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羅大佑老了,其實老的是我們自己(3)

2021-02-16 港臺老唱片


羅大佑

六零、七零和八零年代出生的華人是幸運的,趕上了華語音樂最黃金的時代。在百花齊放的年代裡,羅大佑未必是最賣座的,卻是最出挑的那個。當代華人音樂的領軍人物,周杰倫是這樣評價羅大佑的:

我覺得羅大佑是個時代性的歌手。什麼歌能流傳超過三年的?很少,但羅大佑的歌可以。做歌手就是要成為歷史,成為一個時代的「代言人物」,讓大家在想到這個時代的時候就想起他。我的目標就是像羅大佑一樣成為一個時代的「音樂教父」。

7、思念

《思念》,是一首早期作品,纏綿雋永,意味深長,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情歌,僅僅看歌詞,就會被羅大佑的才情折服,稱之為詩,一點也不為過。




8、鹿港小鎮

相比其他藝人,「政治」,確實佔據了羅大佑過多的空間,就拿「鹿港小鎮」來說,它那辛辣批判的歌詞,強烈呼喊的曲調,無論對於第一次聽的聽眾,還是聽過多次的老友,都不失為一種震撼。尤其是那句「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直指臺灣當局鼓勵移民、開發山區政策造成的城市糜爛和對鄉村破壞,敢這樣直截了當地批判政府,作為藝人,恐怕空前未有。當然,更為深刻的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碰撞與思考。科技的日新月異對傳統的小鎮有著不小的衝擊,在物質的現代化的同時,思想卻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思維上。歌尾的那一句「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 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 子子孫孫永保佑世世代代傳香火 」是這的最好寫照。


9、野百合也有春天

《野百合也有春天》臺灣著名音樂人羅大佑1982年所創作的歌曲。

電影《野雀高飛》主題曲,原唱潘越雲,殷正洋、蘇芮、孟庭葦、永邦、林志炫、阿桑、阿魯阿卓、水木年華、小娟&山谷裡的居民等多名歌手翻唱。


關於羅大佑的音樂,總有很多話想說,高曉松曾對羅大佑有過這樣的評價。原文貼在這裡,同樣生活在那個年代的朋友可以看看

7月20日,祝我心中神一樣的羅大佑生日快樂!大佑哥是對我的整個流行音樂事業發展影響最大的一個人,其實不光是我,我們這一代人或者兩代人,都是聽著羅大佑的歌、唱著羅大佑的歌成長的。大家記得我有一首歌叫《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其中有一句歌詞是「你刻在牆上的字依然清晰,從那時候起就沒有人能擦去」。那時候宿舍牆上刻的什麼字呢?就是羅大佑的歌詞。這個宿舍只要有一個文藝青年,牆上就會有羅大佑的歌詞。羅大佑對我們這一代人有重大的影響,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對臺灣的影響。

羅大佑是臺灣解凍時期的旗手,大家知道在羅大佑出道的時候,正好是臺灣在向解凍期轉型的時候。所謂的解凍期就是取消戒嚴令,取消報禁、黨禁。解凍時期的羅大佑是臺灣最大的一面旗幟,十多年前,在臺灣,羅大佑就被評價為二十年來單槍匹馬和臺灣惡劣的社會環境做鬥爭的勇士,或者叫臺灣的堂吉訶德。我覺得羅大佑對我們的影響不單是在美學、音樂、技術這些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羅大佑的筆下、在羅大佑的琴聲裡,流行音樂從原來的完全不能跟電影或者文學比肩的雕蟲小技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在羅大佑之前,大家知道的流行音樂只是情歌,當然情歌也很美好,鄧麗君、劉文正等等,唱了很多美好的情歌,但是這些東西在當時和電影、戲劇、文學、繪畫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古典音樂還能和這些東西比肩,而流行音樂只是一個小小的、好像不太上檯面的東西。在羅大佑的手中,當然大陸這邊還有崔健,在這兩位的演繹下,流行音樂變成了時代的吶喊,流行音樂上升到能夠和電影、戲劇、文學比肩的高度。這也成為我們當前這些音樂人的最重要的一座燈塔,有羅大佑這座明亮的燈塔指明道路,我們在投身音樂行業的時候,就不只是再寫寫小情小愛的東西。我們會追隨著羅大佑的腳步,去謳歌這個時代,或者去批判這個時代,去記錄這個時代。

