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總有一首歌寫著我們的曾經

2021-03-03 淘漉音樂

羅大佑:光陰的故事

人的一生中最難忘的就是童年的時光,在那段時間裡,人們可以無憂無慮地生活。而說起童年,就不能不談到羅大佑的歌曲《童年》,這首歌裡唱的正是他對兒時生活的一種嚮往。

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草叢邊的鞦韆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

等待著放學

等待遊戲的童年

——《童年》

羅大佑這首寫給張艾嘉的《童年》,是被大陸歌迷熟知的第一首歌。


兒時的羅大佑很調皮

「音樂除去感情因素什麼都不是。做音樂要進到感情最深處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如今有著幸福家庭的羅大佑已到了63的年歲,對於光陰的故事和生命的延續,他有著自己的理解,「音樂就是我的孩子。」也正是這樣的一種執念,他將生活與音樂相容,把自己放在音樂的生命裡。

羅大佑於1954年7月20日,出生在臺灣省臺北市的一個名醫世家,在這個家庭裡,少年時羅大佑同他的哥哥、姐姐一樣,承受著嚴厲的教育方式,最終走上醫生的道路。


最早的一張全家福,當時羅大佑還胖嘟嘟的

「我6歲就學鋼琴了。家裡人說『學鋼琴的小孩不容易學壞』呀」,羅大佑回憶起自己童年的時光說,「這也有道理啊,一是學了鋼琴就要長時間待在家裡不能亂跑;二是長時間地練琴會潛移默化地產生一種境界」。

在他寫的《昨日遺書》中這樣描述他的家人:「其實我們全家每一個人還跟相片裡的神情一樣,沒有變。只是後來哥哥成了一個醫生,去了美國;而姊姊也變成了一個藥劑師,去了美國;我後來變成了一個——我不知道怎麼說。」原來,高中畢業後的羅大佑依父親所願考入臺中的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然而,在這個七年制醫學專業的求學過程中,他一直在從事著音樂的工作。

《童年》是羅大佑在醫科大讀書時的作品,現在的他回想過去讀書的時光仍然覺得苦不堪言,他說醫科大要讀7年,加上小學、初中、高中的12年,總共就是要讀19年的書!他不禁開起了玩笑:「我前期的許多作品都是上學時完成的,我可是經常地逃課喲!」

洛克斯合唱團,右起是羅大佑、貝斯手楊繼武、鼓手王正華、吉他手田立昌和主唱林文立

大學生涯初試鋒芒的羅大佑在1976年正式投入商業音樂創作,並為電影配樂。1981年首度擔任唱片製作人,製作歌曲《童年》。1982年,羅大佑在臺灣發行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其中收錄了《鄉愁四韻》,《戀曲1980》,《童年》、《光陰的故事》等廣為傳唱的歌曲,而這也是他正式從幕後創作人轉為歌手。

這張由他歷經六、七年創作的專輯在華語流行歌壇影響巨大,打破了傳統七十年代民謠式的流行樂,由大鼓小鼓、電吉他、木吉他、貝斯和鍵盤交織演繹,把西方搖滾樂的精神和中國傳統文人的批判精神比較系統地帶入流行音樂,一個純正的搖滾樂時代就這樣到來了!從此徹底改變了聆聽中文流行歌曲的方式,而羅大佑黑衣墨鏡的形象也成為那個時代永不抹去的印記。

遙遠的路程昨日的夢以及遠去的笑聲

再次的見面我們又歷經了多少的路程

不再是舊日熟悉的我有著舊日狂熱的夢

也不是舊日熟悉的你有著依然的笑容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憶的青春

——《光陰的故事》


給我一瓢長江水呀長江水

那酒一樣的長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掌海棠紅呀海棠紅

那血一樣的海棠紅

那沸血的燒痛是鄉愁的燒痛

——《鄉愁四韻》

羅大佑為臺灣著名文人余光中的詩歌《鄉愁四韻》譜曲。

二十出頭的小夥是叛逆的,嚮往未來的。而羅大佑除了這些,骨子裡還多了一種謹慎和細膩。都說從音樂裡可以看到一個人的魂,從他70年代到2000年的創作不難看出他對愛情的執著,用他的話講是「任何情歌都有它背後的感人故事,每一張面孔背後都有著動人的事……」當然,這裡的情不是要談多少場戀愛,而是對生活裡一花一草,一人一物的體悟和傾注的感情。



