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仿佛為你量身而作……

2021-02-22 經濟日報

我們這一代人都是聽著羅大佑的歌長大的,幾乎每一個年齡段,都伴隨著他的某一首經典之作在成長。

 

很小的時候,我們是把《童年》當作兒歌聽的,畢竟旋律很歡快,歌詞又琅琅上口,學唱起來也不費勁。我們的童年裡雖然沒有諸葛四郎和魔鬼黨,但是有變形金剛、聖鬥士、黑貓警長、葫蘆兄弟、忍者神龜和特種部隊。

就像歌裡唱得那樣,我們也曾盼著快點長大,能有高年級同學那樣一張成熟的臉;我們也曾明明知道早戀是不被允許的,但就是忍不住偷偷盼著隔壁班的某個女孩或者男孩走過窗前;我們也曾痛苦地在睡覺前才意識到作業沒寫完,或者在考試時才後悔沒有好好讀書;我們也曾肚子裡藏著十萬個為什麼,考慮過去少林寺學武或者去深山裡修仙……

 

在那個黑白電視機的年代,我們都曾追過一部名為《雪山飛狐》的金庸武俠劇。所以,那個時候的小孩,一邊遊戲一邊哼唱著「讓青春吹動了你的長髮,讓它牽引你的夢」,儘管大夥當時並不知道這樣的歌詞有什麼意義。直到長大之後,我們已經幾乎忘光了當年的劇情,卻仍舊記著那熟悉的旋律,並且了解到了這首歌背後的許多故事,知道了這是天才的羅大佑為了紀念同樣天才的三毛而作……

 

在那個動不動就要以班級為單位大合唱的歲月裡,有幾個人沒唱過《明天會更好》?儘管那時候的我們年紀尚小閱歷亦淺,但唱到「抬頭尋找天空的翅膀,候鳥出現它的影跡」,心中總是會有莫名的感動;唱到「青春不解風塵,胭脂沾染了灰」,心頭總會湧起一點酸楚;唱到「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的雙手」,心裡總會沒來由地一陣激動……

 

再後來,有很多人抱起了木吉他,唱著《戀曲1980》和《戀曲1990》去約會心儀的姑娘,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樓上潑下的洗腳水澆成落湯雞過;有很多人在KTV裡一次次唱著《光陰的故事》,一罐罐喝著啤酒,為賦新詞強說愁;有很多人聽著《野百合也有春天》自我激勵,灌下了一碗碗雞湯;有很多人穿起皮衣騎上摩託耳機裡放著《你的樣子》,覺得自己帥炸了酷爆了。

有很多人年歲漸長後,變得越來越喜歡把《滾滾紅塵》設置成單曲循環,細細咀嚼其中的滋味……

 

那種感覺就好像,世間有人千千萬,但總有一首羅大佑的歌仿佛是為你量身而作……

 

 

說起羅大佑,大家第一反應就是「華語音樂教父」這個頭銜,為什麼呢?因為對於很多音樂人來說,羅大佑也是一面旗幟,一個偶像,影響了他們的創作乃至人生。

 

很多人總喜歡把羅大佑和李宗盛進行比較,而在李宗盛自己看來,羅大佑是他的偶像,他是以仰望的心態來看待羅大佑的。「他在我內心是一個英雄式的人物,是一個時代的標誌,他的音樂創造才能是無與倫比的,可以說羅大佑是我非常崇拜的一個人」。

 

一向桀驁的伍佰也感嘆,「羅大佑太猛了,他一直是我的偶像。我以為我能成為羅大佑,可是我發現不行。他太猛了!」

 

周華健曾回憶自己年輕時,「讀書的時候沒什麼歌可以聽,在精神空虛的時候出現了羅大佑。他很有才華,經常有一些特別的想法,會把字、詞、曲組合得很好聽。我很崇拜他。如果有一個華人音樂的名人堂,那麼羅大佑和李宗盛是前兩位的,正因為有了他們,華語樂壇才真正的有了發展的方向。」

 

而在周杰倫看來,所謂的流行音樂很少有能傳唱超過三年的,但羅大佑的歌就可以成就太多經典。「我覺得羅大佑是個時代性的歌手。做歌手就是要成為歷史,成為一個時代的代言人物,讓大家在想到這個時代的時候就想起他。」。

 

高曉松曾回憶,他那首《睡在我上鋪的兄弟》裡有一句歌詞是「你刻在牆上的字依然清晰,從那時候起就沒有人能擦去」。那時候宿舍牆上刻的什麼字呢?就是羅大佑的歌詞。「羅大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我在羅大佑面前從來沒有談過音樂,因為我覺得我自己根本就沒有資格跟他來談音樂,他一直都是我的燈塔。」高曉松如是說。

