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盒子」還有的寫「合子」,問及一些老人,他們認為還是用「合子」二字合適,因為合子的做法就是把兩張麵皮兒合在一起,由此而得名。
在北京,春節大年初三老北京平民百姓有吃「合子」的習俗,這烙合子是一種純粹的北方麵食,是平民百姓的一種家常便飯。據說大年初三吃合子,就取個「合」字,即和和美美的「和」的諧音。
就拿老北京人來講都愛吃烙合子,既然叫「烙」那麼大家一定會想到那烙餅的餅鐺。但是真正烙合子應該使的是「支爐」,其形狀像一個倒扣的砂鍋,頂部圓面兒上全是一個個小圓形透空洞眼兒,據說這支爐是北京門頭溝區齋堂地區的特產,是用當地一種細鋼砂燒制而成。用支爐烙餅,尤其是烙合子真是別有風味。用支爐烙合子,那合子上不能抹油,這樣吃起來才爽口。如今這支爐基本從各個家庭消失了。
合子,就是把兩張大小一樣的圓麵皮合起來,周圍捏緊,中間放進餡兒。那形狀像缽,只不過中間的「大肚子」面積要大。
有的老北京人說,烙合子的和面可以檢驗廚師手藝的高低。雖然合子是把兩張擀成的大小相同的圓麵皮兒合起來,但是面和得軟硬程度必須恰到好處,面和得太硬,則合子周圍捏不緊會咧嘴,那餡兒就漏出來;若和得太軟,不好包餡兒,也不好烙。所以吃烙合子首先過好「和面」這第一關。
合子的「餡兒」以蔬菜為主,少放肉餡,甚至不放肉餡。雖然合子與餡餅做法基本相同,但是若把合子裡面全放進肉餡兒,一咬一流油兒,那就成了餡餅啦。所以不少人說「餡餅」(肉餅)屬於「享受型」食品,合子則屬於「粗吃」的麵食。
有吃主講,正規的合子餡兒應該以小白菜和菠菜各半剁成餡為主,適當放點切碎的青韭、炒熟的雞蛋末兒、蝦皮及一些調料。
家裡吃烙合子時,那餡可以變換花樣,有時是青韭白菜餡兒、有時是韭菜蝦皮餡兒、有時是韭菜雞蛋餡兒、有時是茴香餡兒等。
要說做合子的菜餡也是有講究,什麼餡的合子吃在嘴裡,會吃的吃主馬上能分辨出味道的差別。如前面談到合子餡應以小白菜和菠菜各半為主,如果放炒雞蛋,一定要炒好用鏟子切碎,再加上蝦皮等料。
有些人家或賣合子的飯館,卻不用蝦皮,而是將上好的蝦幹剁碎放入餡裡,說那樣更香。至於餡裡是否放黃花、木耳、粉絲、豆腐等料,可以自行決定,關鍵是配合得當,加入各種調料後拌勻。
烙熟的合子表面平滑,看起來皮兒薄而餡不漏,皮兒透亮而不破,用嘴一咬那餡鮮香可口。
相關閱讀:
在北京有種盒子,叫做餡兒盒子
歡迎投稿:i49ch@qq.com
四九城微博:「北京-四九城」
四九城微信平臺(sjcher)
QQ群號:159364583
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關注四九城,歡迎您回家!