我們那一代人對羅大佑的歌都非常熟悉,我會唱、會彈他的每一首歌。當時羅大佑的專輯有三首歌獻給臺灣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這三首歌中,我覺得頭尾兩首寫得特別有意思。頭一首歌是寫臺灣島的過去,叫作《鹿港小鎮》。這首歌的曲子非常好,我以前從來沒有聽過一首歌以這樣的方式開始,「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愛人……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這首歌講的是臺灣島的過去。第三首歌《未來的主人翁》是寫臺灣島的未來,這首歌大家現在再去聽,就會發現他已經提前寫到了我們當下這個時代的弊病,歌中寫道:「我們不要被你們發明變成電腦兒童。」其實在他寫這首歌時電腦還很少,沒有普及呢,但今天當大家一大桌子人湊在一起吃飯時,你們常看到每個孩子手裡都會拿一個iPad,每個大人手裡也都會拿一個iPhone,就都這樣在低著頭玩。大家互相之間連眼神的交流都沒有,過去那種觥籌交錯的感情交流全都沒有了。這一切都被羅大佑在《未來的主人翁》中言中了,所以我覺得羅大佑是提前寫好了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消逝的風俗人情的每一首輓歌。今天聽他當年的歌,再感嘆今天的時代,我覺得只有羅大佑這種大師級的人物才能做到。




羅大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後來我還有機會和他相識,而且關係還不錯。在之後的年代中我也成為流行音樂界的一員,有人說我也是一個流派的旗手,或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但是我在羅大佑面前從來沒有談過音樂,因為我覺得我自己根本就沒有資格跟他來談音樂,他一直都是我的燈塔。有一天,我們在一個小酒吧裡聚會,酒喝多了,羅大佑就上臺唱歌,他喝多了酒就會這個樣子。那天那酒吧裡的客人實在是太幸福了,羅大佑上臺唱歌,我和張亞東兩個人上臺為他伴奏,張亞東彈鍵盤,我彈吉他。哇!當時的客人簡直都驚呆了,全都熱烈鼓掌,然後我跟亞東心裡都覺得特別幸福。因為羅大佑是我們從小崇拜的偶像,你很難想像自己有一天能站在臺上為他伴奏,那是我從小心中的燈塔,那天我特別幸福,因為我會彈他所有的歌。

羅大佑對整個流行音樂創作做出的貢獻是劃時代的,從他之後整個華語流行音樂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羅大佑的國文底子極其好,他會用那種很長的句子去寫歌。在他之前寫的歌詞都是短句式的,像「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就是押著這種比較俗的韻,但從來沒有人像他那樣去寫歌。羅大佑已經拋棄了押韻這個概念,他用特別長的句子來寫,「為何夢中清清楚楚我看到的你簡直像看到的我自己」,這麼長的一句。三段式寫歌也是羅大佑首創的,他大部分的歌都是三段式的,大家因為看《中國合伙人》又開始重新唱《光陰的故事》。《光陰的故事》就是典型的羅大佑的三段式風格,這三段副歌非常有意思,其實是絕大部分字都一樣,只改了幾個字,第一段是「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第二段是「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兩個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淚的青春」,第三段是「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憶的青春」。這是中文裡非常高級的寫法,就是不要讓每段都不一樣,人家會記不住的,但如果每段都一樣,就變成港臺那種工廠生產的罐頭歌曲。他每段就改一點兒,整個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是個什麼故事全都寫出來了。

羅大佑有一首寫得非常漂亮的歌,整個副歌都是用回文來寫的,完全可以顛過來倒過去地唱,這首歌就叫《沉默的表示》。它的副歌特別有意思,「輕輕問一聲,是否還要我再等,因為夜已這樣深」,之後倒過來唱,「輕輕問一聲,是否夜已這樣深,是否還要我再等」,再倒過來就成了「夜已這樣深,輕輕我想問一聲,是否還要我再等」。這種寫作方法在中文裡叫回文,是非常有意思的寫法。他的歌能寫到這個地步,可以說是舉世無雙的,他的文學造詣之深應該算是整個流行音樂創作界的第一人,無出其右。後來的林夕、方文山,包括我本人在內,都難以望其項背。林夕當年是被羅大佑發現的,後來一直追隨著羅大佑,羅大佑當年在香港發展的時候,那些粵語歌的歌詞都是林夕幫著寫的,包括《皇后大道東》等等。林夕後來被稱為「一代詞聖」,這當然跟他多年追隨羅大佑有很大的關係。