 

 

事實上華語樂壇「教父」雖然數量不多,卻也不止一個,不過羅大佑是最純粹的一個。

 

幾個「教父」中,李宗盛常常被冠以情歌的前綴,崔健同樣在「教父」之前離不開搖滾這個相伴始終的標籤,而陶喆則因為推廣R&B音樂有功,被稱為華語R&B「教父」。這其中,唯有羅大佑的「教父」稱謂是最純粹的,他就是華語樂壇「教父」,沒有任何的前綴和補充說明。

 

熟悉羅大佑的歌你會發現,當一代又一代「流行歌曲」因為時過境遷而被人們遺忘時,羅大佑的歌卻還能夠「保鮮」,因為他幾十年前寫的歌放在今日聽來仍舊會給你內心深深的震撼。

 

比如《現象七十二變》裡寫道,「眼看著高樓蓋得越來越高,我們的人情味卻越來越薄;朋友之間越來越有禮貌,只因為大家見面越來越少……就像彩色的電視變得更加花俏,能辨別黑白的人越來越少」,這些問題放在當下不是仍舊直戳人內心的痛處嗎?

 

比如《未來的主人翁》裡,羅大佑所唱的「我們不要一個被科學遊戲汙染的天空,我們不要被你們發明變成電腦兒童」,這多麼像一個恐怖的預言家,提前許多年預見到了今日社會被許多人所吐槽的問題。

 

還有《鹿港小鎮》裡,「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放眼當今中國,多少人在削尖腦袋擠進大都市後,發出了類似的哀嘆?當傳統與現實產生衝突,當城市與鄉村之間矛盾不可調和,當闖蕩四方的野心和戀家念舊的心理交織在一起,很多人終於聽懂了羅大佑。

 

他就像一個一直冷眼旁觀的智者,一個大隱於朝的宗師。當別人的歌裡唱失戀,他的歌裡在唱失業和失望;當別人的歌裡滿是自怨自艾,他的歌裡滿滿的家國情懷;當別人的歌裡感性十足,他的歌裡卻極盡理性……

 

或許是因為羅大佑出自醫學世家,自己本身也學過醫吧。就如同魯迅的文章如同投槍匕首一樣,羅大佑的音樂也總是如手術刀一樣,直戳人的內心。或許在觀察這個社會的時候,他的目光如同醫生一樣,把這個世界當成了病人,望聞問切之後才有那些旋律和歌詞。

羅大佑是少有的「文人」和「士」。他的歌裡不會有哼哼唧唧咿咿呀呀,不會有過多的傷春悲秋和小情小愛。當別人的歌裡都是你儂我儂甜到齁嗓子,他的歌裡卻是「情到深處人孤獨」。

 

儘管他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金嗓子,甚至有人說他是「破鑼嗓子」,但他似乎是華語樂壇少數幾個能把一幫見過世面經歷過百樣人生的大老爺們唱得涕淚橫流的人之一。儘管他有時候刻板地像一個標準的理工男,但你不得不承認他多年以來仿佛一直在以上帝的視角俯視芸芸眾生,然後把自己的感悟寫在一首首歌裡。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巧若拙,重劍無鋒。在羅大佑的經典歌曲裡,你幾乎感覺不到任何「炫技」,沒有絲毫的「賣弄」,而所有技巧在他的面前,都如同遇到降龍十八掌的花拳繡腿一樣,變得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

來源:懷舊哥(ID:huaijiu7080,作者:小寶)

