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起,新浪每年年終選出十位年度演員,每個演員在1分鐘的時間,展現一個故事,詮釋對生命的感悟。
今年邀請趙麗穎、黃軒、馬麗、馬伊琍、潘粵明、吳秀波、倪妮、雷佳音、張一山、張志堅十位演員,詮釋的主題是「發現」。
演員們通過細膩自然,貼近生活的表演,詮釋對生命的追問,對生活的理解,對美的追尋。
《許願》《再見》
一個故事的兩個視角,用細膩溫情的鏡頭展現一個年輕母親離去前後的故事。分別由的黃軒的《許願》和趙麗穎的《再見》演繹。
《許願》黃軒
妻子被宣告病危,他面色平靜,溫柔地看著妻子,叫停了醫護人員的最後搶救,「醫生,她累了,不要再讓她受罪了。」
病房外,他掩面痛哭,泣不成聲。
整理好情緒,接上兒子放學回家,父子緊緊相擁。
「媽媽今天真的不回來了嗎,那我生日怎麼辦?」兒子的疑問之間,她已經不在。
回到家中,兒子叫著「媽媽回來了!」桌上的蛋糕,電腦裡打開的照片,沙發上留下的溫度,晾曬的衣服,到處都是她的氣息。
走到窗前,陽光射進來,他露出微笑。
她走了麼,那電腦中的照片,餐桌上的蛋糕又是怎麼回事。她沒走,卻真的已經不在了
短短一分鐘,黃軒展現了幾種不同情緒的切換,自然細膩,面對病床上妻子的深情,到陷入巨大悲痛,在兒子面前故作堅強,回到家中最初的落寞,又想在任何角落裡尋找她的痕跡,最後在窗前,發現希望。
愛我們的人不會真正離開,會在別的地方,用另一種方式愛著我們。
《再見》趙麗穎
《再見》中,趙麗穎飾演的年輕母親,在病逝之後,因思念丈夫與兒子,靈魂回到家中。
她全程踮起腳,有種說法,人死後,靈魂是沒有重量的。
「這才多久沒回來啊?」一切如常一樣做家務,收拾玩具,整理床鋪,為兒子做生日蛋糕,擦玻璃,陽光照耀得暖暖的,臉上滿是幸福和愛。
坐在沙發上,查看電腦裡的一家三口的照片,回憶在一起的幸福時光,撫摸著照片中的臉龐,從微笑到流淚,是對丈夫和兒子的愛與不舍。
丈夫帶著兒子回到家中,兒子興奮的大喊「媽媽回來了,這是媽媽送我的蛋糕。」
在這段表演中,沒有撕心裂肺的悲傷痛苦,細膩自然的鏡頭下,生活中點滴細小的瑣事,流露出對生活的熱愛,卻留下無盡悲傷。
當她離開,角落裡,空氣裡都是她的味道,這樣的表達更為含蓄高級,凸顯藝術審美。
瀏覽照片這一鏡頭讓我想起《哈利波特》中,自幼失去父母的哈利,每次只能通過照片看到父母的樣子,有悲傷,更是想念與愛。
《見到自己了嗎》《解剖自己》《人魚王子》
三部短片是追問自我,尋找自我和發現自我,從而實現自我治癒的過程,是一場追尋心靈之旅。
前兩部張一山和倪妮的作品展現在迷失中的尋找,慌亂中的求索,雷佳音的作品展現的是尋找結果。
只有先看清楚自己的內心,才能看得見世界。
《見到自己了嗎?》 張一山
張一山挑戰高難度拍攝,置身在深不見底的水中,褪去偽裝,拷問內心,不斷自問「看見了什麼」。
最初的情緒沉靜。過往的兄弟情誼歷歷在目。
繼而眉頭緊蹙,想到愛過的姑娘,卻對她暴力傷害。我們一方面渴望被愛,一方面卻不懂得如何愛人。將負面情緒傳遞給愛我們和我們愛的人,對他們造成傷害。
隨著身體逼近極限狀態,思維變得混亂,更多隱藏在內心深處的自卑,脆弱,暴力,恐懼,被釋放出來,表情變得複雜,猙獰、恐懼、絕望,掙扎著。
「我不想看見我自己。」
「我總哭,是仇恨,我懷疑,我不相信」
「我是誰?我在哪兒?」
「我在最最隱秘的地方,我躲起來了。」
「躲得太深。」
平靜開始,歸於平靜。
作品展現的在水中激烈的掙扎,展現的是追尋真實自我,將心底的脆弱、傷害、秘密等毫無保留展現出來,這個治癒過程極其艱難,痛苦;直視內心,心靈得到釋放,於是歸於平靜。
