們小區群後,真有如看大戲一般。平日裡大家嘻嘻哈哈,談笑風生,都是一副遠親不如近鄰的樣子。可一旦牽扯到自家利益,或感覺到自己被冒犯了,立刻可以翻臉跟翻書一樣,言辭刻薄犀利,還有約架,跳著要打官司的。
  • 還有另一個李雪琴嗎?會有快樂的李雪琴嗎?
    馬克·吐溫說的:「幽默的內在根源不是快樂,而是悲哀」。這個讓別人快樂起來的人,其實是一個有著痛苦經歷的人,她就曾經說過「我很痛苦,但我想讓別人快樂」。為什麼要隔空喊話吳亦凡,李雪琴也說出了原因,「看他的樣子應該是從小就被保護得很好,沒啥煩惱,因為我沒有過這種生活,我從小就生活在了一種漩渦裡。」03這個從小就生活在一種漩渦裡的女孩到底有著怎樣的原生家庭生活?
  • 過快樂的生活,還是有意義的生活?
    它們本身有大部分重疊,相互關聯,但也有不同的根源和影響(MacGregor & Little, 1998)。快樂的根源可能是使人的需求和欲望得到滿足,還有很大程度上是擺脫不愉快的事情。「有意義」相比「有快樂」更加複雜,因為它對跨越時間的情況做出解釋時,需要依據抽象的價值觀和其它文化價值的想法。
  • 快樂的根源是保持自己的本色,不要模仿別人 做你自己
    要想獲得平安快樂的心理,一定要謹記:保持自我本色,不要模仿別人。貢米,在2019年參加《快樂女生》而走紅,因為長得特別像張伯芝,所以當時不少人稱她為「小張伯芝」,而貢米也竭盡全力的去模仿張伯芝,在當時名噪一時圈粉無數。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一個人沒有出息的9大根源,看完扎心了
    人民日報曾發布這樣一條微博,微博中的內容是:【一個人沒有出息的9大根源】網友:看完發現基本全中,扎心了。並附帶一個視頻,視頻中的主要內容是哈佛大學研究發現的「一個人沒有出息的9大根源」,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父母課堂】賴佩霞:如果你都不快樂,你的孩子還敢快樂嗎?
    「父母的快樂與不快樂,都會通過言傳身教傳遞給孩子。」
  • 生存的智慧:女人命苦的根源,不懂得愛自己,你是嗎?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一個女人命苦的根源,從本質上來說,是不懂得愛自己。如果一個女人懂得愛自己,她的命運一定會越來越好。因為你會體會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狀態。當我們內在越圓滿的時候,我們對外在的需求越低。即使面對別人的批評和責罵,我們也會顯得毫無不在乎。比如佛教上經常我們看到即使有人罵他,他也會說一聲是阿彌陀佛。一個人幸福的根本是源自內在的充足,我們內在越擁有能量,我們越不會在乎別人對我們的看法。
  • 王陽明:一個人情緒不好,是差點智慧的表現(寫到你心坎的智慧)
    一個人如果快樂,體內就會分泌出一種激素,提升身體狀態。一個人如果抑鬱、鬱悶,那麼身體狀況就會隨之下降。在贛州的時候,陳九川病倒了,王陽明對陳九川說:「生病這件事,正確面對它確實很難,你感覺如何?」陳九川說:「這方面的功夫,確實很難。」王陽明回答說:「經常保持快樂的心情,就是功夫。」
  • 4杯冰激凌選一杯,測出你內心自卑的根源!
    有些人能找到自己自卑的根源,而有些人內心充滿了自卑,卻不知道根源在哪兒?仔細觀察四杯冰激凌的顏色、形狀和搭配,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杯,幫你找到你潛在的自卑感根源是什麼嗎?>根源心理學的投射測試透過個體的防禦機制,挖掘個體潛意識,進而透視個體的性格特徵結果解析:A.對真實自我的否定我們接受的教育是:「你應該……,你不應該……」,逐漸地你潛意識認為,自己是不完美的,自己真實的需要是不可以表達出來
  • 同志,你快樂嗎?
    今天,也希望可以問你一個同樣的問題。同志,你快樂嗎?我常常想,快樂是什麼?快樂,一定是內心的愉悅。快樂,也一定是真正的歡喜。快樂,是活的很自我。快樂,也是一種滿足感。內心的愉悅,是裝不出來的,尤其是一個人的時候,更容易體會。
  • 一個人快不快樂,只跟自己有關
    《斷舍離》中有句話說:「除了內心的喜樂,一切得失都不重要。」道理誰都懂,但一遇到事情,就不受控制地去想去在乎,心境反反覆覆,難免丟失了快樂。因為太在乎得失,所以變成戴著有色眼鏡看世界的「偏執狂」,對生活多有抱怨。
  • 心理學:不自信的根源,你總認為自己不夠好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信是自己沒有擁有很多東西,但是事實上,你會發現,當有天,你擁有許多東西,你依然會不自信。從本質上來說,不自信的根源並不是你需要擁有很多東西,不自信的根源是因為你認為自己不夠好。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自我認同」的缺失,是得不到愛的根源
    小的時候去扮鬼臉,討好自己的父親,當她長大之後從事工作,為了討好工作中的同事而付出,在自己在愛情當中也儘自己的努力去討好自己的伴侶,忘記了自我。《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告訴我們,"自我認同"的缺失,是得不到愛的根源,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本應該有著被愛的權利,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要使用錯誤的教育方法去傷害孩子一輩子,不要讓孩子心裡感到不安全感。
  • 《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為保留自我而離開彼此,或者為愛捨棄自我
    統統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也許也會因為愛得狠了,而捨棄自我,很自然的發展,而又很殘酷的不可預料。任染的愛被他人所反感,甚至被自己的親生母親所排斥,又或者她只是陸浩送給自己成功人生的一個戰利品,任染依然放不下自己的愛,這就是她痛苦的根源。
  • 說真的,你這段時間是不是很不快樂?
    如果你問我快樂嗎?我估計猶豫幾十秒都回不出這個問題,快樂其實是一種情緒,有時候我甚至懷疑自己沒有這種情緒。真正的快樂是來源於,內心的喜悅和滿足的一種狀態,它是無拘無束的,沒有任何負擔,自由自在。這麼說來我覺得自己並不快樂。有沒有發現人擁有的東西越來越多的時候,反而越難快樂了。以前可以吃一頓好吃的,就能感覺到快樂。
  • 你快樂嗎?鋪天蓋地的「積極文化」之下,我敢不快樂嗎??
    心靈雞湯書列出各種建議,告訴你怎樣去停止擔憂,製造幸福,拋棄消極的念頭;工作場合裡,老闆都喜歡看見充滿笑意與熱情的員工;似乎回答「你好嗎」這個問題唯一的答案就是一句語氣輕快的「棒極了!」——但是,丹麥Aalborg 大學心理學教授Brinkmann認為,流行的「積極文化」有著它深深的陰暗面。
  • 手機丟失怎麼辦?學會這一招設置找回,你還怕丟失嗎?
    現在手機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是離不開的產品之一了,不管出門還是幹什麼手機總是陪伴我們很多,手機裡的照片也是記錄我們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手機丟失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過,雖然手機的價格不是很多,但是裡面的照片、通訊錄、網銀等對我們很重要,丟失的手機也會帶來很多威脅,丟失後隱私也就洩露了,隨著科技不斷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