編輯:閆偉奇、胡達聞

版權屬於原作者

感謝你的閱讀。晚安~

相關焦點

  • 羅大佑為她寫的歌,你聽過嗎?
    說來有趣,其實這首《這些日子以來》本來是為張清芳和丁曉雯度身定製的歌,但是在錄音那天卻是一個在颱風天,丁曉雯冒著大雨趕去臺北錄音時卻不幸感冒了,無奈之下唱片公司老闆找來了範怡文替代。這正是人有人的命,歌有歌的命啊。
  • 羅大佑看完《我不是藥神》之後寫了一首歌,感動!
    前些天,隨著《我不是藥神》的口碑與票房並進飆升,羅大佑寫了一首《夜是秋月明》,作為電影的觀後感。
  • 羅大佑和Beyond合作的一首歌,只加了4句歌詞,就成了《追夢人》
    歌曲《追夢人》的前身是《青春無悔》,是劉德華電影《天若有情》裡的插曲。因為《青春無悔》只有影視原聲,如果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話,肯定對它沒有印象。這首歌由羅大佑負責詞曲,Beyond樂隊負責編曲,是一首詞曲俱佳的上乘之作。
  • 一首《後來》把白冰唱哭了,其實總有一首歌是為你而寫
    最近看了《乘風破浪的姐姐》,一首《後來》將白冰唱哭了。一句歌詞「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仿佛直擊她的心裡,觸動了她心裡最溫柔的那塊地方。音樂的魅力仿佛就在於此,總有一首歌能讓人感同身受,仿佛唱的就是你自己,仿佛你就是故事中的主角,用娓娓動聽的聲音,向你敘述,勾起你的回憶,聽著聽著就溼了眼眶。人們總是喜歡在一個人孤獨的時候或者夜深人靜的時候聽歌。其實所聽並非歌,而是你過去的經歷,你仿佛能看到過去的自己,仿佛這首歌就是為你量身而作。
  • 時隔13年,羅大佑再發新專輯!總有那麼一首羅大佑,寫著我們的曾經
    「音樂教父」羅大佑開創了很多第一次有人說,他是中國的鮑勃迪倫他的歌,不是流行歌是寫對社會的描述和認知他在寫一個大格局許多年後,當我們再次哼著接下來,跟著950君一起聆聽那些年的羅大佑聆聽那些總有一首寫著我們曾經的歌
  • 羅大佑:總有一首歌寫著我們的曾經
    而說起童年,就不能不談到羅大佑的歌曲《童年》,這首歌裡唱的正是他對兒時生活的一種嚮往。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青春的驕傲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明天會更好》《明天會更好》的創作是在1985年,羅大佑的朋友們喝酒聊天時作了歌詞,在煙盒上寫下後交給他。
  • 音樂教父羅大佑:總有那麼一首歌寫著我們的曾經!
    1982年,羅大佑在臺灣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其中收錄了《鄉愁四韻》《戀曲1980》《童年》《光陰的故事》等等廣為傳唱的歌曲,而這也正是他正式從幕後創作人轉為了歌手。羅大佑說,任何情歌都有它背後的感人故事!每一張面孔背後都有著動人的是,正是因為這樣,他的情歌唱得感人肺腑,他的搖滾精神與時代並進,停不住的愛人就是這樣的一首歌,寫給與她相愛12年的愛人同志李烈的。
  • 《你的樣子》:羅大佑最好的一首歌,再一次被吳秀波唱紅
    這部影片中觸動人心的,除了阿郎和他兒子相處的細節,最催淚的就是影片結尾處,阿郎的摩託車倒地後升騰而起的煙火背景下,阿郎高大的身軀轟然倒地,他頭盔上流下來的鮮血和逐漸朦朧的視線……以及張艾嘉和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在這樣令人心碎的鏡頭下,一首來自於羅大佑的《你的樣子》,他沙啞沉重的嗓音,在煙火瀰漫中緩緩響起,悲傷的情緒被這畫面和歌聲,如同一塊石頭砸向平靜的水面般剎那間激起波瀾,久久不
  • 羅大佑的這一首佳作,被世人埋沒了整整26年!
    既然有明顯影射,就不太可能會得到商業推介,比如電視、廣播、雜誌、報紙等傳播途徑,《天雨》就沒有資格上了。其次,在公共場合極少可以唱這首歌,羅大佑也不例外。所以,傳播度窄了,傳唱度就低了,慢慢地就被公眾遺忘了。(當然,主要還是羅大佑有太多太多太多好作品,完全不差這一首。)2、《戀曲2000》專輯裡有超級優秀的主打歌和副主打歌。
  • 音樂教父—羅大佑為追初戀而寫了一首歌,後來為何拋棄了她?
    時光步入80年代,音樂教父羅大佑開啟了流行音樂新篇章,他的每一首歌總能觸動人的神經,很容易,也很自然讓人們勾起對往事的追憶和懷念。青春易逝,韶華易老,流水帶走的只是光陰的故事,卻也帶走,我們多愁善感的青春。
  • 在羅大佑的歌裡,讀懂一個時代
    提起華語流行音樂,有一個人的名字總是繞不過去。在不了解他的人眼裡,他不過是一個有著一副破嗓音的老男人,每首歌還總有那麼一兩處音不準。但在懂他的人眼裡,這個男人的名字仿佛燈塔一般。他讓李志迷戀了40年,是高曉松心中「神一樣的存在」,是李宗盛崇拜了一生的「大大大哥」。
  • 《中國面孔》解讀《追夢人》這是羅大佑為三毛寫的歌