《解剖自己》倪妮
冰冷的太平間裡的一具屍體。醒來,畫面由冰冷的黑白轉為溫暖夢幻的糖果色。
她拿起手術刀,劃開自己的皮膚,漫天的羽毛從身體裡噴薄而出,奇幻浪漫的世界。
劃開腹部,一件件拿出的東西是花朵、高跟鞋、口紅、指甲油、香水等各種現實生活中的物品,拋開這些身外之物,腹內竟然空空如也。一顆心長滿刺,另一面千瘡百孔。
接著鋸掉大腿,撕開頭顱,一隻烏鴉飛出。
「我去哪兒了,我還是找不到我自己」
平日裡我們看起來很忙,被各種物慾、利益包裹。或許只有死亡來臨,人才能面對真實的自己,放下五光十色的欲望,扔掉身外之物,卻只剩一顆表面長滿刺,千瘡百孔,破敗不堪的的心。
導演營造出一個童話奇幻之境,用溫暖的手法展現死亡這一抽象概念,弱化了死亡帶來的血腥暴力恐懼,表現的依然是人們尋找真實的內心的過程。
「當活著的時候活著」
《人魚王子》雷佳音
兒子穿著人魚褲子在行駛的車後座玩鬧著,正在開車的父親焦躁不安。
「把你那褲子脫了。」父親的語氣帶著無奈和煩躁。
「人不能沒有腿,你怎麼能讓美人魚丟下他的尾巴呢?」兒子的話透著童真。
兒子鬧著要看海,父親不耐煩了,「這裡是北京,北京,哪兒有海。你是人,不是魚,況且這個世界上沒有美人魚。」
「爸爸,只有相信的人才能看得到。」
小時候看著童話,幻想著美麗的城堡,善良的公主。成長奪走了我們的童心,生活的焦慮讓我們沒有時間幻想,不再容易相信。這一次尋找,就是找回丟失的童真,還有父子關係。
雷佳音在一分鐘內,眼睛裡從焦躁不安,到懷疑,最後發現奇蹟時充滿幸福和希望,眼神變得明澈,善良。雷佳音在微博中寫下關於這段表演的自我解讀,「一個男人得走多少路才能成為男孩」。
《如果有一天 我不在你身邊》
作品表現的主題是母愛。
一個自閉症兒童的母親,面對兒子無盡的愛與幸福,愧疚與焦躁。
她不勝其煩的一次次教他,蠟筆是不能吃的,上廁所要怎麼做,一個個簡單的動作,不勝其煩的解釋。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你身邊,你必須學會像個人一樣活著。」
看著畫展上兒子的畫,母親欣慰的笑了。
以喜劇為走進觀眾視野的馬麗,這次展現出話劇演員的功底,這段表演極富感染力和層次感。
母親溫柔細心的一次次教兒子生活技能,舉手投足間,展現了母愛的無私與包容;面對現實又慌亂的手足無措,只能默默流淚。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在強大的母愛面前,一切困難都不再是難題。
《行者》《秘密》
這兩部作品聚焦於父子、父女之間的溝通方式。
《行者》 吳秀波
「爸,我的生日禮物在哪兒啊?」推開門的兒子問。
「既然是明天的事,那就應該明天再說。我這還有事情要做。」看著兒子關上門一刻的失望,父親臉上露出一絲
笑容,似乎早有打算。
再次推開門的兒子,看到正在整理露營裝備的父親。
父子相視一笑,踏上尋找發現之旅。父愛的深沉內斂,在這一笑之間。
這是一位父親與兒子建立有效溝通的故事,父子之間的交流,需要真誠和共同的愛好。放下繁忙的工作,踏上旅途,父子共同探索世界。
潘粵明《秘密》父女
帶著女兒出門玩,玩嗨了的女兒不想回家。為了滿足女兒的願望,爸爸機智的偽造一起事故,想為女兒多爭取一天時間。沒想到媽媽早已看穿事情的真相。
想到辦法時的得意,向女兒炫技,以為機會得逞,到詭計被戳穿時的驚愕,短時間內情緒轉換,表演自然輕鬆。以父女間的小秘密表現抽象的父女關係,沒有過多的情感衝突,於生活中洞悉表演。
《狙擊》《電話》