羅大佑曾在採訪中提起自己第一次談戀愛是在19歲,但是,那時的戀情只維持了八九個月。「戀愛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單戀,一種是兩個人都有感覺」,這段戀情是1979年在婦產科實習時開始的,後來兩人的戀情出現變化。「在一次醫院的會議上,我突然感到一個人的生命不可能屬於另一個人,兩個人不可能同一刻死去。人有時是很脆弱的,有時會改變自己的想法,對愛的激情也不可能永遠長久」,他說:「羅密歐與朱麗葉從相戀到殉情前後只用了4天。」

他的情歌唱的感人肺腑,他的搖滾精神與時代並進。早期可以說是一名憤青的羅大佑,在歷經少年時追憶童年,對女孩兒有了依戀的光陰故事之後,他將視野放入了自己生活的這一真實年代。



《未來的主人翁》是羅大佑在1983年推出的一張專輯作品,與以往不同,這張專輯中的歌曲帶著一種抑鬱滄桑,聽了讓人對命運的矛盾和艱難感同身受。的確,《未來的主人翁》帶給那一時代的不僅是震撼與感動。《亞細亞的孤兒》、《現象七十二變》、《未來的主人翁》這三首分別獻給臺灣的歷史,現代與未來的巨作,便足以令這張專輯名垂史冊。在後來的一次採訪中他說正是看到中國與大陸血溶於水的命運連接,讓創作有了力量。

每一個今天來到世界的嬰孩

張大了眼睛摸索著一個

真心的關懷

每一個來到世界的生命在期待

因為我們改變的世界

將是他們的未來

——《未來的主人翁》


1985年,羅大佑協同張艾嘉、李壽全等創作出寄託著那一時代青年人美好祝願的《明天會更好》,其後又離臺赴港發展,創設「音樂工廠」,其間發表《東方之珠》及《皇后大道東》等廣受歡迎的國、粵語歌曲。


跟張艾嘉在錄音室裡練唱

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雙手,

讓我擁抱著你的夢

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

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

青春的驕傲

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

——《明天會更好》

《明天會更好》的創作是在1985年,羅大佑的朋友們喝酒聊天時作了歌詞,在煙盒上寫下後交給他。散場後,羅大佑沿著忠孝東路開車遇到大雨,停車看到歌詞,開始想曲子,而在他回到家後的一個小時內便完成了創作。

大時代背景下的音樂發展足以見證一代音樂人創作的熱情,然而,在1985年2月創作完演唱會實況專輯《青春舞曲》後,羅大佑在唱片內留下這樣一段話:「也到了我告別一段時間的時候了,我總不能騙你說我腦袋裡充滿著音符……」此後,他便赴美長住,這張專輯也成為他「黑色時期」留下的最後一份紀念。

「音樂是一種能量的延伸。有音樂可感覺得到的場合,一定需要一些能量的推動,不論是人力、電力,或來自大自然的天然力量。也沒有人能解釋音樂的力量來自何處。」羅大佑對音樂的理解是獨特而細膩的,對於詞曲,與其說他在創作,不如說他在推敲。之後返回樂壇的羅大佑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歌迷面前,1988年《愛人同志》便是他沉寂之後重回歌壇的作品。這張在港臺兩地四間錄音室完成的唱片,短短幾天就賣出二十萬張,之後更創下五十三萬張的銷售記錄,成為羅大佑迄今最暢銷的作品。膾炙人口的《戀曲1990》、《你的樣子》都是收錄在這張專輯中。

1989年在香港《東方日報》撰寫專欄並出版情歌專輯《告別的年代》,除了《愛人同志》、《戀曲1990》,還收錄了《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野百合也有春天》、以及《海上花》。

不得不說,羅大佑對音樂,對愛人,對人生的情意都深深地流淌在他的每一張專輯中,他的所有歌曲串聯起來便是一個光陰的故事,從這之後,1989年的《閃亮的日子》,到1994年的《戀曲2000》,再到2004年的《美麗島》,他經歷了時代背景下的移民回鄉、香港回歸、以及他生命中的離愁別緒,父親的離世和昔日愛慕之人羅曼菲的病逝。