    近日播出的《中國面孔》節目中,詳細解讀了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和他的歌曲背後的故事。      家喻戶曉的歌曲《追夢人》是臺灣電視連續劇《雪山飛狐》的片尾曲,由鳳飛飛演唱、羅大佑作詞。在當年,隨著電視劇的熱播,這首歌曲紅極一時傳唱度極高。不過,很多人也許並不知道,歌曲《追夢人》其實是羅大佑為紀念女作家三毛而改的一首歌。
  • 羅大佑最經典十首歌,第三名《童年》,第一名你一定想不到
    羅大佑在華語樂壇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可以說羅大佑開啟了華語流行樂的新的大門,自他開始,流行音樂發展了起來,也正是因此,羅大佑被稱為華語流行樂之父。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羅大佑最經典的幾首歌,第三名是《童年》,第一名你一定想不到。
  • 黃家駒寫給劉德華的歌,羅大佑加了4句詞,鑄就經典火了幾十年!
    提到他相信肯定會引起很多粉絲的感慨吧,他的音樂知道現在也是有很多人都很喜歡。雖然說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是像他這種可以輕易打動人心的歌已經很少了。而他之前唱給劉德華的這首歌,羅大佑加了4句詞後,更是足足火了幾十年。
  • 羅大佑的電影觀後感厲害了,看完我不是藥神直接寫了一首歌
    正式上映前的點映票房就已經破億,上映首日總票房破3億,三天總票房破10億,《我不是藥神》深受觀眾歡迎,吸金能力也就十分強大了。票房之外,《我不是藥神》的口碑依然很不錯,除了廣大影迷們的支持外,一些明星也自發地為這部電影宣傳,可以說是圈粉無數了。
  • 羅大佑的十首歌和十位天后
    、《飄雪》、《紅茶館》之外,這首《人生何處不相逢》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本土原創作品,也是一首足以傳世的經典之作。又一曲經典之作,也是「音樂教父」與「香江詞聖」的巔峰合作,而梅姐的獨特聲線也賦予了這首歌以歲月的厚重感。
  • 總有一首讓你暢享回憶的歌
    」這是我最後為你所寫下的歌,帶著傷感的心消失在人群中,只怪一切變遷得難以再捉摸,你我還能留戀什麼……」每每處於風吹落葉,夕陽西下,周遭寂靜的環境時,那首童安格的歌便常會自動在我耳邊悠然地想起,它讓我想起了最遙遠的童年記憶,想起了和發小跟隨母親在大隊田頭最後一次的玩泥巴,想起了少年時期最後一次和小夥伴們下河遊泳,想起了高中畢業那一年暑假最後回望那略帶沉重的校門,更想起了初戀寫得模稜兩可的那封我終於沒有回覆的最後的一封信……」仿佛眼前依然是昨天的夢,在你嘴裡含著我甜蜜的溫柔,只怪一切變遷得難以再接受,你我還能留戀什麼……」是的,眼前的一切仿如是一場夢
  • 羅大佑的歌裡,藏的都是人生故事
    發黃的相片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聖誕卡年輕時為你寫的歌恐怕你早已忘了吧過去的誓言就像那課本裡繽紛的書籤1993年,一個非洲小夥與母親得到了一盤磁帶,裡面有一首中文歌成為他母親生前的最愛。後來他母親去世,他想找到這首歌,找了二十年沒有結果。終於有一天遇到了一對臺灣情侶,才知道那首歌是羅大佑的《戀曲1990》,當他再次聽到這個旋律時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原來小時候跟母親在剛果時,他們經常在一家中國商店聽到這首歌,他媽媽很喜歡,於是店主送了他們一盤《戀曲1990》的磁帶。
  • 先聽為快:多年不出歌的羅大佑,特意給《我不是藥神》寫了這首歌
    而且直追《戰狼2》,按照我之前的分析,《我不是藥神》是有超越戰狼的潛力的,個人也更希望《我不是藥神》能超越《戰狼2》。除了票房開掛,口碑也是不要太好。豆瓣在16年後首次給出了9分,眾多去看電影的觀眾都是哭著出電影院。有感於《我不是藥神》的走心,一票電影人和跨界的大咖都在安利《我不是藥神》,就連正在上映的《金蟬脫殼2》的主演黃曉明都在安利《我不是藥神》,表示願意貼錢主演《我不是藥神》。
  • 羅大佑歌中的神秘「追夢人」原來是她!四句歌詞道盡悲歡人生
    其中有一首《追夢人》,旋律優美動聽,歌詞詩意深刻,是無數人心目中最喜歡的華語經典歌曲之一。但是,對於這首歌的創作背景,你卻未必了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秘關於歌中所唱的那位神秘「追夢人」的故事。其實,羅大佑有三首同樣旋律的歌曲,第一首是粵語版,歌名叫《天若有情》;另一首是國語版,歌名叫《青春無悔》;最後一首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追夢人》,也是國語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