羅大佑在我們這代人心中就是神一樣的存在。2000年他第一次來到大陸,那時我們都已經三十多歲了,第一次看羅大佑的演唱會,幾乎都瘋掉了。羅大佑在上海開演唱會的時候,從北京包機、包火車來上海的大概將近一萬人,而且大多數人選擇坐火車,大家在火車上基本上都是一夜沒睡,高唱著羅大佑的各種歌曲,唱了一夜來到上海。我到上海後,就提前來到了體育場門口,就站在門口等,我想今天我一定能遇見很多原來覺得終生不會再見到的人,在人海裡我一定能遇見。於是我就站在門口等,果然一會兒看見一個師兄,一會兒看見一個師弟,一會兒看見一個以前上海的好朋友。大家都三十多歲了,但懷著同樣的期待,一個個夾著小包全都來到了演唱會的現場。

羅大佑演唱會開場的時候,我記得特別清楚,沒有人報幕,沒有主持人,也沒有燈光,甚至沒有前奏,他深知他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在黑暗中,我們看不見他在哪裡,他直接先唱出一個「我」字,開場就是「我將真心付給了你」,鋼琴才起來,「譁——」全場一下子就沸騰了。當時演唱會的整個內場坐的幾乎全都是北京人,上海同胞們都坐在看臺上,最貴的內場票全部被北京這幫哥們兒包了。我旁邊坐的是老狼和老狼的媳婦,後邊是央視五套那些足球解說員,都是跟我差不多年齡的,1968年、1969年的樣子。演唱會到高潮的時候全場哭作一團,一直哭到周華健出現,大家去衛生間。

羅大佑是我們那一代人成長中的燈塔,不光是音樂,可以說是我們那一代人人生的燈塔,他在我們心裡永遠是最明亮的引航燈。大佑哥,生日快樂!


往期經典

我以為羅大佑老了,其實老的是我們自己(1)

我以為羅大佑老了,其實老的是我們自己(2)

年少不聽李宗盛,這些歌寫盡了整個人生(1)

年少不聽李宗盛,這些歌寫盡了整個人生(2)

年少不聽李宗盛,這些歌寫盡了整個人生(3)

年少不聽李宗盛,這些歌寫盡了整個人生(4)