不是沒經過分飛崩亂的冰雪

青春年少承諾時的勇氣

比不上回心轉意擔當住的珍惜

勝利讓給英雄們去輪替

真情要靠我們凡人自己努力

讓這蒼涼的雙手

捧著你眼睛中散發出的餘溫

細細數數變色的黑髮

告訴我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奇蹟

啊——停不住的愛人

——《啊,停不住的愛人》

《停不住的愛人》是寫給與他相愛12年的愛人同志李烈的,在一次採訪中他說這首歌裡有他的愧疚和渴望救贖,在這份感情中,他不曾給過承諾,但確實彼此真心對待過。

羅大佑與電影音樂。其實,早在1977年,還在讀中國醫學院5年級的羅大佑便參加了電影配樂工作,這次的首秀讓他大大施展了自己的才華。1980年大學畢業之後在臺北一家醫院放射科工作之餘,他也為電影《搭錯車》創作了《酒幹倘賣無》、《是否》、《一樣的月光》三首插曲。

是否這次我已真的離開你

是否淚水已幹不再流

是否應驗了我曾說的那句話

情到深處人孤獨

——《是否》

細膩的感知以及積極的創作很快讓大家看到這個年輕人身上的才氣和努力,之後他又參與了多部電影的配樂和電影歌曲的創作,例如《海上花》、《雪中情》、《你的樣子》、《戀曲1990》(阿郎的故事)、《皇后大道東》、《滾滾紅塵》、《笑傲江湖》等。

羅大佑對於自己和音樂是格外保護的,這個在墨鏡背後專注於創作與歌唱的男人始終有著自己的堅持,在電影配樂中亦如此。可以說,他創作的配樂在電影中就像是情感的催化劑,當音樂在特定的劇情中響起,會聽到,或悲情或浪漫的內心的訴說,讓人潸然淚下。

讓流浪的足跡在荒漠裡寫下永久的回憶

飄去飄來的筆跡是深藏激情你的心語

前塵後世輪迴中誰在宿命裡徘徊

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終難解的關懷

——《追夢人》

三毛自殺前一年,和羅大佑在電影《滾滾紅塵》中合作,三毛寫了劇本,羅大佑則創作了音樂,他們的合作可謂是天衣無縫。該劇也一舉奪得當年臺灣金馬獎的八項大獎,成為至今為止華語影壇的一個傳奇。《追夢人》是羅大佑為三毛而作。後被電影《天若有情》和電視劇《雪山飛狐》選為主題曲。  


愛音樂的人經歷什麼到最後還是放不下音樂的。話說2008年過完年的某一天,滾石唱片老闆段鍾潭帶著紅酒,與羅大佑、李宗盛敘舊吃飯,三個巨蟹座男人12瓶紅酒下肚後,一個難以置信的想法誕生了。而當第二天醒來,沒想到三個人都還記得昨晚酒桌上的這檔子事兒。之後,段老闆趁熱打鐵約了周華健,當時周華健還自帶了兩瓶紅酒,連聊帶喝地就把這事定了。至於張震嶽,一杯酒都沒喝到,段老闆跟他通了一通電話就OK了,縱貫線樂隊就這樣成立了。

出發啦 不要問那路在哪

迎風向前 是唯一的方法

出發啦 不想問那路在哪

運命哎啊 什麼關卡

當車聲隆隆 夢開始陣痛

它捲起了風 重新雕塑每個面孔

夜霧那麼濃 開闊也洶湧

有一種預感 路的終點是迷宮

——《出發》

如今提起羅大佑,人們稱他為「音樂教父,無冕之王」,談起音樂,他沒有強求成功,而是求得一份安靜不受打擾的創作環境。他的歌唱出了幾代人的光陰故事,也陪伴了幾代人的青春,他情到深處變成歌的音樂魅力將一直打動人們的心靈。