兩個作品表現手法截然不同,一個戰爭題材,一個都市短片,表達的都是人性中的溫暖善意。
《狙擊》張志堅
張志堅飾演一位槍法老辣的狙擊手。激烈的戰鬥中,炮彈不斷落在前沿陣地上。
狙擊手目光堅毅,他尋找到了目標。
瞄準鏡套中對面陣地裡一個頭纏紗布的戰士,不斷拖曳戰友的屍體。
調整瞄準鏡,一張稚氣的臉。
狙擊手猶豫了,槍口微微上抬,打中了離少年不遠處的鋼盔。
槍聲驚動了少年,他跑開了。
狙擊手點燃一支煙。
這部作品真實還原了硝煙瀰漫的戰場,爆破,煙火。
為了籌備這一作品的拍攝場景,前期準備有一個月。槍口抬高十公分,來源於冷戰時期,東西柏林圍牆的一段真實事件。這一舉動,表達的是人的良知和惻隱之心。
戰爭充滿血腥與殺戮,但人性的光輝歷來但是戰爭作品裡的一抹亮色。拖拽戰友屍體的少年展現的是人性的善意,狙擊手放過對手同樣表達這種人性的善意。
《電話》馬伊琍
幽暗的燈光下,素顏,面色憔悴,對生命充滿絕望的女人,倒了一大瓶安眠藥。端起酒杯,懶散的走在屋裡。手機響起。
「你別打了,我不是你媽媽,你別打了好嗎」,她有些不耐煩。
「媽媽,爸爸說你去天堂了,可是那裡沒有我。」
「你去那裡幹什麼呀?你回來好嗎。我會很乖很乖的。」
「媽媽,你愛我嗎?」電話另一邊,陌生小女孩的話,一點點融化著她。
「媽媽是愛你的。」她的聲音顫抖著。
「我也愛你。那我就去睡覺了。」
「我能在夢裡見到你嗎?」
「能。」
一條信息發過來,「阿姨,謝謝你陪我說話。」
推開窗子,她扔掉了藥片,晚風習習,窗外萬家燈火,車水馬龍。
失去母親的女兒,和失去孩子的母親,因為一通電話,彼此溫暖,在這個夜晚成為彼此的慰藉。
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緒,整段表演含蓄而內斂,一句「媽媽是愛你的」,聲音顫抖,卻感染了電話兩端的人。
陌生人之間,往往因為一個舉動,溫暖了彼此。
「最美表演」的魅力在於,呈現的每個作品,每個演員都在用一分鐘的時間內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沒有過多的鋪墊,每個鏡頭,每個情緒,都在服務這個角色,我們常說,一部作品「沒有廢戲」。
一分鐘的乾貨裡,確立人物關係,明確表達主題,傳遞出主創的思想,詮釋對生命的熱愛和讚美,極為難得。
相對前幾年「最美表演」大量採用黑白默片,一鏡到底的鏡頭運用,抽象的道具場景,今年的作品更強調多種鏡頭語言、視覺特效的影視化效果和貼近生活的真實道具場景,呈現的作品也更生活化,情緒大都內斂含蓄。
只有真實細膩,貼近生活的表演才能更加深入人心,打動觀眾,這樣的表演才是「最美表演」。
《四味毒叔》是由策劃人譚飛、劇評人李星文、編劇汪海林、宋方金、鸚鵡史航發起的影視娛樂圈第一垂直獨立視頻表達平臺。歡迎有個性、有觀點的導演、製片人、編劇、演員、經紀人、評論人、出品人等前來發聲,或脫口秀,或對話,觀點不需一致,但求發自內心。「說」責自負,拳拳真誠在心。
微信ID:siweidushu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內容推薦 新媒體商務合作 可發郵件至:912642513@qq.com
《四味毒叔》出品人、總編輯譚飛
執行總編輯曹思東
已涵蓋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新浪、騰訊、搜狐、網易、微博、時光網、 一點資訊、豆瓣、知乎、 貓眼、格瓦拉等13大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