相關焦點

  • 時隔36年,64歲羅大佑唱哭全場:我以為歲月會饒過你...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66歲羅大佑:你們還在唱《童年》,我真的老了.
    每天要直面許多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羅大佑的人生觀發生了很大變化;《鹿港小鎮》吶喊出對於現代都市文明無望的幻滅感。「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他找到父親表明自己以後不從醫,只做音樂的想法。父親一直小心勸導他,但卻沒有說傷人的話。 他說:「那麼多醫生裡,不需要多一個羅大佑。
  • 老了才聽懂羅大佑,每一句都是人生
    近幾個周六下午,必定守在電腦前,就是為了觀賞羅大佑的宜花東鹿直播演唱會,朋友在得知我將著手寫一篇他的文章時,特地跟我說,能不能請他寫一首《戀曲2020》,我們這個世代,很需要他幫我們寫首歌。下班後,馬路聚集著聚會的人潮,你一個人走在鬧哄哄的街道,開始懷疑自己來到這個陌生城市的理由。這麼多年過去,你始終找不到答案,最後你終於明白,你離家前充滿美好想像的大城市,終究不是你的家。2.
  • 聽羅大佑歌的人都老了吧...時隔36年,64歲羅大佑唱哭全場
    前幾天,無意間看到羅大佑南京演唱會的視頻,64歲的他再次深情演唱《童年》,許多人跟著輕輕哼唱,不知不覺就淚流滿面。聽羅大佑的人都老了吧...時隔36年,這個讓李志迷戀、讓李宗盛惶恐、讓林夕欽佩的男人依然開口即是人生。原來這首《童年》,從來不是唱給孩子聽的,而是給我們的啊...
  • 《最強音》劉瑞琦遭羅大佑怒罵:你以為你是王菲
    這一次,連一向愛徒心切的羅大佑都無法辯駁其他導師的意見,表演結束後更是與劉瑞琦進行了一個小時的長談,認真分析這次失利的原因。這一次,連一向愛徒心切的羅大佑都無法辯駁其他導師的意見,表演結束後更是與劉瑞琦進行了一個小時的長談,認真分析這次失利的原因。「不尊重舞臺」、「對觀眾的熱情沒有響應」,這是所有導師對劉瑞琦在舞臺上對觀眾歡呼無動於衷進行的評價。大師兄鄭鈞這次都就事論事地表示「感覺不到你對這個舞臺的熱愛。」
  • NO.1羅大佑:山登絕頂我為峰
    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吶喊》自序節選1982年,羅大佑發行了自己包辦詞曲的專輯《之乎者也》,歌中獨特的語言風格,碾壓當時流行音樂的陳詞濫調,字句中承載了對社會深入的思考和批判,傳達出從未有過的價值信息,引起社會強烈反響,成為華語流行樂壇乃至當代文化史上的重要現象。
  • 羅大佑發新專輯了?
    前幾天還和朋友聊到羅大佑,我說我最喜歡他的那張《家》,這張沒有他之前的專輯那麼猛,更多了一些溫情和鄉土的親切感,包括後來周華健對《家》的翻唱,讓我覺得暖心又貼心。除了《家》之,還對那首改編自臺灣民謠的《青蚵嫂》印象深刻,所以這張羅大佑的唱片,經常被我在深夜裡播放。
  • 小時候覺得羅大佑的歌很難聽,長大才知道是自己當時沒聽懂
    昨晚朋友來我家,跟我一邊吃火鍋一邊看江蘇衛視的《不凡的改變》,說來也巧,準備火鍋材料的時候我們還在想這個時間點有什麼電視節目可看,打開電視發現《不凡的改變》播出時間已經改到20:30了。「神秘」用來形容他,很不貼切。羅大佑其實不算是一個很低調、很少出鏡的歌手。
  • 羅大佑:對我來講,出道20年的還是小朋友
    羅:我真的還沒有看。我不敢跟她講我沒看過。我旁邊有很多朋友都看過,他們都覺得非常好,我會找時間好好看看這個電影。其實這是一部很通俗的電影,我們這個年紀的人看這部電影,感情的表達在流行藝術中,不管是流行歌還是電影,都可以找到共同的語言。我們還是可以找到生命中一些簡單的元素把它放在一起,並沒有讓時間證明我們已經老了。
  • 羅大佑:還在繼續尋找純真與憤怒|羅大佑對談龍應臺
    羅大佑(以下簡稱「羅」):我和龍小姐的年代其實非常類似。經歷過二十世紀下半頁的時代洗禮,也就是作為戰後嬰兒潮後的第一個十年出生,至今還在創作的創作者,我要「坦白從寬」,跟大家交代我的創作與搞得亂七八糟的人生是怎麼過來的。龍小姐在這裡我比較放心,因為她也走過那個時代,她可以用她所經歷過的一些歷程來印證可能我也經歷過的東西。龍:就從時代、從我們腳踩的泥土談起吧。
  • 羅大佑:總有一首歌寫著我們的曾經