相關焦點

  • 音樂教父羅大佑:總有那麼一首歌寫著我們的曾經!
    人的一生中最難忘的就是童年的時光,在那段時間裡人們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而說起童年卻不得不談到羅大佑的歌曲童年。這首歌裡唱的正是他對兒時生活的一種嚮往。那麼今天我們要帶大家傾拼的正是這位主人公,羅大佑。光陰的故事。而這首童年也是羅大佑寫給張艾嘉的童年,是被大陸歌迷熟知的第一首歌。
  • 時隔13年,羅大佑再發新專輯!總有那麼一首羅大佑,寫著我們的曾經
    >回歸到更內心的柔軟之處他解釋:「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會有三個家;第一個家,是父母給我們的家;第二個家,是我們自己出外想去追尋的那個家;而第三個家,則是自己最終建立的那個家。」「音樂教父」羅大佑開創了很多第一次有人說,他是中國的鮑勃迪倫他的歌,不是流行歌是寫對社會的描述和認知他在寫一個大格局許多年後,當我們再次哼著
  • 我以為羅大佑老了,其實老的是我們自己(3)
    關於羅大佑的音樂,總有很多話想說,高曉松曾對羅大佑有過這樣的評價。原文貼在這裡,同樣生活在那個年代的朋友可以看看。7月20日,祝我心中神一樣的羅大佑生日快樂!大佑哥是對我的整個流行音樂事業發展影響最大的一個人,其實不光是我,我們這一代人或者兩代人,都是聽著羅大佑的歌、唱著羅大佑的歌成長的。大家記得我有一首歌叫《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其中有一句歌詞是「你刻在牆上的字依然清晰,從那時候起就沒有人能擦去」。那時候宿舍牆上刻的什麼字呢?就是羅大佑的歌詞。這個宿舍只要有一個文藝青年,牆上就會有羅大佑的歌詞。
  • 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仿佛為你量身而作……
    我們的童年裡雖然沒有諸葛四郎和魔鬼黨,但是有變形金剛、聖鬥士、黑貓警長、葫蘆兄弟、忍者神龜和特種部隊。就像歌裡唱得那樣,我們也曾盼著快點長大,能有高年級同學那樣一張成熟的臉;我們也曾明明知道早戀是不被允許的,但就是忍不住偷偷盼著隔壁班的某個女孩或者男孩走過窗前;我們也曾痛苦地在睡覺前才意識到作業沒寫完,或者在考試時才後悔沒有好好讀書;我們也曾肚子裡藏著十萬個為什麼,考慮過去少林寺學武或者去深山裡修仙…… 在那個黑白電視機的年代,我們都曾追過一部名為《雪山飛狐
  • 羅大佑,我們在工體等了40年……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草叢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 羅大佑:58歲時我有了一個女兒 世界完全翻轉了
    「青春」和「家鄉」是羅大佑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兩個意象,之所以選定這個主題,羅大佑告訴一面,其實是想把自己的一些經驗傳達給年輕人。他說:「年輕人對於現在的世界其實有一份猶豫、甚至不滿,我想用我的方式告訴年輕人,我們那個時代其實也有蠻多的不滿,我是怎樣用歌曲和音樂排解,跟世界做更好的溝通與結合。」羅大佑自己就是當年離家的年輕人。
  • 終於,我們去聽羅大佑的演唱會!
    作為此次演唱會的總策劃兼音樂總監袁惟仁說:「這場演唱會是可以跟家人和朋友一起來看的,每個時代的人都能找到那個時代的激情,還可以體會到另一個時代的激情,這種激情是互通的。」 「琴鍵上的王子」李泉曾經與羅大佑的雙鋼琴演奏彈唱的場景,依然震撼。
  • 最擅長寫情歌的羅大佑,有詩人的氣質,一首《戀曲1990》人人哼唱
    最擅長寫情歌的羅大佑,有詩人的氣質,一首《戀曲1990》人人哼唱《戀曲一九九O》這首歌幾乎是人人都能哼唱,但知道它是羅大佑作詞作曲的人卻並不多,其實羅大佑最擅長的就是寫這樣的情歌。曾經有人說過:愛情、生命和青春是羅大佑作品中三大永恆的主題,而情歌又當推其首。
  • 30年後才發現羅大佑這首經典,一首歌唱盡一段人生
    這次很幸運,又找到了一首我很喜歡的老歌,1988年出廠的《你的樣子》。我認識這首歌是因為林志炫,我喜歡他紳士的唱腔,那為這首歌添了一絲儒雅的味道,像一汪泉水,叮咚叮咚落在你的心上。後來我才知道,這首歌的創作人加原唱,都是羅大佑。很多人說,羅大佑的嗓音「難聽」,尤其在林志炫清澈的歌喉襯託下,羅大佑的版本可謂「不堪入耳」。
  • 羅大佑: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他在我內心是一個英雄式的人物,是一個時代的標誌,他的音樂創造才能是無與倫比的,可以說羅大佑是我非常崇拜的一個人,他創造了臺灣音樂的一個歷史階段,和他相比我會感到惶恐,他對我來說只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才是真正的臺灣音樂屆重量級人物」。
  • 羅大佑看完《我不是藥神》之後寫了一首歌,感動!
    前些天,隨著《我不是藥神》的口碑與票房並進飆升,羅大佑寫了一首《夜是秋月明》,作為電影的觀後感。
  • 曾經四海為家的浪子羅大佑:有女兒後,我的人生像清晨
    突然想起了遙遠的過去未曾實現的夢曾經一度人們告訴你說你是未來的主人翁羅大佑早早預知人在城市裡的異化。早在臺灣時,他就寫過一首《亞細亞的孤兒》:亞細亞的孤兒羅大佑 - 10年朋友 2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汙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
  • 羅大佑:《之乎者也》
    上句與下句顯然成對比,抱著審視的態度和走出感情困境之後的理智:能夠相愛長久的有多少,能在戀愛到婚姻中保持愛情的純粹的又有多少?或許有緣無份,這誰能預料?所以就有了「今天的歡樂將是明天永恆的回憶」這句。誓言這個東西不能隨便給,在時間或是社會因素麵前都可能成為謊言。如果曾經愛過,多年以後也只剩回憶。有些美好是人不能承受,之所以不能承受,是因為它曾經刻骨銘心,這是愛情帶給心靈的感受。
  • 音樂教父—羅大佑為追初戀而寫了一首歌,後來為何拋棄了她?
    時光步入80年代,音樂教父羅大佑開啟了流行音樂新篇章,他的每一首歌總能觸動人的神經,很容易,也很自然讓人們勾起對往事的追憶和懷念。青春易逝,韶華易老,流水帶走的只是光陰的故事,卻也帶走,我們多愁善感的青春。
  • 時代永遠的戀歌——羅大佑
    儘管每一個時代都有那個時代的標誌和印記,然而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可以說是整個華語樂壇最巔峰的時代,如果說當時的音樂成就猶如群峰聳立,那麼其中有一座大山卻是萬峰景仰,這座群峰之巔就是羅大佑,甚至直到今天都是難以逾越的高峰。作為時代的創造者,羅大佑連續用自己的歌曲為每個年代做了深情的記錄。
  • 《你的樣子》:羅大佑最好的一首歌,再一次被吳秀波唱紅
    這部影片中觸動人心的,除了阿郎和他兒子相處的細節,最催淚的就是影片結尾處,阿郎的摩託車倒地後升騰而起的煙火背景下,阿郎高大的身軀轟然倒地,他頭盔上流下來的鮮血和逐漸朦朧的視線……以及張艾嘉和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在這樣令人心碎的鏡頭下,一首來自於羅大佑的《你的樣子》,他沙啞沉重的嗓音,在煙火瀰漫中緩緩響起,悲傷的情緒被這畫面和歌聲,如同一塊石頭砸向平靜的水面般剎那間激起波瀾,久久不
  • 羅大佑的這一首佳作,被世人埋沒了整整26年!
    但對於那些不被人熟知的經典作品,我們有必要拿出來重新感受它的生命力。因為它的偉大不是被歷史沉淪了,就是被我們遺忘了。二、呼喚被遺忘了的佳作。《天雨》便是被時間與人們遺忘的一首佳作,它整整被埋沒了26年。《天雨》發行了1994年,收錄於專輯《戀曲2000》。
  • 羅大佑的電影觀後感厲害了,看完我不是藥神直接寫了一首歌
    正式上映前的點映票房就已經破億,上映首日總票房破3億,三天總票房破10億,《我不是藥神》深受觀眾歡迎,吸金能力也就十分強大了。票房之外,《我不是藥神》的口碑依然很不錯,除了廣大影迷們的支持外,一些明星也自發地為這部電影宣傳,可以說是圈粉無數了。
  • 羅大佑:還在繼續尋找純真與憤怒|羅大佑對談龍應臺
    在解除戒嚴、強人倒下的時代,羅大佑想藉由歌曲,展現出人們一方面害怕改變,又有股年輕新力量極欲竄出的能量。然而當年曾一身黑衣,挑戰媒體與官僚體系的羅大佑,也曾誤打誤撞替政黨創作宣傳歌曲。一九八五年羅大佑的「明天會更好」,被國民黨拿去當成選舉口號,他笑稱幸好有在歌詞中夾帶一句「胭脂沾染了灰」。
  • 那些年我們一起聽過的歌曲1979-1999,總有一首留在你心裡
    一首老歌,一段難忘的歲月。還記得那些年我們一起聽過的歌曲麼?那麼,一定會有這樣一些歌,讓你輕輕跟著和.【1979年】你怎麼說[鄧麗君]甜蜜蜜[鄧麗君]【1980年】戀曲1980[羅大佑]舞女[韓寶儀][潘美辰]一場遊戲一場夢[王傑]【1988年】大約在冬季[齊秦]明明白白我的心[成龍.蘇慧倫]你的樣子[羅大佑]我的未來不是夢[張雨生]跟著感覺走[蘇芮]戀曲1990[羅大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