    家裡人說『學鋼琴的小孩不容易學壞』呀」,羅大佑回憶起自己童年的時光說,「這也有道理啊,一是學了鋼琴就要長時間待在家裡不能亂跑;二是長時間地練琴會潛移默化地產生一種境界」。在他寫的《昨日遺書》中這樣描述他的家人:「其實我們全家每一個人還跟相片裡的神情一樣,沒有變。只是後來哥哥成了一個醫生,去了美國;而姊姊也變成了一個藥劑師,去了美國;我後來變成了一個——我不知道怎麼說。」
  • 羅大佑:你們還在唱《童年》,可我已經65歲了
    曾經以為不可能被盼到的2000年,竟已被如沙的時光悄悄地隱埋。回頭看時,了無痕跡。那麼,我們有沒有長進一些聰明才智,與人生的頓悟呢?似乎並沒有。羅大佑眼見著黑白顛倒、美醜不分,陳舊的謊言被包裝成嶄新的學說,整個社會似乎喪失了基本的判斷力。他焦慮於己作為一個創作者本身,找不出某種合適的敘事與情感表達方式,來描述這一切。
  • 羅大佑:58歲時我有了一個女兒 世界完全翻轉了
    在一面的採訪中,能夠明顯感受到在58歲的年紀有了一個女兒,給羅大佑帶來了怎樣的改變,這種改變不僅僅在生活與家庭結構上這麼直觀,而是上升到了創作層面,他說確實稱得上是「驚天動地」,「翻天覆地」了。甚至他發出了這樣的驚呼:「突然間怎麼回事?這個世界完全翻轉了。」 我想如果現在說羅大佑是「女兒奴」,甚至「老來得女」,他應該都能樂陶陶的接受。
  • 66歲的羅大佑:有女兒後,我的人生像清晨
    今年3月26日,我們約訪拍攝了羅大佑。這些音樂受到注意,也說服了我自己、身邊的朋友和家人,我慢慢就把音樂當做我事業的重心。中間其實還有過糾結。1984年底,我決定告別樂壇,離開臺灣,去了美國。我們在東岸,跟我姐姐住在一起。1987年,我寫信回家,告訴父母我決定要走音樂這條路了。那一年,我收到了香港新藝城電影公司的施南生邀請,去了香港做音樂總監。
  • 假如我是羅大佑北京演唱會
    六十載的人世遊在他的音樂中聽得到人生感悟感受得到歲月流逝體會得到愛恨情仇串起來就是一個光陰的故事刻錄著我們一生的軌跡穿過歲月 留在我們內心深處#人生的每個重要階段都有一首羅大佑相伴#對於出生於60、70、80年代的我們來說
  • 羅大佑,我們在工體等了40年……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愛人想當年我離家時她一十八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卷長發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 聊 ° 師從羅大佑
    ;我寧肯不寫歌,可是我不能在最後關頭寫出違背自己初衷的曲子。2004年3月亞洲周刊《羅大佑唱出文化中國》  「我一直覺得我是處在被遺忘的邊緣狀態。從《戀曲2000》到《美麗島》,差不多10年時間,不也是半被遺忘的狀態嘛。」
  • 終於,我們去聽羅大佑的演唱會!
    童年的天真少年的青澀青年的叛逆成年的迷惘中年的懷念暮年的鄉愁可以說,羅大佑唱盡了人生每個階段的酸甜苦辣聽他的歌,相信每個人都能在羅大佑的音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主題曲連高曉松都說:——《戀曲1990》和《光陰的故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的生活態度
  • 羅大佑 大佑音樂
    我想起羅大佑的歌詞,「多年之前滿懷重重的心事/我走出一個家/而今何處能安撫這疲憊的心靈浪跡在天涯」。羅大佑的歌詞可謂耳熟能詳。或者說,是我們這一代的人所共享的集體記憶之一。我卻在很老的時候,才真正明白它們的意涵。
  • 羅大佑坦言:我心中的偶像是姚敏,我最喜歡的歌是《情人的眼淚》
    羅大佑坦言:我心中的偶像是姚敏,我最喜歡的歌是《情人的眼淚》 只要說起羅大佑,我們就會不由得想到《光陰的故事》。這首由羅大佑作詞作曲、1980年發行的歌曲,30年過去了,至今還是不可或缺的校園民謠,還是許多人去KTV必唱的歌曲。廣東衛視大型原創音樂節目《流淌的歌聲2》第二期將在本周五(7月3日)晚上播出,由羅大佑擔任經典傳唱團團長。第二期節目將以「似水年華」為主題,7月3日晚上大家將看到羅大佑領銜王錚亮、葉蓓、許飛演唱一些耳熟能詳的金曲,諸如《光陰的故事》、《白衣飄飄的年代》、《同桌的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